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在线研究方法的优势与局限
有研究者对网基研究的优点与局限进行了梳理,可以让我们看到在线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一、网基研究的优点
和传统研究相比,网基研究具有许多优点。
(一)更大的样本数目
由于受时间、空间、经济等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实验室研究通常只能对有限数量的被试进行研究,即使是“大样本”,样本量也非常有限。相比之下,利用网络进行研究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如果特意花钱进行招募的话,通常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收集到较大样本的数据,因而可以极大地提高实验效率(Hewson,2003)。
(二)更多样化的样本
样本同质性过高是传统实验室研究比较突出的问题。通过传统的方式收集多样化样本往往需要耗费较高的研究成本。所以目前,大多数的心理学研究采用的被试都是在校大学生,这就大大限制了对研究结果的解释与推广。而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通过网络收集多样化的样本已经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比如,有研究者(Fischer & Boer,2011)利用网络收集了来自63个国家超过40万名被试的数据,发现个人主义与财富对心理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此外,能够收集到多样化的样本还意味着网基研究能调查到占总人口比例较少的某些特殊群体。例如,有研究者(Carhart-Harris & Nutt,2013)通过一项网络调查采访了93名有多年吸食毒品经历的吸毒者,并获得了这部分特殊群体被试对毒品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毒品使用情况等信息。但这样的数据是传统的调查方式很难获得的。
(三)更高的外部效度
对于网基研究而言,所有的实验过程全由被试自主完成,实验者无法对实验的时间、地点、硬件设备与软件环境做出选择,也无法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与干涉,使得不同被试参与实验时的外部环境与状态可能都不尽相同。但是,当获得的样本足够多时,获得的结果更加稳健,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均普遍适用,更具有可推广性。当某些环境因素可能会导致系统性误差时,实验者可以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将这些信息作为变量,单独探讨环境因素和实验处理对结果的独特影响(Reips,2000)。
(四)更高的被试动机
在网基研究中,被试大多是完全自愿的,来参与实验大多是出于对研究本身的兴趣,对待调查和问卷态度也就更加认真。研究发现,在完全自愿参与的实验中,被试更少受到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Richman,Kiesler,Weisband,& Drasgow,1999),问卷填写更加完整,数据的质量也更高(Pettit,2002)。从这个意义上讲,网基研究获得的数据可能比实验室研究获得的数据具有更高的研究价值。
除上述优点外,网基研究还具有可消除实验者效应、高效经济、公开开放等优点。特别是高效经济这一点,对许多研究者就特别有吸引力,因为心理学研究者拥有的研究经费通常都很有限。
二、网基研究的局限
尽管网基研究有许多优点,但是也有其局限性。不过,多年来研究者的不断尝试与摸索,也总结出了一些特殊的方法与措施,以尽可能减小或避免这些问题。
(一)实验控制不足
与传统的实验室研究精细严格的实验条件相比,网基研究对实验过程则是零控制的,实验环境与条件也千差万别。一般来说,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变化有利于研究结果的推广,但对于一些对刺激呈现要求较高的实验来说(如许多知觉、注意类的研究),外部条件的细小改变都可能对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Schmidt,2001)。还有一些研究需要对结果变量进行精确的测量(如精确到毫秒的反应时),若这种实验在网上收集数据,则可能因为硬件设备、网络环境等因素导致不够精确的测量(Eichstaedt,2001),最终影响实验结果。此外,由于网基实验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完成的,这时被试的反应可能更加随意,可能会降低数据质量(Kraut et al.,2004),甚至有时出于各种原因,还会出现被试重复参加实验的情况,给实验结果的真实性造成威胁。
针对这一问题,最简单直接的办法就是核查被试的电脑物理地址、IP地址或账号等,如果有相同的,则不允许被试提交。有些网络实验网站要求访问者只有登录后才可参与实验,保证一人一号,每个实验只能参加一次,从而避免重复提交的问题。
此外,网基研究的实验者还无法即时了解被试参与实验时的心理、生理状态,如无法得知哪些数据是在被试心理、生理严重不适的情况下产生的,当然更无法对这样的数据进行有效剔除,从而在整体上降低了数据的可靠性。
(二)样本偏差
与传统实验室招募被试的方式不同,网基研究招募到的被试都是自主自愿参与研究的,这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样本偏差。首先,网络用户未必能代表整个人群。建立被试库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样本偏差的问题,即通过线上或线下招募的方式提前建立被试库,然后每次从被试库挑选被试。这样不仅可以确保稳定的被试来源,并能了解到被试各方面的信息,在招募被试时可以根据研究的要求挑选合适的被试,最终减少无用数据量。
其次,网基研究参与的自主性也可能造成样本偏差。一般来说,参加网络实验或调查的被试都是出于对研究本身的兴趣,他们更可能在性格、兴趣、经历或教育背景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度,从而造成取样的系统性偏差,不利于结果的推广,甚至可能会因此得到错误的结论(Couper,2000;Wright,2005)。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多站点入口技术,即同时在多个不同的站点推广研究。这样不仅可以分析来自不同站点的被试是否具有不同的特征,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被试的多样性,降低自我选择的负面效果(Reips,2000,2002)。
最后,被试中途退出实验也可能对实验结果产生系统性误差。因为退出的人可能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如不喜欢或不擅长参加某项实验等(Reips,2002)。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研究开始前向被试说明研究的严肃性和获得有效数据的重要性,并询问其参与实验的动机。研究发现,参与动机对是否完整完成调查或实验有较好的预测能力(Reips,2009)。另外,应用一些心理学原理设计实验流程,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中途退出的概率。热身法、高门槛法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些方法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增加了一些与实验无关的热身任务或者故意设置一些降低参与者动机的障碍,如不友好的页面、减缓页面加载速度等,使那些参与动机不强的被试在正式实验开始之前就主动离开,从而不至于在正式研究中中途退出,影响数据质量(Reips,2000,2002)。此外,还可以通过向被试提供物质报酬来降低被试中途退出实验的可能(Reips,2012)。
三、常用在线研究方法的比较
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应用时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我们简要比较一下几种常用在线研究方法的优缺点(表3-1)。总的来说,这几种常用方法的共同优点是能够方便快捷地取得多样化、大批量的被试样本,研究过程规范且易于管理,节约研究时间、场地和经费等。
但是,各种方法也普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不适合那些无法上网的特殊人群(如文化程度较低、不懂操作电脑和上网、没有电脑和网络连接的人),难以完全保证被试回答的真实性、研究数据的完整性和数据安全,被试可能重复参与研究,此外研究者和被试都可能在研究中碰到技术故障等问题(Albrecht & Jones,2009)。综上所述,目前几种常用的在线研究方法具有其独特优势,但总的来说仍未突破传统研究方法的范畴,充其量是将诸如访谈、问卷调查和实验等方法从现实中“嫁接”到了互联网上,在本质上与传统研究方法并无太大差异,而且在研究实践中存在不少局限性,若使用不当可能给研究带来新的困境。
表3-1 几种常用在线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续表
四、在线研究方法中的问题与展望
互联网心理学关注的视野由线下转到线上,使得网络成为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从而诞生了大量富有时代特点且实践性较强的研究课题。网络心理研究要不断认识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在理论上和方法上不断创新,这是互联网心理学能够真正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首要条件和基本前提。
相对于现实中人的心理行为研究,互联网心理学的研究在研究环境、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上都有新的变化和特点,因而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并不能完全满足网络心理研究的需要。当前的互联网心理学研究方法尚未形成严谨的程序和体系,发展具有互联网心理学特色的研究方法和范式是摆在研究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互联网心理学不仅没有形成自己特有的研究方法体系,在运用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前所述,传统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也基本适用于互联网心理学研究,而这些方法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互联网心理学研究中。此外,在传统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利用上也有值得改进之处。比如,现有研究偏重量化研究,而质性研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质性研究方法和量化研究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完全可以相互补充、取长补短。另外,研究方法单一,缺少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总体来看,目前的互联网心理学研究多采用问卷法和实验法,通常形式是纸—笔测试和实验室实验。若能对现有方法进行有机的整合,定能更好地揭示有关的互联网心理学现象和规律。最后,在研究设计上多为相关研究设计,较少采用实验控制方法和纵向追踪研究,难以揭示研究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目前互联网心理学领域的研究选题仍然基于互联网使用,主流的研究集中于互联网和网络空间对个体和团体心理的影响。比较热门的研究主题包括在线认同、在线关系、网络成瘾等。但与互联网心理学相关的学科领域还包括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尤其是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在视空间认知、知觉—运动协调、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等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
总的来说,在线研究方法与传统研究方法得到的结果接近一致(Gosling,Vazire,Srivastava,& John,2004),而且在线研究的优势要大于其劣势(Ahern,2005)。因此,可以认为在线研究方法是值得信任和依靠的。况且,任何研究方法都存在利、弊两面,关键是如何去选择和利用适当的研究方法为具体的研究实践服务。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充分发挥在线研究方法的优势,扬长避短,必要时可以辅以传统研究方法。互联网心理学应当积极吸收和借鉴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博采众长,为己所用,从而不断拓展和深化网络心理与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