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成皇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11章 对策

美国国会的议员们还没吵出什么结果,欧洲各国已经陆续向美国和加拿大宣战。

“完了!”不少人心里都闪过这个念头,看来这场战争不打是不行了。要是不打,那美国的经济损失不亚于打输了这场战争,无法挽回。而且很多议员的产业都在德国,现在德国人查封了所有美国企业甚至冻结了资金,这更是让他们暴跳如雷;要是不打赢这场仗,那这些资产就算是白白打了水漂,他们什么时候吃过这种亏。

国会以最快速度通过了对德作战的提案,可罗斯福与其智囊团却高兴不起来。

“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真不好受!”罗斯福脸色有些阴沉,在他看来半年前美国就该参与这场战争,如果那时候美国全力支援英国,恐怕德国到现在还和英国血拼呢。可偏偏那时候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英国本土被封锁,被征服。

现在倒好,美国还没准备好,却被德国挑起了战争。“乔治,你觉得我们能打赢吗?”

马歇尔叹了口气。“如果英国本土没有被沦陷,那打赢的概率超过六成。而现在吗,恐怕连三成都没有,除非我们能和苏联联手。”他说的打赢的概率不到三成,而“打和”的概率则无限接近十成。毕竟欧洲与美洲之间隔着大西洋,他们登不上欧洲,德国也来不了美洲。

可对于此时的美国来说“打和”毫无意义,甚至等同于是打输了,因此美国必须打赢!

罗斯福微微挑了挑眉。“苏联?”斯大林整天叫嚣着要消灭全世界资产阶级,要跟他们联手,心中不免觉得不得劲。

“是的,苏联。如果我们两国联手,胜算应该会有七八成。我们给苏联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虽然不及德军的武器,可至少能减少差距。”

罗斯福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谈起接下来的计划。

第一步便是将海上防线扩展到离海岸线1500公里,免得被德国人用飞行炸弹轰炸本土。

“西班牙人连一分都不肯降。”罗斯福总统有些郁闷的吐了口烟。美国驻西班牙大使好几次跟萨拉查副元首商议买卖飞行炸弹图纸的事,可萨拉查就是咬的死死地,一分钱都不肯降。如果西班牙真能提供飞行炸弹的图纸,那美国也能造出飞行炸弹去轰炸欧洲本土,甚至德国。可500吨黄金的价格实在太夸张了。

马歇尔开口道。“也许我们该立项研究了。”

罗斯福总统无奈道。“可你也说了,我们得花多少钱才能造出同样的飞行炸弹?要是投入的资金远高于500吨黄金,那岂不是得不偿失。而且我们当务之急是造战舰,很多战舰。”

两个大陆中间隔着大西洋,海战自然是避免不了的。而此时的美国海军全部家当也就345艘各类战舰共计143万吨,其中战列舰17艘、航母8艘、重巡洋舰18艘、轻巡洋舰19艘、驱逐舰165艘、潜艇106艘而已。

罗斯福觉得远远不够,他需要更多的战舰。

第二步便是征兵了。

原时空珍珠港被袭,令美国民众同仇敌忾,热血青年纷纷踊跃参军。可现在呢,很多人看来是愚蠢的政府高层先对德国宣战,这令很多人抵制征兵令。(美国采用了募兵制及征兵制两种制度并行的兵役制度。如果募到的兵员就够了的话,就不会施行征兵。)

一旦施行征兵,在符合征兵条款情况下的人接到征兵令时,就必须去服兵役,不然犯法。除非有符合法律规定的免服条款的情况。很多年轻人焚烧烧征兵令,拒服,但是这属于犯法,被抓,不服兵役,就得去牢狱生活。可还是有些人宁愿蹲监狱也不服兵役。

美国国防部为征兵费尽心思,开始在征兵的宣传页上花心思,为了鼓励青年男子入伍,他们在宣传页上刊印了大量的年轻漂亮女兵。

这种宣传页大规模投放后,效果果然很好,因为很多年轻人都对美丽的女兵趋之若鹜,而宣传页上更是给这些年轻士兵暗示,只要进入部队,就可以和女兵并肩作战,如果你表现优异还会成为这些女兵心中的英雄,很多热血青年都自愿加入了部队。

在征兵海报上以年轻女子为主角,其实能够让青年男子意识到,如果男人不上战场的话,那么最终只能是女人保家卫国,那么男人岂不是还没有女子勇敢吗?而且这样的海报还会给人心理暗示,参加战争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母亲和女儿,还有自己的妻子和姐妹,所以他们为了家人也会勇敢走上战场。

当然,这都是后话。

“这是我对工业转型的意见报告。”马歇尔将一份文件递给罗斯福,苦笑一声。“本该是半年前就该派上用场的,没想到拖到现在。”

马歇尔是二战美国工业转型中的关键人物。他需要对工业部门提出具体的需求,事实上,提需求是个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事情,需要军队和地方工业企业进行密切的合作。而且,并非是大战临头才开始准备。

马歇尔在战争之前,就开始做准备工作了,包括判断美军陆海空方面的需求,并且和工业部门完成互动。那么,只有在战前有了一个比较好的规划,有了一个科学的设计和预备,战时的动员才能够顺利开展,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美国的这种工业化和德国不大一样,德国的工业化是往尖端、纵深方向走,美国的工业化是往横广的方向,追求的是大领域的、大规模的效益。所以美国造的东西,一般没有德国造的东西质量那么好,但是如果一旦开动生产的话,美国工业生产的成本、规模和速度都能够碾压德国。

所以,美国的企业在战时生产的时候,用的是这一套的管理方式,最后使美国的生产也达到了顶尖的水平。

罗斯福看完了文件,吩咐道。“尽快着手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