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形象:创新与融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打造对外宣传体系

赵大力赵大力: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感谢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中心邀请我出席此次2016清华大学国家形象论坛。今天,我就“新形势下中国关系对于国家形象传播”做一点我的个人分享,有不当之处请柳院长多多指正。

我觉得其实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从十八大以后,中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的同时,依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已经开始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备的对外宣传体系,并以此进行了国家形象传播。最近G20杭州峰会的成功举办也展现了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软实力。但是随着传播模式不断地变化和多元呈现,以及“一带一路”带来的历史机遇,我认为中国公共关系在国家形象传播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我们从四个方面来提纲挈领给大家做一个汇报。

第一,我认为文化输出就是我们大国公共关系软实力的体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带来的经济发展是全球瞩目的,中国的硬实力得到普遍的提高和认可,但是软实力相对滞后,比如说四川的熊猫,学了一身功夫之后就变成了好莱坞赚钱的工具,同样还有花木兰等。

还有时下流行的洋节,无论是情人节还是万圣节,我们看到年轻人尤为津津乐道,享受其中。但是中国古老的一些节日,比如说重阳节、端午节、中秋节,就仿佛离我们年轻人越来越远。如果说我们国家缺乏软实力的支撑,文化无法传播,中西文化融合不够充分,再多的公共关系也只会事半功倍。

实则可见,对于软实力的传播,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其他的国家。如,2016年里约奥运会闭幕时,日本的动漫形象感染力远远高过日本首相安倍。同样在宣传片上我们做了很多让大家都有目共睹的东西,可能对西方的认识深度有一定的影响。而反观西方,他们有的宣传片往往制作了以后并不会快速更新,甚至连续多年选择一个专业频道上播出,都取得了一定的好效果。

第二,“一带一路”的倡议实际上也是未来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我觉得“一带一路”在未来的国家形象传播当中文化始终占据先行的位置。2014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尔大学进行演讲,他提出国家关系的发展说到底要看人民的心通意合。所以,“一带一路”不仅沟通多元文明,加强国家外交,更应该高度发挥它的公共外交和公共关系,在促进民心相通的方面构建起新的桥梁和纽带。

近几年,我们出访一些国家时可明显看出,如印度、俄罗斯等金砖国家,两个热词:中国梦与“一带一路”。虽然我解释了很多,但是他们仍然疑惑,我就开玩笑说:“‘一带一路’就是百闻不如一见,希望你们多看一看中国,可以到中国感受更多的文化。”百闻不如一见这个“见”就是我们合而不同的基础,所以我觉得“一带一路”在倡导当中文化先行战略的推广有助于各种文化的交流沟通碰撞和融合,我们在国际文化交流之中应当取长补短,然后携手共进。

第三,我觉得大国的公共关系传播和国家形象要建立一种全民公共关系的新思维。关于这个话题,刚才柳院长讲得非常多了,我就不再赘述。2015年我们已经有1.2亿人走出去,2016年可能会更多,未来我们每一个中国游客、每一个中国企业走出去都会代表国家形象,其实处理公共关系为国家形象的树立会呈现很多具体的因素。

第四,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推动,再多的声音也可能被推动,新媒体的出现增加了人们传播信息的渠道方式,甚至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思维模式。

新媒体的运用,在中国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当中,在中俄两国互动当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表现得尤为出色。现在包括我们的主流的传统媒体也在应用新媒体。它作为一个传统媒体的有力补充和挑战,在未来的公共关系及国家形象传播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多的作用。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成立25年来,为国家始终坚持的“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宗旨,积极开展公共外交和国家形象传播做了一些具体的实践和探索。中国正处在变革的时代,在走向中国崛起的阶段,其崛起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所以说我们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每一个人有责任为国家形象的传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