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往来荆州
周瑜因金疮发作,一直在柴桑静养。此时竟意外地接获敕令,周瑜不禁喜出望外,忘却了伤病。他立刻提笔,给吴侯孙权写了一封书信:
天子降诏,封不肖周瑜为南郡太守,只可惜南郡如今仍在刘备之领下,臣不能得一寸之地。刘备现为主公之妹婿,臣若是忠于朝命,则会背负背叛主公之罪名;若是忠于主公,则又会背上违逆朝命之罪。望主公明察,体恤公瑾之隐衷。
近来,孙权新搬至南徐(今江苏省,南京市附近),接信便唤鲁肃来商议。
“你看我们该如何是好?现在周瑜那边也这么说,而刘备如今成了我的妹婿,恐怕更不会将荆州归还给我们了。”
“这倒不会的。刘备他们已经保证过,只要攻克西蜀后,便会归还荆州。诸葛亮也在刘备的保证书上签字保证了的!”
“子敬啊,你可真糊涂!他们不过给了一张废纸,你居然也会相信!刘备要是有本事攻取西蜀的话,孙某又何必白白操心?你想想看,刘备若一辈子都不得入川,咱们又该怎么办?”
“主公请息怒!恕我没考虑到这一层。”
“你看你,是不是也不敢保证刘备不会食言?况且,还有诸葛亮在后面为他出谋划策,要想让刘备乖乖交出荆州,难于登天啊!”
“都怪鲁某无能,不能为主公分忧!不如这样,请准我再去一趟荆州!”
“你这次去,肯定能谈拢此事吗?”
“臣必定竭尽所能!”
虽然最近各地未燃起战火,但四周的情势依旧十分凶险。无论如何,也难显现一丝天下太平的预兆。
刘备正坐镇荆州,任诸葛亮为军师,关羽、张飞、赵云等为大将,夜以继日地操练兵马。他不仅加强军事,还在政治、经济、交通等各方面,都做足准备,以随时迎接险恶的局势。
“军师,听说东吴又派鲁肃前来出使,我该如何应对他呢?”刘备立刻向诸葛亮讨教。
诸葛亮答道:“若鲁肃提及返还荆州之事,主公尽管放声大哭即可。”
“大哭之后呢?”
“之后便由我出面即可。”
不久后,鲁肃便抵达了荆州。他被迎入堂上,请至上首就座。
“皇叔啊,鲁某不才,怎敢上座?”
“哎!鲁公不必客气。”
“咱们现在不比以往。以前我来是客,可如今刘皇叔成为我家主君的妹婿,鲁某身为臣下,怎敢僭越坐在上首呢?”
“鲁公与刘某乃是多年的旧交,就不要拘礼了。”
“不可!不可!这礼数可不能乱!”
鲁肃做事向来一板一眼,最后坚持在下首坐下。
待彼此叙礼完毕,谈话转入正题时,鲁肃便一改先前谦逊的态度,正色说道:“鲁某此番奉吴侯之命,再度前来贵地,想必刘皇叔早已料到我此行的目的了。不错,鲁某正是要再提归还荆州之事。现如今,孙刘两家联姻之后,已经是一家人了。倘若刘皇叔还是久借荆州而不还,这样的家丑传出去,两家都不好看。因此,希望刘皇叔务必给鲁某一个面子,爽快地归还荆州吧!”
鲁肃表情严肃,正慷慨陈词之际,却见刘备忽然拿袖子一捂脸,呜咽啼哭起来。
鲁肃见状,十分错愕:“刘皇叔,您……您这是怎么了?”他疑惑地望着刘备声泪俱下,有些慌乱。
这时,诸葛亮便从屏风之后走出来,对鲁肃说道:“鲁兄,你可知道刘皇叔为何会如此伤怀么?”
“鲁某不知。”
“你可知道,那蜀地的刘璋也是汉朝皇族的后裔,论起来,刘璋与我家主公亦是同宗。假若我家主公无故举兵伐蜀,则一定会遭世人唾骂其不德不悌;但若是将荆州归还给东吴,自己又落得无处栖身的下场,他怎能不悲泣伤怀呢?”
“哦!原来如此!”鲁肃听罢,立刻起身离席,拍着刘备的肩膀,宽慰他道,“刘皇叔,请不要再难过了。鲁某与孔明先生一定会想出一个万全之策的。”
诸葛亮见鲁肃心软了,便趁机对刘备说道:“主公,您莫要伤怀了,小心愁坏了身子。如今,幸好有侠肝义胆的子敬在,他一定会为我们仗义执言的,您就放心吧!另外,子敬兄啊,孔明也恳请你回去之后,务必将皇叔的这份苦衷转告给吴侯。只要你能言明其中的道理,相信吴侯是不会怪罪的。”
鲁肃听孔明如此说,这才明白过来。他连连摇手道:“不行不行!你们这是又让鲁某白跑一趟么?这绝对不行!我要是空手而归,主君一定会降罪于我的!”
“不会的!吴侯连自家亲妹子都肯嫁与我家主公了,如今眼见妹婿陷入困境,他又怎么会无动于衷呢?即使他一时动气,也不会放在心上的,毕竟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了嘛!”
鲁肃素来宅心醇厚,因此见到刘备如此悲泣,心中不免升起同情之心。另外,他暗中揣摩,觉得吴侯孙权心中,想必也存着一丝亲情吧。
最终,鲁肃只得空手而归。在回去的途中,船停靠在柴桑镇,鲁肃便顺道拜访周瑜。周瑜一听鲁肃详细说了此行的经过后,大为恼火。他指出鲁肃又中了诸葛亮的计谋,还责怪他过于心软:“子敬啊子敬!你这使者是怎么当的?你这人太过厚道,反而被孔明欺负啊!”
周瑜气急败坏,就差对鲁肃破口大骂,说他脑子有问题了:“子敬兄啊,你且想一想,想当初刘备寄身于刘表篱下之时,便觊觎他的地盘,何况对刘璋这种人,刘备又哪会顾及什么宗亲之情?总归一句话,他和诸葛亮就是存心拖延,摆明了不归还荆州嘛!”
鲁肃闻言,吓得脸色铁青。他十分担心自己回去如何向吴侯复命。
“子敬啊,周某建议你再跑一趟荆州吧!倘若你如今厚着脸皮,拿刘备那套不着边际的虚话去打发吴侯,只恐会被杀头的啊!”数落了一阵鲁肃之后,周瑜又暗授他一条秘计。
虽然被周瑜责怪自己这个外交使者不称职,但鲁肃却毫不生气,因为他自知自己的天性如此。之后,他怀揣周瑜的秘计,再一次回到荆州。
这次鲁肃一见到刘备,便说道:“鲁某回去之后,将皇叔的苦衷与困境一五一十地禀告了主公。我家主公大表同情,还召集群臣商议出一条方案,想必如此行事的话,皇叔应该不会反对。”
之后,鲁肃便说出了周瑜所授的说辞,自以为对方必定无理由搪塞。
周瑜的这条秘计便是,既然刘备觉得自己攻打蜀地无名,那么东吴将直接出兵,攻打西蜀。另外,在吴军经过荆州之时,荆州需提供军需兵粮作为补给。
刘备自然满口答应,发誓一定协力。
在此之前,诸葛亮早已预见会有此情形,并提醒刘备做好准备。因此,刘备不仅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还一个劲儿地向鲁肃表示感谢:“若是由东吴出马,去攻取西川的话,刘某自然感激不尽!贵军入川会穿过荆州之境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何谈允许不允许的,自当全力配合才是。这次我们双方能谈拢,全是鲁公的功劳啊!”
鲁肃闻言,心知此事大功告成,非常高兴,便辞别荆州返回柴桑。
之后,刘备便问计于诸葛亮:“东吴怎么会自己攻打西蜀,而且会将胜利的果实让给我们呢?这吴侯心里,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孔明以为这绝非吴侯之意,而应该是周瑜想出来的计谋。唉!可怜那周公瑾!他既出此计,便死期不远了!”
“哦?先生何出此言?”
“想必那鲁肃根本未回到南徐,也未见到吴侯。他不过是回去路上途经柴桑,见到周瑜后,得了此计才折返而来的。”
“嗯,若是算鲁肃此行往来的天数,的确太快了些。”
“他说吴军要攻取西蜀,因此要借道荆州。这话一看便出自周瑜之口,东吴真正的目的,便是要夺我荆州!”
“军师既然明知这是周瑜的计策,为何还让刘某答应他呢?”
“主公不必多虑。待时机一到,您便清楚了。”
说罢,诸葛亮立刻传来赵云,交代他一番。以防万一,他也做好一应部署。
周瑜在柴桑等候鲁肃回来,待得到他的报告后,喜得不禁连连击掌叫好:“太好了!这次周某总算扳回一城,也让诸葛亮领教领教我的厉害!”
鲁肃也觉得大功告成了,便急忙乘船赶回南徐,向吴侯孙权报告出使经过。
“公瑾果然厉害!他如此智谋出众,不仅在我东吴,即使放眼天下,周瑜也可谓举世无二!看来这次刘备和诸葛亮的命数已尽!”
吴侯孙权对周瑜此计赞不绝口,于是快马传讯,告知周瑜。他还特命程普为大将,为周瑜之计平添助力。
这个时候,周瑜原本身上的金疮之伤已经大致好转。他见伤口已不再化脓,可以下地步行,便逞强地披甲戴盔,决定亲自出阵指挥。
周瑜命甘宁为先锋,徐盛、丁奉为中军,凌统、吕蒙为后阵,率领水陆两军,总共五万兵马,自己则亲率两万五千水军,从柴桑乘船出征,前往荆州。
他心中得意,自以为已经胜券在握,于是溯江而上,直奔荆州而去。抵达夏口时,他一靠岸便询问当地官员:“咱们吴军至此,荆州方面可派人来迎接?”
对方答道:“刘皇叔命一位叫糜竺的官爷特来迎接。”
不久,果见一艘小船自江头而来,船上之人正是糜竺。
“周将军千里迢迢到此,实在是辛苦了!我家主公已备妥各种军需用品、金银兵粮。他为布置这番慰劳之事,真可谓殚精竭虑!”
糜竺登上吴军主舰,行了拜伏之礼。周瑜端起架子问道:“那刘皇叔呢?他现在何处?怎么不来迎接?”
糜竺恭敬地回答,称刘备为了迎接吴军的到来,已经出了荆州城恭候。周瑜闻言,又高傲地说道:“我军此番远征而来,为的是替刘皇叔夺取西蜀之地。贵方对我军将士,应厚加款待,不得怠慢!”
糜竺唯唯诺诺,仓皇领命而去。
周瑜下船上岸,在江岸留下兵船戒备后,率领大军沿陆路前往荆州城。
但是,当吴军的兵马一路赶至公安时,不仅未见刘备出迎,甚至连一个荆州官差都看不到。
“此地距荆州有多远?咱们还要走多久可以抵达?”周瑜心中不满地问道。
而他的属下也皱眉答道:“只有十里路就到了。”
“哦?这倒怪了!”
正当周瑜等人停马歇息时,却有先锋部队的探子回报:“启禀大都督,属下打探到情势有异。放眼望去,荆州城里一个人影也没有。整座城头只竖着两面白旗,似乎在举行葬礼一般。”
周瑜听罢,立刻吩咐:“甘宁、丁奉,快随我来!”
于是,周瑜带着两员大将,亲率精兵千骑,直逼荆州城下。
“想那诸葛孔明也不傻,莫非他猜出了我们的意图,因此自行弃城,自己逃了吧!”周瑜自忖道。他觉得自己猜得八九不离十。
哪知等一行人来到城下时,却听得一声底气十足的喝问:“来者何人?”
“东吴大都督周瑜在此,刘皇叔为何不出来迎接?”周瑜大声叱问,话音未落,却见城头上的白旗忽然齐刷刷换成了赤如焰火般的红旗。
“周都督,你因何至此?”城头有一人问道。
周瑜抬头观瞧,却见城上有一员大将,从城下仰望,只看到一个小小的身影。
“城上可是赵云?刘备究竟在搞什么花样?”
“你竟不知?”赵云怒目斜视城下,咬牙切齿地骂道,“哼!其实我家军师早看破了,你使的是‘假道伐虢’之计,因此命赵某守护此地。你若要寻我家主公,就上别处去寻吧!不然,找赵某也是一样!”说罢,赵云便将手中长枪高举过头,做出向下投掷的架势。
周瑜吓得拨马便走。这时,忽见城角处转过来一骑,此人身插一面吴军的“令”字旗,来到周瑜马前禀告说:“启禀大都督,出了怪事!据派往各地的探子回报,如今关羽正从江陵攻来,张飞从秭归杀过来,黄忠从公安山后杀来,还有魏延从孱陵小路杀到。咱们一时探听不得这四路人马究竟有多少人,也一概不知其他详情,但能听到喊杀之声四起,恐怕四面八方大约五十里之外皆有伏兵。另外,还听说附近各处的百姓,也跟刘备和诸葛亮同声一气,嚷着要活捉周瑜呢!”
“啊!”周瑜大叫一声,伏倒在马背上。
原来他一气之下,金疮迸裂,旧伤复发。只见他喷出一口鲜血,身体打晃,便跌落马背。
众将大惊,连忙将他抱起,喂他服下药丸,周瑜这才悠悠转醒。这时,又有快马来报:“诸葛亮和刘备正在前面的山坡之上,铺着草席,支着幔帐。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赏景,十分逍遥。”
周瑜气得咬牙切齿,攥紧了拳头。
军医和侍卫轮流看护周瑜,让他静养休息。
“周都督啊,您若再动气的话便会使金疮迸裂,病情恶化。因此,还请您静心养病才是啊。”
东吴大都督周瑜率领大军千里迢迢溯江而来,但在登岸第一日便遭此不幸,难怪众将士都感到十分晦气,狼狈不堪。
这时,又有属下来报:“吴侯孙权之堂弟孙瑜已率援军赶到。”
周瑜立即吩咐:“我要见他!”于是派出快马,前去迎接。孙瑜赶到后,也安慰周瑜道:“周都督,切勿过于焦虑。孙某既然来了,一切可代吴侯指挥,请您先暂时回到船上,安心养病,身子最要紧。”
周瑜强忍住伤痛,但仍义愤填膺。他睁圆两眼,迸出血泪,哑声说道:“周某誓死也要取下荆州,再取刘备、诸葛亮的首级!否则今生无颜再见吴侯!”
孙瑜担心周瑜过于激动,只好故意不加理会,命人将他安顿上轿子,暂时退至夏口兵船停泊处。
途中,行至巴丘时,忽闻前方有荆州兵马截断去路。待探子打听后,才知道原来来人是关羽的养子关平和刘封二将。他们已经沿路布下阵势,打算扎紧袋口,生擒猛虎。
周瑜闻讯,便在轿子内挣扎大喊:“快放我下来!快点!好他个诸葛亮!他不过耍点小聪明!待周某亲自出马,把他打得落花流水!”
但轿夫却在孙瑜的命令下,绕路而行。原本停泊在夏口的兵船则拨出一艘靠岸,将周瑜安顿在船上。
此时,来了一个自称是荆州军使的人,交予周瑜一封书信。周瑜打开一看,正是诸葛亮的笔迹。
汉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致书于东吴大都督公瑾先生麾下:亮自柴桑一别,至今念念不忘。闻足下欲取西川,亮窃以为不可。益州民强地险,刘璋虽暗弱,足以自守。今劳师远征,转运万里,欲收全功,虽吴起不能定其规,孙武不能善其后也。曹操失利于赤壁,岂会须臾忘报仇哉?今足下兴兵远征,倘操乘虚而入,江南成齑粉矣!亮不忍坐视,特此告知。
幸垂照鉴。
周瑜读罢此信,激愤填膺。他的双手颤抖不止,面色如土。
“唉!”
他仰天长叹一声,叫道:“笔!笔!笔!快给我拿纸砚来!”
待左右取来纸笔,周瑜一把夺过来,拼尽最后一口气,颤抖地给吴侯写一封信。但他的字体已散,墨色凌乱,文不成章。写罢,周瑜掷笔叹道:“唉!周某心有不甘啊!苍天竟如此弄人……既生瑜,何生亮!”
叹罢,周瑜便昏厥过去。许久后,他才悠悠醒转,睁圆双眼,高声叫道:“诸位将军!并非周某不肯尽忠,无奈天命已绝!之后请诸君扶持吴侯,兴我东吴!”
之后,周瑜终于垂下眼睑,年仅三十六岁便英年早逝。时为建安十五年十二月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