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oe开发从入门到精通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中国的汽车工业正在经历轰轰烈烈的变革和创新,其发展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迅速,自2009年以来,中国已经连续9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汽车市场,稳居世界第一汽车大国地位。中国汽车的自主品牌正受到越来越多购车者的关注和认可,市场份额持续攀升,2017年的市场份额达到43%。中国品牌的强势崛起将进一步压缩海外品牌在中国的生存空间。2017年年销售量超过百万辆的就有几家自主品牌整车厂。再经几年奋起直追,继电视机、手机之后,汽车也有望成为“中国制造”的杰出代表。

在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过程中,我们的自主品牌也面临众多的挑战,其中比较关键的是来自技术层面的挑战。特别是很多自主品牌在积极进军和抢占高端消费市场的过程中举步艰难。我们无法摆脱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在研发新的平台和车型时,过多地依赖国外的设计中心或供应商。

高端车型的技术门槛,其中重要的一点就体现在车载总线的创新性和复杂性上。如果想在技术上摆脱对国外设计中心或供应商的依赖,必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充分利用现有的开发工具。CANoe作为全球汽车电子设计、开发和验证的利器,在汽车行业可谓家喻户晓。

本书结构

本书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将内容分为三篇。基础篇首先介绍车载网络的相关知识,接着介绍CANoe的开发环境和常见功能的使用,以便初学者掌握使用CANoe进行一般的总线仿真、测试和分析的方法;入门篇首先介绍CANoe开发总线仿真的基础知识,接着结合实例重点介绍总线数据库创建、面板设计,以及CAPL语言设计;进阶篇结合广大开发工程师可能面临的技术难题,由简单到复杂地介绍一些典型实例,以提高读者的实战技术。

本书的具体编写分工如下:第1、2、7、16~23章由杨金升编写;第5、6、8、9、11~13章由张可晨编写;第10、14、15章由唐新宇编写初稿,张可晨整理;第3、4章由李秀娟编写;李秀娟通读了本书的全部内容,并对所有代码做了测试和验证。全书由杨金升负责策划、统稿和审阅。

关于本书中的代码

读者可以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tsinghua.edu.cn下载相关源代码。每个章节的实例都给出不同版本CANoe的工程文件,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所有代码已经在以下版本中测试并验证通过。

· CANoe Full 11.0(options:CAN + LIN)

· CANoe Demo 11.0(options:CAN + LIN)

· CANoe Full 10.0(options:CAN + LIN)

· CANoe Demo 10.0(options:CAN + LIN)

· CANoe Full 9.0(options:CAN + LIN)

· CANoe Demo 9.0(options:CAN + LIN)

· Visual Studio 2013(VB.NET、VC.NET、C#等代码)

· LabVIEW 2014

本书附带的资源压缩包中包含相关的源代码及附送的其他资料文件,各章的文件夹架构说明如下。

     /Chapter_xx/Source               ——本章工程源代码(含11.0代码及10.0/9.0代码压缩包)
     /Chapter_xx/Additional           ——本章相关资源
     /Chapter_xx/Additional/Material  ——本章实例需要使用的资源(如图片、模板等)
     /Chapter_xx/Additional/Document  ——本章相关参考文档
     /Chapter_xx/Additional/Example   ——本章相关参考例程

本书目标读者

(1)汽车行业的软硬件研发人员;

(2)汽车行业的测试验证人员;

(3)汽车电子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

(4)想从事汽车电子开发和测试的工程师。

如何使用本书

(1)建议初学者由前往后阅读,尽量不要跳跃。

(2)对于有一定CANoe使用经验的读者,可以跳过基础篇,直接学习后面两篇。

(3)对于已经拥有CANoe正式版授权的读者,书中的实例可以上机动手实践,学习效果将更好。

(4)对于目前没有正式版CANoe的读者,可以安装CANoe的Demo版,本书绝大部分的实例都可以在Demo版上直接实践。

本书的约定

由于CANoe软件目前没有中文版,所以本书在使用一些相关名称时,部分以英文为主。英文名称第一次出现时会附上相关翻译供读者参考,例如Option(选项)。为了避免混乱,本书需要将CANoe中常见的术语做如下约定。

Configuration——仿真工程或工程

Measurement——测量

License——授权

License Option——授权选项

Message——报文

Signal——信号

致谢

在本书的创作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朋友、同事以及清华大学出版社的鼓励和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特别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刘功申教授的鼓励和支持,德国同事Thomas Mehring和中国同事黄友新等在技术上不吝指教,使本书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感谢Vector(中国)的技术支持团队,在以往的技术交流中给予我们的支持和帮助。

本书虽经多次审稿修订,但限于作者的水平和条件,书中不足和疏漏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使之得以不断提高和完善。

欢迎读者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tsinghua.edu.cn与我们联系,也可以通过邮件(jasonyangsz@163.com)联系作者或者加入QQ技术交流群(602571482),与我们进一步交流,共同进步。

仅以此书献给正在崛起的中国汽车工业!

作者

201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