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材料
为了能描写出战国秦代语言动词的真实面貌,我们对所使用的出土战国文献有比较严格的限定,即要求所使用的语料是在战国秦代形成且形成后基本上保持了原貌,即要求所使用的语料在形成后未经过流传,或者虽经过流传但流传的时代不超过战国秦代(有些文献,如诅楚文、岣嵝碑、峄山刻石,虽然经过长时间流传,但基本保持了语言原貌)。所以我们没有使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周易》和《逸诗》部分,也没有使用《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中的《尚书》部分(包括第一册全部以及第三册中的《兑命》)。
我们所使用的语料共有11种:
第一,战国秦代金文。
主要参照吴镇烽的《商周金文资料通鉴(2.0版)》,其收录金文的下限到2012年2月底。《商周金文资料通鉴(2.0版)》已经由上海古籍出版社于2012年9月出版,出版时的书名为《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我们从这部书中选出了全部的战国秦代金文。其他方面的参考书目有: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1—18),中华书局1984—1994年版。
刘雨、卢岩编著:《近出殷周金文集录》(1—4),中华书局2002年版。
刘雨、严志斌编著:《近出殷周金文集录二编》(1—4),中华书局2010年版。
钟柏生等编:《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全3册),台北艺文印书馆2006年版。
第二,楚帛书。
主要参照下列著作:
饶宗颐、曾宪通编著:《楚帛书》,香港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李零:《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85年版。
饶宗颐、曾宪通:《楚地出土文献三种研究》(其中有《长沙子弹库楚帛书研究》),中华书局1993年版。
何琳仪:《长沙楚帛书通释》,《江汉考古》1986年第1、2期。
徐在国编著:《楚帛书诂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三,楚简。
主要有包山楚简、郭店楚简、望山楚简、九店楚简、葛陵楚简、信阳楚简、清华楚简、上博楚简、夕阳坡楚简、曹家岗楚简、五里牌楚简、仰天湖楚简、杨家湾楚简、香港中大竹简等。主要参照下列著作:
陈伟等:《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此书考释了下列14种楚简:包山楚简、郭店楚简、望山楚简(2批)、九店楚简(2批)、曹家岗楚简、曾侯乙墓竹简、信阳楚简、葛陵楚简、五里牌楚简、仰天湖楚简、杨家湾楚简、夕阳坡楚简。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编:《包山楚简》,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望山楚简》,中华书局1995年版。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编:《九店楚简》,中华书局2000年版。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新蔡葛陵楚墓》,大象出版社2003年版。
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编:《信阳楚墓》,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李学勤主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1—5),中西书局2010—2015年版。
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2012年版。
商承祚编著:《战国楚竹简汇编》,齐鲁书社1995年版。
陈松长编著:《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简牍》,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藏品专刊之七,2001年。
第四,曾简。
主要参照下列著作:
湖北省博物馆编:《曾侯乙墓(上、下)》,文物出版社1989年版。附录一是《曾侯乙墓竹简释文与考释》,作者为裘锡圭、李家浩先生。
陈伟等:《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萧圣中:《曾侯乙墓竹简释文补正暨车马制度研究》,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第五,秦简牍。
主要包括睡虎地秦简、放马滩秦简、周家台秦简、龙岗秦简、里耶秦简、岳麓书院秦简、青川秦牍、睡虎地秦牍、岳山秦牍等。
主要参照下列著作: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天水放马滩秦简》,中华书局2009年版。
湖北省荆州市周梁玉桥遗址博物馆编:《关沮秦汉墓简牍》,中华书局2001年版。
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龙岗秦简》,中华书局2001年版。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里耶秦简(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朱汉民、陈松长主编:《岳麓书院藏秦简》(1—3),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2013年版。
张显成主编:《秦简逐字索引》,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第六,战国玉石文字。
主要包括守丘石刻、诅楚文、岣嵝碑、行气玉铭、玉璜箴铭、峄山刻石、秦骃玉版铭、曾侯乙磬、司马禾石权、始皇诏石权等。
主要参照下列著作:
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赵超:《石刻古文字》,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
第七,战国漆木文字。
主要参照下列著作:
吴镇烽编著:《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
第八,战国货币文字。
主要参照下列著作:
汪正庆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先秦货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马飞海主编:《中国历代货币大系·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货币》,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九,战国封泥文字。
孙慰祖主编:《古封泥集成》,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王伟:《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第十,战国玺印文字。
陈光田:《战国玺印分域研究》,岳麓书社2002年版。
王伟:《秦玺印封泥职官地理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第十一,战国陶文。
高明编著:《古陶文汇编》,中华书局1990年版,本书去掉与《秦陶文新编》重复的部分。
袁仲一、刘钰编著:《秦陶文新编》(上、下),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需要注意的是,战国货币文字、战国封泥文字、战国玺印文字、战国陶文这四种材料中动词比较少见,所以不是研究出土战国文献中动词的重要材料。在这四种材料中,只是偶尔出现动词,如战国货币文字中的“当”、战国陶文中的“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