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路上:海淀城管的诗与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从一次现场执法看“不让母牛掉进沟里”的重要性——工作纪事之警示篇

刘鹏

作者简介:刘鹏,男,中共党员,解放军防化学院毕业,大专学历,现任海淀区城管执法监察局海淀执法队科员。

记得几年前读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不让母牛掉进沟里”,因其题目特殊,且寓意也好,所以记得较为深刻。

那是一个应对环境变化能力较强的人给予的一条建议,他说:“每当事情变得太过棘手,而你又觉得无能为力,就这样考虑。你要做三件事:首先,把母牛从沟里拉出来;其次,搞明白母牛是如何掉进沟里的;最后,确保你已经采取了必要措施,让母牛不会再掉进沟里。”

我们在执法中也会遇到非常棘手的事,有时是在特定时间、特定场合要求用极短时间进行最有效的现场处理,这期间,说不定会因为某一细节没注意而给本应完美的执法留有遗憾。我就在一次执法中出现过这样的事。

一天夜里,我与另外两位同事值夜班。晚上10:10,还在新中关盯岗的我们接到带班队长电话,说民警在紫金扣了两个水果摊,要我们接手相关工作。

我和同事直接从新中关就奔紫金方向而去。车上,同事将相机交给我,说是领车时从值班室领的。

车到紫金北侧那个半截子胡同时,见一辆闪着红蓝警灯的车停在那儿,我们径直开了过去。

我提着公文包下了车,见一身体微胖男子站在水果摊旁,是海淀派出所的黄警官。见我走过去,他便说:“两个摊,其中一个人跑了,另一个在我们警车上,你走下程序,把东西拉走,人我拘了。”

警车上的李警官的意思是,他们在这好长时间了,尽量快点会更好一些。

我先看有多少水果,一查竟然有18箱之多,我随即填写了“提取证据——”由于没法列清单,我在备注栏写了句“水果详见摄拍”。相对人在文书上签了字,听黄警官说:“我拘人需要你文书首页复印件存档,我复印后将该件给相对人,到时他找你时你再拿回去吧。”

我将文书存根页给了黄警官,遂取出相机对水果拍照,但开机后按了快门却不见成像。这时才发现是电量不足。遂取下执法记录仪,将其换至红外状态对地上水果拍了照。这时,带班队长带着几个保安已对另一处水果摊进行了装车处理(在带班队长未来之前我已查看过该摊,情况跟这边相似),我的同事已回单位换了皮卡车回来,在装车完毕后开车去苏州桥停车场卸车了。

卸车后,停车场给我的回单上只写了“水果一份”,为预防日后出现不愉快,我又对放于地上的水果进行了拍照,并叮嘱他说,有可能会来取,尽量用棉东西盖一下。

两天后的一次下班路上,接到值班室电话,有相对人找我处理事情,问清楚缘由后,让值班室告诉他明天过来。

第二天近下班时间,有一妇女在值班室等待处理该事情。我问为什么她来了,她言说老公被拘了,自己怕水果冻坏了,想看看能不能尽快处理,也好早日拿回去。我告诉她如下事项:你来不能处理,虽然你拿了我们的文书,也有他的身份证。他的这种情况应该是罚没经营物品……我拿回文书存根联,将复印件交给她。她看了下复印件,似乎有些犹豫。我问怎么了,她说,我看这一张上没章。我这才发现,复印件真是没章,我猛地一激灵,我赶紧拿它到办公室盖章后交与她,然后按主管队长指示将该件交班长处理。我在填写文书时加了备注,在装车卸车之际进行了两次拍照取证,补盖了文书上的公章,告诉了她基本处理结果,并告之下一步找谁处理。

这次事件,为我今后的执法工作提了醒。

要确保“母牛”不再掉进去,我想应做到以下几点。

1.执法中注意着装仪表举止言谈,不给对方诟病自己的任何机会。

①着装仪表举止关乎城管形象,要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给人以执法人的正义形象。

②言谈切忌浮夸、无据。不讲与当前工作无关的话题,不攀比其他类似事由,不随相对人话题,也不刻意反驳其言辞,把其陈述权留在到分队后的谈话室……

③多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要听劝、要多观(观他人,也关注网上对城管的负面报道),不当井底之蛙。

2.执法中器材要齐全,文书要够用。

①拿够执法所用器材(取证设备),包含皮尺、卷尺等测量工具,不要出现该用时器材出缺。

②器材要能用,有电是首要的,其次设置的日期时间与当前相符。取证要有唯一性,不能模棱两可。

③文书要全,不能凑合,不能无效(缺加盖公章),不能缺件,也不能错给。尤其签字必须是当事人亲签。

3.执法后留有余地,确保有需必有出。

①现场执法完毕后不能就此完事,要进一步完善,待此案完全了结并存档后才算告一段落。

②将证据归档留存,不能想当然地认为相对人可能不会来而丢弃证据,也不能因相对人办完相应手续没去交钱而将该卷作废处理,要做到如果需要随时可取。

③一案一小结,同一错误不能再次出现。将有瑕疵的案卷打出明细,适时告诫全体,并标识到醒目处,以时时诫勉,防患于未然。

这只是本人对这次执法的一点感想,以提醒其他同事。在全民法制意识普遍增强的当下时节,要相信古人所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告诫。从疏忽中吸取教训,设立醒目的标记,永远不再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