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的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美被时间所凝固,方才使我们得以自由地品味与欣赏它。那么凝固的美究竟是什么呢?它是怎样为时光雕刀所刻,被大地斫斧所凿的?

当我们漫步在雅典卫城,徜徉于提洛岛海岸,微触多立克柱凹槽的尖锐棱角,抚摸爱奥尼亚柱舒展繁多的卷涡纹柱头,琢磨它们怎样从粗粝的石块变为优美的柱体,又如何坍塌退回原形,就像读一首石头雕刻的史诗,它铸就了永恒。更重要的是,它向我们揭示了美产生的奥秘。

当第一块石头在杂草丛生的旷野上被人们有意识地竖立起来的时候,审美便悄然降临。文明开始积蓄力量。巨石经过悉心打磨而改变了自身的粗粝界面,经过挑剔眼光的精选而紧密结合起来,不可思议地出现在地平线上时,它们便弥合了暗窟与大地之间的裂隙,形成了硕大空间。但它们仍然是暗窟。直到第一根石柱被雕凿出并且竖立起来,方才标志着文明的苏醒。

石柱从简单的圆柱体变为呈弹道曲线收分的柱形,经历了漫长的艰辛过程,这一过程亦是人类认识自己的过程,因此德002凝固的美尔斐大理石的石碑上刻有“认识你自己”的铭文。因此德尔斐也拥有最优美的石柱。它就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在阿波罗光辉后面留下一抹优雅的投影。人们循着这投影继续追寻,美丽的雕像相继出现——从“克莱”(Kore)的纯真笑靥到“尼克”(Nike)的凌空舞态,从阿波罗的英俊立姿到雅典娜的端庄胴体,爱琴海的波涛将沾满泥沙的双足洗濯,使之呈现出高贵的质地。

在一个历史刻意选择的特定时刻,地中海文明造就的雕像精华,随着希腊化狂飙突进而向东向东再向东,终于在宏伟的山脉、高原与河流之间留驻脚步,与佛教慈悲情怀相遇。佛像的诞生是这一历史性相遇的结晶,由此,一位伟大战士的理想——“建立东西方文化联合体”,终于有了形象的体现与物质的展呈,并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我们如今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以及青州龙兴寺、巩县石窟、响堂山石窟那些美不胜收的佛家族雕像中,仍然能看得到东西方文明相遇时留下的激动人心的痕迹。

历史证明,唯有信仰,方才是高级审美的摇篮。因为它所开启的垂直向度空间,使得人们不仅为了生存而环顾四周,更为了灵魂超越而抬首仰望。从此,人类从敬拜诸神居住的奥林匹斯山,从翘首瞻望创世英雄的昆仑山/不周山,跃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境界——仰望天国:从灿烂星空到昏暗大地,从晶莹雪峰到湛蓝海洋……信仰者们为了洞悉美的奥秘,从“学术之都”巴比伦、“智慧之源”雅典那里汲取思想精粹,终于在亚历山大城完成了决定性的升华,创化出“新柏拉图主义”哲学思想,以及从中提升出的神学美学。一个伟大的理念横空出世——“绝对的美来自对神圣原型的模仿”。何为神圣原型?神圣原型就是天国,就是上帝之光!这就是普罗提诺所说的“下降之途与上升之路”的精髓。

只有亲临现场、实地体验,我们才能真正看清高级审美来自信仰的路线,即普罗提诺的“下降之途与上升之路”。精神如何化为物质?这里均是历史的尝试与解答。抬眼望,林立的拱券均匀地切割空间,一系列灵魂呼吸孔洞的元件——窗户,以各自的身段迎来从天而降的漫射清光,它们构成一首繁复的光之圣咏,自浑厚的低音至缥缈的高音,每个声部与承纳不同光线的各个窗户形成严谨对应。这种被粗粝石墙小心护卫的圣灵涌动之流,悄悄迈过拱廊而坦对万里晴空。夹竹桃、三角梅红绿相间的鲜艳色彩与低色度质朴材料各自成形,甘当光的仆人,在咫尺之间完成了从尘世到天国的惊天转换。

我郑重申明,这是一本从生命体验出发的书,是一本攫取创造亮点而穿透艺术史的书,文字与图像交织,意象与理性融汇,为的是说明一个道理:美是怎样凝聚在历史之中,并沿着时空隧道而向我们呈现的。

在此,我要感谢所有为本书做过贡献的人:独立策划人朱丽女士,参与这本书的总体出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顾生蓉博士,负责图片的前期整理、文图排版与编辑;还要感谢对图片整理做过辅助工作的陈靖、王恒、严梦阳。

此外我还要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辑黄海飞、刘静的热情支持。

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