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时代课题与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当代中国书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重大时代课题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基石

新时代回答新课题,新课题孕育新思想。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重大时代课题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基石,这一思想的科学理论体系都是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而展开的。从理论创新的动因看,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看,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看,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每一时代的重大问题,是理论与时俱进、实践创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深入学习领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就要对重大时代课题在科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

1.重大时代课题是时代的主要问题

马克思曾有言:“问题就是公开的、无畏的、左右一切个人的时代声音。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1]这告诉我们,问题是时代声音,时代声音是居于主导地位的人心;问题是时代口号,时代口号是体现时代精神的表达。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问题,每一时代的主要问题构成重大时代课题。

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的主要问题

时代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划分时代的标准,从宏观尺度看,有以制度形态为标志的时代、以经济形态为标志的时代、以技术形态为标志的时代等;从中观尺度看,有以时代主题为标志的时代、以历史方位为标志的时代、以杰出人物为标志的时代等。历史是人的活动,人是时代的中心。因此,列宁把成为时代中心的阶级作为时代的标志,指出:“我们能够知道,而且确实知道,哪一个阶级是这个或那个时代的中心,决定着时代的主要内容、时代发展的主要方向、时代的历史背景的主要特点等等。”[2]阶级是一定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社会关系的产物,阶级作为时代中心是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必然结论。

从问题与时代的关系看,问题与时代内在关联,是时代的问题;时代与问题相伴始终,是问题的时代。问题具有多样性、多层性,有着大小轻重之分,准确把握每一时代的主要问题,就是提炼出重大时代课题。主要问题就是多样问题中的总问题,是多层问题中的元问题,是各种问题中的大问题,重大时代课题正是这样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概念,同时提出了这一时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历史命运这样的重大时代课题,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重大时代课题是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反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做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3]的科学判断,以此制定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人民成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主体,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构建逻辑就不再是用以往阶级社会的阶级矛盾作为构建逻辑,而是以人民为主体,以人民的需求状况和对人民需求的满足状况之间的矛盾作为构建逻辑。

党的八大正确做出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4]。由此毛泽东同志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党的八大认识的基础上,将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进一步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由此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新时代的基本依据。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必然要求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大大提升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充分满足全体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更高需要。可以看出,每一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都成为党的重大时代课题,重大时代课题的提出正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开端。

三次伟大飞跃基于对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经历了三次伟大飞跃,每一次伟大飞跃都是在回答和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实现的。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面对要不要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怎样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确立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道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得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得出了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历史结论。

在新时代,面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得出的历史结论是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三次伟大飞跃,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正确提出和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理论结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

问题是思想的源头,重大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内核,党的创新理论都是在敏锐把握、深刻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过程中创立的。新时代产生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是在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中形成的,成为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成果。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期、发展激励机制的转型提升期,紧紧围绕新时代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来展开和深化,将对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建立在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上。

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着眼本国和世界,着眼全局和长远,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放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大局中来思考,且放在当代世界的发展大势中来认识,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意义。

2.重大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主线

理论产生的起点是提出问题,理论发展的动力是回答问题,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围绕问题,理论创新的逻辑是深化问题。重大理论创新起源于提出重大问题,科学理论体系正确回答重大问题,回答和解决重大问题的过程就是理论创新的过程。

理论创新起于正确地提出和回答问题

理论创新来自问题导向,能否提出真实、关键、本质的问题,是理论创新的前提。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要求面向实际、面向矛盾,从而提出问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生长点。从根本上说,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坚持实事求是。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5]

问题导向是客观导向。“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问题不是来自虚构臆想,问题存在于客观实际之中,坚持问题导向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问题导向是矛盾导向。客观世界是矛盾的世界,矛盾反映客观实际的本质,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因此,问题是时代的声音,进一步说,问题也是矛盾的声音。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理论研究的突破口。

问题导向是求是导向。毛泽东指出:“‘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6]提出问题是为了回答问题,寻找答案就是探索规律。问题导向是实践导向。提出问题、发现规律还不是最终目的,提出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发现规律就要运用于实践。

科学理论体系围绕回答重大时代课题而展开

问题是理论的起点、内核与基石,重大问题导致重大理论。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体系,都要紧紧围绕重大时代课题而思考研究、深化展开。

马克思紧紧围绕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本问题,即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同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思想,创立了唯物史观,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诞生于资本主义时代,认为“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全部现代社会体系所围绕旋转的轴心”[7]。马克思从这一“轴心”出发,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资本和劳动的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现代社会关系的全部领域做出了透彻和精辟的剖析,严格地证明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主要规律,“就像一个观察者站在高山之巅俯视下面的山景一样”[8]。

列宁紧紧围绕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的发展规律问题,考察了资本主义垄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集中精力对帝国主义做了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撰写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科学理论,揭示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重大时代课题贯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体系之中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持和践行这一初心和使命,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准确把握每一时期或阶段的主要矛盾,正确回答党的事业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从而形成和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确回答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进行革命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正确回答怎样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彻底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逐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中,加深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我国发展实践,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

经过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之“新”,在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目标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一思想聚焦新的时代命题,总结开创性、独特性的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起新的理论体系,正确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方面的基本问题,并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做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八个明确”是这一思想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是支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四梁八柱。“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等内容,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括,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方法论”。“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集中体现了对重大时代课题的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与重大理论创新相生相成、共进同行。

3.重大时代课题是实践创新的指向

问题是理论创新的起点,也是实践创新的起点,问题导向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确定重大时代课题、回应重大时代课题,才能找到引领时代进步的路标,才能创造一个新的伟大时代。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9]有效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重大问题,就能开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实践创新以问题为导向

一是要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抓住问题,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动力,才能发现那些能够导致创新的问题。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相比,前者更加基本。

二是要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问题。问题无时不有,矛盾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是回避问题、“遇到问题绕着走”,还是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担当起责任就是担当起问题,肩负起使命就是肩负起矛盾。“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三是要善于分析问题、深入思考问题。问题是实践对象的特殊矛盾,只有厘清这种矛盾的内部关系,发现问题之症结,才能找出解决矛盾的出路,促进事物向新的状态转化。这就要求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

四是要敢于破除积弊、积极解决问题。一些问题之所以为人所周知,却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不是由于问题难以发现,而是由于矛盾复杂尖锐、根深蒂固、盘根错节、难以解决,所以就得过且过、酿成危机。实践创新并不仅仅是认识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有实践的勇气、能力和魄力。邓小平于1975年1月5日就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1月25日就在总参机关发表了题为《军队要整顿》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地指出要纠正“文化大革命”对军队建设的破坏。在1975年7月的中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邓小平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军队建设存在的肿、散、骄、奢、惰的问题,雷厉风行地开始推动军队整顿,显示出坚定的政治勇气和卓越的实践能力。

解决重大时代课题推动伟大社会革命

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历史就是不断引领和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都是伟大社会革命的光辉历程和坚实脚步。伟大社会革命有其根本动因,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矛盾表现,凝结为每一历史时期的重大时代课题,使得伟大社会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怎样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正确答案是只有进行空前激烈的社会革命,也就是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才能建立一个新中国,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坚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动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怎样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既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方向,又开辟中国社会主义新道路,是摆在党和国家面前的重大课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党团结带领人民开始了一场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破除了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伟大社会革命,是党领导人民开展的社会主义自我革命。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是伟大社会革命在新时代的深化、展开和丰富。这一伟大社会革命是在明确新时代的基本形势和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展开的。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回应重大时代课题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就是在170多年来中华民族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开启新征程、迈向新阶段。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聚焦于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完成这个历史使命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前进道路上面对着来自不同方面的重大挑战,必须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面对来自不同领域的重大风险,必须增强忧患意识、防范风险挑战,防范“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着来自不同群体的重大阻力,必须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面对来自不同层面的重大矛盾,必须克服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推动矛盾转化。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实质上就是党的自我革命。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一个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不容易,进行自我革命更不容易,而不进行自我革命就必然为历史所淘汰。必须深化党的自我革命,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消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我们党要在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自身必须始终过硬,特别是要发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完善道路、创新理论、巩固制度、丰富文化,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石。

4.重大时代课题是党和人民的心声

问题内含价值,问题导向包含价值导向。社会领域的问题,从问题的选定,到问题的回答,再到问题的解决,都是一定利益需求的反映和驱动。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习近平同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10]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魅力,根本在于为工人代言、为人民研究、为人类解放服务。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心集中体现了民心,党在每一时期和阶段的重大课题,都是党心、民心的要求,重大时代课题扎根于全党和全体人民之中。

问题是党心所向、人心所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持群众路线就是要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认识路线。群众既包括群众党员,也包括普通群众。问题从实践中来,而群众又是实践的主体,因此,问题要从群众中来。深入群众听取意见,就知道群众所想、所盼、所愿,就能了解代表群众利益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这样,才能使各项决策和各方面工作既符合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又符合人民意愿。

坚持调查研究,是贯彻群众路线的基本方法。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才能深切了解群众的需求、愿望和实践经验。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就强调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切实掌握民愿,形成正确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毛泽东说:“离开实际调查去估量政治形势,去指导斗争工作,是不是空洞的唯心的呢?”“社会经济调查,是为了得到正确的阶级估量,接着定出正确的斗争策略。”[11]重大时代课题因其容量大、覆盖广、涉及根本,更是以高屋建瓴、更为彻底的概括表达了全党心声和群众呼声。

重大时代课题凝结党的意志,反映人民利益

中国共产党作为“两个先锋队”,体现在近百年来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次伟大飞跃上,体现在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纲领上,还体现在党在各个时期和阶段的重大课题上。党要回答和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都是以一种集中、凝练、深刻的形式反映党心和民心。党在近百年来领导的伟大社会革命和党的自我革命,追根溯源,都是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内在要求,而这些内在要求又都表现为全党的意志呼声和人民的利益诉求。

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重重压迫之下,广大中国人民求解放、伟大中华民族求独立的强烈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解放、民族复兴而奋斗的现实途径。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在经济落后的国家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让中国人民不仅从政治上站起来而且从经济上站起来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确立和建设社会主义远大理想的必然要求。

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人民不仅要在经济上站起来,成为生产资料的主人,而且要在经济上富起来,成为幸福生活的主人的迫切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追求人民幸福、国家富强的迫切要求。贫困不是社会主义,贫困不符合人民利益,贫困不符合党的宗旨。

进行党的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质要求,是不断解决部分党员的成分、思想、政治素质与党的性质宗旨不相适应的矛盾,解决党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后面临各种诱惑、考验、风险的矛盾的本质要求。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应党心民心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顺应党心民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从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得来的。从根本上说,都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出来的,是党带领人民选择出来的,是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最为主要的,就是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反映了党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决心和行动。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就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这体现了党的领导和人民中心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的战略和人民利益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的思想和人民愿望的高度统一。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的不懈追求。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说到底就是建设人民幸福的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核心问题就是建设人民普遍拥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中国。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就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进步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人民在这一进程中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不断满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安全保证,要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这是党担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建设强大军队的重大使命,为社会发展、人民幸福创造安全环境。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毫不动摇地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就能保证党始终为人民谋幸福,得到人民衷心拥护,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5.重大时代课题是承前启后的产物

历史总是在继承与开创之间展开,既吸收以往积累的成果,又面向新的实践。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如此,它并不是凭空产生的、与以往无缘无由的,而是一以贯之的问题与新的时代内涵的融合。考察重大时代课题,既要把握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又要看到历史的连续性。

实践无止境,课题无终结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正是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永无停止、永无中断,决定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永无终结、永无消亡,也决定了回应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时代课题永无停滞、永无结题。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了,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又产生了,随之新的时代课题又形成了,且原有的主要矛盾、重大问题并不是完全消失了,而是以新的形式、新的内涵、新的表现进入新的主要矛盾、新的重大问题当中。

社会主义思想已有500多年历史,对人类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一重大课题,仍然在探索之中。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基础,论证未来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对未来社会提出一些积极主张和有价值的猜测。但是,他们的共同局限是唯心史观,无法找到实现其社会理想的正确道路和社会力量。科学社会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和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一般特征做了科学预测和设想。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主要是理论上的,如何付诸实践,是后来人的使命。十月革命胜利后,对于究竟如何搞社会主义,没有先例,列宁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了深刻调整。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不尊重经济规律等,随着时间推移,其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苏联和东欧国家也想进行一些调整,但在西方各种势力的强大攻势下,调整偏离了正确方向,终于导致1989年东欧国家先后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苏共解散,使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曲折。

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刚开始,我们只能学习苏联经验,但在实践中我们党很快就察觉到苏联模式的局限,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有了自己新的重要认识。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的错误,很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思想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的历程中遭遇严重挫折。尽管探索艰辛坎坷,但我们党取得的积极成果是极其宝贵的,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重大时代课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改革开放以来开创和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继续和深化,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造性提出和回答的重大问题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新时期的思想解放,关键就是在这个问题上的思想解放。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拨乱反正,全面改革,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性转变,就是逐渐搞清楚这个根本问题的进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的探索,推进到新的时代高度,赋予新的时代内涵。通过对新时代的基本形势、主要任务、世界意义等的深刻认识,确立了重大时代课题,并且在新的科学理论体系中系统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抓住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重大问题提出来的。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研究和解决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这是我们党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永不脱离群众和具有蓬勃活力的根本保证。要实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进理论创新相统一,坚持党的优良传统和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坚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相统一,使党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作为系统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重要内容。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发展和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重大问题的认识,并且把问题进一步提炼为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抓住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做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对发展内涵做了具有新的时代特点的全方位拓展,把关于发展的思想和理论提升到新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深化和丰富了对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时代课题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结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实践的继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也是党90多年历史的实践结晶。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围绕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而确立,依据党在每一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展开,经过党的奋斗历程和曲折道路而丰富。思想的逻辑存在于历史的逻辑之中,是历史的东西在思维中的再现。在黑格尔看来,最发展、最丰富、最深刻的哲学的一个基本规定性是,“在这里面,凡是初看起来好像是已经过去了的东西,被保存着,被包括着,——它必须是整个历史的一面镜子”[12]。党的90多年的艰辛历程和光辉业绩,如同一幅逶迤而又气势磅礴、雄浑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对于新时代新实践,仍然发挥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用,仍然融入新时代重大课题之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近70年持续探索的继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新中国近70年历史的实践结晶。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历史分期,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主要分为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对前一个时期实践探索的坚持、改革、发展。新时代重大课题,是对这两个历史时期实践探索的高度概括。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的继续。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改革开放40年历史的实践结晶。改革开放4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开辟到拓展、完善、巩固的4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懈追求、持续探索,开拓创新、不断完善,走出来的自己的道路;是在当代世界迅速发展、国际局势急剧变化,我国改革破冰除障、不断化解矛盾风险的形势下,顺应世界大势、营造有利态势,勇于改革开放、励志奋勇前进,走出来的奋斗的道路;是把人民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准则,作为检验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走出来的人民的道路。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新时代重大课题,是改革开放40年伟大实践的深化拓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拓创新、励精图治、奋发有为创造出来的。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也是新时代的实践结晶。进入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生深刻变革,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革,全面依法治国发生深刻变革,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发生深刻变革,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深刻变革,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全面从严治党发生深刻变革。这些全方位开创性成就、深层次根本性变革,都凝练在重大时代课题之中,使重大时代课题成为时代精神的精华。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289-290.

[2]列宁.列宁全集:第26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43.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1.

[4]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

[5]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11-16.

[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3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0.

[9]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3-11-16.

[10]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05-04.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12,113.

[1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