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儿童的博物馆教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教育理论:将儿童作为学习者进行理解的基础

儿童体验世界的方式与成人有着质的不同。他们通过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积极地探索周遭环境,发现这个世界的秘密。他们本能地好奇和接触未知事物,有时候会显得谨慎,但更多时候是饱含无限激情的。他们问问题,真正地通过提问来寻求答案。他们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从对他人的观察、模仿、与他人的互动中获得宝贵的知识。他们假装自己是国王或王后、充当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只恐龙、成为喜爱的儿童故事里的一只老虎以及跟着想象中游行队伍里的乐器节奏,通过这些幻想游戏来检验他们关于这个世界的知识。儿童天生就是主动的学习者,致力于在他们的世界中寻找意义,并且通过感官达成此目标。

人们对适合儿童的博物馆活动兴趣日增,面对这种状况,教育人员肩负着用博物馆提供的各种体验来调和这类观众学习风格的任务。博物馆应如何有效地满足这类主动且富有好奇心的观众需求?什么策略可以将博物馆年轻观众与收藏和展览蕴含的故事联系起来?教育人员或辅助人员在学习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答案在于理解儿童作为学习者的特征,进而深化符合那些特征的策略。

如果教育人员有学习理论的底子,并且了解那些关键概念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可能博物馆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儿童。这不仅对博物馆雇佣的教育人员适用,而且对承担活动辅助任务的所有人员——志愿者、导赏员及展览诠释员也适用。

当今教育界强调建立在约翰·杜威、列夫·维果茨基、让·皮亚杰、杰罗姆·布鲁纳、霍华德·加德纳以及其他学者理念之上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些学者相信知识是由个体在生活经验、兴趣、先验知识和文化视角的基础上独特地建构而成。知识对每个人而言都是相同的,且知识存在于个体之外的世界,这种信条在大多数21世纪的西方博物馆不再是可接受的实践理论。建构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正在风行,并且在那些拥有更为传统的学习方式并在其文化中根深蒂固多年的地方扎根。曾经执着于传统理念的博物馆教育人员如今正拥抱包含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伴随这种思想转变而来的是界定博物馆体验,不论是活动还是展览设计的新方式。

面对博物馆中的儿童时,我们的实践就要基于一系列有关学习的价值和信条,这一点很重要,我们要认真思考儿童究竟是怎样学习的。杰罗姆·布鲁纳(1915—2016)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当教育人员制定面向年轻观众及其成人伙伴的活动规划时,该框架可以提供指导。

教一个人……不是让他把答案记在脑子里,而是教会他参与使知识的建立成为可能的这个过程。我们教授一个主题不是要建立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小型活态图书馆,而是让一个学生数学化地思考自身,像历史学家一样考虑事情,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知识是个过程,不是产品。BRUNER J S.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 Boston:Belknap Press,1966:p.72.

布鲁纳认为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产品。这种认识对于我们理解作为学习者的儿童十分重要,且很明显地蕴含于建构主义模式之中。除此之外,布鲁纳还相信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可以改变个体。他将实验和发现视为个体解决问题、创造意义以及获得洞察世界能力的机会,但只有承认文化在形塑个体对世界的理解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这种机会才有效。BRUNER J S. The culture of education. 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6.

除了布鲁纳,还有许多其他理论家为我们理解学习,特别是与儿童有关的学习做出了贡献。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1859—1952)提醒我们,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当儿童沉浸在具有意义的相关经验中时,他们学习得最好。在其著作中他认为,知识并不是简单地来自于经验,而是来自于对经验的反思及将知识运用到未来的体验中。DEWEY J. Democracy and education.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ers,1916.杜威相信学习既来自于动手,也来自于动脑的经验,这得到当今博物馆界的认可,从博物馆中越来越多的互动性项目和展览设计就可见一斑。

苏联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1896—1934)认为,所有学习都是在社会中协调进行的,意义通过与其他个体的互动建构而成。他进一步声称,经验变成了老师。VYGOTSKY L S. Thought and language. Boston:The MIT Press,1986.维果茨基以介绍“脚手架法”(通过用较少的知识提示帮助个体)的概念著名,设想将“脚手架法”作为加强学习和提升成绩水平的一个机会。他相信儿童是通过语言和文化获得洞察力和领悟力,语言和文化有助于对经验的解释,儿童在玩耍中表达和改善他们关于世界及世界如何运行的观念。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1896—1980)让我们把焦点放在感官体验上,他将之视为建构意义或发展象征外部世界的内在建构的最重要途径。他的同化和顺应理论建立在一个建构主义框架之上,同化与通过经验形成内在建构的信息获取有关,或者说与皮亚杰所说的“图式”有关,顺应则是基于遇到新环境或者对环境的新体验而对那些建构加以改善和重塑。知识通过该过程建构而成。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1943—)提出了多元智能GARDNER H. Frames of mind: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Basic Books, 1983.的概念。学习因人而异,教学策略也应该根据个体之间的差异相应地改变,加德纳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结论,他提醒我们关注这一点。对加德纳而言,根据个体优点和才能有七种智能——逻辑数学、空间、语言、身体动觉、音乐、内心自省和人际交往。不久前,加德纳考虑将自然主义和存在主义增加成为可能的智能。

通过分析儿童的学习过程,我们有可能突出那些有助于建构知识的特定行为。早期学习模式[ELM]捕捉了孩子通过探索、体验、概念化、想象以及创造来发展知识的学习过程。

早期学习模式Early Learning Model, copyright early learning in museums,2014.

早期学习模式[ELM]描述了建构知识必不可少的关键因素。过程是动态和无止境的。早期学习模式认为,儿童受先天对学习和求知的好奇心驱动来探索他们的世界。探索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孩子在探索中体验他们的世界,通过感官(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收集信息。孩子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概念化,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创建精神建构。这个概念化的内在过程在使信息概念化和建构关于世界的知识中十分关键。孩子想象,代表了个人对真实的解释,他们从玩耍、叙述及社会互动中形成观念;孩子创造,通过与玩耍、语言及制作有关的行动,利用关于这个世界的个人知识、探索的结果、经验、概念以及想象来表达观念。随着过程的继续,孩子用新经验改进自己的概念。知识通过过程建构而成,知识体现了基于经验获得的新信息对概念的不断反思和重构。

在我们对杜威、维果茨基、皮亚杰、布鲁纳以及加德纳理论的简要介绍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开始逐渐清晰,他们将经验视为学习的关键,并且认为感官对从环境中收集信息而言必不可少。早期学习模式对儿童而言很特别,它进一步强调了这个过程。知识是个体建构,由个人兴趣、才能、经验及文化独特塑造而成,这一信条居于建构主义框架的核心。当博物馆从业人员能深刻理解建构主义框架时,他们将为开发面向儿童的更为有效的博物馆体验做好充足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