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一)核心理念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其基本含义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评价,要体现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基本理念。这一基本理念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即要按照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科学体系进行有序教学,完成知识、技能等基础性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学生发展性目标的形成。其次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究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体现学生主体,鼓励学生探究,高效实现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很关键,教师应是一个引导者和方法的建立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2. 强调教师成长
依据新课程评价目标的要求,课堂教学评价应沿着促进教师成长的方向发展。其重点不在于鉴定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果,而是诊断教师课堂教学的过程,制定教师的个人发展目标,满足教师的个人发展需求。
3. 重视以学定教
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4. 育人为本的学生观
育人为本就是追求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教育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 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教学的本质是交往,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确立交往、互动、平等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
(二)基本理念
1. 三维教学目标观
教学的目标是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 综合课程观
摒弃学科本位主义,强化课程为学生建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和谐发展的创新价值;强调课程整合,以体现课程的整体性、开放性、动态性和生活化,培养学生综合的视角和综合的能力,以适应科学技术既分化又综合的现实。具体地说,教学目标随着学生生活及活动过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在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3. 发展评价观
重视学习的过程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习的作用,而不是检查验收的作用。
4. 自主学习观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在于在学生自主的活动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使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学会生存。为此,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强化终身学习作为未来社会人基本生存方式的理念,切实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5. 内容联系观
课程内容的教学,要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学生已有的经验相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使学习更有意义。
6. 校本发展观
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选择性,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特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