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清华等你来(第3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

乔宇

▼专业:建筑学(含城乡规划)

乔宇,毕业于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考实考695分,位列山西省2016年高考理科第三名。此前她曾参加清华大学领军人才选拔,初审优秀并获得30分加分优惠。选择清华建筑,是乔宇初中时便确定的目标。如今她终于梦想成真,正在清华园用画笔和图纸“设计”一个更精彩的未来。

“十年后一定要考到这个学校”

从小就学画画的乔宇对“美”很早便有了认识。她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开始崇拜设计行业的从业者,“感觉他们的手很神奇,画图时就像翻飞的蝴蝶。”初二的时候,乔宇的成绩不错,更慢慢定下了将来学建筑的目标,甚至坚定到“考不上清华建筑就去其他学校学建筑,不考虑清华其他的专业”的地步。

建筑空间让乔宇感到一种特别的“震撼人心”的力量。在参加清华大学的暑期学校、金秋营以及领军人才选拔的过程中,乔宇一方面感受到清华人严谨、踏实的作风,一方面感受到校园里氤氲而浓厚的文化气息,同时,更以一种对建筑空间的敏感捕捉到这个她十年前游玩北京时擦肩而过的园子所特有的灵气。

十年前,小学二年级的乔宇来北京游玩与清华擦肩而过。“当时还挺神奇的,我们先去了北大,然后走得太累了,就不想去清华了,于是晚上就在日记里写说,十年后我一定要考到这个学校”。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未尝不是一种奇妙的缘分。

做一只纯粹的“高考党”

乔宇最喜欢的科目是数学。在太原志达中学读初中时,性格不太自信的她得到数学老师的很多鼓励。从此以后,数学就成为乔宇最具优势的科目。

何幸遇良师,乔宇一直特别感谢这位极为了解她小心思、一直鼓励她的数学老师。刚升入初中时,乔宇因小学没学过奥数有一些自我怀疑,这位数学老师便对乔宇说“我觉得你很聪明,你可以去参加数学竞赛”,从此为她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中考前,这位老师对乔宇说“你有没有想过将来要考清华北大”,当时从未想过考清华北大的乔宇从此坚定地将清北作为高考努力的方向;高考结束后,乔宇去看望这位老师,老师又极为信任地对她说,“你上清华建筑绝对没有问题的!”事实上,乔宇还从未向她表露过自己想上清华建筑的目标。

乔宇高一时,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决定专门成立一个竞赛班,面向全校有志于攻克竞赛的同学招生,匹配学校最好的教学资源。要不要去竞赛班?这是乔宇第一次自己为自己的人生做决定。

做决定的过程是感性和理性斗争的过程,显然,自己在学数学竞赛,竞赛班匹配最好的师资的确充满了吸引力,但自己将来并不想学数学而是想学建筑,那么“高考”更能敲开建筑专业的门。于是乔宇决定留在普通班里。

事后她回忆说,那次选择的过程是一次非常宝贵的经历,由此她学会了如何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如何做了决定而不后悔——那就是用行动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乔宇的高中生活充满理科生理性思维的规划感。每天晚上十一点到十一点半睡,早上六点半起床,中午午休半小时,从不上补习班,从不刷题,也从不计较一次考试的得失、设置“下次考试哪门科目要提高多少分”类似的目标。她更习惯从宏观上规划自己的时间,像是一个战略家,为自己制定“高中三年学习发展规划”,每一个时间段的学习重点是什么,如何分配给各个科目的时间,如何把握复习的节奏,平衡学习和休息的时间,乔宇都不慌不乱,心中有数。

学会接受不完美

接受采访时,乔宇刚刚听完吴良镛院士的《人居环境科学》讲座。她说,这个讲座让她对自小钟爱的建筑行业又有了新的理解,明白了建筑师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我会觉得学建筑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做设计的能力,而是审美眼光、理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训练。”

乔宇说,过去一学期的大学生活“略显混乱但收获很大”,建筑的学习的确任重而道远,甚至“辛苦得想逃回高三休息”。但大家一起在学院熬夜画图讲段子的日子,也让乔宇感受到压力之外的种种温情。

上设计课时,乔宇不太明白某个地方为什么一定要那样处理,便在课后对同学讲起自己的困惑。同学主动替乔宇向课程老师提问,老师便把乔宇叫到办公室向她细心解释直到她完全明白为止。以前,乔宇觉得老师们都高高在上“忙于研究”,所以不太好意思用自己的“小困惑”去打扰老师,这次经历彻底改变了她的看法,大部分老师其实都愿意耐心地为同学们解答各种问题。

乔宇是典型的处女座,属于细节控和完美主义者,但她也十分清楚这种性格的缺点,容易变得对自己对他人过分苛刻而不自知。她一直欣赏一句西方的格言——“不要让‘最好’成为‘更好’的敌人”,认识真实的自己、悦纳自己、包括自己的不完美是很重要的成长课题。

在清华,她意识到“承认自己能力不足”和“适时放弃”并没什么丢人的;加入民乐队打不了从小学习的扬琴,也没什么遗憾,那就去“打”别的一切能敲的东西呗。乔宇正在变得更“包容”,但对设计依然保持近乎偏执的追求。新的学期,她希望能做出更好的设计,能争取到一次出国机会,去看看国外建筑师怎么做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