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党史国史部分(1)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有哪些人?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30日在北平举行。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
2.什么是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整,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朱德总司令宣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迅速肃清国民党一切残余武装,解放尚未解放的国土。当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府的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
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海军领导机构何时成立,首任司令员分别是谁?
1949年11月11日下午3时整,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刘亚楼为空军司令员。1950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构正式建立。萧劲光为海军司令员。
4.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访苏期间中国与苏联签订了哪些条约和协定,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于1949年12月16日访问苏联。1950年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订。同时,还签订《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和《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根据这些协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以后在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由中国管辖,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给中国政府。
5.什么是解放昌都战役?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南军区部队,在西北军区的配合下开始向西藏进军。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在昌都部署藏军主力,妄图抗拒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10月6日至24日进行了昌都战役,歼灭藏军主力10个代本(含争取1个代本起义),共歼敌5700余人。昌都战役是解放中国大陆的最后一役,它打开了进军西藏的大门,为和平解放西藏和继续进军奠定了基础。
6.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有哪些重大意义?
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的工作是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从此结束了国民党统治时代自全国抗战以来连续12年使人民深受其苦的通货膨胀和物价高涨的局面,也结束了旧中国几十年财政收支不平衡的局面,为安定人民生活、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个胜利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在军事上是无敌的,在政治上是坚强的,在经济上也是完全有办法的。
7.海南岛是怎样解放的?
1949年10月,逃到海南岛的国民党海陆空军残部共约10万人,构筑工事,布设阵地,企图长期盘踞。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两个兵团,先于1950年3月5日~31日,在琼崖纵队接应下,相继派遣两个团又三个营分批偷渡登陆,以加强岛上的接应力量。4月16日,解放军主力在无海空军配合的情况下,发起渡海登陆作战,冲破敌海陆军的重重拦阻,在琼崖纵队和先期登陆部队的接应下,胜利登陆,经连续作战,共歼敌三万余人,余敌由海上逃窜。至5月1日,全部解放海南岛。
8.简述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950年6月6日~9日,在北京召开了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确定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为此必须进行的各项工作和所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全会讨论了毛泽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围绕争取财经状况根本好转的中心任务,对党在目前时期的工作作了全面部署。6月6日毛泽东在全会上作了题为《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提出党在政治上所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全会明确反对企图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七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重要会议,为全面实施《共同纲领》制定了明确的战略策略方针和行动纲领。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内容及其象征意义是什么?
1950年9月20日,毛泽东主席发布命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10.什么是抗美援朝运动?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武装干涉朝鲜内政,扩大朝鲜战争,同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当美帝国主义不顾我国政府的多次声明和警告,把战火烧到我国东北边境,严重威胁我国安全时,中共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我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19日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此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全国开展了抗美援朝的宣传教育,提高了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觉悟,全国人民以实际行动热情地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遵循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制定的“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和敌后的游击战相结合”的作战方针,与朝鲜人民军一起,终于把美国侵略者从鸭绿江边赶回三八线附近,迫使美国侵略者于1953年7月27日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三年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其中包括美军39万余人,沉重打击了美国侵略者的气焰。
11.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朝鲜战争爆发后,国民党遗留在大陆的一批反革命分子一时气焰嚣张,大肆散布谣言,进行种种破坏和捣乱活动,甚至袭击政府机关,残害干部和群众。针对这种情况,党中央作出决定,从1950年10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历时三年的镇反运动,基本上扫除了国民党反动派遗留在大陆的反革命残余势力,曾经猖獗一时的特务、地下军、反动会道门等黑社会组织及旧中国历代政府都未能肃清的湘西、广西匪患基本上被肃清。我国社会秩序获得前所未有的安定,有力地支持、配合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各项改革建设工作。
12.新区土地改革运动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的基本完成,摧毁了中国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消灭了封建地主阶级,使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摆脱了千百年来封建宗法的人身束缚,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党依靠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觉悟有组织的阶级队伍,完成了对旧的乡村基层政权的改造,为中国社会逐渐走向进步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的一个伟大胜利。
13.新中国成立后,党在进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同时,还进行了哪些民主改革?
同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相配合,党还领导人民进行了多方面的民主改革。首先是在国营工矿交通企业逐步开展的民主改革。1951年11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理厂矿交通等企业中的反革命分子和在这些企业中开展民主改革的指示》。在民主改革中,有领导地放手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揭露和控诉封建把头制等各种压迫工人的制度,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实现企业管理民主化,使社会主义的新型生产关系在这些企业中进一步体现出来。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党和政府为广泛宣传《婚姻法》和贯彻执行《婚姻法》进行了大量的思想和组织工作,有效地推进了我国妇女的解放。
取缔旧社会遗留的卖淫嫖娼、贩毒吸毒、聚众赌博等各种丑恶现象的斗争,由于与反恶霸斗争有密切联系,当时也都带有民主改革的性质。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经过两三年的努力,这些在旧中国屡禁不绝、在西方社会也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社会病害,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都被基本禁绝。
14.人民英雄纪念碑何时落成,碑文是什么?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建立纪念碑。1952年8月正式施工,1958年4月落成。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通高37.94米,碑座分2层。碑的正面(北面)镌刻着毛泽东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个镏金大字于碑心;背面(南面)是周恩来书写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碑文:“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15.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法律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1950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这是几千年来中国社会家庭生活的一个伟大变革,也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在一个方面的深入。随着《婚姻法》的宣传和贯彻,人们逐渐摆脱封建主义婚姻制度的束缚,旧的婚姻家庭关系有了很大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讲,这是一个涉及广大社会范围、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移风易俗运动。
16.新中国成立初,中共中央确定的调整城市工商业的方针和措施是什么?
七届三中全会闭幕以后,经济方面的一个重大举措是合理调整城市工商业。中央确定: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下,抓好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和产销关系,重点是调整人民政府和国营经济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之间的关系。调整的措施包括扩大对私营工商业的加工订货和代购代销,调整税收负担,加强货币投放,帮助合法的私营工商业渡过困难,得到发展。
17.新中国成立初,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中央政府确定了怎样的对外贸易措施?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绝承认并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阻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对新中国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政策。在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美国操纵英、法、日等36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的政策。针对这种状况,中国政府决定采取扩大对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贸易的对策,西方国家所禁运的各种战略物资,转为大部分从苏联等国家进口。同时积极争取同一些西欧、北欧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并充分利用港澳地区的转口贸易,作为反禁运斗争的一条重要战线,逐渐将旧中国长期入超转变为进出口大体平衡。
18.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是如何进行民主建政和民族团结工作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在进行各种改革和发展经济的同时,党和国家还把民主建政和民族团结的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到1951年10月,全国大多数省、市、县召开了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其中17个省、69个市、186个县的人民代表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正式产生各级人民政府的负责工作人员。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统一战线工作也得到加强。1951年3月8日,中央发出指示,要求根据统一战线政策和《共同纲领》原则,各级人民政府委员会必须配备适当数量的党外人士,并做到有职有权。在少数民族地区,党的中心工作是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培养少数民族自己的干部。到1953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县级和县级以上的民族自治地区47个,除最早建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外,着手筹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省级自治区。经过三年努力,民族区域自治已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19.“十七条协议”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是什么?
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全权首席代表的和平谈判代表团由陆路来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指派的以李维汉为全权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开始进行关于和平解放西藏问题的谈判。经过20多天的协商谈判,圆满达成协议。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有:西藏地方政府坚决摆脱帝国主义的羁绊,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巩固国防;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之下,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西藏军队逐步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的一部分;对西藏的社会制度,西藏地方政府应按照人民的愿望,自动进行改革;西藏地区的一切涉外事宜,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处理;实现西藏民族内部的团结,主要是达赖和班禅两方面之间的团结,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西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和文化教育事业,改善人民生活。“协议”的签订,宣告了西藏和平解放。10月26日,由张国华、谭冠三率领的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胜利进抵拉萨,受到西藏地方政府官员和拉萨各族各界人民的欢迎。
20.“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根据增产节约运动中暴露出来的贪污腐化问题,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一场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反对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中央确定“三反”运动的方针是:彻底揭露一切大中小贪污事件,着重打击大贪污犯;对中小贪污犯则取教育改造不使重犯的方针。运动采取放手发动群众,大张旗鼓、雷厉风行、抓住典型、严肃处理等方式,形成了有力的社会舆论和群众威力。历时半年的“三反”运动,清除了党和国家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分子,有力地抵制了旧社会遗留的恶习和资产阶级的腐蚀。
21.“五反”运动的主要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随着“三反”运动的深入,揭露出许多资本家的行贿偷税等严重违法行为。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要求在全国一切城市,首先在大城市和中等城市,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守法的资产阶级及其他市民,向着违法的资产阶级开展一个大规模的坚决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斗争。“五反”运动历时半年结束,有力地打击了不法资本家严重的“五毒”行为,在工商业者中普遍进行了一次守法经营教育,推动了在私营企业中进行民主改革和建立工人监督制度。党和政府在限制资产阶级和私人资本主义消极一面的斗争中,取得决定性胜利。
22.开展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受党中央委派,向京津两市高校教师作了《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阐明了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的必要性。随后,整个教育界开展了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主要内容的学习运动。教师们联系本人思想和学校实际,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肃清封建买办思想,批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推动教育改革,收得较好效果。随后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推广到社会各界。到1952年秋基本结束。全国高等学校教职员的91%,大学生的80%,中学教师的75%,参加了学习。它在总的方面适应了知识分子希望重新学习的要求,也适应了国家建设对大量知识分子及他们所拥有的科学文化知识的需要,帮助知识分子清除旧思想,由民族的、爱国的立场前进到人民的立场,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获得了前进的方向和力量。另一方面,实际工作中却采用了运动的方式来解决,不免失之粗糙,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
23.什么是上甘岭战役?
1952年10月14日,美帝国主义为了迫使中朝接受其无理的谈判要求,向上甘岭我军阵地发动了一年来最大的攻势。敌人为了夺取志愿军两个加强连的阵地,先后动用了3个师共6万余人,集中了300余门大炮、100余辆坦克和大量的飞机,进行持续不断的轮番攻击,平均每天向我阵地发射炮弹数万发。志愿军防守部队在坚守阵地、寸土必争、大量杀伤消耗敌人的作战方针指导下,依托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进行了积极的防御作战。为了抗击敌人的进攻,我志愿军也先后投入了4万余人的兵力,与敌进行了反复的争夺战。经过43天的激战,终于粉碎了敌人的“金化攻势”,守住了阵地。此役,共歼敌25000余人,创造了我军依托坚固阵地进行坚守防御战役的光辉范例。
24.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至此,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这场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使一部分曾经对美帝国主义抱着恐惧和幻想的人们受到深刻教育而觉悟起来;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进而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提供了必要保障;使中国人民解放军经受了现代战争的洗礼,锻炼出一大批适应现代战争需要的军事人才,使军队建设向着现代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使新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中国的东北边疆得到巩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革获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这场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在世界上留下的软弱可欺的形象,使新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和国际事务中,日益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25.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确定下来。
26.“一五”计划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建设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基本建设各条战线喜报频传。1953年12月,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举行开工生产典礼。包头钢铁公司和武汉钢铁公司也先后正式开始施工。到1956年,中国第一家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家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家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大批量生产电子管的北京电子管厂正式投产。飞架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也于1957年建成。青藏、康藏、新藏公路相继建成通车。一大批能源基地和工业化原料基地的建立,使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一大批工矿企业在内地兴建,使旧中国工业过分偏于沿海的不合理布局初步得到改善。
27.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过程及影响。
1953年12月31日,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新中国成立后就确定了处理中印两国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这是中国政府在特定的完整意义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签订的《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和《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都明确写入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关双方一致同意以这些原则作为指导相互关系的原则。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指出这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的和平共处就有了保障。随着日内瓦会议后国际形势逐渐由紧张转向缓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一般国际关系中的运用,逐渐成为不同国家间的一种共同需要。
28.中国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1954年4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由中、苏、美、英、法及其他有关国家外交部长参加的讨论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讨论重大国际问题。参加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通过大型国际会议争取和平解决重大国际争端的首次尝试和运用多边外交的开端。日内瓦会议的成功,使印度支那战争得以停止,不仅亚洲局势和国际局势得到进一步缓和,中国南部边陲的安全也得到保障。通过这次会议,新中国初步打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展了国际和平统一战线,为国内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周边环境。中国和老挝、柬埔寨两个近邻的关系有了良好开端。中英关系有所突破,两国宣布互换代办,实现了“半建交”。中、法代表直接商谈,为双方相互了解提供了机会。会议期间,中美两国代表也就双方公民回国问题进行了接触,这是以后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先声。
2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54年9月15日至9月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大会依据宪法和有关组织法选举和决定了国家领导工作人员。毛泽东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庆龄等13人为副委员长。选举董必武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张鼎丞为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提名,大会通过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大会圆满完成了它所担负的各项重大历史任务。
30.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主要的内容有哪些?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这种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是同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相联系的。《宪法》还规定: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完全统一地行使最高国家权力,我国的国家行政机关,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它们的监督,并可由它们罢免。一切重大问题都应当经过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并作出决定。全国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在它闭会期间,经过它的常务委员会讨论和决定;地方性的重大问题经过地方人民代表大会讨论和决定。与此相适应,《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对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作了具体规定。
31.试析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创造。
从根本大法上确立中国国内各民族间平等友爱互助的关系,保障各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党根据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一贯立场,确定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大家庭内,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地区和自治机关。实行这一政策,一方面可以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以共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共同发展经济文化建设;一方面又可以保证各民族的平等地位,满足各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这是党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特点,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项重大创造。
32.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
1955年4月18日~24日,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有29个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针对与会各国对新中国缺乏了解和各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周恩来在会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著名方针。在中国代表团和与会各国代表团的共同努力下,会议终于对议程中的各项问题达成了一项协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著名的万隆会议十项原则。这次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团结合作,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各国人民友好往来以及保卫亚非和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33.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修筑的第一座大铁桥是哪座?
1955年7月1日,兰(州)新(疆)铁路黄河大桥落成通车。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修筑的第一座大铁桥。
34.简述1955年元帅、将军授衔典礼。
1955年9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授予元帅军衔和授予勋章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泽东主席将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的命令状,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接着,毛泽东主席将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分别授予在中国工农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参加革命战争的有功人员,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领导原国民党军队起义的有功人员,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有功人员,以及对和平解放西藏地区的有功人员。同日下午,国务院举行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将官军衔典礼。周恩来总理分别把授予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军衔的命令状,一一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
35.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创立时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基于旧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党确定实现社会主义必须分两步走,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才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和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国营企业的力量日益发展壮大,党提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1953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讨论和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有系统的社会主义改造,大力向前推进。1955年夏季起到1956年底,我国加快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这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居绝对优势地位。伴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建立,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也逐步健全起来。马克思主义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指导地位的确立,促使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和社会道德规范在人民中间逐渐树立起来。有了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又有依据社会主义的原则进行政治、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建设的成果,这就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36.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在过渡时期,我们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适时进行政策调整,注意对生产和流通的许多环节统筹安排,纠正了改造高潮之中出现的紊乱现象,从而避免了通常情况下生产关系急剧变革往往引起的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且总体上保证了工农业生产的增长,促进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整个来说,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今后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37.社会主义改造有哪些遗留问题?
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于急促和粗糙,遗留下许多问题,需要党仔细地调查研究,根据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意愿,进行有系统的调整,来逐步加以解决。在这方面有几个大的问题。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可不可以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对资本主义和个体经济改造的完成而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集体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需不需要划分层次,根据不同情况发挥不同层次的积极性?还是公有范围越大、经营越集中越好?这些问题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过急过粗带来的其他问题,是可以在实践中依靠经验的积累逐步加以解决的。
38.《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56年4月,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报告。报告确定的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报告论述的十个问题是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以苏联经验为鉴戒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报告提出今后我国的经济计划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报告又论述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的改革;还阐述了汉族和少数民族,党和非党,革命和反革命,是和非及中国和外国等属于政治生活方面的关系。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39.中国运动员首次打破世界纪录并被国际体坛承认是在何时?
1956年6月7日,解放军最轻量级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在上海参加解放军和上海市举重联队同苏联队举行的一场比赛当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挺举132.5公斤的世界纪录。这是中国运动员首次打破世界纪录。7月18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收到国际举重和健身联合会的来信,通知这一纪录已经被批准为正式世界纪录。
40.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哪里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米格-17在沈阳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使中国成为当时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喷气式飞机的国家之一。
41.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在哪里建成,装配的第一批载重汽车是什么牌的?
1956年7月13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并试制成功第一批国产汽车。第一汽车制造厂,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1953年7月15日破土动工,经过三年的紧张施工,1956年10月15日正式移交生产,并装配出第一批“解放”牌载重汽车,就此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42.什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中共中央赞同毛泽东的意见,确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党的科学和文化工作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宣传部长陆定一作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中共中央的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他说,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的意见、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保留自己的意见的自由。我们主张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我们又主张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领域中的表现。
43.被周恩来誉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是哪个剧种的什么戏?
1956年5月,浙江昆曲剧团进京演出昆曲《十五贯》,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了演出,周恩来称赞这是“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对“满城争说十五贯”的盛况作了评论,指出:《十五贯》不仅使日渐衰微的古典昆曲艺术放出新的光彩,而且说明了历史剧同样可以很好地起现实的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重视民族艺术的优良传统,为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44.党的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有哪些新认识?
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几千年来的阶级剥削制度的历史已经基本上结束,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上建立。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八大最重要的理论贡献。
45.党的八大确定的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构想是什么?
八大确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分两步走的构想:第一步,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初步实现工业化;第二步,再用几十年的时间接近或赶上世界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46.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选举哪些人为党中央主席、副主席?
1956年9月28日,中共举行八届一中全会。全会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
47.中国侨联何时宣告成立,首任主席是谁?
中国侨联是由全国归侨、侨眷组成的全国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归侨、侨眷和海外侨胞的桥梁和纽带。1956年10月5日,中华全国归国华侨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在这次大会上宣告成立,陈嘉庚当选为全国侨联第一任主席。
48.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中阐明了人民内部矛盾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地位和处理的方针。根据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阶级关系的变化,指出“革命时期的大规模的急风暴雨式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还有反革命,但是不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他认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划分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矛盾的界限,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以便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巩固我们的新制度,建设我们的新国家,就是十分必要的了。这样,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中国政治生活的主题。
49.简述1957年全党整风运动。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为了加强党的建设,以适应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说明了这次整风运动的目的和意义,规定了运动的内容、方针和方法。“指示”发布后,全党整风运动即逐步展开。广大群众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批评和建议。此时,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党领导群众进行了反右派斗争,随后,党的整风运动又扩大为全民的整风运动,1958年夏,整风运动基本结束。
50.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后果与影响是什么?
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把一批知识分子、爱国人士和党内干部错划为右派分子,造成了不幸的后果。反右派斗争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之一,是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和社会阶级关系状况的分析,使党的指导思想开始出现“左”的偏差。八大二次会议正式肯定毛泽东提出的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并认为我国社会有“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右派分子同被打倒了的地主买办阶级和其他反动派被称为一个剥削阶级,“正在逐步地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它的知识分子”被称为另一个剥削阶级;工人和农民是两个劳动阶级。这就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正确分析,成为后来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屡犯扩大化错误的理论根源。
51.哪座桥是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它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隆重举行落成通车典礼。该桥全长1670余米,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工程之一。1955年7月大桥工程正式开工,1957年9月25日全部建成,武汉长江大桥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大桥建成之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极大促进了武汉地区的发展。大桥的建成还将京广铁路连接起来,使得长江南北的铁路运输通畅起来。毛泽东的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正是描写武汉长江大桥的气势和重要作用的。
52.“大跃进”运动发动的原因是什么?“大跃进”运动从1957年底开始发动,1958年全面展开。它的推行,表明党力图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打开一个新的局面。它能够发动起来,反映了曾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之后求强求富的强烈渴望。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短短几年内一连串接踵而至的胜利,使得人们相信中国富强的目标可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反右派斗争之后,党中央认为,经济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人民群众的热情高涨,经济建设可以搞得更快一些。八届三中全会在批评1956年反冒进的同时,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确认的在经济建设上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全会决定在农村开展关于农业生产建设的大辩论,以推动农业的迅速发展。这年冬季,全国范围掀起以兴修水利为中心的冬季农业生产高潮,实际上拉开了“大跃进”运动的序幕。
53.1957年末至1958年初在农村掀起的哪三项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发动全民,讨论四十条纲要,掀起农业生产的新高潮》的社论,号召“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这一纲要的发布、宣传和实施,实际上开始了对农业“大跃进”的发动。1957年末至1958年初在农村掀起的以兴修水利、养猪积肥和改良土壤为中心的农业生产高潮,拉开了“大跃进”的序幕。
54.解放军为什么炮击金门、马祖?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其盘踞在金门、马祖的军队不断骚扰大陆沿海地区。美国政府不顾我国警告,在台湾地区加强其武装侵略力量,各兵种的美国部队陆续在台湾集结,其军舰、飞机多次侵入我国领海和领空,并为国民党军驶往金门的舰只护航,企图将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国民党军在美国支持下,连续炮击厦门。1958年8月23日,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奉命对金门、马祖国民党军进行警告性的炮击,并于9月1日、8日和13日,对金门和向金门增援的美制国民党军军舰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炮击。10月6日和25日,我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告台、澎、金、马军民同胞书》。6日的文告建议举行谈判,和平解决我国内政问题,并宣布从当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25日的文告说:逢双日不打金门的飞机场、码头、海滩和船只,使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等大小岛屿上的同胞得到充分的供应,但仍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1958年10月20日、11月3日和1959年1月7日,福建前线部队又对金门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炮击。但炮击的目的已从惩罚性作战变为政治性和战略性行动,中国对外宣布了一揽子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至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美蒋间《共同防御条约》废止之后,炮击金门行动正式停止。
55.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资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引起农民惊恐和不满。
人民公社还大力推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有的将劳动力按军队编制组成班排连营,采取大兵团作战的方法,从事工农业生产。还强调公社生产自给,努力扩大公社内部的产品分配。这些情况表明,初期的人民公社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56.大炼钢铁运动的发动过程及危害是什么?
北戴河会议后,为了在余下的4个月时间里(前8个月只生产钢400万吨)完成追加的钢铁产量当年翻番达到1070万吨的任务,在全国掀起全民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由各级党委第一书记挂帅,动员了几千万人(估计约9000万)上山,砍树挖煤,找矿炼铁,建起上百万个小土高炉、小土焦炉,用土法炼铁、炼钢。一切现代化的大中型钢铁企业,也打破各种规章制度,大搞群众运动,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同时,以钢铁为中心,兴起了电力、交通、水利、文教等各行各业的“全民大办”。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大规模群众性的盲目蛮干,不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给自然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57.“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哪些严重危害?
坚持以钢为纲的“大跃进”,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的失调,包括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失调,工农业比例失调,重工业畸形发展,工业内部各部门比例失调,钢铁生产挤占大量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使其他部门无法正常生产。轻工业生产急剧下降。由于基本建设规模过大,增加大量职工和投资,造成财政收支不平衡以及社会购买力和可供应商品的比例严重失调,出现了巨大的财政赤字和市场紧张。最严重的是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主要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左”倾错误的一再发展,尤其是高估产高征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加上从1959年起,中国农田连续遭受大面积自然灾害,农副产品产量急剧下降。党和人民面临着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最大的问题是严重缺粮。一方面粮食连年大幅度减产;另一方面粮食的销售量却因城镇人口的剧增而不断增加。粮、油和蔬菜、副食品等的极度缺乏,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这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严重的教训。
58.简述平定西藏上层反动集团武装叛乱事件。
1959年3月10日,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在拉萨发动武装叛乱。叛乱武装同时包围了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司令部和中央驻在拉萨的机关。19日夜间,叛乱分子向人民解放军驻拉萨部队发动全面进攻,20日上午,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部队奉命对武装叛乱进行讨伐。人民解放军在藏族爱国僧俗和人民的积极协助下,经过两天多的战斗,粉碎了拉萨市区的叛乱,接着又迅速消灭了流窜在西藏其他一些地方的残余叛匪。3月28日,国务院发布命令,决定自即日起解散策动叛乱的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
59.1959年庐山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959年7月2日至8月1日在庐山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初期基本精神是纠“左”。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写信陈述意见。他在肯定1958年成绩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大跃进”以来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及其原因。7月16日,毛泽东批示将彭德怀的信印发与会全体同志。张闻天、黄克诚、周小舟等分别在小组会上发言,明确表示支持彭德怀信中的基本观点。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讲话中对彭德怀等人的不同意见进行了批驳,认为是右倾的表现。于是,会议主题由纠“左”变为反右。8月2日至16日举行党的八届八中全会通过决议,错误地认定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犯了“具有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随即在全党范围内展开大规模的“反右倾”斗争。
60.“反右倾”斗争的严重后果是什么?
庐山会议后,在全国范围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右倾”斗争。“反右倾”运动时间虽然不是太长,但造成后果却是很严重的。在运动中,大批的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党员、老干部受到错误的批判和处分。它使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错误地打击了一大批敢于实事求是,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提出意见的党员和干部,支持了浮夸、说假话的不良倾向,助长了个人决定重大问题、个人崇拜、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一类家长制现象的发展。特别是它把阶级斗争进一步扩大到党内,使党内关系日益紧张起来。在经济上,它打断了第一次郑州会议以来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左”倾思想和“左”的行动,再次泛滥并延续更长时间。各地区、各部门在压力之下又一次对生产建设的指标不断加码,导致了1960年出现了更大规模的所谓“跃进”。
61.“大跃进”中的“五风”指的是什么?
指“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干部特殊化风。
62.大庆油田是如何命名的?
1959年9月底,我国石油勘探工人在东北松辽盆地陆相沉积中找到了工业性油流,打破了地质学界长期存在的“中国贫油论”。这是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方面的一个重大胜利。时值国庆10周年,油田因此命名为“大庆”。
63.我国第一家拖拉机制造企业是哪家?
中国第一家拖拉机制造企业“洛阳拖拉机制造厂”,经过四年的建设,于1959年11月建成投产,生产出“东方红”牌拖拉机,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拖拉机的历史。
64.迎接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北京十大建筑有哪些?
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首都北京大兴土木,建设包括人民大会堂在内的10个大型建筑工程,故又称“十大建筑”。从1958年9月到1959年9月就全部完成了人民大会堂、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北京火车站、北京工人体育场、全国农业展览馆、钓鱼台国宾馆、北京民族文化宫、民族饭店、华侨大厦共10座建筑。
65.人类首次从珠穆朗玛峰北坡登顶是在何时?
1960年5月25日北京时间4时20分,年轻的中国登山队队员王富洲、贡布(藏族)、屈银华,集体安全地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从北坡登上世界第一高峰。
66.西藏民主改革的完成有什么重要意义?
西藏上层反动集团发动的叛乱,迫使党加快了民主改革的进程。从1959年到1961年,经过两年的艰辛努力甚至流血牺牲,一场举世瞩目的社会大变革在西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实现了。党成功地指导了民主改革。一个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西藏,屹立在世界的屋脊。民主改革使翻身农奴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和牲畜,他们因而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产积极性;人民政权建立起来,延续数百年残酷的农奴制度从此结束。西藏同胞开始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
67.简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的制定过程。
这一方针的提出,经历了酝酿、完善并正式形成的过程。1960年8月中下旬,李富春在起草的国家计委《关于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提出:1961年国民经济计划的方针应以整顿、巩固、提高为主,增加新的生产能力为辅;压缩重工业生产指标,缩短基本建设战线,加强农业和轻工业的生产建设,改善人民生活。8月30日至9月5日,国务院在审议这个报告时,大家赞成这些设想。周恩来认为,对方针的提法,与其讲整顿,不如提调整,并建议增加“充实”二字,从而形成了完整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9月30日,党中央批转了这一报告。这个方针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衡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这个方针以调整为重点。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了这一方针。
68.“农业六十条”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为系统地解决农村人民公社的各种问题,毛泽东1961年3月在广州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最后修订的“农业六十条”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集体所有制,是在一个长时期内,例如,至少30年内实行的根本制度。这个“条例”虽然尚未彻底解决人民公社的一些根本矛盾,但是由于解决了一批当时群众意见最大的紧迫问题,在调动农民积极性,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在遏制“共产风”再起方面,一直发挥了积极作用。
69.“工业七十条”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961年7月形成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工业七十条”。“工业七十条”系统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大跃进”以来工业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了我国国营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些指导原则,并作出许多具体规定。这个条例确定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企业对国家实行“五保”。条例规定国营工业企业实行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还规定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各级、各方面和各个环节的严格的责任制度,实行全面的经济核算,讲求经济效果。由于这个条例的实行,国营企业一系列必要的规章制度恢复和建立起来,对于工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发挥了积极作用。
70.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打开中日关系僵局提出的“政治三原则”和“贸易三原则”是什么?
为设法打开中日关系僵局,1958年7月,中国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廖承志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代表中国政府明确阐述了中方改善中日关系的态度和前提,提出了“政治三原则”,即日本政府不再发表敌视中国的言论,不参与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不阻挠两国正常关系的发展。在此前提下,中日关系可以改善,贸易可以恢复,文化和友好往来可以发展,政府间的会谈也可以进行。1960年8月,周总理在接见铃木一雄等日本友人时,除了“政治三原则”外又提出“贸易三原则”。这就是:一、政府协定;二、民间合同;三、个别照顾。即一切协定今后必须由双方政府缔结;在政府协定未能订立,而条件成熟时,可以签订民间合同;日本中小企业有特殊困难,今后还可以继续照顾,并且根据需要,数量也可以增加一些。这样就形成了“政治三原则”“贸易三原则”和“政经不可分”的完整的对日方针,赢得了日本各界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欢迎和支持,为中日关系的发展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71.七千人大会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在七千人大会上,中央领导人带头认真总结几年来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带头对几年来发生的问题作自我批评,使与会者解除了不少顾虑,勇于当面提出批评意见。会议做到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洋溢着多年来少见的宽松气氛。这次大会取得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能取得的积极成果。会议对缺点错误比较实事求是的态度,会议的民主精神和自我批评精神,给全党以鼓舞,使广大党员心情比较舒畅,在动员全党为战胜困难而团结奋斗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会后,国民经济和政治关系等方面的调整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72.西楼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1962年2月21日~23日,刘少奇在中南海西楼会议室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1962年的国家预算和经济形势问题。会议对国内的经济形势作了全面分析。陈云全面地谈到目前财政经济上的困难和克服这些困难的意见,得到刘少奇和出席会议的其他领导人的完全赞同。陈云在2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各部委党组成员会议上作了题为《目前财政经济的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丰富了西楼会议的内容。西楼会议比七千人大会对困难形势的认识更实际也更深刻,提出了克服经济困难的具体措施,实际上作出了进一步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的重要决策。
73.简述1962年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
1962年10月20日,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境东西两段同时反击并粉碎了印军的进攻。从1961年起,印军不断蚕食中国领土,挑起多次边界冲突。1962年9月以后,印军向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推进。10月20日,印军10多个旅大举进攻,中国边防部队粉碎其进攻,并拔除了他们入侵后修筑的据点。10月24日和11月21日,中国政府两次声明,建议停止边境冲突,重开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11月22日,中国边防部队单方面实行全线停火,12月1日起,主动从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中国一边后撤20公里,1963年2月28日全部完成撤退计划。1963年4月10日至5月25日,分批释放了全部印度军队俘虏。这场边界反击战速战速决,取得胜利后即后撤,既给入侵者以惩罚,又避免了长期纠缠,使中国的军事力量可继续集中于主防方向。此后,中印边界的形势基本稳定下来。
74.学雷锋活动是如何发起的,它的影响是什么?
雷锋是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四班前班长,1960年参军,入伍不到一年,就立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并荣获“模范共青团员”称号。1960年11月入党,1961年被提升为班长,同年5月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8月15日,不幸因公殉职,年仅22岁。1963年2月15日,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广泛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又发表了其他领导人的题词。毛泽东等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学习雷锋的题词的发表,使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并迅速形成热潮。全国开展学习雷锋的活动,使解放后形成的良好社会风尚,在克服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得到了继续发扬。
75.大庆“铁人”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工人、科学技术人员和干部,在油田开发最艰苦的时期,吃大苦,耐大劳,公而忘私,奋勇拼搏,表现了1960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时代风貌。大庆人创造的“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以及“黑夜和白天干工作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干工作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干工作一个样、没人检查和有人检查干工作一个样”的“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工作作风,表现了中国工人阶级崇高的品质。
76.什么是“四清”运动?
1963年至1965年间,在我国部分农村和少数城市基层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共中央先后制定了《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作为指导运动的文件。农村的社教运动,起初以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后称“小四清”)为主;城市社教运动原为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的“五反”运动。后来,城乡社教运动的内容都发展为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和清思想四个方面,统称“四清”运动。这个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干部作风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把这些不同性质的问题都认为是阶级斗争或者是阶级斗争在党内的反映,在1964年下半年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在1965年又错误地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个提法后来发展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论点之一。
77.什么是学习郭兴福教学法运动?
20世纪60年代前期,人民解放军在全军掀起了群众性的练兵热潮。1962年,鉴于国际形势的复杂化,中央军委发出了“备战整军,增加全训师,大搞训练”的指示。郭兴福是南京军区某部副连长,他摸索出一套能使战士练好单兵、小组战术动作的教学法。1962年4月起在南京推广。1964年2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号召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方法,提高我军训练工作水平。1963年12月,总参谋部在南京召开了郭兴福教学法现场会议。叶剑英写报告,建议军委加以推广。1964年1月3日,军委转发叶剑英报告,要求全军掀起一个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运动。2月10日,总政治部发出《宣传推广郭兴福教学方法的指示》。全军响应中央军委的号召,迅即展开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
78.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什么时候爆炸成功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我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79.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在周恩来直接指导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排演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这部以讴歌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历程为内容的大型歌舞剧,汇集了各个革命历史时期的经典歌舞,重现了最具特征的历史场面,歌颂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革命的伟大征程。它以恢宏的气势,精湛的编排,优美的舞蹈,脍炙人口的歌曲,以及革命精神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结合,使观看者受到革命传统与时代精神的双重感染。1964年10月2日,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在人民大会堂首度公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