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企业报告2017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多领域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和相关政策的重要关键词是“融合”,2016年以来的政策文件更是将融合发展思路体现在了多个领域。

首先是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关于促进老字号改革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等文化事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方式相结合作出了具体部署。文化资源的价值借助产业形式转化为社会价值,通常是文化资源向文化产品转化并获得消费群体接受和满意的过程。文化企业需要发挥市场主体对市场需求的认知和把握能力,在与文化事业单位的业务融合过程中对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市场价值预估,通过文化资源优势和转化价值共享,与相关单位建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为企业发展创造新的机遇。

其次是文化产业相关门类深度融合。自从2014年《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以来,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文化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依然强调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整体思路,尤其是数字文化产业更需要在文化产业内部实现数字技术的全面渗透,在产业间激发“文化+”与“互联网+”的融合新气象。我国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规模从2006年的163.8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5086.9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30%以上,产业规模增长超过30倍,形成了泛娱乐等跨界版权运营的独特商业模式,带动了智能硬件、线下IP授权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有人将2016年称为文化IP元年,甚至认为“得IP者得天下”。《2017年中国泛娱乐产业白皮书》认为,以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为纽带,文学、影视、游戏、动漫、衍生品等多元文化娱乐形态由最初的独立发展,过渡到产品联动、融合开发、共享全产业经济收益的阶段,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文化企业需要注重优质IP的培育,在多元联动的前提下通过跨界融合开发IP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

再次是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提出,“推进文化产业与制造、建筑、设计、信息、旅游、农业、体育、健康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增加文化含量和产业附加值,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关于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向。在实践领域,各地出现了许多依托老工业基地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文化与旅游、体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带来的叠加效应,改变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形成了多业态交融的产业生态系统。通过与相关产业融合而谋求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进而壮大自身实力,是文化企业战略的应然选择。

最后是文化产业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发展特色产业,传承传统文化”。《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统筹城乡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承载文化记忆和乡愁;鼓励中小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促进就业和增收。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双重属性,其贡献包括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文化产业所具有的社会效应形成、传导和扩散功能使其能够获得社会效益,这也是文化产业获取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政府鼓励采用PPP模式进行特色小镇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在项目的不同阶段相应地管控风险,也可以满足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这为许多文化企业提供了更多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机会。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的建设实现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只有跨界融合才能丰富产品形态,增加盈利环节,衍生产品链条,形成多样化的商业模式。文化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其中,尤其是对当地的特色手工艺、土特产、特色文化等进行挖掘和梳理,甄选可以产品化、市场化、产业化的内容,通过合理的市场定位和开发,推广区域特色文化,拉动当地就业,满足消费需求,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