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等你来(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成大立

▼专业:电子信息类

成大立,毕业于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曾获得数学竞赛全国三等奖、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化学生物竞赛省二等奖等奖项,以及清华大学数理学科营60分加分、领军人才选拔60分加分等认定,一贯优秀的他在高考中考出了裸分721分的好成绩,以陕西省理科第一名的身份进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就读。

清华情结

成大立至今仍记得那是一个晴朗的早晨,在清华六教C区的大教室里,阳光悠然滑落,他坐在教室的后排。招生老师在宣布完参加数理营考试的同学们的加分情况后,还补充道:“清华并不会因此限制大家在高考后报考其他大学。”话音刚落,全场响起自发的掌声,招生老师的剪影镶嵌在阳光下。

“我之前一直认为清华很高冷,但是从那以后,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大学。”成大立说。

自2016年来清华正式报到之前,成大立已经来过清华两三次了,比起大部分新生,他是对清华比较熟悉的学生,“北大是中式的深沉,而清华则是西式的浪漫。”夕阳中的理科楼和明斋,是成大立在清华最难忘的一幕,“我认为我的清华情结就是在那里开始的。”同时,随着进一步深入的了解,美丽的清华校园,加上清华严谨的实干精神,让自认为工科气质浓厚、有着务实主义工科思维方式的成大立更加坚定地将清华纳入自己的未来规划。

艰难抉择

梦想的实现除了辛勤的付出与努力之外,更重要的是正确适时的抉择。对于成大立而言,高三就是在艰难抉择中一步步走来的。

成大立是一个典型的理科生,喜欢生物和物理,因为“它们都能给我一些有关时空和对称的思考,只不过物理与‘我们’无关,而生物与‘我们’有关。”和所有理科生一样,从高一起就开始接触各科竞赛,经常去外地培训、考试,并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数学竞赛全国三等奖、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化学生物竞赛省二等奖。但相比于他的清华梦而言,不能单单满足于这些竞赛成绩。而高三的课业压力同样很大,无论是竞赛还是高考都需要他集中精力去冲刺,无法像之前一样同时进行,也就是说,竞赛和高考,他必须二者选一。

“我想,竞赛考试是全国学生一起竞争,而陕西学生面对很多南方省份的学生没有任何优势,我也不擅长竞赛思维;高考则是一种“省考”,我只需要面对陕西省的同学,相对而言压力会小一些。”在反复权衡之后,成大立决定暂时放下竞赛,全心全意地复习备战高考。

在高三复习期间,成大立也有过一段“学习不在状态”的瓶颈期。“当时自己会出很多小失误,因此非常焦虑,偶尔也会怀疑自己做题的意义。”成大立回忆道。每当这时候,他就会主动调整心态,告诉自己距离高考时间还很长,成绩不理想正说明还有提高的空间;同时坚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坚持是一种能力,在某种意义上,高中正是要培养和考察我们的这种能力。”

从心而行

尽管做了充分的准备,高考前的成大立仍然很紧张,“第一天中午没有休息好,以至于数学没有发挥好。当时也有心理准备,因为我高考前一晚到两三点才睡着。”

但成大立并没有为此过于担心,“我认为心理调整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实力,平时训练出的功力达到了一定境界,即使心态不好,发挥得也不会太差。我们都清楚,如果没有平时积累的实力,再怎么放松也是没有用的。”

成绩出来后,不出所料,有着雄厚实力、做了充分复习、能把握好心态的成大立以721分的高分成为当年陕西省高考理科第一名,其中他的理综成绩高达299分。状元的成绩让他的清华梦变得触手可及,但专业的选择又成了另一个问题。

经管学院是各省状元们最多的选择,成大立同样被许多老师和家人推荐过,但他却希望能够学习自己喜欢的科目,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一直比较喜欢物理,又想学工科,因此希望能选择一个能够结合理想和现实的专业,最终决定报考电子系。”成大立说,“我始终认为,我更愿意选择工科,为社会做一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不愿意只是上经管学院,出来谋一份好的工作养家糊口。我认为电子系更有意义。”

如今成大立已经在清华度过了一年的大学生活,他在这里慢慢地适应着大学的生活节奏,也遇到了更多的可能性,看到了更多的努力方向,当他作为学长重返母校时,最喜欢对学弟学妹们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我希望他们在高中尚有余力的时候,做更多自己热爱的、似乎并不那么‘有用’的事情。”而成大立自己也在大学中为这句话而努力着。

学习经验分享

我的独家学习方法在于个性化的记录本。这个记录本不必是笔记本,也不必是错题本,我认为更像是一种日记本。只要平时在学习中获得了启发,在思考中获得了灵感,就及时把它记录下来。最重要的是个性化,自己的思考所得比任何老师和任何教辅讲的都更有效,我的本子上的很多知识点都和老师那一套体系有所不同,这其中体现了我自己对问题和概念的独到理解。每次模拟考试之后,我都会在上面记录很多新的理解与感受,下次考试之前再把本子拿出来翻一遍,真正做到烂熟于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