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裕树《现代汉语》(重订本)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语  音

1.1  复习笔记

一、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定义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的交际作用是通过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来实现的。这种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就是语音。

2.语音的性质

(1)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是声音,声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产生音波,传播到人的耳朵里,就成为人们听到的声音。一切声音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个基本要素去认识。

音高、音高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內颤动次数的多少。颤动次数越多,声音越高;反之,声音就越低。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很有关系。

音强、音强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一定时间内音波振动幅度的大小。音波的振幅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音长、音长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音波存在时间的久暂。语音的长短是指发某个音的发音动作延续的时间。

音色、音色是声音的个性、特色,决定于音波颤动的形式。造成音波颤动形式不同的原因:发音体不同、发音的方法不同、发音时物体自身的状况不同。

(2)语音的生理性质

语音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发音器官活动的部位和活动的方法不同,就会造成不同的声音。发音器官包括三个部分:

呼吸器官。肺是呼吸器官的中心,也是发音的动力站;

喉头和声带;

口腔和鼻腔。口腔是主要的共鸣器。鼻腔也是共鸣器,是个固定的空腔。

(3)语音的社会性质

语言是社会交际工具,语音只有结合为词语才能表达意义,而词语的意义是社会赋予的,因此,分析语音不能离开使用这种语音的民族的社会习惯。

语音的社会性质表现在:地方特征和民族特征及语音的系统性。

(二)记音符号

我国过去用反切和注音字母记音,现在常用的记音符号是汉语拼音字母。为了使标音细致,有时还要使用国际通行的记音符号——国际音标。

1.汉语拼音方案

(1)汉语拼音方案释义

汉语拼音方案是我国语言工作者在总结注音识字和拼音字母运动经验,集中广大群众智慧并参考世界各国拼音文字长处的基础上制订出来的。

(2)特点

采用国际普遍使用的拉丁字母;

又根据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特点进行调整和加工;

准确、灵活、妥善地反映了现代汉语语音系统;

成为一个比较完善的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拼音方案。

(3)用途

记录普通话语音,拼注普通话读物;

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造和改革文字的共同基础;

用于译写我国人名地名,转写外国人名、地名和部分科技术语;

用于电报、旗语、工业产品代号、盲字及聋哑人“汉语手指字母”以及编制音序检字等。

(4)内容

汉语拼音方案共有五个部分:字母表、韵母表、声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2.反切和注音字母

汉语拼音方案产生以前,反切和注音字母是我国记录语音的主要方法。

(1)反切

如“吐”字,用“他鲁”两字相切,取“他”音的前半段[t‘],“鲁”音的后半段[u]以及“鲁”音的声调——上声拼合成音,这种拼注字音的方法就称作反切。

(2)注音字母

注音字母是1918年公布的一套记音符号。它把普通话语音归纳为若干类声母和韵母,分别用笔画式符号表示。后来被拉丁字母式的拼音字母所代替。

3.国际音标

(1)国际音标释义

国际音标是1888年国际语音学会拟订的一套记音符号,经过多次增补、修改。

(2)特点

形体以拉丁字母的小写印刷体为基础,并用大写、草体、合体、倒排、变形、加符等办法加以补充;

规定每一个符号只表示一个固定的读音,既不能借用,又没有变化。

(三)音节、音素、音位、元音、辅音

1.音节和音素、音位

(1)音节:是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2)音素:对音节的构成成分进行分析,得到的语音的最小单位。

(3)音位:语言里能够区别词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一个音素一般也就是一个音位。

2.元音和辅音

(1)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它们的区别是:

发元音时,声带总是颤动的;发辅音时,有的颤动声带,有的不颤动声带;

发元音时,气流通过口腔不受任何阻碍,发辅音时则受到一定的阻碍;

元音响亮,可唱,能延长;辅音有的响亮,可唱,能延长,有的则不然。

(2)不同的元音是由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口腔的形状决定于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和圆唇不圆唇。根据这三个条件,语音学上规定了八个最基本的标准元音:

[i]  前高不圆唇元音

[e]  前半高不圆唇元音

[ɛ]  前半低不圆唇元音

[a]  前低不圆唇元音

[ɑ]  后低不圆唇元音

[כ]  后半低圆唇元音

[o]  后半高圆唇元音

[u]  后高圆唇元音

(3)不同的辅音是由发音部位或发音方法的不同造成的。

发音部位

发音部位即发音时气流在发音器官受到阻碍的部位,发音方法即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辅音的分类

a.按照发音部位,辅音可分成双唇音、唇齿音、舌尖音、舌根音等;

b.按照发音方法,又可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和清辅音、浊辅音以及送气音、不送气音等。

二、声母

汉语语音传统的分析法把处于音节开头的辅音称作声母。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此外还有零声母。

声母的分类:

1.声母的发音部位

声母的发音部位,是指辅音声母发音时口腔里发音器官构成、阻碍的某两个部位。根据发音部位,普通话声母可以分为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2.声母的发音方法

(1)声母的发音方法包括辅音声母发音时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法,气流强弱的情况以及声带是否颤动等几个方面。根据发音方法,普通话声母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之分。

(2)普通话声母的发音方法,可以根据除阻时气流强弱的不同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呼出的气流较强的是送气音,呼出的气流较弱的是不送气音。

(3)根据发音时声带的情况还可以把普通话辅音声母分为清音和浊音两类。发音时声带颤动的是浊音,声带不颤动的是清音。

3.一些声母发音的比较

(1)z、c、s——zh、ch、sh

z组声母和zh组声母的主要区别在于:发z组时舌头前伸到下齿背,舌尖顶住上齿背;发zh组时舌的前端上举,顶住硬腭最前部。

(2)n——l

n和l的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顶住上齿龈,但是发音方法不同。主要区别如下:n除舌尖上举外,舌的两边也上举,和上齿龈(包括两边的臼齿等)形成阻碍,气流同时到达口腔和鼻腔,但不能从口腔通过,转道鼻腔流出,造成舌尖鼻音。1则只有舌尖上举,和上齿龈形成阻碍,舌的两边上举程度很小,气流可从舌的两边流出,造成边音。

(3)f——h

f和h的区别主要在于:f是齿唇清擦音,发音时必须让上齿与下唇微接;h是舌根清擦音,发音时唇齿不接触而是舌后隆起部分对着硬腭和软腭交界处,气流从间隙挤出,造成摩擦音。

4.零声母

普通话里大部分音节都以辅音声母开头,但是也有一些音节的开头不是辅音而是元音,这就是说,它们的声母是“零”,所以把不用辅音充当声母的字称为“零声母字”。

零声母字的开头虽然说是元音,但在实际发音上往往带有那么一点儿同部位的摩擦成分。

三、韵母

(一)韵母释义

传统的分析法把音节里声母后面的部分称作韵母。

1.韵母的组成部分

(1)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元音,有的也包含辅音;

(2)韵母的元音可以是一个,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

2.韵头、韵腹和韵尾

(1)韵母只有一个元音的,这个元音就是韵母的主要成分,称作韵腹;

(2)韵母有两个或三个元音的,其中口腔开度较大、声音较响亮的那个元音是韵腹,韵腹前面的是韵头(又叫介音),后面的是韵尾;

(3)韵母末尾的辅音是韵尾。

(二)韵母的分类:

1.按照韵母内部成分的特点,可以把普通话韵母分成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和带鼻音韵母三类。

(1)单元音韵母

单元音韵母是由单元音构成的韵母,共有十个,包括七个舌面元音和三个舌尖元音。

舌面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面起作用,由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七个舌面元音是:

ɑ[A]  央、低、不圆唇元音

o[o]  后、半高、圆唇元音

e[ɤ]  后、半高、不圆唇元音

ê[ɛ]  前、半低、不圓唇元音

i[i]  前、高、不圆唇元音

u[u]  后、高、圆唇元音

ü[y]  前、高、圆唇元音

舌尖元音发音时主要是舌尖起作用,由舌尖活动的前后和嘴唇的圆不圆来决定。三个舌尖元音是:

-i[ɿ]前、高、不圆唇元音

-i[ʅ]后、高、不圆唇元音

er[ər或ɚ]央、中、不圆唇卷舌元音

(2)复元音韵母

复元音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结合而成的。普通话里共有十三个复元音韵母,即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 iou、uai、uei。发复元音韵母时,舌头、嘴唇和整个共鸣器的形状要逐渐变动。

(3)带鼻音韵母

带鼻音韵母由一个或两个元音后面带上鼻辅音构成。发音时发音器官由元音的发音状态向鼻音的发音状态逐渐变动,鼻音成分逐渐增加,最后完全变为鼻音。

2.“四呼”

“四呼”是我国传统语言学上的术语。音韵学家分韵母为开口、合口两类,每类又分洪音、细音两种。开口洪音称开口呼,细音称齐齿呼;合口洪音称合口呼,细音称撮口呼。以“四呼”为标准,普通话韵母分为下面四类:

(1)开口呼韵母,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ü的韵母;

(2)齐齿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

(3)合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

(4)撮口呼韵母,韵头或韵腹是ü的韵母。

四、声调

(一)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1.声调

音节中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就是声调。汉语的一个音节基本上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又称字调。

2.声调的作用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声调同音长、音强都有些关系,但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

(二)调值和普通话声调

声调的概念包含调值、调类两个方面。

1.调值

(1)定义

调值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的变化,也即声调的实际读法。

(2)现代汉语各方言的调值类型

有平的、升的、降的、曲折的(包括降升的和升降的)四种。

(3)描写汉语调值的方法

要细致而准确地描写汉语的调值,一般采用五度制声调表示法:先画一条竖线作比较线,分成四格五点,分别用1、2、3、4、5表示低、半低、中、半高、高。

2.调类

(1)定义

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声调的实际读法(即调值)归纳出来的。调值相同的归为一个调类。

(2)普通话里有四种基本的调值,就有四个调类。汉语方言中,调类最少的有三类,最多的有十类。

(2)不同方言里,调类名称相同的,调值却往往不同,调值相同的,也不一定属于同一种调类。

(3)普通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同各方言一样,也是从古代的“平、上、去、入。四声演变而来的。大致情况如下:

(三)声调的平仄抑扬

做诗(格律诗)填词要讲究“平仄”。

1.“平仄”释义

(1)“平”指古四声中的平声;

(2)“仄”是古代上、去、人三声的总称。

2.“平仄”的应用

(1)诗词中,平仄交错或对立使得诗句抑扬相间,变化有致。

(2)在戏曲、唱词中,句末韵脚比较注意运用平仄相对的规律,一般是上句句末多数用仄声字,下句句末多数用平声字。

(3)快板、快书等也往往运用“上仄下平”的规律。

五、音节

(一)音节释义

1.音节的定义

音节是语流里最自然的语音单位。

2.音节的组成

(1)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到声母、韵母、声调各个部分;

(2)用现代语音学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则会得到各个音素(辅音、元音等);

(3)音素(或声母、韵母等)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就成为音节。

3.汉语普通话一个音节书写起来就是一个汉字,只有儿化音节中音节与汉字不一致。

(二)普通话音节的结构

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有:

1.汉语的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有一个音素。

2.每个音节都有元音,少则一个(即韵腹),多则三个。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3.有的音节没有辅音。有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音节开头,或者在音节末尾,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

4.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汉语的音节里辅音较少,元音占绝对优势。一般说来,辅音刺耳,元音悦耳,再加上音节有高扬转降的声调变化,因此,汉语音节富有音乐性。

(三)普通话声韵调的配合关系

普通话里声、韵、调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

1.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关系

普通话里声、韵、调之间的配合具有很强的规律性,普通话声母韵母的配合关系往往是以声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韵头为依据的。其规律大致有:

(1)b、p、m、只跟开口、齐齿呼、合口呼(限于u)韵母相拼,不跟撮口呼韵母相拼;

(2)f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限于u)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3)d、t只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撮口呼韵母相拼;

(4)n、l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韵母相拼;

(5)g、k、h、zh、ch、sh、r、z、c、s只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

(6)j、q、x跟所有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都可相拼,不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

(7)零声母能跟四呼中所有的韵母相拼。

2.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配合关系

(1)普通话里m、n、l、r四个浊音声母的阴平字很少,并且限于口语常用的字;

(2)普通话里b、d、z、zh、j、g这六个不送气塞音、塞擦音声母拼带鼻音韵母基本上没有阳平字。拼不带鼻音韵母,一般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都有字,不问声母送气不送气。

(四)音节的拼读和拼写

1.音节的拼读

声母、韵母是从音节中分析出来的,因此把声母、韵母拼合成音节,只是做了还原的工作。要使音节拼合得正确,还要把声母、韵母、声调自身的音值念准,并注意拼合方法。

2.音节的拼写

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音节,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下面把《汉语拼音方案》规定的主要拼写规则说明如下:

(1)y、w用法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i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 yi、ya、ye、yao、you、yan、yin、yang、ying、yong;u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的时候,写成WU、wa、wo、wai、wei、wan、wen、wang、 weng;ü行的韵母,前面没有声母时,写成yu、yue、yuan、yun,u上两点省略。

上述关于i行和U行韵母写法的规定,包括两类情况:

原韵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改成y,u改成w;

原韵母只有一个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前加上y,u前加上w。

(2)隔音符号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a、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

(3)ü两点的省略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的时候,写成ju(句)qu(区)、xu(虚)省略;但是跟声母n、l拼的时候,仍然写成nü(女)、lü(吕)。

(4)z、c、s、g和iu、ui、un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在给汉字注音时,为了使拼式简短,zh、ch、sh可以省作z、c、s,ng可以省作g。

《汉语拼音方案》还规定,iou、uei、uen三个韵母前面加声母的时候,写成iu、ui、un。

六、音变

普通话里主要的音变现象有:

(一)轻声

1.性质和作用

(1)定义:普通话的每一个音节都有它的声调,可是在词或句子里许多音节常常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一个较轻、较短的调子,这就是轻声。

(2)性质:轻声的性质跟一般的声调很不相同,一般声调的性质主要决定于音高,轻声则主要决定于音强。轻声的特点是发音时用力特别小,音强特别弱。

(3)作用:普通话里有一些词或词组靠轻声音节与非轻声音节区别意义和词性。

2.轻声的影响

(1)轻声不仅引起音高的变化,还会引起音色的变化。

(2)轻声有时对声母发生影响,对韵母的影响更加明显。轻声音节的元音比较含混,往往向央元音靠近,有的变成了央元音。

3.变读轻声的规律

普通话里大多数轻声都同词汇、语法上的意义有密切的关系。下列一些成分在普通话里都读成轻声:

(1)“吧、吗、呢、啊”等语气词;

(2)助词“的、地、得、着、了、过、们”;

(3)名词的后缀“子、儿、头”;

(4)某些量词;

(5)方位词或语素;

(6)表示趋向的动词;

(7)重叠动词的末一个音节;

(8)作宾语的人称代词;

(9)口语中常用的双音词的第二个音节要读成轻声。

(二)变调

普通话里最常见的变调现象还有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以及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上声字连读产生的变调现象有:

(1)上声在非上声字前面变成半上,即由[214]变为[211];

(2)上声在上声字前面变得近乎阳平,即由[214]变为[24]。

这里必须注意,如果第一个字是上声,第二个字是由上声变来的轻声,那么第一个字就有两种不同的变法。有的变为“半上+轻声”,有的变为“近于阳平+轻声”。

2.去声的变调

去声在非去声字前一律不变。在去声字前则由全降变为半降,即由[5l]变为[53]。

3.“一、七、八、不”的变调

“一、七、八、不”四个古人声字的变调,是普通话里比较突出的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阴平。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本调。“一”的变调有三种:

在去声字前念阳平;

在非去声字前念去声;

夹在重叠动词当中念轻声。

(2)“七、八”的变调

“七、八”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阴平,在非去声字前也念阴平。 但在去声字前可以变阳平,也可以不变。

(3)“不”的变调

“不”单念或在词句末尾念去声,在非去声前也念去声;

“不”在去声字前由去声变成阳平;

“不”夹在词语中间由去声变成轻声。

(4)重叠形容词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重叠部分如果儿化,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都要变阴平。双音节形容词重叠,有时第一个音节重叠部分轻读,后一个音节及其重叠部分变成阴平。

(三)语气词“啊”的音变

用在句尾的语气词“啊”(a),由于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常发生同化、增音等音变现象。规律如下:

1.前面的音素是i、ü时读ya,写成“呀”;

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读wa,写成“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读na,写成“哪”;

4.前面的音素是ng时读nga,仍写成“啊”;

5.前面的音素是-i[ɿ]]时读ra,仍写成“啊”;

6.前面的音素是-i[ʅ]时读[za],仍写成“啊”。(四)儿化

1.定义

“儿”这个音可以同其他韵母结合起来,变更原来韵母的音色,成为一种卷舌韵母,称作“儿化韵”。儿化的基本性质是卷舌作用。

2.平舌韵变儿化韵的规律

各韵母儿化有不同的规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六类:

(1)韵腺或韵尾是a、o、e、ê、u的韵母儿化,只要在原韵母之后加上卷舌动作;(2)韵尾是i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变成主要元音加上卷舌动作;

(3)收-n的韵母儿化,失落韵尾-n,有些是主要元音加上卷舌动作,有些是主要元音后加上[ər];

(4)收-ng的韵母儿化,-ng韵尾同前面的主要元音合成鼻化元音,同时加上卷舌动作;

(5)i、ü两韵儿化,在原韵母之后加上[ər]音,i、ü仍保留;

(6)-i[ɿ] -i[ʅ]两韵母儿化,[ɿ][ʅ]失落,变成[ər]。

以上六种情况也可以根据韵母在儿化过程中的情况大致归并成四类:

(1)简称为“原”,就是原韵母不变,直接加卷舌动作,前述的第一种属于此类;

(2)简称为“失”,就是原韵母中的韵尾失落,在主要元音上加卷舌动作,前述的第二种情况和第三种里的一部分属于此类;

(3)简称为“换”,就是更换主要元音,并加卷舌动作,前述第四种和第六种属于此类;

(4)简称为“加”,就是在原韵母后面加[e]和卷舌动作,前述第五种以及第三种中的一部分属于此类。

3.儿化的作用

(1)在有些词里有确定词性的作用;

(2)在有些词里有区别词义的作用;

(3)此外,在有些词里儿化词还带有“小”、“喜爱”、“亲切”等感情色彩。

七、语调和朗读

(一)语调的内容

1.停顿

停顿指语句或词语之间声音上的间歇。朗读和说话是靠声音传达内容的,要使内容传达得好,便于理解,必须注意停顿的位置。

2.停顿的分类:

(1)语法停顿

语法停顿是反映一句话里面的语法关系的,在书面语言里就反映为标点。语法停顿时间的长短同标点大致相当。

(2)强调停顿

为了强调某一事物,突出某个语意或某种感情,而在书面语没有标点的地方作一停顿,或者在书面语有标点的地方作较长的停顿,这样的停顿可以称为强调停顿。

(3)节拍

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段落,这样的段落称为节拍、节拍群、音步或顿歇。在散文里,一句话的节拍数可多可少,比较自由。朗读速度的不同,使节拍数量的伸缩性更大。韵文则要求各句的节拍数比较匀称、均衡,以加强节奏感。

2.重音

重音是指朗读、说话时句子里某些词语念得比较重的现象,一般用增加声音的强度来体现。

重音的分类:

(1)语法重音

在不表示什么特殊的思想和感情的情况下,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把句子的某些部分重读的,称作语法重音。语法重音的主要规律有:

一般短句子里谓语部分常念语法重音。

名词前面的定语常念语法重音。

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状语常念语法重音。

动词后面由形容词、动词及部分词组充当的补语常念语法重音。

有些代词要念语法重音。

(2)强调重音

为了表示特殊的思想和感情而把句子的某些地方读得特别重的现象,可以称作强调重音。强调重音的强度比语法重音更强些,因此能把需要强调的部分突出起来。

3.升降

(1)定义

升降是指语句的高低升降。它既随着句子语气的不同而不同,又随着说话者特殊的感情需要而变化,有人称之为句调或语调。句子的升降是贯串着整个句子的,但是有时在句末的词上特别明显。

(2)普通话语调的两种最基本的类型是降调和升调:

降调是句尾降低的调子。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一般用降调。

升调是句尾升起的调子。部分疑问句用升调,一般句子中暂停的地方也用升调

(3)升降变化大致概括为四类:

高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表示号召、鼓动、反问、设问、申斥等感情。

降抑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表示坚决、自信、赞扬、祝愿、心情沉重等感情。

平直调。整句语势平直舒缓,没有显著变化。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不带特殊感情的叙述和说明也用平直调。

曲折调。句子的高低有曲折变化。表示惊讶、怀疑、讽刺等感情的句子多用曲折调。

4.字调与语调的关系

语调同音长、音强、音高都有密切的关系。汉语每一个字都有它自己的声调,字调和语调的音高、音强或音长相结合,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

(1)字调同语调的音长相结合时情况比较简单,语调中某一个字音特别需要延长时,延长的或是这个字调最后的音高,或是这个字调中最初的音高。

(2)字调同语调的重音相结合时,也常常发生变化。大致阴平和去声读得比一般要高,阳平和上声读得比一般要低,整个的调型都没有显著的变化。

(3)字调同语调的升降相结合时,情况比较复杂。语调的升降在句尾那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显著,这样就会对句尾音节的声调发生影响。

5.朗读

(1)定义

朗读是学习普通话语音,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

(2)朗读的目的

朗读不是机械地把文字变成声音,而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

(3)朗读好一个作品的条件

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如能发普通话标准音,字音正确,念词完整,不读破句,吐字清、楚,饱满等;

要深入研究作品,准确理解作品的主题、重点、段意和各个句子、词语在作品中的作用,并恰当地运用语调各要素(停顿、重音、升降等)表达出来。

八、语音规范问题

(一)轻声和儿化的规范问题

1.轻声和儿化是北京话里突出的语音现象,它们在语言的表达和区别部分同音词上有一定的作用。

2.凡是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或者是已经被普遍釆用的轻声词和儿化词,可吸收到普通话里来,以丰富语言的表达手段。

3.那些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的,或本来就是两可的,一般应作为北京话的方言土语成分看待,不必吸收到普通话里来,少数词可以吸收,但要从严掌握。

(二)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定义

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

2.北京话里的异读词的分类

从语音的角度来分析,有声母不同、韵母不同和声调不同三种。

3.1956年中国科学院成立了普通话审音委员会,专门审订异读词的读音,在确定审音的标准时,考虑了以下几项原则:

(1)一个字的读音在北京话里非常通行而不合北京语音的一般发展规律的,这个音还是可以采用,但是同时也要考虑到它在北方话里应用得是否广泛;

(2)“开、齐、合、撮”的读法,原则上以符合语音发展规律为准;

(3)古代清音人声字在北京话的声调,凡是没有异读的,就采用北京已经通行的读法。凡是有异读的,则逐字考虑,采用比较通用的读法。

(三)克服误读

1.学习和掌握普通话语音规范:

(1)首先要正确掌握普通话声、韵、调系统,克服字音的方音读法;

(2)其次,要注意学习和掌握轻声词、儿化词和异读词的规范读法。

2.从克服误读的角度来掌握汉字的规范读音,常见的误读有:

(1)不能正确掌握多音多义字的意义和读音;

(2)滥读半边字。

3.汉字不是表音文字,字形与读音的联系很不紧密。因此,读字只有勤查字典,多辨音、义和用法,才能把字音读正确。

(四)努力学习和推广普通话,促进语音规范化

对不同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语音的要求:

1.不能要求学得跟北京人完全一样。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并不是说每一个轻声字,每一个儿化词都非完全依照北京音来读不可。而是声、韵、调三方面要求发音正确。

2.不能满足于学得“差不多”,让人能听懂就好。如果语音中不正确的地方太多,就会成为交际的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