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文化理论架构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3 研究设计: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1.3.1 研究方法

会计文化理论架构的研究方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文化研究设计方法”,主要用到思辨研究方法和现象学研究方法中的观察法及访谈法;二是“会计文化变量数据的获得方法”,主要用到获得变量数据测评方法中的测量法、问卷法和评定法。

一、研究路径

研究路径包括理论路径和实证路径。

理论路径方面将以演绎推理为主,按照历史与逻辑演绎的顺序研究会计文化发展的阶段、理论依据和理论结构。目的是确立会计文化的理论体系。

实证路径方面将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和部分物理学的方法来具体研究会计文化。目的是找出会计文化研究的主要路径。

二、研究取样的设计

(一)取样方法

时间和论文范围限定:我们选择了1990—2016年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得到的关于会计文化研究的相关文章[1]

(二)检索步骤

同1.2.2国内研究现状中“现状分析的路径”。

(三)考察指标

考察的指标为:理论部分主要包括会计文化理论的内涵、现有理论的描述和我们判断的结果;实证研究部分主要是应用调查表法、主成分分析法和有关物理学的方法进行会计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本书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会计文化建设的现状等问题进行研究。本书设计了关于会计文化总体状况的调查和关于会计文化具体状况的调查两套调查问卷,取得了工业(162家)、建筑业(41家)、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53家)、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96家)、房地产业(24家)和社会服务业(9家)等行业共计1400份的关于会计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数据与情况,并利用Excel、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了解当前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和具体状况,找到了会计文化建设的主要路径,增强了研究成果的原创性和实用性。

(二)归纳分析法

从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基础和出发点,从个别前提得出一般结论,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全面总结和分析提出行为标准,并以此作为构建中国会计文化理论体系的依据。具体研究了会计文化基本理论、会计文化核心、会计文化特征、会计文化研究方法等。

(三)部分物理学的方法

本书中用到的物理学有关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电场力理论、场理论、万有引力定律、电子跃迁理论、圆周运动理论、电磁感应理论、价值放大理论。

1.3.2 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书的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第五章为理论部分,主要运用归纳、演绎法等来论述会计文化的研究状况、基础理论和理论架构,试图说明会计文化发展到什么阶段、依据什么理论发展、其本身的理论框架怎样构建等问题。在第三章实证研究中,运用问题式调查表法、主成分分析法和物理学的个别方法,来研究会计文化对会计管理的影响等问题。

本书结构见图1-1。

图1-1 论文结构图

1.3.3 创新点

中国目前的会计文化研究大多是零星的,既没有人明确划分中国会计文化研究的阶段,也没有人进行过系统的研究,而且目前的研究中多是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没有多少学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更没有学者将物理学的方法引入会计文化研究中来。因此,本书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初次试图系统地研究和构建会计文化的理论架构,界定会计文化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的关系。理论架构包括七大模块:会计文化环境、会计文化理论基础、会计文化研究视角、会计文化基本理论、会计文化核心、会计文化特征和会计文化研究方法;爬梳了会计文化理论在会计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第二,系统调查与分析了中国会计文化的实践现状,找出了影响中国会计文化的主要因素及路径,系统归纳了中国会计文化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第三,厘清了中国会计文化研究的现状,提出了问题破解的思路,从文化学的角度诠释了会计理论与实务。如认为会计的所有理论与实务都受会计文化理论与实务的指导,会计的发展史就是会计文化的发展史。中国会计物质文化起源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出现的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其规范文化则形成于奴隶制国家建立之初。

第四,对会计文化建设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目标、重点、动力机制、步骤等。

第五,首次将主成分分析法、物理学方法引入会计文化研究中。既研究会计文化的具体应用,也提供一种新的会计文化研究方法、思路、理念。通过物理学部分理论的应用找出了相关的会计研究及管理对策。


注释

[1]数据库检索时将分类导航限定为“哲学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Ⅰ辑”“社会科学Ⅱ辑”“经济与管理科学”,检索主题为“会计文化”,可检索的资料中如“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从1999年到2016年的论文3篇,包括劳川奇的《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背景研究》、张云的《中国会计文化研究》、王荣昌的《会计制序论》;“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从1999年到2016年共检索到的论文30篇;“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从1999年到2016年共检索到的论文20篇。这些文章也纳入了我们比较研究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