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节 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党卫华皱眉,“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可是不明白了,这呆在帝都,好好做我的孙子,怎么就迷失自我了?”
许天的表情有几分悲伤,神情比那灯光更柔和几分,“爷爷,我不过是个普通人。您真的以为我就那么高风亮节,那么不为这世上的金钱地位所打动吗?如果有一天,我被这些东西控制住了,拘于外物,失去了原本的品性,到那时,您还会欣赏我吗?您还会觉得,我是一个你想要努力认作孙子的人吗??”
党卫华愣了愣,是个人都有俗念,许天不过也是个俗人,他活得清醒,不愿意让自己活得太不明白。
这样,有错吗?
“更何况——”还不及党卫华开口,许天又道,“我很清楚,事实上,无论是爷爷也好、琴姐也好,大家对我都是当做党继开老师的替代品、复刻品来看待的。我承认,我从老师那里,继承了他的一部分精神、习惯和品性,但那时我自己选择要成为的样子,归根结底,我还是我。我不愿意留在这帝都,渐渐用另一个人的身份,过另一个人的人生。我有喜欢的姑娘,有喜欢的事业,那才是我本该有的人生。”
一席话说得党卫华有些懵,这许天牙尖嘴利的,一番话说下来,真是给人说亲的媒婆都不一定说得过他。
不过区别在于,媒婆是把死得说成活的,黑的说成白的,而许天则是直指事实和真相,哪怕它再怎么血淋淋地直戳人心,他都不会避讳。
党卫华心里有些发颤。
许天这孩子,实在是活得太清醒了。
越清醒,就越难以操控。
“那你是想继续回六丰省那个村子支教?”党卫华脸色铁青,语气却有所缓和。
许天摇摇头,“那倒不是,石羊村发展得不错,我有和孩子们联系,自从有了那个缆车,石羊村的村民们生活便利了很多,来往的游客也开始多了起来,等到暑假过后,九月份开始,他们就可以方便上学放学了。支教扶贫的意义在于雪中送炭,而不需要锦上添花。如果可以,我想去汉府,或者我的家乡。”
他竟然是全都考虑好了的。
党卫华看看许天,冷冷一哼,“你倒是想的挺全的。”
许天笑笑,“如果爷爷不答应,我也没办法,不过那几个少爷我还是想送去支教的。说真的,他们是在是缺乏社会经验,他们不了解民生现状,也不懂得社会体系。这样的人,要怎么成为一个大企业的领军人物?又怎么服众?难道真的叫上一辈的人辛辛苦苦铺好了千里之堤,再让这些熊孩子一朝一夕就跟蚂蚁似的把数十年数千人缔造的基业毁于一旦?只有让他们真的明白这个社会层级差距有多大,他们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所处的地位具备了怎样的社会意义,被赋予了怎样的使命。”
党卫华不说话了。
许天真的是个非常罕见的人才,他总能想到更有深度、更为远大的层面上去。
党卫华看了许天一眼,语气淡淡道,“说了那么多,其实,你还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要用实际行动证明,你和继开不是一个人,是不是?”
他看得出来,许天一直在极力地做一些和党继开行事风格不一样的事情。
“你去帮孟三做菜、你和马卓刘海富他们六个小兔崽子起冲突、还有你想尽办法要让他们跟着你去支教,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你想让我意识到,站在我面前的是许天,不是党继开的影子。我说的对的不对?”
党卫华一口气说完,定定看着许天。
许天并不言语,片刻后,他淡淡道,“是,确实如此,但也不尽然。我的确不愿意成为他人的影子,爷爷你也说了,这些年打着老师的名义来讨好你接近你的人不在少数,可是现在站在您面前的人是我,为什么?因为我只是恰好像他,而不是刻意为之。如果有一天我真真正正活成了他的影子,和那些处心积虑想要以老师的身份接近您的人,又有什么区别?”
一席话说得党卫华竟然有些无言以对。
片刻后,老爷子端起茶盏,送到嘴里喝了一口。
茶汤仍旧温热,只是今夜许天难得敞开心扉和他聊了不少心里话,加上先前又和那六对父子对峙,此刻茶水里的茶叶香早已淡了许多。
党卫华微微蹙眉,恰在此时,许天又道,“我就像是这样一盏茶,初尝或许还能让人觉得惊艳,可是如果留在这帝都,就像是一再加水而不添茶,我迟早会变得淡而无味,到那时,别说爷爷你会觉得我不过如此,令人大失所望,我自己更会嫌弃自己。请您允许我,保留自己的自尊。”
“可是……”
“再说,支教扶贫是有意义的事情,我带着这些全国出身最好的年轻人一起去做这样的事情,对于整个年轻人的族群来说,都是有着引导意义的事情。如果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完善自我就更好了。我以为,这是一箭双雕,一举多得的好事。”
党卫华的手指在桌子上敲了两下,终于点点头,妥协了。
“既然你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不阻拦你了,去放心大胆的干吧。左右也是利国利民,响应政策的好事情。”
许天笑笑,“是,多谢爷爷开明。”
“但是——我也有个条件。”党卫华起身,走出房门前的一刻,忽然回头看了看许天,“那个叫姚曼筠的丫头,你离她远点。”
许天不由得一怔,随即很快站起了身,蹙眉道,“为什么?”
早在当初离开六丰省的时候,他就隐约觉得老爷子对姚曼筠似乎有偏见,但当时走得匆忙,他没来得及多问,而后又没机会再提到这事情。
没想到今晚,党卫华居然主动提及了。
许天不会任由他人诋毁或者不尊重自己的女朋友,他看着党卫华,不觉有些蹙眉,“我记得那时候您在庆城,原本还挺欣赏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