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格局
在由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企业主体转变的过程中,2016—2017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繁荣和调整相结合的稳健态势,整体上可谓稳中有升、变中有序。
(一)政策推动
从发展指标来看,2016年无疑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之年。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0254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7%,首次突破4%。文化及相关产业10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保持增长,特别是文化服务业快速增长。其中,以“互联网+”为主要形式的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业收入为5752亿元,增长30.3%,文化休闲娱乐服务业收入为1242亿元,增长19.3%,文化艺术服务业收入为321亿元,增长22.8%。通过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万家企业进行调查,2016年5万家调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为80314亿元,比2015年增长7.5%,增速比2015年加快了0.6个百分点。
在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2016年,我国在文化产业政策方面加大了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力度,相继推出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政策法规,为文化产业结构改革和协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2016年5月,文化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将各级各类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纪念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及其他文博单位等掌握各种形式文化资源单位的文创产品开发纳入文化事业发展体系,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以创新创意为动力,以文化创意设计企业为主体,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打造文化创意品牌。鼓励企业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理等形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2016年12月,国务院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创意产业成为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并列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7年4月,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又对“互联网+文化”的新业态、新模式、新趋势等内容作出了重点布局和引导。以数字创意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保持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势能,既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文化产业供给水平、改善供给结构,也有利于促进文化消费、满足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新需求,增强文化产业发展的活力。另外,国家积极倡导的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其核心其实也是文化,因为文化可以直指人心,提升公民的“幸福指数”,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
推进“一带一路”文化领域建设,也是政策关注的重头戏。当前,“一带一路”经贸合作正在向落地生根、深耕细作、持久发展的阶段迈进,文化交流合作、文化产业发展可以为经贸合作共赢提供软动力。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为“一带一路”文化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绘制了具体路线图。“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不同文化深入交融的融合剂,可以有效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这些交流互鉴,需要以具体项目的展现形式作为传递输出的渠道。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快了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建设,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为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领域项目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文化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进展。2016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确定于2017年3月1日正式实施。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专门法律,该法对电影创作、摄制,电影发行、放映,电影产业支持等分别作了详细规定;该法主动降低电影摄制准入门槛,加大开放制片参与权,使更多资本和组织能够参与电影摄制活动,同时取消电影摄制许可证并简化剧本审查,下放电影审批权限,精简了电影审查环节,这将有效增强中国电影的创作活力,并扩大电影创作的自由度。通过鼓励原创、扶持青年电影人、保护知识产权、支持少数民族电影拍摄、完善农村公益院线等举措,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进入电影产业领域,打造一个更加多样性、具有差异化的电影市场。
(二)技术迭代和应用
2016年也是互联网各种技术不断成熟的发展之年,包括虚拟现实、全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识别技术以及区块链技术等在内的新技术,深度影响文化产业形态和文化市场发展。通过对各种技术手段的利用,互联网文化产业不断涌现新业态、新产品和新模式,这既能带来资本的投入,也能带来新的市场盈利点。
更重要的是,技术迭代造成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娱乐方式的迭代变化。移动互联网的直播、网剧、VR、AI、电竞、弹幕等新业态快速冲击文化消费市场,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时尚。这些新业态,既是文化创造力的源泉,也是经营变革的力量,使文化产业领域从产品呈现到产业运营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根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增长率连续三年超过10%(如图1-1所示),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均下降,手机不断挤占其他个人上网设备的使用频率。另一方面,移动互联网与人们生活方式的联系日益紧密。比如,各类社交应用持续稳定发展,互联网平台实现泛社交化。综合性社交应用引入直播等服务带来用户和流量的增长;针对不同场景、不同垂直人群、不同信息承载方式的细分社交平台进一步丰富,向创新、小众化方向发展。随着4G进一步完善以及手机资费的下调,网民在微信、支付宝、微博等主流APP上娱乐和消费的行为变得更加普遍。
图1-1 中国手机网民增长曲线
数据来源: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在互联网发展、跨界融合与科技创新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下,互联网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经济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和推动产业创新、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互联网文化产业的发展,也不断催生出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模式。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广泛普及,动漫游戏、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视频等互联网文化产业迅速发展,与百姓生活越来越密切,已经成为目前群众文化消费的主产品。在当前文化消费形态愈加数字化、网络化的形势下,大力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不仅有利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更重要的是使中华文化的表达和弘扬有了更强大的技术优势。
(三)企业发展
大型文化企业向旗舰式方向发展。比如,2016年12月万达旗下的AMC娱乐控股公司已宣布完成以11亿美元收购Carmike Cinemas的交易。由此,AMC将在全美经营661家影院,拥有约8200个屏幕,AMC将凭借上述交易成为全美最大的影院运营商。再如,“中国上市企业市值500强”榜单显示,阿里巴巴、腾讯控股市值稳居前两位,呈现你追我赶之势。2016年10月阿里巴巴文化娱乐集团宣布正式建立,同时筹集规模超百亿元的大文娱产业基金。在阿里进行文化娱乐布局的同时,其他互联网巨头对娱乐市场的野心也不断显露,仅在电影领域,腾讯就拥有企鹅影业和腾讯影业两家公司,在在线音乐方面也有大动作,2016年7月腾讯将旗下QQ音乐与中国音乐集团进行合并。在游戏、文学、家庭娱乐、大数据等方面,两家均有重点布局,整体呈旗舰式格局。2017年1月,QQ音乐与海洋音乐合并,成立腾讯音乐娱乐集团,充分发挥版权集成优势,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由此,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网易云音乐、阿里音乐构成了在线音乐的“新三国”格局。
中小微文化企业遍地开花、快速发展。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广泛开展,2016年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其中的小微文化企业也遍地开花。“双创”是以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有效方式,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新动能正在撑起文化产业发展新天地。比如,“双创”鼓励大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设立专业化文化众创空间,加强对创新型中小微文化企业支持,打造面向大众的全程服务体系,使各类主体各展其长、线上线下良性互动,使文化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竞相迸发,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
与此同时,政府支持文化企业的方式也在悄然变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进行“由补变投”管理模式的重大调整。2016年政府加快由无偿向有偿、由直接分配向间接分配转变,积极实现市场化配置目标。一方面,立足理顺政府、市场与企业关系,完善财政参股基金出资模式,适当扩大参股基金范围,将“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有机衔接。比如,安排10亿元参股全国14只优秀文化产业基金,直接撬动其他各类资本120亿元,投资领域涵盖文化产业主要门类,发挥了财政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聚焦“双创”融资难题,首次探索开展债权投资扶持计划,形成财政出资引导、文投集团配套跟进的全新投入机制,促进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遍地开花的良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