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互联网:重点是产业,不是互联网
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互联网影响行业的开始,产业互联网的重点并不在于互联网本身,而在于代表新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对于产业的深度改变。
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对于产业的改变,不仅局限在互联网本身,更多地表现在新技术的布局上。互联网只吹响了产业改造的号角,更多的改变将发生在以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上。
之所以将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时代称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B端行业改造的方式,还能将互联网在改造C端用户时的模式应用在B端行业上。
可见,在不远的将来,只要能找到新技术与行业的结合点,借助新技术的手段来破解那些互联网技术无法破解的痛点和难题,就能把握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风口。无论是当下出现的新零售、新金融,还是新消费,在这些外部概念的背后都能看到新技术的影子。只有借助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深度改造,才能让产业互联网给行业带来本质性改变。
一、产业互联网的特征
1.技术特征
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各项互联网新技术的支撑,包括移动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制造、区块链等。移动通信的使用,让用户与企业、用户与用户、企业与员工之间能够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进行紧密的实时连接;物联网链接让产业互联网中的各个节点形成了人与物、物与物连接的网络,能够实现生产数据采集,并将节点之间的控制与反馈作用传递出去;区块链技术在产业供应链金融风控体系的应用,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信用体系建设和供应链金融的落地。
2.形式特征
产业互联网的形式是通过搭建“基础设施”进行连接和赋能,把产业链上已经存在的单个组织通过新的产业链治理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整合起来,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模式的升级,实现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服务的有效链接,实现分享经济,重塑产业生态。
3.功能特征
BAT、华为、移动、电信等,提供了互联网时代适用于各行各业的一级基础设施;而产业互联网,则通过为垂直产业内的从业者提供集成性云服务,聚焦垂直产业链的特点,解决垂直产业的痛点,是该垂直产业的二级基础设施。
二、多样的“互联网+”
“互联网+”行动计划能够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推动经济的转型与产业升级。
1.互联网+农业
“互联网+农业”不仅改变了农产品流通模式,催生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繁荣,还推动了新农人群体的诞生。互联网是新农人的核心基因,这也是新农人与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最大不同。互联网的赋能,让新农人具备了直接对接市场的能力,改变了农民信息薄弱的状况,让他们从产业链的末端开始走向前台。农业电商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推手,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让农民获得更多利益。
2.互联网+制造业
互联网将触角延伸到制造业,实现柔性化生产,让“制造”成为“智造”。互联网大大削减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了生产端与市场需求端的紧密连接,并催生出一套新的商业模式:C2B模式,即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C2B模式要求生产制造系统具备高度柔性化、个性化、快速响应市场等特性,完全不同于传统B2C商业模式下的标准化、大批量、刚性缓慢的生产模式。
3.互联网+批发业
“互联网+批发业”能够促进产业集群的线上转型,传统批发市场遇上互联网,必然会催生出“在线产业带”这一新兴业态。借助互联网、现代物流与支付等信息经济基础设施,以网络方式进行交易和服务的跨境贸易活动,不仅能推动传统外贸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网络化、数据化和透明化,还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优势。
4.互联网+媒体
互联网对于媒体的影响,不仅改变了传播渠道,还改变了传播界面与形式。传统媒体是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输出,用户多数都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融入互联网后的媒体形态则是双向的、多渠道的、跨屏的,在内容的传播中,用户会参与到内容传播中,成为内容的传播介质。
5.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与医疗的融合,可以解决“三长一短”问题,比如,挂号网等服务排队时间长、看病等待时间长、结算排队时间长等。而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必然会向更专业的移动医疗垂直化服务发展,可穿戴监测设备也会成为最可能突破的领域。
6.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与教育融合,实现了在线教育大爆发。通过大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个性化推荐,而基于移动终端的特性,用户可以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学习,让在线教育切中传统教育的痛点和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