第二篇 政治意识
第三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
3.1 复习笔记
一、政治文化
1.政治文化的概念
政治文化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1)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部分: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意志过程,如对行为目标的选择。
(2)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2.政治文化的内容
(1)政治认知性成分
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从长期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取的,也有一部分来源于长期的政治实践的经验积累。政治文化中的认知性成分构成了人们对政治体系进行判断以及选择行为目标和行为方式的基础。
(2)政治情感性成分
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政治情感形成的基础是日积月累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带有极大的主观成分,主要反映个人或集体的选择偏好。
(3)政治评价性成分
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它主要包括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评价的心理过程两部分,其中政治评价标准的确立尤为重要。这些准则、信条可能基于社会成员的政治观念,也可能源于他们的宗教或哲学观念。
政治文化这三种基本成分之间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以整体的面目影响着政治体系内成员的政治态度,塑造着体系内的政治习惯和风俗,进而决定了体系内的个体和群体的政治行为模式。
3.政治文化的类型
(1)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
①从社会的基本政治结构来看,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首先可以区分为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两大类。统治政治文化是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领导阶层对政治现象、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治理、政治关系、政治原则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大众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中的一般成员对这些政治对象的认知、情感、价值取向和态度。
②关系:两类文化的分野是以深层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即社会的阶级分野为基础的。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政治体系总是以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的分化和对立为基础的,二者又统一存在于一个政治体系中,这就导致了统治政治文化和大众政治文化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狭隘型文化、顺从型文化和参与型文化
①这是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对民主政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分类框架。它是以社会成员对社会政治体系、政治制度、政治权威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的决策、实施中的作用等层面上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极端的或纯粹的狭隘型政治文化主要存在于那些处在比较原始阶段的、由一些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组成的社会政治体系中;顺从型政治文化指政治体系的成员对政治体系中的角色、结构、权威、规范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的输出方面的责任等有较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而对于政治体系的输入方面的取向以及社会成员作为政治参与者的自我取向却非常低;参与型的政治文化指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作为整体以及体系的输入方面和输出方面都有强烈而明确的认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对自己作为政治体系成员的权利、能力、责任及政治行为的效能具有积极的认识和较高的评价。
②关系:阿尔蒙德认为,这种对政治文化的分类并不意味着一个政治体系中只有一种政治文化的类型。实际上,任何一个政治体系的政治文化都是这三类文化的混合的产物。这三种类型的文化在特定政治体系结合、融合、及混合的程度和方式决定了该体系政治文化的特征。
4.社会资本
(1)含义
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2)社会资本的特征
①提高了投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②社会资本并非是天生的,需要创造和建构。
③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那些拥有社会资本的人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
④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即它不是从中获益的那些人的私有财产,而是个人寄身于社会网络的共享品。
(3)社会资本的基本要素:
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信任、规范和社会联系而形成的网络,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信任。
5.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①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甚至是解体。
②政治体系能够维持和延续的重要保证是其合法性的存在。这种合法性主要来源于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心理上的认同意识。
③政治体系得以维持和延续的另一个条件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基本稳定。这需要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中政治角色、政治结构的地位以及行为规则形成比较稳定的认识和态度。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政治制度是指政治体系内各种结构之间相对稳定的政治关系,这是政治体系的核心部分。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但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形成政治制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①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
②政治文化的类型和发展水平对一种政治制度的运行效力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每一次大的政治变革都伴随着一场政治文化的变革。但是,二者的变动速度并不总是同步的。按照历史的逻辑,一种新质的政治文化的形成应该先于政治变革的实践。那些率先感受到新的生产方式内在要求的先进阶级的思想、观念通过各种机制渗透于广大社会公众的生活方式之中,逐渐形成了新的政治文化。它又反过来成为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
二﹑政治社会化
1.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是指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对社会政治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3)政治社会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3.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
(1)家庭
家庭是社会成员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一个人从出生到成为社会的一员,最主要的生活场所就是家庭。
(2)学校
学校是儿童脱离家庭后所进入的第一个专门的社会化机构。学校实施政治社会化的方式很多,可以分为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两种。
(3)同辈团体
同辈团体是具有大体相同的教育程度、社会经济背景或某种意识形态背景、兴趣爱好的人们的自愿组合。这是一种非正式的社会结构,但在一个人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青少年时期的观念、态度的形成影响重大。
(4)工作场所
工作场所是政治社会化的正式媒介体。工作场所实施政治社会化的特点是定向选择。
(5)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是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计算机网络等。
(6)选举及其他政治活动场合
选举活动不失为政治社会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其他各种政治活动也为公民提供了获取政治经验的场合。
(7)社会政治组织
社会政治组织是为了某种政治目的而组成的社会成员的集合体。社会政治组织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主要表现在通过宣传组织的主张、信仰来影响社会成员的政治取向,以及通过组织的活动向其成员传播政治知识和政治技能,培养其成员特定的政治文化。
4.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1)从社会成员个体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使他们获得了适应社会政治生活所必需的政治知识、政治态度和政治技能。
个体的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学习政治文化、认识社会政治现象并形成政治人格的过程。通过持续不断的交往和反复不断的认识活动,社会的政治文化内化为个体的政治文化;对于社会成员政治能力和政治技巧的训练也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从政治文化的层面来讲,政治社会化是政治体系维持、改变政治文化的重要手段。
在政治体系中,政治社会化使政治文化从家长传递给子女,从教师传递给个人,从社会团体传递给个人,从政治机构传递给政治体系的成员,从而实现了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和人际传递。同样,当政治体系发生了某种重大变革时,政治体系也会通过政治社会化来改变社会政治文化。
(3)从政治体系的层面来看,政治社会化是影响体系正常维持与运转的关键因素。
政治社会化通过塑造政治体系成员的政治人格来维持政治体系的运转与延续。除此之外,由于受到历史、经济、及社会的多重因素的影响,政治社会化在形成和传播社会主导政治文化、规范和引导亚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的不同作用也直接关系到政治体系的稳定。
3.2 课后习题详解
重点问题
1.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文化主要是指社会成员针对政治体系各层面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这些心理活动的过程一般包括三个部分:
①认知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和思维;
②情感过程,如喜、怒、哀、乐;
③意志过程,如对行为目标的选择。
(2)政治文化的形成是感性与理性、自发与自觉的统一。
(3)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4)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
2.政治文化有哪些构成要件?
答:政治文化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政治认知性成分。即人们对政治组织、政治过程、政治目的、政治角色、政治产品等方面的知识。
(2)政治情感性成分。即对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的感情。
(3)政治评价性成分。即人们依据一套他们认为是正确和合理的准则、信条,或明确、或含蓄地对政治体系进行的价值判断。
3.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是什么样的关系?
答:政治意识是一定的政治主体所具有的政治认知、政治态度和政治信仰,它既包括民族和个人的政治文化,又包括社会阶级集团的意识形态。
政治文化反映的主要是民众的政治心理.而意识形态则是一种居统治地位的政治意识。政治文化是意识形态存在的基础.而意识形态则直接影响着政治文化的形成。
4.社会资本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群体内部的成员在相互联系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信任和规范,它们能够提高社会效率,提高投资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社会资本有四个主要特征:
(1)它提高了投资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收益。
(2)社会资本并非是天生的,需要创造和建构。
(3)社会资本具有自我增强和积累的倾向,那些拥有社会资本的人往往会积累更多的社会资本。
(3)社会资本是一种公共物品,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即它不是从中获益的那些人的私有财产,而是个人寄身于社会网络的共享品。
5.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是什么?
答:(1)所谓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政治意识和政治立场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实际上是两个运动过程的辩证统一。
①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中的个体成员来讲,政治社会化是社会成员通过教育和其他途径,获得政治态度、政治信仰、政治知识和政治情感,从而形成政治人格,成为政治人的过程。
②另一方面,对于政治体系来讲,政治社会化又是政治体系塑造其成员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政治体系通过各种途径,将体系内的主导政治意识在全体社会成员中扩散和传播,以使其成员接受某种特定的政治信息、政治情感和政治信仰,并按照共同的模式进行政治活动。
6.如何认识大众传媒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答:(1)大众传播是一些专业化机构通过技术手段向分布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公众传递信息的过程。大众传播的媒介主要包括广播、报纸、电视、书刊、电影、计算机网络等。这些媒介也是现代社会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
(2)在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是社会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各种传播媒介持续地向公众输送着某种经过选择的资料和观点,以及对这些资料和观点的分析与评价。这种对于社会公众的“信息灌输”,常常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下来,形成某种特定的政治倾向和政治态度。
因此,掌握大众传播媒介,操纵公共舆论,历来是统治者用来传播社会主导政治文化,塑造体系成员共同政治意识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3)必须指出的是,大众传媒作为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工具,可能扭曲公共舆论,因为大众传媒是由人、政党以及利益集团来操纵的。十分明显的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台湾政治中,由于泛政治化的影响,政党操纵大众传媒的色彩十分浓厚,公共舆论经常被扭曲。由此可见,公共舆论并不总是可靠的。
3.3 考研真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政治文化[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武汉大学2011年研;华侨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2009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文化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心理[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研]
答:政治心理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3.政治动机[武汉大学2011、2007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4.政治情感[四川大学2011年研;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南京大学2009年研;武汉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情感是指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所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客体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
5.政治态度[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研;南京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与其他政治心理构成要素相比较,政治态度有着自己的特点:①政治态度是特殊的心理要素。它不是心理反应本身,而是对心理反应的一种规定。政治态度是由政治认知成分、政治情感成分和政治动机成分构成的。这三种成分的不同组合和配置便构成了政治态度的不同内容。②它是综合性的心理要素,这就是说,政治态度既不是与其他心理要素并列存在的,也不是在其他心理形成时形成的,而是其他心理要素形成以后的心理结果。当政治心理活动表现为特定的政治态度时,它已不是某一心理要素的单独表现,而是一种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价值和政治信仰在内系统而且定型的信念体系。政治态度在政治心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政治行为的准备阶段,是政治心理转换为政治行为的必经环节,政治态度的倾向性决定了政治行为的选择指向。
6.政治认知[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认知是指政治主体对于政治生活中各种人物、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过程是认知者、被认知者和情境等因素交互作用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分为政治知觉、政治印象和政治认知判断三个环节。
7.群体政治心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04年研]
答:群体政治心理是指个体在共同的政治活动、政治环境中形成的政治意识、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和相应的政治行为,是社会群体对本身特定的政治关系以及与其他社会群体的政治关系的反映。
8.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化[燕山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政治社会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四川大学2010年研;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研;武汉大学2009年研;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研]
答:①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它具有以下特点:
a.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它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因此,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b.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它不是机械地随着特定政治关系变化而变化,而是可以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
c.可以传习,它通过各种政治社会化媒介和途径来实现传习和传播,从而使自身得到延续。
②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特定的政治符号、政治实践。
二、辨析题
1.政治文化指人们对政治体系的感情、态度、认知、评价等心理积淀;还包括政治思想与政治理论等理性层面;也包括政治制度与政治规范等物化层面。[中山大学2011、2009年研]
答: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原因如下:
(1)“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中最有争议的概念之一。这句话前两个包括所包含的内容是观念性的政治文化,一般没有异议。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是政治文化的物化形态,是一种实体性的政治文化。
从一般的文化意义来讲,将作为物化形态的政治制度、政治规范和经过理论升华的政治思想纳入政治文化范畴,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是,一方面,传统的制度研究和规范研究又都被归结为政治文化研究,政治文化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的意义和价值将被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虽然政治制度、政治规范、政治思想对政治体系和体系成员的政治行为方式发生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直接的,它还需要一个转化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基础的过程。
(2)从政治学的发展进程和政治文化概念出现的背景来看,政治文化是政治学上的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
因此,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三、简答题
1.简述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类型。[宁波大学2012年研]
答:(1)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类型
西方学者一般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来进行划分的。
a.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民主、平等的观念是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主导观念。政治体系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民选议会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参政的途径。它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
b.在服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即使政治体系提供了参与政治的途径,民众也会因为其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愿望的低下而使政治参与难以实现。
②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这是根据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社会的作用和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间关系而划分的。
a.冲突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文化中存在着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冲突。这种冲突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阶级对立,民族差异和矛盾、利益冲突以及大众与精英之间的文化差别等,都可以成为冲突型政治文化出现的起因。
b.协调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种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各个民族、大众与政治领导之间不存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的根本冲突。亚文化之间的差别和不同,可以通过政治体系或相互适应来加以协调,从而促进整个政治共同体内部的利益协调。
c.混合型政治文化指的是在这类政治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大众与领导之问的分野也不明显,同时政治关系又与血缘关系、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交织在一起。这种现象在发展中国家较为多见。
③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而加以区分的。
a.宗教与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现实型政治文化则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趋向于尽量地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理想型政治文化要求道德上的完人来治理国家,因而它将人治作为治国原则。
b.现实型政治文化则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是道德完人,因而它要求通过法律来制约权力。
④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这种类型的区分主要是根据政治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的。
a.一般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它以专制主义与等级观念为核心内容,而且,大多数社会成员都用一种带有迷信色彩和宿命论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和政治体系,认为一切都只能听天由命,缺乏个人的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领袖崇拜、宗教信仰往往成为它的突出特点。在这种政治文化中,传统的价值原则居统治地位,人们向往过去,缺乏适应新环境的创造力。
b.与此相反,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它具有下列几个特征:第一,民主政治与平等自由的观念构成政治文化的核心内容,与此相适应,政治体系保障着广泛的政治参与。第二,社会大多数成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勇于革新与开拓,他们对政治体系和世界表现出理性和科学的态度,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成为政治文化的主流。第三,开放意识与创新精神成为政治文化的主要内容,面向未来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当然,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区别又是相对的。因此,在实现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促进传统政治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2.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特征?请加以简要解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研]
相关习题:
(1)简述政治心理的特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1年研]
(2)简述政治心理的特性及其作用。[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
(3)简述政治心理的一般特征。[武汉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
作为特定精神现象的政治心理具有如下特征:
(1)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性认知
作为社会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和实践中对于政治现象的精神反映。这种反映通常是经验性和感受性的,其中的政治情感、情绪、意愿、动机、习俗和兴趣等,都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生活和政治现象的直观感受和感知。
①政治心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它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及相互交往中根据经验和直观感受自然形成的;
②政治心理是对于政治的表象的感觉和感知;
③政治心理是非理性的精神现象,即政治心理是尚未经过抽象和思考而上升到自觉程度或状态的精神现象。
(2)政治心理显示着特定利益主体的利益倾向
作为特定的精神现象,政治心理显示着社会成员对于自己利益的关心,对于自己通过政治途径实现的可能和要求的关心。
①政治心理的利益倾向与社会成员身处其中的利益关系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处于不同利益关系中,具有不同利益的社会成员会具有不同的政治心理。社会成员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对其政治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主导性和支配性意义。
②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只是显示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深刻体现着特定的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只是模糊地反映着社会成员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倾向,而不是明确地反映着这些利益关系和利益要求。
(3)政治心理反映着直观政治现象
作为社会政治现象,政治心理是对于社会政治现象的感觉性认知。即,政治心理与其他的社会心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是社会成员对于政治表象的感觉和感受,而并不反映深层次的政治联系和规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心理常常反映着直观的、表象的和可感知的政治现象。
(4)政治心理具有潜在积淀性
①政治心理具有潜在性。政治心理是潜性的政治文化现象,它以零散的、感性的形式隐秘地存在于社会成员的内心深处,是一种深层次、较为隐蔽而难以把握的政治文化现象。
②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的心理积淀。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长期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经验沉淀,也是特定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在社会成员心理上的积淀,这些心理积淀,沉积在社会成员的心理深处,形成了特定社会成员的心理定势。
3.政治心理结构因素包括哪些?[西南大学2011年研]
相关试题:
(1)政治心理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
(2)政治心理由哪些要素构成?[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实践中对社会政治关系及其表现出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发展等政治生活各方面现象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其具体表现为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等等,而这些因素的综合,构成了社会成员的政治人格。政治心理一般包括政治认知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习俗和政治信念等要素。具体为:
(1)政治认知
政治认知是政治主体对于增值生活中各种任务、事件、活动及其规律等方面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即对各种政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政治认知一般包括:
①政治知觉。社会成员对于认知客体(如政治人物、政治制度和政治活动等)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方面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其结果是形成对某一客体的整体观念。
②政治印象。政治主体在政治知觉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成像反映,其结果是在头脑中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记忆。
③政治认知判断。政治主体在上述两个过程的基础上对认知客体的评价和推论。
(2)政治情感
政治情感是社会成员以政治认知为基础,在政治生活中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等方面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是伴随社会成员的政治认知过程形成的对于各种政治课题的好恶之感、爱憎之感、美丑之感、亲疏之感、信疑之感等心理反应的统称。
①处于较低层次的政治情绪,即社会成员在政治生活中根据其政治期望和需求的满足程度而产生的短暂的主观体验;
②处于较高层次的政治感情,即社会成员在对政治关系的认知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复杂而又稳定的心理体验。
(3)政治动机
政治动机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4)政治态度
政治态度是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
4.简要分析政治心理的作用。[武汉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简述政治心理的特性及其作用。[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心理与政治生活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一方面,政治心理来源于社会政治生活;另一方面,政治心理一经形成,就对社会政治生活产生能动作用。政治心理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心理影响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政治心理是政治关系的感知性反映,体现着社会政治的民意,影响着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
①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对于其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心理感觉和感知;
②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威的重要构成因素和基础,政治心理对于政治权力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反映着社会成员对于特定政治权力的人心向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政治权力的力量构成,在重要程度上影响政治权威和服从关系的形成和巩固,在决定程度上影响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效力;
③政治心理是政治权利的重要精神前提。特定社会政治心理及其心理定势,对于政治权利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高度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2)政治心理是产生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
政治心理是政治行为的中介环节,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政治体系、政治事件、政治人物、政府政策等政治现象的态度和看法,从而极大地影响着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容、方向和方式。
(3)政治心理是社会政治形势的晴雨表和政治权力作用的依据
社会政治形势诸如社会利益和利益关系的状况,都会通过社会成员尤其是人民大众的政治情绪、政治态度、政治意向等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政治心理现象构成了特定社会的政治气氛、社会思潮和社会舆论。通过它们的变化,可以触摸到政治形势的脉搏,认清民意之所向,把握社会政治的发展趋势。
(4)政治心理是政治发展的影响因素
政治发展是社会政治关系的变革和发展,它本质上是社会利益关系的内在矛盾造成的,而社会政治心理倾向则是这种矛盾运动的心理基础。在发展过程中,政治发展受到客观主观两方面条件的影响,当客观条件具备后,人们对政治发展和变革的认识、情感、态度、愿望等主观心理因素,对于社会政治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运用政治社会化理论说明你是怎样形成个人政治价值取向的。[深圳大学2012年研]
答:(1)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①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②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③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④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2)个人的政治价值取向是从儿童时期、青年时期到成年时期在家庭、学校、特定的政治符号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同时,亲身参与政治实践对个人政治价值取向的形成也有影响。这个过程具体表现为:
①家庭
在较长期的家庭环境中,前辈在养育后代的同时,经常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权威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通常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直接或间接地传输给后代,引导后代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
②学校
在学校生活中,学生一方面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初步的规范知识;另一方面,在与许多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地体验了社会的政治生活。
③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中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递作用。
④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具有根本的意义。
6.简要分析政治社会化的特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年研]
相关试题:分析政治社会化的主要特点。[武汉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中,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通过自身的政治实践而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政治知识,也可能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间接的政治经验和知识。而这两种途径都以人们的政治实践为前提的。同时,人们的政治认识随着政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政治实践的深化而深化。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人们的政治实践及其后果,是人们检验、坚持、调整乃至改变政治认识的唯一标准。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它与其他类型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政治性。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
①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的。由于社会政治的作用影响着全社会,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或长远利益,因而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政治学习。
②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和形成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
③通过政治化过程,社会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并且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明确自己的社会政治角色,从而从“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成为社会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和政治活动的实践者。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本身是人们政治认识发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多种过程的统一。
①政治社会化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方面,它是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以理性指导感性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通过政治实践获得政治知识,再把这种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深化检验原有知识或获得新的政治知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周而复始的过程。
②政治社会化始于人们进入社会政治生活、参加政治实践,终于人们失去政治活动和实践能力,是个人不断进行政治学习,从而形成和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长期过程。
③政治社会化是现有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认识、价值和情感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政治共同体的每个成员,使之进入有关政治生活的社会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特定模式中去的过程。
④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习和变迁的过程,正是通过人与社会之间、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才使人类的政治文化得以形成、发展、传习和变迁,从而构成了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总过程。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的主观政治认识和社会的客观政治文化、政治现实这两个方面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①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成员个人经过社会的政治训练和教育,接受社会的政治文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②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是社会政治现实的反映,但是,它们也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现实,甚至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来改造社会政治现实。
(5)政治社会化某种发展阶段会与其他阶段发生相互作用。人们在某一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中得到的政治认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等等会影响到另一阶段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政治价值、信念、取向和政治学习状况,而后一阶段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会强化或改变前一阶段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后果。
(6)政治社会化具有手段性特点。作为人们获得政治认识的方式,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意义,而只具有手段意义,它只是人们获得政治认识、进入政治生活的桥梁和中间环节。
7.如何界定政治社会化?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有哪些?现实社会中,你认为哪种媒介的作用较大?[深圳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西南大学2012年研]
(2)什么是政治社会化?实现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哪些?[深圳大学2011年研]
(3)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有哪些?[武汉大学2009年研]
(4)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实现途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研]
答:(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
(2)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媒介有:
①家庭
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其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就是家庭。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②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确立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③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中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递作用,尤其是对于人们的政治心理来说,它们更具有直观的反复刺激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④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比起政治社会化的其他媒介来,它更具有根本的意义。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政治成员正是通过政治实践来认识和理解政治的。
除上述所列主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之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共同体、聚居区和同辈集团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着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作用。
(3)结合案例略。
8.政治社会化的途径与方式。[华东理工大学2007年研]
答: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1)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有:
①家庭
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其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就是家庭。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②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确立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③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中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递作用,尤其是对于人们的政治心理来说,它们更具有直观的反复刺激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④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比起政治社会化的其他媒介来,它更具有根本的意义。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政治成员正是通过政治实践来认识和理解政治的。
除上述所列主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之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共同体、聚居区和同辈集团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着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作用。
(2)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方式有:
①直接政治社会化方式
a.政治模仿。社会成员接受他人的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模仿他人的政治行为方式和政治态度。
b.政治教育。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基本政治知识和价值规范一般都是通过政治教育获得的,它可以通过反复作用而有效地灌输特定政治价值和信念。
c.政治训练。政治专业训练实际上是专门化、系统化和深入化的政治教育。
d.政治实践。人们直接参加政治生活,从事政治实践,是直接政治社会化的最有效方式。
②间接政治社会化方式
a.人际转移。人们把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某些人的看法、情感、态度转移到政治人物身上。
b.价值转移。人们把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的社会价值、期望等等转用于政治生活的过程。
c.规则转移。人们把社会生活中获得的经验、教训、规则、规范等移用于政治生活,就形成了间接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规则转移。
9.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试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2)简述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和作用。[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
答:(1)政治社会化定义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
(2)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着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包括:
①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正是在不同的利益要求驱使下,人们才进入政治社会化过程。因此,没有利益因素的作用,政治社会化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此外,利益又规定着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不同的利益要求影响着人们选择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媒介和方式。
②政治权力因素
政治权力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a.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着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政治权力促进或阻碍社会成员利益实现的效能,政治权力对社会生活的覆盖程度,政治权力为社会成员进入社会政治生活所提供的实际可能,都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发展程度。
b.政治权力本身所推行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于人们获得政治知识和价值,进入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地位,特定的政治权力总是要创设特定的政治教育机构和特定的政治传播媒介,配备特定的政治教育人员,倡导和灌输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信念。
③政治权利因素
a.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政治资格的法定内容、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会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范围、方式和程度。
b.政治权利赋予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和实践的可能空间,对于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a.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给政治社会化提供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同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能进一步促进政治社会化在更高的社会政治层次上展开。
b.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也具有深刻影响。利益实现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形成方式,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观和政治权利观,对于社会成员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⑤社会文化因素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发展、传递和变迁的过程,而政治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文化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a.任何社会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无疑会影响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b.任何社会文化都有其发展的当前内容,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程度;
c.在政治共同体成员之间,社会文化水平分布是不平衡的。在社会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和群体中,政治社会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要大于社会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域和群体。
⑥政治事件
a.政治事件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政治事件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
b.政治事件会加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会把国家的命运和政治生活与每个人十分明确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起到任何其他政治社会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政治动员的作用,成为人们学习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的加速器。
c.政治事件会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在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意志、力量和矛盾都会比平时更为充分地显示出来,从而使人们更为明确、深刻、全面和发展地认识政治生活,获得政治知识,形成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⑦政治社会化媒介的作用方式:
政治社会化是通过多种媒介得以进行的,这些媒介的作用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也有重要的影响。
a.政治社会化媒介的有效作用,会增加政治社会化的强度,否则,则会削弱政治社会化的效果;
b.政治社会化媒介的持续作用,会使政治社会化过程保持连续性,而这些媒介的间断作用,则会使政治社会化过程发生中断;
c.政治社会化的各种媒介之间在政治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塑造和政治信念的形成等方面的一致性,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政治生活中同一内容和目标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反之,如果政治社会化各种媒介传播的政治文化相互不同,政治共同体中就会存在取向和内容不同或相反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这些过程就会相互影响甚至相互抵消其作用。
10.为什么说“政治事件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9年研]
答:政治事件之所以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表现在三个方面:
(1)政治事件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随着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巨大历史变革,人们的观点和观念也会发生变革。比如中国近代史上连续发生的列强侵华,强迫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事件,把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提到了社会政治生活的首位,民族主义、爱国主义成为社会政治的价值取向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内容。
(2)政治事件会加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会把国家的命运和政治生活与每个人十分明确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从而起到任何其他政治社会化媒介所无法比拟的政治动员的作用,成为人们学习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的加速器。
(3)政治事件会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在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意志、力量和矛盾都会比平时更为充分地显示出来,从而使人们更为明确、深刻、全面和发展地认识政治生活,获得政治知识,形成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所以,社会政治大变动时期,往往也是诸种政治学说大发展时期和各种政治风云人物大涌现时期。
11.政治社会化的功能。[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相关试题:
(1)政治社会化的作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研]
(2)简论政治社会化的功能。[武汉大学2011年研]
(3)简要分析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武汉大学2010年研]
(4)政治社会化的功能。[燕山大学2010年研]
(5)简述政治社会化影响因素和作用。[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研]
(6)政治社会化的作用是什么?[浙江工业大学2008年研]
答: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上。具体为:
(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政治成长和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成长和发展由两个方面构成:
①政治人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途径和媒介,获得特定的政治知识,从而逐步形成了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单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这种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总和,就形成了特定的政治人格。
②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人们的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既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的认识和掌握,也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技能和素质的掌握和拥有,而这些都是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来推动、实行和展开的。
(2)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在正常情况下,政治社会化灌输、传递的首先是既有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政治规则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正是通过这种灌输、传递,政治社会化使既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
政治社会化维持和延续既有政治文化主要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来完成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又是通过一定的政治实践来完成的。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造成人们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或不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实现的。
①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维系作用;
②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离心离德,乃至要求推翻现有政治体系而代之以新的政治体系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摧毁作用;
③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于现有政治体系认同减弱或不能使这种认同得到强化时,它客观上是在消极地削弱现有政治体系的稳固和政治功能。
四、分析题
1.美国和加拿大地理相邻,在文化上相当接近。美国人和加拿大人读着同样的书报杂志,看着同样的电视节目,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但两国公众对于政治的态度存在极大的差异。美国人比加拿大人更为看重个人的权利和对政府权威的控制。加拿大人则更为遵守法律,愿意让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管理方面承担一定的家长角色。美国人发现加拿大人有时过于顺从,加拿大人认为美国人过于放纵,而无法纪观念。加拿大皇家骑警采用的电话窃听的取证方式是美国联邦调查局所不敢使用的。美国的公民自由团体会对皇家骑警的权力暴跳如雷,加拿大人则早就习以为常。
结合案例谈谈政治文化的特点和作用。[燕山大学2012年研]
答: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的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
(1)政治文化的特点:
①政治文化是作为一种观念形式而存在的,它是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是社会政治关系作用于大脑的产物,因此,特定政治文化的性质是由特定政治关系决定的;
②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一方面,它不是机械地随着特定政治关系变化而变化,而是可以通过观念的方式保留下来;另一方面,它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生活又具有巨大的心理和精神支配作用。
③政治文化可以传习,它通过各种政治社会化媒介和途径来实现传习和传播,从而使自身得到延续。
(2)政治文化的作用
政治文化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作用于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特征决定着该体系存在的状态、运作的方式以及发展演变的道路和方向。
①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设置解体。
②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但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形成政治制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③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
④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变革的目标、方式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价值去想直接制约着政治体系变化的进程及其结果。
2.政治社会化有什么特点?[浙江工业大学2010年研]
答: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政治认识的过程首先是政治实践的过程。政治社会化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
①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认识和把握政治现象的,这种社会政治条件存在于具体的社会形态和社会发展阶段中,这就规定了人们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具有特定的社会政治内容。
②人们是在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基础上获得政治知识的,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可能通过自身的政治实践而直接获得第一手的政治知识,也可能通过教育和学习等方式获得前人和他人从事政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间接的政治经验和知识。而这两种途径都以人们的政治实践为前提的。同时,人们的政治认识随着政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政治实践的深化而深化。
③人们的政治认识通过政治实践来检验。人们的政治实践及其后果,是人们检验、坚持、调整乃至改变政治认识的唯一标准。
(2)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类社会化过程的一种,它与其他类型社会化的区别在于它具有政治性。政治社会化的政治性体现在其动因、内容和后果等方面:
①人们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为了适应、参加或改变政治生活和政治现实而从事政治学习的。由于社会政治的作用影响着全社会,涉及到每个社会成员的切身利益或长远利益,因而每个社会成员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政治学习。
②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获得和形成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
③通过政治化过程,社会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并且形成独立的政治意识,明确自己的社会政治角色,从而从“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成为社会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和政治活动的实践者。
(3)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政治社会化本身是人们政治认识发生和发展的长期过程,这个过程又是多种过程的统一。
①政治社会化是人们的政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一方面,它是人们对于政治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再以理性指导感性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人们通过政治实践获得政治知识,再把这种知识付诸实践从而深化检验原有知识或获得新的政治知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周而复始的过程。
②政治社会化始于人们进入社会政治生活、参加政治实践,终于人们失去政治活动和实践能力,是个人不断进行政治学习,从而形成和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长期过程。
③政治社会化是现有政治体系和政治共同体将自己的政治信仰、准则、认识、价值和情感等,通过各种途径传授给政治共同体的每个成员,使之进入有关政治生活的社会心理、思维和行为的特定模式中去的过程。
④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传习和变迁的过程,正是通过人与社会之间、认识与实践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才使人类的政治文化得以形成、发展、传习和变迁,从而构成了人类政治文化的发展总过程。
(4)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人的主观政治认识和社会的客观政治文化、政治现实这两个方面不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①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社会成员个人经过社会的政治训练和教育,接受社会的政治文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②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与社会政治现实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人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是社会政治现实的反映,但是,它们也反作用于社会政治现实,甚至形成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来改造社会政治现实。
(5)政治社会化某种发展阶段会与其他阶段发生相互作用。人们在某一政治社会化发展阶段中得到的政治认识、政治信念、政治价值等等会影响到另一阶段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的政治价值、信念、取向和政治学习状况,而后一阶段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也会强化或改变前一阶段政治社会化的作用后果。
(6)政治社会化具有手段性特点。作为人们获得政治认识的方式,政治社会化本身并不具有目的意义,而只具有手段意义,它只是人们获得政治认识、进入政治生活的桥梁和中间环节。
3.简述政治社会化的含义并结合事实说明大众传播工具在政治社会化中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研]
答:(1)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作为人们认识政治现象、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
(2)①大众传播媒介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社会工具,它一般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以及电脑互联网络等信息手段。
②它们具有超时空性、迅速性以及大众性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传播媒介的政治倾向和政治价值的判断标准,对人们的政治观念与态度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大众传播媒介作为政治文化的传播工具,通过传播来诱发和提高人们的政治兴趣。同时,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政治信息功能,也为社会成员进行政治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场地和手段。
4.试论政治文化的主要作用和政治社会化的基本途径。[西南大学2010年研]
答:(1)政治文化的作用
政治文化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作用于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特征决定着该体系存在的状态、运作的方式以及发展演变的道路和方向。
①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任何政治体系的存在和维持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文化。一旦这种和谐的关系被破坏,就可能导致体系的生存危机,设置解体。
②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个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模式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当然是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发展水平,但社会的政治文化在形成政治制度模式的过程中也发挥这重要的作用。
③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特定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将会产生不同的机制和不同的效力。
④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变革的目标、方式的认识水平和情感、价值去想直接制约着政治体系变化的进程及其结果。
(2)政治社会化的主要途径
①家庭
人从出生到成为一个社会成员,其个体社会化的第一个途径就是家庭。儿童时代的经历和影响对一个人一生的政治态度十分重要,而家庭正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
②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确立一个人的政治价值观念、培养其政治态度和政治情感方面,学校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③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中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因此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政治文化的传递作用,尤其是对于人们的政治心理来说,它们更具有直观的反复刺激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④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比起政治社会化的其他媒介来,它更具有根本的意义。社会成员尤其是社会政治成员正是通过政治实践来认识和理解政治的。
除上述所列主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之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共同体、聚居区和同辈集团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着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作用。
5.结合实际论述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燕山大学2011年研]
答:新闻媒体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可以被民众启动,形成对政府和政治过程的有效制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另一方面,它可以为统治集团所利用,成为政府控制社会的利器。总的来说,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影响舆论、设置议程、政治社会化和监督政府等五个方面。具体为:
(1)传播信息
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是新闻媒体的首要任务。它以源源不断的报道反映社会各方面的变动,延伸了人类的耳目,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应付环境的能力。对于政府来说,媒体把信息传播给全社会,不仅有助于消除隔阂,建立共识,而且有助于公民获取关于当前政治事态的信息,成为“有所知的公民”。为其政治参与提供信息基础。
(2)影响舆论
舆论是社会上相当数量的公众对他们共同关心的某个问题所表示的个人意见、态度的汇集,它反映了一个社会各个群体的需求,可以为执政者及其决策提供信息和支持。作为公共权力代理人的现代政府,必须及时对公众舆论作出回应,否则很可能削弱或丧失合法性。
(3)设置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agenda—setting theory)认为,新闻媒体通过加大对某些问题的报道量或突出报道某些问题,能够影响受众对这些问题重要性的认知,由此可以设定社会的议事日程,并从而形成一种舆论压力,迫使政府把这些问题纳入自己的议事日程。虽然政策问题不是媒体制造出来的,但媒体的新闻报道会使政府重新考虑问题的优先次序。就如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律师劳埃德·卡特勒在《外交》杂志上所说的:“一个问题无论多么紧要,只要没有什么电视报道涉入,在白宫的日程表上就可以随便安排在哪个早晨。人们常常把它搁在一旁,先考虑电视新闻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并要及时在下次节目中对此作出适当反应。”④许多研究也表明;媒体的宣传报道与公众的观念及政府的行为有着较强的相关性。
(4)政治社会化
几乎所有研究政治文化的学者都认为,新闻媒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社会力量。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媒体是人们获取日常生活经验之外信息的主要来源。各种新闻媒体持续地向公众输送着某种经过选择的资料和观点,以及对这些资料和观点的分析与评价。这种对社会公众的“信息灌输”,常常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下来,从而形成某种特定的政治倾向与态度。在美国,即使是三岁的儿童也能够在电视上认出总统,知道他们是国家的“老板”。
(5)监督政府
媒体作为一种批评者,它对民主政治良性运行的作用很早就为人们所公认。托马斯·杰弗逊在1787年就写道:“如果只剩下没有报纸的政府和无政府的报纸两种选择,那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之所以需要媒体来监督政府,是因为公职人员可能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权利。不仅如此,随着政府工作的日益复杂化,渎职和贪污的机会也会成倍地增加。相对于其他监督机构而言,新闻媒体有着独特的优势:传递信息迅速、覆盖面广;相对中立和清白;有批评政府的传统。
然而,新闻媒体毕竟是一种“软权力”,它不像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那样具有强制力,可以独立地发挥作用。新闻媒体对政府的监督并不产生直接的影响,它必须与民众及政治过程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即便在传媒界推崇备至的“水门事件”中,也是如此。在水门事件曝光后,尼克松仍能成功连任,甚至声言要吊销《华盛顿邮报》所属母公司的营业执照。尼克松后来被迫辞职,不只是因为报纸披露了他的丑闻,而主要是因为国会将要对他提出弹劾。在围绕“水门事件”所进行的总统与媒体的较量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绝不仅仅是新闻媒体,这是新闻媒体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6.政治社会化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研]
答:政治社会化是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的进行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个人、政治体系和政治文化三个层面上。具体为:
(1)赋予个人以特定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使之适应、参与乃至改造社会政治生活。
对于社会成员个人来说,政治社会化是其政治成长和发展的持续过程,这个成长和发展由两个方面构成:
①政治人格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人们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通过特定的途径和媒介,获得特定的政治知识,从而逐步形成了特定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单个社会成员所拥有的这种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总和,就形成了特定的政治人格。
②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过程。人们的政治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既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规则和规范的认识和掌握,也有赖于人们对于政治生活技能和素质的掌握和拥有,而这些都是通过政治社会化过程来推动、实行和展开的。
(2)维持、改变和创造社会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过程是在现有的社会政治文化基础上进行的,在正常情况下,政治社会化灌输、传递的首先是既有政治价值、政治信念、政治规则规范和政治行为模式。正是通过这种灌输、传递,政治社会化使既有的政治文化得以维持和延续。
政治社会化维持和延续既有政治文化主要是通过政治文化的代际传递来完成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又是通过一定的政治实践来完成的。
(3)维持或改变政治体系
政治社会化对于政治体系的维持或改变具有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造成人们对于现有政治体系的认同或不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实现的。
①当政治社会化过程造成社会政治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的强烈认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维系作用;
②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现有政治体系离心离德,乃至要求推翻现有政治体系而代之以新的政治体系时,它对于现有政治体系具有极大的摧毁作用;
③当政治社会化过程使社会成员对于现有政治体系认同减弱或不能使这种认同得到强化时,它客观上是在消极地削弱现有政治体系的稳固和政治功能。
7.分析政治社会化的媒介和影响因素。兼论当代中国如何实现政治社会化?[武汉大学2007年研]
答:(1)政治社会化的媒介政治文化是通过特定的媒介传递的,因此政治社会化也是通过这些媒介完成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特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团体,都有可能为公民提供政治信息、传递政治文化,成为影响社会成员政治意识的媒介。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包括:
①家庭
家庭是一个人最初的、影响最为直接的政治社会化媒介。在较长期的家庭环境中,前辈经常把他们对世界、对社会的看法,对政治权威的态度,对政治事件的评价以及他们通常的政治价值观和政治态度、政治感情传输给后代,引导他们初步学习和了解外部政治生活。
②学校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在学校生活中,学生通过接受专门的文化知识和系统的政治教育,形成了对政治生活的初步的规范知识,同时,在与许多同学和老师的相互关系中,初步地体验了社会的政治生活。
③特定的政治符号
特定的政治符号如国旗、国徽、国歌、政治领袖人物的肖像等等,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中重要的政治象征意义和代表意义,它们具有直观的反复刺激作用,从而产生特定的政治心理效应和定势。
④政治实践
政治实践是客观政治世界达之于人们主观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最重要的桥梁,人们通过政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不断调整自己的政治心理,修正自己的政治认识,提高自己的政治能力,完善自己的政治人格,从而逐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使人们的政治认识从感性向理性飞跃。
除上述所列主要的政治社会化媒介之外,教会、工作场所和娱乐、职业、文化团体等,也都具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起着维持和改变政治文化的作用。
(2)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政治知识、政治价值、政治信念及政治行为模式的获得受着多种因素的交互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
①利益因素
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政治关系、获得社会政治知识、参加政治生活的原动力。正是在不同的利益要求驱使下,人们才进入政治社会化过程。一切社会成员都是按照不同的利益要求,选择和接受不同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不同的利益要求影响着人们选择不同的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媒介和方式。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利益在社会利益结构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此,它是影响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利益因素。
②政治权力因素
政治权力从两个方面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a.政治权力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影响着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政治权力促进或阻碍社会成员利益实现的效能,政治权力对社会生活的覆盖程度,政治权力为社会成员进入社会政治生活所提供的实际可能,都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发展程度。
b.政治权力本身所推行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对于人们获得政治知识和价值,进入政治生活,具有直接的影响。为了维护其政治统治地位,特定的政治权力总是要创设特定的政治教育机构和特定的政治传播媒介,配备特定的政治教育人员,倡导和灌输特定的政治价值和政治信念。由政治权力推行的政治社会化,必然会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巨大的影响。
③政治权利因素
政治权利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定资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这种政治资格的法定内容、实现方式和实现程度,会影响着政治社会化的范围、方式和程度。政治权利赋予社会成员政治活动和实践的可能空间,也对于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和方式产生着重要影响。
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a.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给政治社会化提供较为有利的客观环境和物质条件。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政治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反之,社会经济的落后,则会给政治社会化带来客观上的困难和障碍。
b.社会经济活动方式,对于政治社会化也具有深刻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实现自己利益的不同方式,意味着社会成员形成利益关系的不同方式,由于利益及其实现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所以,利益实现方式和利益关系的形成方式,对于社会成员的政治权力观和政治权利观,对于社会成员从事和参与政治活动的方式具有深刻影响。
⑤社会文化因素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发展、传递和变迁的过程,而政治文化又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社会文化对于政治社会化过程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a.任何社会文化都是民族文化,特定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思维方式和心理定势无疑会影响不同民族文化背景下的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发生和发展;
b.任何社会文化都有其发展的当前内容,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程度;
c.在政治共同体成员之间,社会文化水平分布是不平衡的。在社会文化水平较高的地域和群体中,政治社会化的广度、深度和速度,都要大于社会文化水平较低的地域和群体。
⑥政治事件
政治事件是政治社会化的催化剂,政治事件会改变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价值取向,会加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会把国家的命运和政治生活与每个人十分明确而紧密地联系到一起,成为人们学习政治、参与政治生活的加速器。政治事件还会深化政治社会化的进程,在政治事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利益、意志、力量和矛盾都会比平时更为充分地显示出来,从而使人们更为明确、深刻、全面和发展地认识政治生活,获得政治知识,形成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
(3)当代中国实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是通过一些媒介而得以实现的,而且也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改善,与此同时,中国改革已经进入了新的攻坚阶段。围绕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消除制约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各项改革在不失时机地向前推进。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风险性却在加大。基于此,我国要实现政治社会化应做到:
①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政治社会化过程有重要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提高政治社会化的广度和深度。反之,社会经济的落后,则会给政治社会化带来客观上的困难和障碍,因此,只有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政治社会化才能更有广度和深度。
②更进一步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学校是传播文化的专门结构,是系统化的、强有力的社会化途径。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任何社会文化都有其发展的当前内容,因此,社会文化发展特定阶段上的社会价值取向,社会信念和社会行为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和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