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上课

(一)上课的意义

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最直接的体现。上课不仅是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想、发展能力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学能力以及对教育事业态度的集中反映。教师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上好课。

(二)课的类型与结构

1. 课的类型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划分的课的种类。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的不同,每节课并不都是一个模样,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教师如果能够正确地选择和运用不同类型的课,就可以使自己所上的许多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一般来说,课的类型有以下两种划分方法:

一种方法是根据教学任务,课可以分为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的课(巩固课)、培养技能技巧的课(技能课、实验课)和检查知识的课(检查课)。

0

真题及解析

另一种方法是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类型数,课可以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单一课是指一节课内只完成一种教学任务的课,如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巩固新知识的课(巩固课)和检查知识的课(检查课)等。综合课是指一节课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教学任务的课,如一节课内要完成复习旧知识、学习新知识、巩固新知识等多项任务。

上述两种分类也是有交叉重叠的,具体表现在两类课型有相对应之处,如新授课多属于单一课,技能课多属于综合课。

2. 课的结构

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

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等因素的制约,不同类型的课有不同的结构。常用的两种类型的课及其结构简述如下:

(1)综合课的结构。

综合课是中学低年级经常采用的上课类型。一方面,因为这些年级的学生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另一方面,对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内把几个任务混合起来进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一般认为,综合课的组成部分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2)单一课的结构。

① 传授新知识的课——新授课。

在上课的体系中,新授课是一种基本的类型。新授课的结构组成部分通常为:组织教学;导入新课并揭示课题意义;教授新教材;概括、小结本课重点;布置作业。这类课的结构尽管看似同综合课很像,但两者是有明显差别的,新授课的大部分时间应用于讲授新知识。

② 巩固知识的课——巩固课。

这种类型的课多用于学完一个单元教材之后和学期期中、期末的复习。其目的在于巩固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使之系统化、概括化,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巩固课的结构组成部分一般为:组织教学;说明复习的要求和重点;教师采用适当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复习;教师小结,进一步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内在联系;布置课外作业。巩固知识是巩固课的主要部分。

③ 培养技能技巧的课——技能课、实验课。

这种类型的课主要是使学生在已经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技能技巧。其结构组成部分一般为:组织教学;说明练习或实习的目的和要求;讲解示范、分析例题或说明有关方法;学生进行练习或操作;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注意点;布置课外作业。这种类型的课大部分时间用于练习或操作。

④ 检查知识技能的课——测验课或检查课。

这种类型的课一般是在学完一个大单元之后,或是在学期期中、期末进行。其结构组成部分一般为:组织教学;宣布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口头检查、书面测验或实际操作测验;对检查做出小结、分析、评定(一般在下一节课进行)。

(三)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1. 目的明确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否则容易脱离实际。教学目标制定后,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2. 内容正确

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包括对概念、定理等的表述要准确无误;对原理、定律等的论证应确切无疑;对学生回答问题时所反映出的思想和观点要仔细分析。另外,在讲授中,教师既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又要考虑教材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既要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3. 方法得当

教师应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力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4. 表达清晰

上课时,教师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语言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易懂,板书(或幻灯片的字幕)要规范、准确、清楚,内容上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5. 教态自如

教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衣着打扮、仪表风度、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自然、优雅的教态能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愉悦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各种思维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从而推进教学的进程。

6. 组织严密

即整堂课的进行基本符合课时计划的设计,课的进程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节奏紧凑,不同的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7. 气氛热烈

上课时,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注重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应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之中,在这种状态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活学生的智力活动,机智地处理各种偶发事件,保持良好的课堂气氛。

综上所述,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是: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照顾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