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晏子春秋□补》自序
《晏子春秋》元本已多讹捝,孙刻略依沈启南本,又较元本为逊。以今考之,有佚文,(如《书钞》二十七、三十二引《晏子春秋》有“知之者昌,不知者亡”二语,各本均捝。)有错简,(如第七篇“堂上生藜藿”节,当作“七年而家无积,公自治国,权轻诸侯,身弱高国,燕鲁分争,百姓惛乱”。)兼有捝,(如第二篇“明君不屈民财者”数语,合以《治要》所引,当作“明君不屈民财,不穷民力,君屈民财者”云云。第七篇“公曰勿杀”下,证以《御览》所引,及《说苑·辨物篇》当补“而谢之”三字。卷五“夜移于晏子”,证以《说苑》,“子”下当补“家”字。又第一篇“今有之家”,“有”下捝“车百乘”三字。第八篇“善乎晏子之愿也,晏子对曰”,“也”下捝“载一愿”三字。“吾详问子何为,对曰”,“对”下捝“晏子对”三字是也。)衍、(如第一篇“以随百官之吏民饥饿、穷约而无告,使上淫湎失本而不恤”,“吏”当作“使”,与下对文。“之”为衍字。第五篇“此北郭子为国故死”,“此”字不可通。《吕氏春秋·士节篇》《说苑·复恩篇》均无“此”字。“此”乃“北”字讹文。又第三篇“问之里人其故”,证以《韩诗外传》七,“之”为衍字。第六篇“而顺乎神”,证以《说苑·辨物篇》,“而”为衍文是也。)误讹(如第四篇“不以众彊兼人之地”,证以前文“地博不兼小”,则“彊”即“疆”。第三篇“国有义劳”,证以前文“上羡获”,“义”当作“羡”,“守则而不亏,立法仪而不犯”,证以后文“守于民财,无亏之以利”四语,“则”当作“财”。又第一篇“故曰送楚巫于东”,“曰”当作“因”。第三篇“佞不吐愚”,“吐”当作“杜”。第七篇“贪味”,“味”当作“昧”,即《左传·文十八年》之“贪冒”是也。)之字,而卢、王、俞、黄诸家或未及审正,因以孙、徐二刻为主,旁考唐宋类书所引,兼及明刊各本,凡诸子之文与互同者,亦互相勘正,疑义奥词,间加发正,(如第二篇“怨者满朝”及第三篇“怨业”,各“怨”字均与“菀”同。第二篇“若其衣服节俭”,“若”当训“善”。第六篇“近而结”,“结”当训“诎”。又本书“傲”恒训“轻”,“华”均“侈”义是也。)成《晏子春秋斠补》二卷。惟第二篇“谓于民”与“节于身”对言,以第三篇“民有加利”及“厚民饶下”证之,“谓”疑“譄”误。(《说文》:譄,加也。)第四篇“君飨寡君”,谊不可通,疑“飨”为“贶”“庆”诸字假音,亦并存其说,以俟折衷。其所不知,则从缺如之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