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礼仪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学生礼仪塑造优秀青少年

优雅的礼仪风度不是天生的,需要从小培养。对广大学生来说,校园和家庭的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实际锻炼。因为要融入社会,与他人交往,都要求你必须讲礼貌、懂礼仪。礼仪看似只是一些细节,表现得失礼却能让你失去很多。青少年学生从小学习和掌握礼仪常识,不但能够使自己学会自尊自爱、尊师敬老,而且能够让自己从小懂得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日常行为更加规范,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使自己成为知书达理、真正适应祖国需要的人才。

一 学生需要从小注重礼仪学习

对于学生来讲,礼仪是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礼仪是学生道德修养的体现,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矫正与规范作用。一个不懂得文明礼仪的学生,即使知识学得再多,其未来的人生也未必是完美的。因此,广大青少年学生,应当从小学礼、知礼、行礼,为人生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成为一个文明有礼的优秀人才。

01学生礼仪培养文明的新一代

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礼仪不仅是立身处世之本,也是一门待人交友的学问,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研习的必修课。

如今的青少年学生从小就是家人的重点保护对象,一部分人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心态,不尊重长辈、老师和其他同学,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若遇与他人有分歧时,不作丝毫谦让,导致难以融入集体之中。一些青少年学生与人相处时容易情绪冲动,动辄出言不逊、恶语相向、拳脚相加。他们对待学校和老师的管理不是从积极的角度加以冷静分析,而是抱着逆反的心理不予配合。一些青少年学生由于从小缺少对形象美的正确认识及追求,对仪表、仪态方面美的标准认识模糊,盲目追星,赶时髦,平时不注意自己的举止姿态,被社会称为是垮掉的一代、脑残的一代等等。

当前,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十分迫切和必要。普及学生礼仪,有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具体来说,加强礼仪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普及学生礼仪,将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着眼,从检点自身的一举一动着手,逐步提高其自身修养,并有助于维护学校的形象。

今天对青少年进行学生礼仪的教育培养,具有深远的意义。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弘扬我国优良的礼仪文化传统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礼仪文化有着完整的体系和丰富的内容,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礼仪文化遗产。几千年来的礼仪实践,在我国积淀了丰富的礼仪文化成就,并对世界文化特别是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之继承并发扬光大。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成长需要

对于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来说,为人处事是人生最关键的一门功课。通过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教会他们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培养他们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素质,训练他们善于合作、热心参与、善于交往、善于应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更好地发挥才能,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创造条件。

进行学生礼仪教育培养,是适应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而德育放在首位。礼仪属于德育范畴,又深寓着美育教育,是德育中的基础教育。它从人类最基本的行为入手,教会人们在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所以说,礼仪教育是德育教育,是实实在在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学校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有高尚道德素养的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

Tips

我国著名思想家颜元说:“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尚礼则身修,心尚礼则心泰。”身居礼仪之邦,应为礼仪之民。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当是当代学生的一个基本素养。

02文明素质与礼仪之风需要从小培养

对青少年学生的礼仪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历来为我国思想家和教育家所重视。孔子强调:“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其意是说,一个人如果只重品质朴实,而不重仪表礼节文雅,社会显得粗野;只重仪表礼节文雅,而缺乏质朴的品格,社会显得虚浮。只有两者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

文明礼貌、礼仪修养是青少年应该特别注意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我国古代礼仪教育特别强调从小抓起,养成习惯,做到体貌兼习,行为美与心灵美相统一。

春秋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培养教育,他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姿,站有站相,坐有坐态。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其中“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而“礼”则为“六艺”之首。

管仲所作的《弟子职》是我国第一部学生守则,被列为学生尊师礼节和学习、生活方面的行为规范。

宋代教育家朱熹从教40余年,他编写了《小学》《蒙童须知》等教材,对少年儿童进行礼仪教育。

南宋学者王应麟所著《三字经》,可以说是我国流传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本礼仪启蒙教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三字经》中提出:“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就是说,做儿女的,正当年少时,就要拜师访友,学习礼仪。

清代学者李子潜编写的《弟子规》则以学规、学则的形式规定了学生从早到晚饮食起居、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的礼仪规范。书中写道:“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其紧切。置冠服,有座位,勿乱顿,致污秽。……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忘巧。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古人提出关于礼仪修养的这些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行为规范与准则,对今天的青少年仍有很好的教育意义,对广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大有裨益。

Tips

对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如果从小就能以礼待人,那么就会在素质修养上得到极大提升,从而为日后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03学生礼仪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指南

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广大学生的学习进步与社会交往,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对每个学生而言,学习和遵守学生礼仪,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个人素质

学生时代是学知识、增长才干的基础阶段,从小在礼仪修养方面注重培养,就会为今后的人生奋斗积累宝贵的素质财富。一个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近年来,不少青少年学生由于缺乏教育引导,不懂礼、不行礼、与礼仪相悖的行为日益加剧。在为人处世上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不会尊重师长、不遵守诚信等。诸如此类不良行为的存在已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形象,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障碍。重视并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礼仪教育,促进广大学生思想水平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当前青少年教育中的一项迫切任务。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没有谁能够与世隔绝,于是就有了交际。任何社会的交际活动都离不开礼仪,而且人类越进步,社会生活越社会化,人们也就越需要礼仪来调节社会生活。当代青少年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因此,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并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未来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学生成功地走向社会的需要。事实上,在校学习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礼仪本身就是一种特殊语言,学生只有学习和掌握礼仪的基本知识和规范,才能顺利开启各种交际活动的大门,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Tips

现实生活证明:一个举止大方、着装得体的人肯定会比举止粗俗、衣着不整的人更受欢迎,也就更方便交往与应酬。

有利于解除学生的成长烦恼和心理困惑

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人人都有成长中的烦恼,同时,他们对社会普遍存在一些心理困惑,比如如何与同学、老师打交道,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尽快地适应校园生活等现实问题。一个具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在校期间遇到各种情况和困难时,能始终保持沉着稳定的心理状态,迅速采取最合理的行为方式,化险为夷,争取主动。相反,一些缺乏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在校期间常会出现心神不定、坐卧不安的状况。那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既可以满足学生未来走向社会的需要,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通过学生礼仪教育,让广大青少年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的各种礼仪规范的重要性,通过文明有礼的举止来反映出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是学习礼仪的目的之一。学生的礼仪素质,是在社会生活中、在社会舆论中形成并巩固的。学生礼仪教育对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礼仪帮助人们约束自我、尊重他人,自觉处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与道德品质。所以,对学生从小就不断强化礼仪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习惯,懂得尊重他人、懂得谦恭礼让、懂得和谐共处,十分有益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

04学好学生礼仪,优化人生,美化社会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崇尚礼仪,号称“礼仪之邦”。古人始终坚持这种理念:“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一个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学礼开始。可见,礼仪教育对培养文明有礼、道德高尚的高素质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今的青少年学生中,不少人对应有的礼仪不重视,礼仪观念淡薄,导致思想品德滑坡。一些人在学校里不会尊重他人,不会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懂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满口污言秽语;在家里不懂孝敬长辈,唯我独尊、为所欲为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自古以来“礼仪之邦”的美称,会不会断送在当今的青少年手中。可见,在青少年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文明有礼的新一代,对于美化人生与美化社会,都是十分必要的。

以礼仪规范人生,人生必然光彩

作为青少年学生,学习礼仪,可以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更好地显示自身的优雅风度和良好的形象。一个彬彬有礼、言谈有致的人,在其人生道路上将会如沐春风,受到人们的尊重和赞扬,而且他自己就是一片春光,给别人、给社会带来温暖和欢乐。孟德斯鸠曾说:“礼貌不仅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礼貌招待的人喜悦。”礼仪教育是培养造就未来人才的重要内容,其作用是其他形式不可替代的。

青少年如果从小就能懂得并且运用不同场合的礼仪知识,就能够更容易地与社会人群打成一片,使他们倍感亲切自然,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熟悉、理解和尊重,从而乐于接近和接纳你。凭着良好的礼仪素养,未来人生的门路可以更宽,朋友可以更多,在今后的人生中就可以更有作为,这些是从书中难以学到的。所以说,礼仪本身作为人际关系的一把特殊钥匙,能够较轻易地打开未来人生的成功之门,从而使自我的人生更加光彩。

以礼仪美化生活,社会洒满阳光

礼仪不仅可以美化人生,而且可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口角、摩擦、矛盾、争斗,都是起因于对小节的不注意。而文雅、宽厚能使人加深友情,增加好感。注重言语礼仪,可以有一个和睦、友好的人际环境,注重行为的礼仪,可以有一个宁静、洁净的生活环境,可以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可以美化人生、美化社会,因此礼仪习惯的培养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习礼仪的一个突出效果就是会使人变得平易近人,使枯燥的日常生活变得充满乐趣。从校园生活来讲,如果每个学生都注重学习礼仪,一方面可以培养自我良好的品德行为,通过礼仪教育,从尊敬国旗、国歌开始培养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日常行为中按照学校礼仪的要求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经过长期的熏陶,就能逐渐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可以树立学生的良好形象。讲礼貌,注意个人的仪表,穿着打扮和谐得体,会使男同学显得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女同学显得端庄活泼,朴素大方。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彬彬有礼,整个校园气氛将更加和谐、文明。

总之,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而礼仪教育是青少年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长期生活在礼仪习俗和文明环境中的青少年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礼仪的熏陶和约束,久而久之就会成为文明有礼、有教养的人。由此可见,开展学生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要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遵循社会道德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提高自我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习惯,促使良好社会风尚形成,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达到高度和谐与有序,让文明之花在校园开放,让我们的社会充满和谐与温馨。

学礼仪才能好就业

据相关调查,在人才招聘会上,言谈儒雅、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神态大方、礼仪到位的大学生更能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相反也有不少因礼仪“缺失”而落聘的。这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社会对学生的个人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更加具体的要求。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有必要对学生礼仪尽早加以普及与规范。梁启超有一句名言:“少年知礼则国家壮大。”当代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中华腾飞的重任,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 学生学习礼仪的基本方法与途径

有教养的人,都是从小进行学习和培养的。青少年学生学好、用好礼仪知识,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按照科学的培养途径,知行合一,自觉实践,就会显著提升自己的文明素质和礼仪修养。

01掌握学生礼仪的基本原则

学生礼仪,是指学生在校园交往和活动时应该共同掌握和遵循的正确的社会行为规范。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公德的具体体现,每一个同学都应该自觉遵守。

学生礼仪的内容十分丰富,具体体现在平等待人、团结互助、敬老爱幼、尊重同学、尊师重教、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等诸多方面。学好学生礼仪,首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中的基本原则。

尊重他人

青少年学生学习礼仪,首先要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礼仪本身就是尊重人的外在表现形式,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触的必要和首要态度。古往今来的人生实践都验证了一条重要的人生道理: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赖,才能在今后走出光彩人生路。

遵时守约

遵时守约是指约会要事先发出邀请,不论是邀请方,还是应邀方,一旦答应,就应该按时履约,遵守时间,信守诺言。身为学生,要从小懂得,做人不能失信。一旦答应了别人,无论什么理由,不遵时守约都是不礼貌的。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做人与人际交往都要以信义为本,提倡“一诺千金”。特别是今天,在整个社会普遍缺失诚信的大环境中,遵时守约更为重要,不讲究诚信,就会污染了青少年学生最宝贵的道德品质,就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就不会有未来人生的进步。

一视同仁

一视同仁是指尊重交往对象,对任何交往对象都要公平对待,给予同等程度的礼遇。不应该因为交往对象与自己的关系亲疏远近而有所不同。厚此薄彼,区别对待,甚至歧视别人,都是不文明的无礼表现。

Tips

一个人如果与人交往有亲有疏,对地位低的人表现出傲慢、冷漠,而对地位高的人曲意逢迎,这是不礼貌的突出表现。对待任何人都应公平大方,不卑不亢,主动友好,热情又有所节制。

宽容自律

宽容自律,是要求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既要严于律己,更要宽以待人。要多容忍他人,多体谅他人,多理解他人,学会为他人着想,善解人意。豁达大度、容纳意识和自控能力是现代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只有能理解人,才能做到宽宏大量。千万不要求全责备,斤斤计较,咄咄逼人。

尊重习俗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一个学校里,既有汉族的学生,也有其他少数民族的学生。要注意少数民族同学的习惯,如果在他们面前毫无顾忌,也是一种不尊重人、不礼貌的表现。学生礼仪的基本常识,就是要注意“入乡随俗”,尊重各地区、各民族、各个国家、各种人群乃至各个家庭的礼俗习惯。

和谐适度

和谐适度的原则,是要求使用礼仪一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人、因事、因时、因地恰当处理。应用礼仪时特别要注意做到把握分寸,认真得体,不卑不亢,热情大方,有理、有利、有节,避免过犹不及。分寸感是礼仪实践的最高技巧,运用礼仪时,假如做得过了头,或者做得不到位,都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自律、敬人之意。因此,一定要做到和谐适度。

当代青少年,千万不要以为,学生以学文化为主,懂不懂礼仪无关紧要,专门学习礼仪更是多余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我们要不断加深对礼仪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认识提高了,学习礼仪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而不是额外的负担。总之,礼仪是人类文明的标尺。人类需要礼仪,人类社会离不开礼仪,反过来说,也只有人类才懂得礼仪。今天,礼仪不仅是人类心灵之美的展现,也是每一个青少年学生在人生中的一门必修课。

02学好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

“人无礼不立,国无礼不兴。”一个学生的言行举止,往往表现出个人礼仪素质的高低。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都应“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在校学习期间要处处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按学生礼仪的基本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好学生。

仪容礼仪的总要求:仪态端庄,自然大方

学生的日常着装要符合年龄特点,特别是符合学生身份,整洁大方。少先队员、共青团员依照规定佩戴红领巾或团徽。学生一般不化妆、不戴饰物、不烫发,男生不留长发。参加会议、听讲时坐正立直。坐立时要头正颈直,上体与座椅靠背基本垂直。立直时要抬头挺胸,上体、双腿与地面垂直。行走时要稳健,姿势正确,步幅适中,稳健有力。在楼道、教室行走时,慢步轻声;在街道上,靠右行走;不摇肩晃臀,不多人勾肩搭背行走。待人接物,表情自然,动作大方。

交往礼仪的总要求:待人热情,彬彬有礼

青少年学生培养礼仪,热情待人,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练习:

①微笑:是对他人表示友好的表情,不露牙齿、嘴角微上翘。

②鞠躬:是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个人对群体的礼节。行鞠躬礼时,脱帽、立正、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然后身体上部向前倾斜自然弯下,低头眼向下看。有时为深表谢意,上体前倾可再深些。

③握手:是与人见面或离别时最常用的礼节,也是向人表示感谢、慰问、祝贺或鼓励的礼节。握手前起身站立,脱下手套,用右手与对方右手相握。握手时双目注视对方,面带微笑。一般情况下,握手不必用力,握一下即可。

④鼓掌:是表示喜悦、欢迎、感激的礼节。双手要有节奏地相击,鼓掌要适时适度。

⑤右行:在校园、上下楼梯、楼道或街道上行走时,靠右侧行进。

⑥礼仪:遇到师长、客人、长、幼、妇、残、军人进出房门时,主动开门侧立,让他们先行。

谈吐礼仪的总要求:称谓得体,语言文明

谈吐举止文明,是仪表的综合要求。与人交谈时,态度诚恳,语言文明。

称呼他人要使用尊称(敬称):长辈、友人或初识者称“您”;对师长、社会工作人员要称呼职务或“老师”“师傅”“叔叔”“阿姨”等,不直呼其姓名。对他人提出要求时说“请”;与人打招呼时说“您好”;与人分手时说“再见”;给人添麻烦时说“对不起”;别人向自己致谢时回答说“没关系”;得到别人帮助时说“谢谢”。

校内礼仪的总要求:尊重师长,行为规范

进校第一次见到师长,要止步立正或鞠躬问候:“老师好!”“校长好!”人多时,可以点头示意问候;见到同学,可点头致意,招手问好。上下课起立,站在座椅一侧,双手自然下垂,向老师行注目礼。课上准备提问或回答问题先举手,正确动作是:端坐于座位上,右肘放在桌面上,上臂上举,右手五指并拢,指尖向上,等老师允许再起立发言。进入老师办公室或居室喊“报告”或敲门,声音以室内人听见为适度,在社会交往中,进入他人房间也需先敲门,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入内。

家中礼仪的总要求:尊老敬老,礼待宾客

在家庭生活中要做到:互敬、互信、互学、互助、互爱、互让、互勉、互谅。

就餐先请长辈入座,自己方可就位,就餐中也要礼让他人。

离家前,向家长打招呼说:“我走了,再见!”回到家说:“我回来了!”

见家长离家或归家,主动招呼,递接物品。

宾客来访,要起立迎接,面带笑容,主动问候:“您好!”“欢迎您来!”回答客人提问要起立;为客人让座、送水;客人与家长谈话时要回避;客人离去,起身送至门外。

Tips

礼仪是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约定俗成的,因此,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常常有不同的礼仪习俗和礼仪规范。如果青少年学生不懂这些,就容易在与人交往中出现“无礼”的表现,甚至造成很坏的影响。

03学生培养礼仪修养的有效途径

在现实生活中,知礼、守礼、行礼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敬和信任,反之,非礼、无礼、失礼的人往往为社会所唾弃。作为当代青少年学生,更应从小注重礼仪修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修养,不是天生的,要通过后天的勤学苦练自觉养成。学生的礼仪规范不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还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因此,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礼仪修养,要遵循正确的途径,掌握有效的方法。

广泛阅读,使自己博闻多识

加强文化艺术方面的修养,对提高学生礼仪素质大有裨益。而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可以大大丰富礼仪修养的内涵,提升礼仪品位,并使礼仪水平不断提高。

一般来说,讲文明、懂礼貌、有教养的人大多是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人。这种人逻辑思维能力强、考虑问题周密、分析事物较为透彻、处理事件较为得当,在人际交往时能显示出独有的魅力而不显得呆板。相反,文化修养较低的人,缺乏自信,给人以木讷、呆滞或狂妄、浅薄的印象。因此,只有自觉地提高文化修养水平,增加社交的“底气”,才能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彬彬有礼。

我国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古代、近代、现代的典籍载有浩繁的有关礼仪的知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对外交往将会更加频繁。世界各国的礼仪风俗千差万别,青少年学生有必要注意搜集、整理、学习和领会,以利于在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能使自己的礼仪修养提升到新的高度。

加强艺术修养,提升审美品位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活动。艺术作品蕴涵着丰厚的民族文化艺术素养,更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因此,青少年学生在欣赏艺术作品时,必然会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受到艺术家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倾心于艺术作品所描绘的美的境界之中,获得审美的陶醉和感情的升华,思想也得到了启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习惯就会培养起来。因此,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内容健康、情趣高雅、艺术性强的艺术作品,如文学作品、音乐、书法、舞蹈、雕塑作品等,它们对青少年学生提高礼仪素质大有裨益。

注重道德修养,提高思想境界

伦理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意识、信念、行为和习惯的磨炼与提高的过程,同时也是指达到一定的境界。伦理是礼仪的基础。“有德才会有礼,无德必定无理,修礼宜先修德”。现实生活中,为人虚伪、自私自利、斤斤计较、唯我独尊、忌妒心强、苛求于人、骄傲自满的人,对别人不可能诚心诚意、以礼相待。因此,只有努力提高伦理修养,不断地陶冶自己的情操,追求至善的理想境界,才能使人的礼仪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贵在实践,自觉践行学生礼仪

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一个人的礼仪只能在言行中反映出来,不说不动就不能反映出某个人有没有礼仪,每个人都要在理解礼仪要求的基础上,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平时的待人接物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一些学生平时也知道要讲文明、懂礼貌,但在公共场合或遇到不是很熟悉的人时,其礼仪规范就无法发挥,这是他们缺乏自信的表现。学生在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的同时,也是自我良好形象的塑造,要敢于展示一个有礼、自信、文明的自我,并且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表现这一点。

Tips

青少年学生仅仅从知识上懂得礼仪的含义和内容,而不在实践中运用是远远不够的,礼仪修养关键在于实践。修养,既要修炼又要培养,离开实践,修养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