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读本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非命上(节录)

子墨子言曰:必立仪[7],言而毋仪,譬犹运钧之上,而立朝夕者也[8],是非利害之辨,不可得而明知也。故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9]。于何本之?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10]?废以为刑政[11],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孙诒让《墨子间诂》,《诸子集成》本

【作者简介】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出身贫贱,属于庶民阶层,小生产阶级利益代表者。《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孙诒让则指出:“墨子当与子思并时,而生年尚在其后,当生于周定王之初年,而卒于(周)安王之季。”他曾经在宋国为官,后带着弟子周游列国游说,一生基本处于奔波及贫困之中,他的学说在春秋末年战国初年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并为显学。

【题解】

非乐,表明墨子认识到音乐的审美作用,但同时认识到音乐的消极作用,故要求禁止音乐。

非命,墨子批评盲目命运观,这种命运观不再重视道德作用,而认为一切皆为天命。

【注释】

[1]子墨子:墨家弟子对墨子的称呼。[2]度:考虑。[3]刻镂:雕刻。《尔雅·释器》:“金谓之镂,木谓之刻”。华:衍文。文章:图案、花纹。[4]刍豢:家畜之肉。[5]厚榭:宽大的亭子。邃野:深邃的屋宇。野:通“宇”。《楚辞·招魂》:“高堂邃宇。”[6]中:符合。[7]立仪:确立准则。[8]运:转动。钧:制作陶瓷所用的转轮。立:定。[9]本:向上溯源。原:向下推究、考察。[10]用:实践、应用。[11]废以为刑政:把言论应用于刑狱和政务。废,孙诒让《墨子间诂》引王念孙:“废读为发。”

【讲疏】

西周末年由于君臣无道,政治腐败,传统的赏善罚恶的天命观受到怀疑,不受人的行为所左右的盲目命运观产生,这种命运观否定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导致人不努力而容易放纵,受到墨子的批评,认为这些是昏君的借口。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的代表者,认为在“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的社会中,繁乐会使得“废君子听”,沉溺于骄奢淫逸的生活当中,不利于治理国家,所以提出“非乐”的主张。反映到文艺方面则是“先质后文”,反对空言无物、华而不实,否定音乐作为艺术的审美作用。但是他将艺术与生产对立起来,认为音乐活动既不能创造劳动产品以为民利,也不能除害,反而是在浪费资源,挥霍农民的劳动成果,所以坚决抵制音乐。墨子的这种思想主张一方面批判了当时贵族阶级的荒淫,另一方面也极具功利主义思想,否定了音乐的艺术审美作用,既有进步意义,也有片面之嫌。

【关键词解读】

言有三表

这一术语出自《墨子·非命上》,《非命中》有“言有三法”的论述,墨子用“三表法”来反驳“有命论”,即“本”“原”“用”,所谓“本”即“上本之与古者圣王之事”,“原”即“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用”即“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三表法除了可以让人们判断事物正确与否,还成为衡量学术价值的重要方法,它强调衡量文学的标准要以是否对国家社会人民有利为标准,要借古鉴今并在实践中检验。注重主体的经验,包括直接经验(古者圣王之事)与间接经验(百姓耳目之实),并重视实际功用。

【相关知识链接】

墨家学说在当时是一门显学,甚至达到与儒家并列的程度,有“非儒即墨”的说法。《韩非子·显学》:“儒之所至,孔子也;墨之所至,墨子也。”墨家学说看到了儒家学说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包括“兼爱”“尚贤”“非攻”“非命”“非乐”等命题,针砭时弊,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它代表了小生产者的利益,体现出鲜明的功利主义倾向。但同样,阶级立场以及与儒家学说的对立使得墨子在封建君主时代不受重视。

《墨子》注本主要有孙诒让《墨子间诂》、吴毓江《墨子校注》、王闿运《墨子注》等。

墨子之后,墨家分离为几派,并逐渐衰微。但在哲学尤其逻辑学方面有重要贡献,“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的三种方法成为论辩中的重要方法,并提出了相关逻辑方法:或、假、效、辟、侔、援、推、同、异,对后世哲学、文学、艺术都有重要作用。

【延伸阅读】

《天志中》提出了衡量“言谈”“文学”的三观法,即“观其行”“观其言谈”“观其刑政”均须顺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