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的朝圣之旅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2章 伊利亚特

[古希腊]荷马

荷马(′oμηρο,约公元前9—前8世纪)相传为古代希腊两部伟大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生平无从查考。他是小亚细亚一带的盲诗人,是具有高度艺术才能的民歌艺人,也是把这两部史诗初步定型的伟大诗人。

公元前12世纪末,希腊半岛上的阿开奥斯人联合进攻小亚细亚半岛上的特洛亚城,鏖战十年,特洛亚城为希腊人毁灭。战争结束后,在小亚细亚一带便流传着许多关于英雄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短歌。民间歌人口头传授这些短歌,代代相传。在长期口耳相传的过程中,许多行吟诗人对它们进行过加工改造。荷马即以此为基础加工整理形成了具有完整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部史诗。但那时还只是一种演唱本,直到公元前6世纪中叶,雅典执政官庇士特拉绥组织编订,“荷马史诗”才有了文字记录。公元前3—前2世纪亚历山大城几位学者校订之后,史诗有了最后定本。这就是今天我们见到的各为24部的两部史诗。

《伊利亚特》描写的是特洛亚战争的经过,歌颂英雄们的骁勇和功勋;《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亚战争结束后特洛亚英雄奥德修斯十年海上历险和返乡后与妻子团聚的故事,赞美了英雄的坚毅和智慧,表现人与自然的斗争。两部史诗内容上相互补充,风格上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一幅远古时代希腊社会生活的完整画卷,表现了从原始社会向氏族社会过渡时期古希腊民族的生活、斗争和思想感情。“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人类社会童年的百科全书。两部史诗规模宏伟,一写10年战争,一写10年海上历险,但情节都集中在最后十几天里,结构巧妙,人物性格鲜明,语言质朴自然,比喻丰富生动而又新鲜奇特,在艺术上“成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马克思语)。“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艺术中的瑰宝,对后世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至今仍能感受到它的巨大艺术魅力。

作品梗概

根据希腊传说,特洛亚战争导源于“不和的金苹果”。希腊将领阿基琉斯的父母阿尔戈斯英雄佩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结婚时举行盛宴,邀请了所有的神,惟独忘了不和女神厄里斯。厄里斯就在席间扔下一个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三位女神(赫拉、雅典娜、阿芙洛狄忒)为争夺金苹果而争执不休,宙斯让她们去找特洛亚王子帕里斯评判。三位女神争相向帕里斯许诺:赫拉答应他成为最伟大的君王,赋予他人间最多的财富和最大的权力;雅典娜答应他成为最伟大的英雄,赋予他战场上的胜利和荣誉;阿芙洛狄忒许给他世上最美貌的妻子。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情女神。后来爱情女神把他引到斯巴达,乘国王墨涅拉奥斯外出之际,拐走了美丽的王后海伦,并抢走了大批财物。于是,希腊各部落公推迈锡尼王阿基琉斯为联军统帅,动员十万大军和一千多条战船,渡海远征特洛亚。战争进行了十年,众神各助一方,希腊人仍未攻下特洛亚。

史诗开宗明义地点出:“女神啊,请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致命忿怒”。此时,希腊联军中发生了内讧。联军统帅阿伽门农抢占了阿波罗神庙祭司克律塞斯的女儿,并拒绝克律塞斯以重金赎回女儿的要求,因此惹恼了太阳神阿波罗。阿波罗降瘟疫给希腊人,希腊联军死亡无数。为避免全军覆没,希腊阿开奥斯部族的著名骁将阿基琉斯坚决请求阿伽门农送还克律塞斯的女儿。阿伽门农不得不接受这一建议,却又专横地夺走阿基琉斯心爱的女俘——美丽的布里塞伊斯。阿基琉斯当众受辱,愤然退出战场。他祈求母亲忒提斯说服宙斯惩罚希腊人,致使希腊军队屡遭失败,很多将领在战斗中负伤。

特洛亚军队在宙斯与阿波罗的鼓舞下,在主将赫克托尔的率领下大举进攻,跨过希腊人的壕沟、壁垒,还想纵火焚烧希腊人的战船。希腊联军无力抵挡,节节败退,一直退到海边。阿伽门农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专横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他派人携重礼向阿基琉斯求和,恳请他出战御敌,被阿基琉斯断然拒绝。在这危急关头,阿基琉斯的好友帕特罗克洛斯挺身而出,借阿基琉斯的盔甲披挂上阵。特洛亚人以为是骁勇无敌的阿基琉斯出战,纷纷败逃。帕特罗克洛斯虽扭转了希腊军队的危局,却丧命于特洛亚英雄赫克托尔的枪下。

阿基琉斯见好友战死,悲愤至极,“陷进了痛苦的黑云”。他悔恨自己的过失,摒弃前嫌,与阿伽门农和好。他母亲忒提斯来到奥林帕斯山,请匠神赫菲斯托斯连夜为阿基琉斯赶制新的盾牌和盔甲。阿基琉斯重上战场,要为亡友报仇。奥林帕斯山上的众神也都投入了战斗。宙斯与阿波罗佑护赫克托尔,雅典娜因金苹果一事对特洛亚人耿耿于怀,暗中帮助希腊人。最后在决战中,阿基琉斯健步如飞,奋勇追逐赫克托尔,绕城三匝。紧急关头,宙斯取出金天平预测两位英雄的命运,只见赫克托尔的一端向下界冥土低沉,知大势已去。雅典娜助阿基琉斯刺死赫克托尔,并将其尸体拖在战车后奔驰,绕城三匝。

特洛亚老王普里阿摩斯来到阿基琉斯的营帐,跪求他归还儿子的尸体。阿基琉斯顿生恻隐之心,成全了可怜的老人。史诗在为赫克托尔举哀下葬中结束。

作品赏析

《伊利亚特》是人类历史开篇的第一歌。它是最早描写战争的作品,广泛反映了希腊从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人们因此习惯于把这个时期称为“英雄时代”或“荷马时代”。当时部族之间经常为争夺财产和奴隶而进行战争,这是生存竞争的需要,无是非善恶之分。据史料记载,特洛亚在小亚细亚西北海岸,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富庶繁荣的城市。刚刚开始觉醒的希腊人要打开海上贸易通路,就必须攻下这块要地。据19世纪德国考古学家施利曼发现,从公元前20世纪下半叶到公元前10世纪,特洛亚城先后九次被毁灭。史诗所描写的是希腊各部族联合起来第六次进攻特洛亚的场面(约在公元前1184年攻陷该城)。《伊利亚特》是希腊民族历史的初次记录。史诗勾勒出时代的轮廓和希腊民族的精神,表现了希腊民族的生存方式和价值观念,承载了他们的思想感情。

作者歌颂的是氏族首领的骁勇善战、孔武有力、足智多谋和为集体利益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阿基琉斯是人间国王佩琉斯与海洋女神忒提斯之子。他体魄矫健、武艺高强、勇猛善战。在阿基琉斯参加希腊联军出征特洛亚之前,他母亲忒提斯就清楚地知道,他的命运早已注定,或在故乡佛提亚平安幸福地生活,默默无闻而长寿,或在战场上得到巨大的荣誉,却会命定早死。阿基琉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他不愿过平庸的生活,强烈的荣誉感驱使他到战场上去建立功业,实现人生价值。他的马预言他的末日正在临近,他也清楚自己将葬身于特洛亚城下,但仍然挺身出战。挚友帕特罗克洛斯牺牲后,阿基琉斯悲愤交加,心中燃起冲天怒火。母亲警告他为朋友复仇将导致他在战场上丧生,杀死赫克托尔之后不久他自己也将死亡,他还是请母亲找战神为他再做一副铠甲,义无反顾地重返战场。阿基琉斯的选择代表了希腊民族的现实生活观念。在他的血管中,激荡着古希腊人原始欲望自由外泄的渴望和生命力无限延伸的律动,也许正是这样的自信、勇敢与豪迈,甚至感情用事、放荡不羁才使得古希腊人成为“正常的儿童”。诗人赞扬他忘我战斗的精神:他一人勇战特洛亚军队,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他被誉为最伟大的英雄,成为民族精神的化身。

但阿基琉斯的性格又具有多面性:一方面,他自负任性,残暴凶狠,报复心强,有些心胸狭窄和自私,是原始氏族首领中蛮勇骁悍的典型。他“冲冠一怒为红颜”,仅仅因为阿伽门农抢占了自己的女俘,个人私利遭侵,尊严受辱,他便拒绝出战,置集体利益于不顾,使希腊联军节节败退,几乎覆亡;当挚友帕特罗克洛斯牺牲后,阿基琉斯不顾个人安危为其复仇,冲天的愤怒使他嗜杀如狂,不分男女老少,见人就杀,致使特洛亚人的尸体堵塞了克珊托斯河的河道;他不顾赫克托尔在决战前的哀求,将赫克托尔刺死后残暴地凌辱他的尸体。另一方面,他又光明磊落,温厚善良,重情义,深怀恻隐之心。他爱自己的母亲忒提斯;心爱的女俘布里塞伊斯被夺走,他为之痛哭;他珍视友情,忠实于对好友帕特罗克洛斯的义务;当特洛亚老王普里阿摩斯跪求他归还儿子赫克托尔的尸体时,他感念自己年迈的父亲,泪流满面,伸出手来给哭泣的老国王去握,答应老王的要求,而且休战11天,让其从容安葬。阿基琉斯的形象巧妙地将战争与人性这两种背离的因素融合为一,从而引起人们的震撼。而他性格的核心则是捍卫个人尊严的敏感意识。

这个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得到了黑格尔的高度赞美:“关于阿基琉斯,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人!高贵的人格的多方面性在这个人身上显出了他的全部丰富性。’”[1]诗中有这样一个细节:阿基琉斯出生时,母亲曾倒提双足将其浸入冥河,所以除了脚踵,全身刀枪不入。在交战中,敌人的暗箭恰恰射中了他的脚踵。由此,“阿基琉斯的脚踵”就成为对其致命弱点的一种隐喻。诗人对此予以谴责,强调部落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意志、个性自由应服从整体利益。通过阿基琉斯的形象,古希腊人完成了对民族性格的深沉思考和自我省察。所以说这个形象是人类自我认识的漫长征程中一个光辉的路标。

赫克托尔是具有强烈悲剧色彩的形象。他比阿基琉斯更富责任心和人情味。他是特洛亚城的主将,武艺超群,性情持重,刚柔相济。他预感到国破家亡的命运在等待他,明知自己死后娇妻弱子都将面临成为奴隶的命运,但为了保卫特洛亚,他拒绝了亲人的哀告劝阻,义无反顾地出城迎战,最后血洒疆场,壮烈牺牲。在这位英雄身上,更多地体现了为群体利益和个人荣誉而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精神,体现了希腊人对神、对命运的看法和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悲剧精神。神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可以决定人的命运,但代表人的力量的英雄却表现得无所畏惧,敢于同天命抗争。

史诗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如骄狂专横的阿伽门农,温柔哀婉而又深明大义的安德罗马克,宽厚悲悯的普里阿摩斯老王,轻浮怯懦的佩里斯,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如黑格尔所言,这部史诗中“每个人都是圆满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在谋篇布局上,情节结构和场面的组合达到了高度统一和完整。全诗共15963行,集中描写了战争第十年里51天内的事情。在51天中突出4天中发生的事件,紧紧围绕“阿基琉斯的愤怒”的线索展开。情节剪裁得当,舍繁求简,以点带面,紧凑集中,不枝不蔓,张弛有度。

史诗的魅力还源自于写作手法的多样化。气势宏大的场面勾勒和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相结合,正面描绘和侧面烘托相辉映。巧妙的布局和多样化的描写手法突出了英雄主义的主题。如对赫克托尔别妻出征的场面描写深沉哀婉,感人至深,一直为后人所称道;对两军厮杀的战斗场面的描绘如猛火雷霆,暴风骤雨,格调高昂,威武雄壮,呈现出一种“阳刚之美”;壮写海伦之美则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曲尽其妙,当她的前夫墨涅拉奥斯与帕里斯决战时,帕里斯的老父亲和海伦都走上城头观战:

她立即拿一块白色的面巾把头遮起来,

流着眼泪从她的房间里走出来,

…………

他们望见海伦来到望楼上面,

便彼此轻声说出有翼飞翔的话语:

特洛亚人和胫甲精美的阿开奥斯人

为这样一个妇人长期遭受苦难,

无可抱怨;看起来她很像永生的女神。

史诗的语言清新自然,质朴流畅,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特色,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特别善用比喻。如写阿波罗从奥林波斯山上下来,“像黑夜一般”;忒提斯从海水里出来,“像一片云雾”。写英雄角逐,当阿基琉斯追赶赫克托尔时,“如同禽鸟中飞行最快的游隼在山间/敏捷地追逐一只惶惶怯逃的野鸽,/野鸽迅速飞躲,游隼不断尖叫着/紧紧追赶,一心想扑上把猎物逮住”。“他这样说,死亡降临把它罩住,/灵魂离开肢体前往哈德斯的居所,/留下青春和壮勇,哭泣命运的悲苦。”这些比喻往往能单独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生动形象、鲜明贴切的比喻对烘托人物、渲染气氛起到了巨大作用。全诗800多个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出来的比喻构成“荷马式比喻”。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它开创了欧洲叙事诗的传统,甚至还提供了近代西方长篇小说的雏形。欧洲的长篇小说几乎就是史诗的变形。

(梁坤)

注释:

[1]黑格尔:《美学》,1版,第1卷,303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