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我的一个朋友致力于在线教育创业,在MBA考试领域颇有建树,近年扩张到公考,后听人介绍说我是申论“大神”,于是来问我如何把申论答题写作规律化、数据化,以传十传百。斯意之诚,令人动容,然而我作为资深申论教授者,竟无法回答。申论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2000年这门考试诞生时,定位就是“当代新科举”,既有胸怀天下之道,又有不可言说之美意,再有发现解决问题之精神。与那些冷冰冰的ABCD相比,申论离“大数据”“可复制”实在太远。
我与本书作者许可、王丰是多年至交,曾共同在公考培训中奋战,如今依然为社会问题争辩。人同此心,我们都颇感教授申论之难:一边是出题人的高屋建瓴、辗转腾挪、殷殷期望;一边是中国式教育下不会作文、缺独立思想、只求找到规律一背一抄的考试型学生。这边一腔热血想把家国抱负、走笔行文的艺术讲通,那边却又难挡市场经济下学生们对模板、套路、好对策、万能金句的热忱。正因这份为难,几年间,看到两位作者并未“著书只为稻粱谋”,并未与那些行走江湖包装出的“名师”同流,而是坚持写出了这些年的探索、积淀与真知,实感可幸、可贵。
其实,无论身处什么职业、什么岗位,学历与分数只能伴随一时,最终大都要靠“软实力”取胜。勤奋、热情、好学、敏锐、积极、善于表达、关心和帮助那些与我们并不直接相关的人,这是古代智者的风姿,是萨特定义的真正的“知识分子”,也是人民群众真正想要的公务员的样貌。在就业与买房的压力下,大家都想寻找一份高收入的工作。然而素质越高,往往越怕被公务员“微薄”的收入压抑了自我发展。可见,当好一个公务员,在平凡的岗位坚守,需要多少理想的支撑与残酷的竞争。就这一点来说,申论也算是给了我们一个检验自己的机会,检验自己从修为上、思想上是否准备好了为国家社会的烦心事迸发激情,这种迸发绝非可以表演或伪装的。
所以,虽然这本书不缺高明的阅读材料技巧和答题得分的手段,但即便使尽浑身解数谋出一本好申论教材,也难就此教出好的公务员。我相信,透过考试之“术”,最想传达的是那些成为最棒的公务员、最棒的人的特质,这是谁也教不了的。希望大家通过读书,悟出那个超越自己的自己。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都在求索之中。
陈潇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