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雨露《国际金融》(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

一、概念题

1汇率制度(东南大学2012金融硕士)

答: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如规定本国货币对外价值、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货币的汇率关系、规定影响和干预汇率变动的方式等。传统上,汇率制度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两类;1973年以后,汇率制度日益多样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重新将汇率制度分为钉住汇率制和弹性汇率制两种,后者包括浮动汇率制。

2浮动汇率制(东北财大2003研)

答:浮动汇率制指现实汇率不受平价的限制,随外汇市场供求状况的变动而波动的汇率制度。1973年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瓦解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在浮动汇率制下,一国货币不再规定黄金平价,不再规定对外国货币的中心汇率,不再规定现实汇率的波动幅度,货币当局也不再承担维持汇率波动界限的义务。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照汇率浮动的形式,浮动汇率制又可以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是与固定汇率制度相对而言的。

3外汇倾销(Foreign Exchange Dumping)(北京工商大学2004研;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5研)

答:外汇倾销是一种采用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比价的办法,达到扩大本国商品出口的目的。因为,当一国货币贬值后,出口商品以外币表示的价格降低,提高了该商品的竞争力,从而能扩大出口。同时,本币贬值会引起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因此,外汇倾销可起到促进出口和限制进口的双重作用。

4间接标价法(Indirect Quotation)(中南财大2008研)

答:间接标价法又称“应收标价法”或“数量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本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外国货币表示的单位本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本币所能换取的外国货币越多,表明本国货币的币值越高、外国货币的币值越低。目前只有英国和美国采用间接标价法,但美元对英镑汇率保持了过去习惯用的直接标价法。

5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南开大学2000研;中南财大2008研)

答: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指以一定单位(1或100、10000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二、选择题

1一般来说,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会使其(  )。(暨南大学2011金融硕士)

A.货币疲软 

B.货币坚挺 

C.通货紧缩 

D.利率下跌

【答案】B

【解析】国际收支巨额顺差使本国货币坚挺,本币汇率升值。

2采用间接标价法的国家是(  )。(浙江财经学院2011金融硕士)

A.日本    

B.美国    

C.法国    

D.中国

【答案】B

【解析】间接标价法是以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单位为基准,用折合成多少外国货币单位来表示。英国一直采用这一标价法,美国从1978年9月1日起也改用间接标价法。ACD三项都采用的直接标价法。

3根据货币主义(弹性价格)汇率理论,下列哪一经济事件可能导致美元对日元贬值?(  )(中央财大2011金融硕士)

A.美联储提高利率,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

B.日本发生严重通货膨胀

C.美国实际国民收入呈上升趋势

D.美国提高对日本进口品的关税

【答案】C

【解析】按照货币数量论的剑桥方程式,两国货币供给量可分别表示为:本国货币供给量,M=kPY,外国货币供给量:M1=k1P1Y1。式中,P和P1分别为本国与某外国的物价水平;Y和Y1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国民生产总值;M和M1分别为本国和某外国货币供应量。按购买力平价公式,可得:

货币分析说认为汇率要受两国货币供给量的制约,从而把汇率与货币政策联系起来。

4当美元指数下降时,(  )。(中央财大2010研)

A.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降低

B.美国出口竞争力提高,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

C.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降低

D.美国出口竞争力降低,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的本币收益率上升

【答案】A

【解析】美元指数下降意味着美元贬值,美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相对降低,出口竞争力提高,而德国投资者投资于美元付息资产收到的利息和本金以本币表示都减少,因而本币收益率降低。

三、简答题

1金本位制度下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南开大学2000研)

答:在国际金本位制度下,只要世界各国相互保持自由贸易关系,则一国对外贸易的货币收支差额有余或不足将会自动调节,使各国的贵金属出现均衡分配。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大卫·休谟在其1752年出版的著作《政治论丛》中,首次将货币数量学说应用于国际收支方面,系统地表述了在国际金本位制下,各国的国际收支具有自发进行调节的机制,即著名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

在货币供应量因黄金流出流入而减少或增加的假定前提下,休谟的国际贵金属移动的价格调节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主要内容:外汇汇率是根据各国货币的含金量确定的。国际收支逆差或顺差将引起汇率变动,汇率变动超过黄金输入、输出点时,将会引起黄金流动。黄金流动增加输入国的银行准备金,减少输出国的银行准备金。银行准备金变动将引起货币数量的变动,从而造成贸易双方的物价和收入变动,这样就会纠正国际收支不平衡,使黄金流动停止。这种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以下过程:

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供应量减少→国内对商品需求下降→物价下降→出口成本下降使出口增加→黄金流入→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国际收支顺差→黄金流入→货币供应量增加→国内对商品需求上升→物价上升→出口成本上升使出口减少→黄金流出→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19世纪末,新古典学派对自发调节机制作了进一步补充,它强调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新古典学派认为,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将会引起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入。首先,国际收支逆差造成汇率下降,外汇投机商预测在金本位制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汇率下跌只是短期现象,因而会将投机资金投向逆差国。其次,贸易商亦会同样预测逆差国汇率不久会回升,因而外汇需求者推迟购买外汇,外汇供给者提前售汇,引起国外短期资金流向逆差国。再次,国际收支逆差,黄金外流,货币与信用紧缩,因而,利率上升,这又会引起“套利”的资金流入逆差国。以上几种因素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加速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的调节能力。

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试判断正确否,并解释。(中央财大2009研)

答:这种说法不正确。

(1)货币疲软是反映资金供大于求、市场利率下跌的一种货币现象。实行银本位制,因为银本身具有内在价值,银根疲软一般不会直接转化为物价上涨。在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疲软,是货币供给过多的结果,表现为商品供应少,而货币比较多,市场物价有上扬的趋势。

(2)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恶化,因为有时,因生产和市场不景气,经营者负债经营的收益率不高,也会产生货币疲软的现象,此时,就会立即转化为资金价格(市场利率)下跌。此时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可能会发生恶化。

(3)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不一定就会恶化。当一国的货币疲软时,其市场利率会这对经济会起到一定的刺激作用。

成本效应。即利率通过影响资金的使用成本来决定它的作用。具体分为三种效应:

第一,投资成本效应,利率变动引起投资决策和规模的变动,达到疏导和调节资金流向的效果。利率下降使投资的成本相应下降,从而可以增加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第二,产品成本效应,利率的高低同时也决定流动资金的成本,从而决定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品的成本降低,产品的价格在一定程度上相应降低,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消费,促进经济增长。

第三,持有货币的成本效应,这种成本效应有两种,一是持有货币而放弃的利率收入损失,二是因价格变动引起的购买力的损失。

利率的预期效应。即中央银行利率变动对人们预期产生的影响。对中央银行的贴现率的预期影响银行的利率,从而影响企业和个人的资金成本,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货币疲软使人们对市场利率的预期会降低,人们不愿再将钱存到银行,则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消费与投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的增长。

汇率效应。利率的变动对一国外汇市场起作用,使该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比价变动,从而影响国际收支。一国的货币疲软,使该国的汇率降低,货币贬值,这会使该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该国经济的增长。

所以说,当一个国家货币疲软时(价值下降),则这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必然恶化是不正确的。

3说明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人行2006研;北师大2003研;首都经贸大学2003研)

答: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有:

(1)国际收支。当一国的国际收入大于支出即国际收支顺差时,本国货币升值,外国货币贬值,反之则本国货币贬值,外国货币升值。国际收支对汇率水平的影响,需要在收支差额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情况下才会比较明显。

(2)相对通货膨胀率。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由于其货币的国内价值和购买力下降相对较快,则其货币相对于外国货币也会贬值。

(3)相对利率。本国利率相对于外国利率较高时,投资者愿意持有本币资产,进而本币需求上升,本币升值。反之则本币贬值。相对利率对汇率的影响,需要和相对通货膨胀率结合起来看,更具体地说,实际利率对汇率的影响,要大于名义利率对汇率的影响。利率在

很大程度上属于政策工具的范畴,具有被动性,因而它对短期汇率产生较大的影响,对长期汇率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从长期看,真实利率趋于稳定)。

(4)总需求与总供给。总需求与总供给增长中的结构不一致和数量不一致,也会影响汇率。如果总需求的整体增长快于总供给的整体增长,满足不了的那部分总需求将转向国外,引起进口增长,从而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当总需求的增长从整体上快于总供给的增加时,还会导致货币的超额发行和财政赤字的增加,从而间接导致本国货币贬值。因此,简单地说,当总需求增长快于总供给时,本国货币一般呈贬值趋势。

(5)预期。就经济方面而言,预期包含对国际收支状况的预期,对相对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率的预期,对相对利率或相对资产收益率的预期,以及对汇率本身的预期等等。预期一方面会改变利率、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以间接影响汇率,另一方面还会在外汇市场上直接影响汇率,譬如,集体性的贬值预期可能会推动货币的贬值。

(6)财政赤字。财政赤字往往导致货币供应增加(政府融资)和社会总需求增加,因此,赤字的增加将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但如果赤字增加同时伴随着利率上升(譬如,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那么它对汇率的影响就不确定了。

(7)国际储备。国际储备,特别是外汇储备的多少,能表明政府干预外汇市场、稳定货币的能力的强弱。储备增加能加强外汇市场对本国货币的信心,因而有助于本国货币升值。反之,储备下降则会诱使本国货币贬值。

(8)劳动生产率。在工资水平稳定的前提下,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快速增长,使单位货币代表的价值相对增加,从而使本国货币的对外价值相应上升。不过,劳动生产率对货币汇率的影响是缓慢而长期的,它不易被马上察觉出来。

四、论述题

汇率为何不适合于作为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目标?(中南财大2004研)

答:(1)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目标的标准。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指标也即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是指在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选定出来用于反映货币政策实施进度的指标,通过政策工具影响这些指标,并能够借这些指标观测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一个经济指标能否作为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目标,通常认为应符合如下一些标准:

可控性。即中央银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能对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能够较准确的控制该中间目标的变动状况及其变动趋势,通常要求中介指标与所能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之间要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联系。

可测性。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对货币政策能敏感的做出反应。可测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具有明确清晰的定义以便于观察、分析和检测,二是中央银行能迅速的收集到中介指标的数据资料并且便于进行定量分析。

相关性。即中央银行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有密切的、稳定的和统计数量上的关系,中央银行通过对中间目标的控制和调节就能够促使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

抗干扰性。货币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常会受到许多外来因素或非政策因素的干扰。中央银行所选择的中间目标必须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使货币政策能在干扰度较低的情况下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避免货币当局错误判断经济形势,造成决策失误、控制失当的局面。

(2)从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目标的选择的标准来看,汇率不适合作为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目标。因为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实际上的固定汇率制度,汇率水平受到国家的管制,而没有反映市场的要求,没有反映资源配置的要求。如果将汇率作为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目标,它可以满足可控性、可测性和抗干扰性的要求,但不能满足相关性的要求,即汇率不能正确、及时地反映经济对其的要求,汇率也不能及时地对经济产生影响。因此目前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中间指标不能使用汇率指标,较好的选择是货币供应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