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0

真题及解析

(一)直观性原则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这个原则是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贯彻直观性原则的目的在于解决教学的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

在教育史上,许多教育家的思想都体现了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曾指出,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替代它的图像放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去看看、听听、闻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指出,一般来说,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正确地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根据直观的对象不同,直观一般分为实物直观、模拟直观和语言直观,具体情况参见表3-1。

表3-1 直观的类型和种类

1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师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教师要把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3)教师要重视运用直观性语言。

0

视频讲解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0

真题及解析

中外教育家都很重视启发教学。在我国古代,孔子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阐明了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激励、启发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强迫和代替学生学习。

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善于用启发式教学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形成了著名的“产婆术”。这个方法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助产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所有这些都表明了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的作用。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教师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师要启发学生将知识创造性地应用于实际;

(4)教师要发扬教学民主。

0

真题及解析

(三)循序渐进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内在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我国古代教学注重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之谓孙”,提出“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如果教学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杂乱无章地进行,学生就会陷入混乱而没有收获。

朱熹进一步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明确提出了循序渐进的教育要求。

在国外,夸美纽斯主张“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另外,乌申斯基、布鲁纳等都很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师要按照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教师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好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3)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四)巩固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运用。这个原则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

历代许多的教育家都很重视知识的巩固问题。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夸美纽斯提出了“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他形容只顾传授知识而不注意巩固,就等于“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乌申斯基认为“复习是学习之母”。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巩固;

(2)教师要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教师要启发学生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0

真题及解析

(五)因材施教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在我国古代,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这是“因材施教”的来源。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师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

(2)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特长。

(六)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的目的。

我国古代教育家十分重视知与行关系的研究。荀子曾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在西方,古希腊智者派认为,没有实践的理论和没有理论的实践都是没有意义的。乌申斯基也指出:“空洞的毫无根据的理论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理论不能脱离实际,事实不能离开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在强调理论来源于实践,并最后运用于实践中。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要求包括: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教师要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教师要补充必要的校本教材。

(七)量力性原则

量力性原则又称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发展的实际可能性出发,使教学的任务、教材的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是学生可接受的。学习内容既不要让学生觉得负担过重,又不能让学生觉得轻而易举,要高于学生的现有水平,保持一定的难度,要在能力尚处在形成状态的最近发展区内,引导学生经过努力去解决问题。

在中国古代,早有这种教育思想的萌芽。孔子提出:“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墨子也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他们教弟子也是各视其程度的深浅、能力的强弱而有所不同。夸美纽斯更明确提出这个原则。他提出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青年人的年龄与心理力量所许可”“一切事情的安排都适合学生的能力,这种能力自然会和学习与年龄同时增长的”。

贯彻量力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

(1)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

(2)教师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

(3)教师要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八)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又称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是指教师既要把现代化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的要求包括:

(1)教师要确保教学的科学性;

0

真题及解析

(2)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和教学情境中蕴含的教育性因素,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教师要把知识的教育性因素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4)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