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等你来(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愿只做一个普遍意义的小县城学霸

孙勇

▼专业:环境工程(全球环境国际班)

孙勇,毕业于安徽省无为县无为中学。曾入选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初审优秀并获得40分加分,凭借703裸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安徽省理科状元,选择报考清华全球环境国际班,按照孙勇的说法,这源于自己对于环保的理念。

作为无为县为数不多考上清华的学子之一,孙勇受到不少当地媒体的采访。翻看此前的报道,孙勇都是一个普遍意义上的好学生,努力学习并兴趣广泛。但在与他的交谈中,孙勇提到最多的是“非典型”和“规划安排”。“非典型理科生”、“非典型好学生”以及“我有自己的规划安排”,孙勇更愿意用这些标签来评价自己。

他玩吉他,喜欢奇奇怪怪的帽子,也喜欢新垣结衣长头发的时候。采访当天,孙勇戴着一顶写着“你喜欢怪人”的棒球帽,“总要有些奇怪的小爱好,让别人觉得你很有意思。”孙勇说,很多人都认为小县城的学霸只会学习,他不想成为这种普遍意义的小县城学霸,“我愿意尽量发掘自己的才华。”这位“非典型好学生”最初并未想过自己能考上清华,这一切,都源于一次高二暑假的经历。

重视做规划的过程并能收放有度

问起学习方法,孙勇回答得不多,只说自己专注度很好,该玩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整个高三的周六晚上,都是孙勇的娱乐时间,因为只有周六那天没有晚自习,孙勇便把上网时间转移到了那天,“每周六晚上我都会上网上到很晚。”孙勇说,这也是他觉得自己并非典型好学生的习惯之一。

高三对于孙勇来说,是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成长过程。恰如孙勇评价自己为“非典型理科生”,他的双语成绩好过理综。正因为深知自己的短板,孙勇对理综学习有自己的一套规划。和集中某个时间玩耍一样,孙勇也习惯于集中某段时间解决一个科目。每个阶段需要提升的科目,以及如何提高,都在孙勇的规划安排之中。“我很享受和很重视制定规划的过程”,孙勇习惯在睡前梳理一天所学并为自己确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

高三上学期,孙勇把精力放在双语的积累上,到了高三下半学期,孙勇便集中精力攻克理综。孙勇说,很多人会害怕触碰自己薄弱的科目,但他偏偏喜欢从弱项中找到突破的快感。“我就是要去忍受从差到好的过程,如果高三再花这么多时间在擅长的科目上就会白白浪费时间。”高三下学期,孙勇发现自己的物理拖了后腿,百分制的卷子上不去90分。

作为理综三大重头之一,分数占比多,物理不好十分影响理综的成绩。“我认为高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用做题来解决。”那段时间,为了弥补自己物理的短板,孙勇开始大量做题,每天晚自习回家后做一套理综试卷,从十一点多往往做到一两点。“我比大多数人聪明,而且我也比大多数人勤奋。”孙勇很自信地说。除了自己大量做题之外,学校将班级里成绩优秀,但物理较差的学生挑出来开小班,每周抽两个晚自习进行集中上课。老师们专门为他们准备具有代表性的压轴题给他们讲解。一来二去,孙勇的物理成绩逐渐提了上去。即使如此,当时的孙勇仍未想过自己能够考上清华,“我当时还在考虑同济的建筑”。

参加清华的暑期学校是人生中的一次转机

高二升高三那年暑假,孙勇参加了清华大学举办的暑期学校。为期一个月的暑期学校,带他们看过了北京城,参观了清华园。将30个人分为一个班,带领他们参观学校的实验室,听清华教授们的讲座。懵懂的孙勇当时第一次听到了施一公的演讲,“施一公讲得很好,当时觉得他很有人格魅力”。由于一起参加的还有全国其他中学的优秀学子,相比合肥一中这些省级中学,来自县级中学的孙勇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与这些来自省级学校的孩子一起考上清华,“当时觉得我很菜”。

真正的转机在暑校成绩公布那天。负责与他对接的招生老师特意到学校找到他并告诉他,暑校的成绩他排在全省前三,并希望孙勇能够成为那年高考的状元。“这个消息传来之后,给了我很大的自信,我觉得我不比合肥一中等这些超级中学的学生差。”那之后,孙勇便将清华作为自己的目标,“总该把目标定高些。”在去年6月29日的朋友圈中,孙勇写道:“晚上我和学弟学妹们说,目标原来是211的换成985,目标985的换成清华北大。”

进了清华后,孙勇说他仍不算是严格意义上认真学习的学生,比起当一个专注学习的学霸,孙勇更愿意“尽可能发掘自己的才华”。学习上,除了自己的专业课,孙勇还修了日语,他说自己喜欢日本,因为那里的礼仪和环境不错。他喜欢心理学,随身带着《社会心理学》阅读。孙勇还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定期记录自己的生活所悟和读书心得。

如果说高中时花在学习上的课余时间只有二分之一,上大学之后,孙勇三分之二的课余时间几乎被各式各样的活动占据。他学了吉他,成为文艺委员,在学生节上自编自导舞台剧。“清华的生活比我想象的还要忙。”孙勇说。上学期,孙勇自告奋勇担纲舞台剧的导演,从剧本写作到背景音乐,再到道具,亲力亲为。“我套用了古希腊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换成另一个场景,有点像《满城尽带黄金甲》和《雷雨》的关系。”那段时间,孙勇的时间几乎都被节目占据。“上学期虽然成绩也在前三分之一,但觉得还可以更努力。”孙勇决定,将提高学习成绩作为这一学期的目标。

我是患有重度环保强迫症的人

参加了清华的暑期学校,来到清华对于孙勇来说更是一次故地重游。选择环境专业,则缘于他自小就有的羁绊。

“我是患有重度环保强迫症的人”。孙勇这样评价自己。小学时,孙勇就参加了“地球一小时”的活动,“资源浪费现象简直不可容忍。”如果睡前想起屋里的灯没关,孙勇一定会爬起来把灯关掉再睡。

如今,孙勇就读的全球环境国际班是清华2011年为适应全球日益复杂和活跃的环境事务,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环境专业知识,又具有经济、法律、管理和人文跨学科专业知识和开阔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国际化环境管理人才而设立的。2015年,该项目迎来了第一届毕业生,其中45%出国深造,33%在清华直读,22%去了清华-耶鲁的双硕士项目。“我们不算是一个纯粹的工科专业,上学期需要学习经济、法律,之后可能还要学习外交、国际法等等。”众多的海外交流机会也是孙勇选择全球环境国际班的考量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孙勇对环保的情怀。

“对自然无限热情和敬畏将激励着新一代环境人把绿色的景致、绿色的理念、绿色的情怀带出清华。”这是孙勇去年开学时发言稿里的一句话。而2017年1月,一场铺天盖地的雾霾过后,孙勇写下了这样一句话,“责任和能力的巨大落差比现实和愿景的相去甚远更令人绝望,环境人在当下唯有负重、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