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思维:阿里演说内训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金字塔结构的表达逻辑

金字塔原理是芭芭拉·明托(Barbara Minto)提出的一个概念,其核心观点是以结果或结论为导向进行表达。具体到演说领域,就是面对一个主题或事件,演说者先确定中心论点,划分出分论点,然后再继续向下分解,延伸出更多分论点,这样逐级向下延伸,直至不能分解。这样,整个内容就呈现出一种金字塔结构。这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还有一种自下而上的金字塔结构,适用于演说者无法确定中心论点的情况。

□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

自上而下构建金字塔是相对简单的一种方式,也是演说者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因为演说主题(比如演说主题为“改变记账方式更有利于企业运营”)已经确定,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将支撑这个主题的论点逐一写下来,其流程大概如图1-1所示。

图1-1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结构

第一步:画出主题方框。先确定主题,在自上而下的金字塔结构中,这是最顶部的方框,写上中心论点“改变记账方式更有利于公司运营”。

第二步:设想主要疑问。确定听众类型,希望这场演说能帮听众解决哪些与该主题有关的疑问。比如,“这种记账方式是否可行?”

第三步:写出对问题的回答“可行”。

第四步:阐述背景。为了向听众证明自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演说者要将主题与背景结合在一起,做一个与主题相关且不会引起争议的表述。在此之前,演说者必须了解哪些表述不会引起争议。比如,“原有的记账方式出现了一些问题,改变记账方式已经迫在眉睫。”如果这是事实,这种表述会得到听众的一致认同。

第五步:指出冲突。假设听众认可了这一观点,演说者可以直接指出冲突,“你们问我:这种记账方式是否可行?”随着这一问题的提出,之前演说者关于该问题的阐述将再次出现在听众的脑海中。听众的疑问与演说者事先设想的疑问很好地匹配在一起,对于听众来说,演说者讨论的这个主题是有意义的。

第六步: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在阐明背景和冲突之后,听众应直接提出疑问。如果没有,演说者要重新介绍一次背景与冲突。如果演说者事先设定的冲突与听众的主要疑问不匹配,演说者就要重新构思演说内容。比如,在听到冲突之后,听众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么说?”

第七步:演说者进一步阐述“这种记账方式可行”的原因。比如,“这种记账方式有三点好处:第一,可以提供更加完整的信息;第二,可以增加现金流;第三,可以减少财务人员的工作量”。

第八步:在确定上述要点正确且符合逻辑之后,演说者要沿金字塔结构向下思考,搜集论点。如果演说时间比较短,演说者不需要再构建金字塔结构,可以直接切入核心内容,直接在脑海中搜集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内容。

□ 自下而上,总结概括

如图1-2所示,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正好相反,先列出想要表达的论点,然后对这些论点进行分析,寻找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出中心论点。仍以上面的案例为例。

演说者看到“记账方式”这个主题,无法确定自己的中心论点,但会想到公司现有的记账方式存在的问题,比如效率低、信息容易遗漏等。在这种情况下,演说者就可以将这些问题写下来,倒推中心论点。

图1-2 “自下而上,总结概括”结构

第一步:确定演说主题,即记账方式。这一步论点不明确,但主题明确。

第二步:疑问。目前使用的记账方式是否存在问题?

第三步:答案。现在的记账方式确实存在问题,比如信息不完整、效率低、人工成本高。

第四步:背景。财务管理成本在企业运营成本中占比非常大。

第五步:冲突。财务管理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的竞争优势下降,是否可以改变这种状况?答案是可以。

第六步:新的疑问。那么,要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答案是改变记账方式。

第七步:结论。改变记账方式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有利于企业运营。

这种倒推结论的方式就是自下而上,总结概括。在演说场景中,演说者看到主题无法确定中心论点,无法构建金字塔的顶部,不清楚听众的疑问,不确定听众了解什么、不了解什么的时候,就可以使用这种方法从下往上倒推。

□ 三大工具,辅助构建金字塔

(1)SCQA架构:结构化表达工具

SCQA指的是背景(situation)、冲突(complication)、疑问(question)、答案(answer),主张用讲故事的方法创造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场白,吸引听众全身心地投入演说。其中,背景指的是与主题相关且听众非常熟悉的内容,可以引发听众产生共鸣;冲突指的是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可以提出问题,推动演说向下开展;疑问指的是针对前面的冲突提出的问题;答案就是解决方法,是整场演说的中心论点。演说者使用SCQA架构组织内容,四项内容之间的顺序可以改变,但四项内容缺一不可,必须齐全。

(2)MECE法则:归类分组的技巧

使用金字塔结构,演说者需要将一个完整的论点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此时就需要用到MECE法则。MECE法则,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简单来说就是不重复、不遗漏,保证一篇演说稿中不会遗漏有价值的观点,也不会出现重复观点,提高了思考的质量与效率,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归类分组的技巧。

(3)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金字塔结构中的思考逻辑

演绎推理是由已知观点推出未知观点的线性推理方法;归纳推理是对一组存在共性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得出共同论点的推理方法。

在横向关系中,同一组观点之间必然存在某种逻辑顺序,具体顺序取决于各个观点之间是演绎推理关系还是归纳推理关系。如果是归纳推理,各个观点之间存在三种关系:一是因果关系,演说者需要按照时间、步骤顺序将各个观点串联在一起;二是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演说者需要遵循结构顺序或空间顺序;三是按照重要性将类似的事物归纳在一起,这里的顺序可以是从高到低或先重要后次要。

在纵向结构中,使用演绎推理时,上一层观点是对下一层演绎过程的概括,演绎推理过程的最后一步是重点;使用归纳推理时,演说者需要根据下一层观点推出上一层观点。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对该组观点进行正确定义;第二,将与该组中其他观点不对称的观点剔除出去。

金字塔原理是一个高效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演说者要遵守“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的16字原则,先确定中心论点,然后用上一层论点统领下一层分论点,保证所有论点与思想属于同一个逻辑范畴,最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各个论点与思想组织在一起,以保证自己的演说条理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