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信息分析实训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任务10 制定专利技术分解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专利技术分解表由谁负责制定,可能有些学习者认为这不应该是个问题,肯定是研究团队来制定啊。事实上发起制定技术分解表有几种情况:第一种最为常见,由项目承担方作为技术分解发起人和主要完成人,项目承担方在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项目需求方的意见;第二种情况比较少见,项目需求方对专利信息分析项目有着明确的预期,会主动提供一个分解体系让项目承担方完成,通常这类项目需求方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的能力很强;第三种情况是,根据项目需求方的指示,项目承担方先提供一份初步的技术分解表,项目需求方据此组织修订,甚至根据初步技术分解表的启示对部分方法推倒重来,最后项目承担方还会和项目需求方进行反复的讨论和协调。这三种情况特点各异,第一种情况的工作效率最高,与项目需求方的战略契合度偏弱;第二种情况最利于项目需求方具体目标的达成,但项目承担方的实施难度最大;第三种情况可以兼顾工作效率和成果价值,难点在于项目承担方能否投入足够的人力配合。

专利技术分解表是多种因素作用的最终产物,绝不是对产业分类体系的简单照搬。考虑到专利信息分析项目的最终用途是指引企业发展,且需要兼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效率,因此,制定专利技术分解表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尊重行业习惯,方便专利检索”。根据上述原则,学习者可以在面临复杂情形时进行灵活取舍,从而制作出符合项目定位的技术分解表。有些专家提出,为了方便数据处理,制定专利技术分解表的原则还应当包括“专利文献量适中”,这种提法有其现实合理性,但本书的观点是一切技术分解都要满足产业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如果产业技术发展的现状确实存在明显“偏科”的情况,那么项目承担方不宜对其进行主观修正,但可以进一步深入划分,以客观地反映现实状况。

制定专利技术分解表的常规操作包括以下步骤[21]

(一)研究产业和技术

在对某一技术主题进行技术分解时,首先需要了解该技术主题的概况,即该技术主题在整个行业内的具体位置(产业中的上下游)以及该技术主题所包括的主要方法和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等。一般情况下技术主题的概况可以通过图示的方式来表现。

案例展示4-2

如图4-1所示的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概况图,从该图中可以看到等离子体刻蚀机在半导体设备中的产业位置。

图4-1 等离子体刻蚀技术概况图[22]

等离子体刻蚀机处于半导体设备中的刻蚀设备中的干法刻蚀设备。图4-1直观地反映出了等离子体刻蚀机的技术方法,例如,其从结构上分可以包括射频装置、等离子体反应腔等5大部分。并且该图还给出了等离子体刻蚀机的发展历程和解决的技术问题等,从而一目了然地展现了等离子体刻蚀机的技术概况和发展动向。

(二)逐级分解技术主题

根据此前确定的技术分解基准,对目标技术主题进行分解。技术分解的一般思路包括:由上及下、由下至上以及上下结合的三种模式。影响专利技术分解的因素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与产品的交叉关系、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节点、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等,通常而言,技术分解表中越上级的分解越容易受到产业因素的影响,越下级的分解越容易受到技术因素的影响。

以由上及下分解思路为例,在进行技术分解时,可以参考技术主题的概况和发展路线,从最上位的技术分支依次进行分解,将最为上位的技术分支分解为较为下位的技术分支,然后再对较为下位的技术分支进一步分解,将其分解为更为详细、具体的下位技术分支,直到分解到需要进行分析的重要技术分支。

案例展示4-3

如表4-2所示,首先对较为上位的液晶显示技术按照其产业链结构进行技术分解,得到2个一级技术分支:液晶面板和模组集成。接着对液晶面板和模组集成按照其生产链做进一步的分解,将二者又细分为6个二级技术分支:阵列、成盒、测试修补、背光、驱动和固定支撑装配。最后根据技术组成要素对需要重点分析的阵列进行层层分解,将其又细分为2个三级技术分支、3个四级技术分支和4个五级技术分支。这样依次对各级技术分支进行分解,得到了液晶显示技术这一技术主题的专利技术分解表。

表4-2 液晶显示技术专利技术分解示例表[23]

由下及上的分解思路与上述思路正好相反,是从技术主题最下层级入手,对构成要件进行列举后逐级向上进行概括和扩展。上下结合的分解思路是对由上及下、由下及上两种方式进行组合,对技术主题的一部分采用由上及下的分解思路,另一部分采用由下及上的分解思路。

(三)技术分解的评价

在初步完成技术分解后,可以采用以下原则对技术分解表进行评价。

(1)尊重行业习惯。技术分解表中的各技术分支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以及同级之间的关系应当符合行业习惯,并且各级技术分支应当突出重点,符合行业创新主体关注重点的需求。

(2)方便专利文献检索。形成技术分解表后,在对各技术分支进行检索时,各技术分支应当是适于检索的,并且适于后续的标引工作。各个技术分支定义准确,并且各技术分支相互之间边界清楚,应当认为是适于检索和标引的。

当然,前文提到过我们还需要注意专利文献量是否适中。由于在技术分解完成后,后续还要进行数据检索、数据清理、数据标引等环节,各个技术分支的文献覆盖量应当适宜,以便保证待统计分析的数据样本有意义且可兼顾工作效率。对于技术分支数据过大的问题,可考虑采用对其进一步分解的方式解决。

(四)技术分解的调整[24]

在技术分解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对初步的技术分解表进行调整,使之符合行业技术分类标准和便于检索及数据处理的需要。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动态调整办法。

(1)根据行业调查反馈和创新主体关注热点的调整。由于技术分解时缺少行业调查及企业调查等活动,因此在完成技术分解表初稿后,应当根据该初稿进行行业调查,积极咨询行业产业专家和企业技术专家,收集专家的反馈意见,并根据专家的反馈意见调整技术分支或重新定义技术分支,以使得技术分解表更符合行业分类的实际情况,更为重要的是,使得技术分解表更能突显出创新主体所关注的热点技术分支,从而使得专利分析的重点更为突出,引导作用更为有效。

(2)根据检索文献总量及其分布的调整。在完成技术分解表后,一般情况下将根据该技术分解表进行专利文献的检索。但在某些情况下,针对某一技术分支进行检索时,可能存在着该技术分支涵盖的专利数量偏多或偏少的情况,例如,几十万篇或几篇,从而影响对该技术分支进行的专利分析精度和准度。因此,当研究团队根据技术分解表完成检索后,还应根据各个技术分支的检索数量和分布进行适当的调整(拆分或组合),例如某一技术分支涵盖的专利数量过大,可以考虑将该技术分支继续进行细分,划分出下一级技术分支,或调整同一级的技术分支,重新定义该技术分支的范畴,通过调整使得该技术分支涵盖的专利数量适中。

(3)根据清理难易度和标引过程反馈的调整。在数据清理过程中,研究团队可能会发现难以对之前确定的技术分解表中的一些技术分支进行检索或清理。这种情况下,研究团队还应对这些技术分支进行拆分或组合,以保证检索结果的准确性。

(4)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初步结论的调整。在根据技术分解表完成数据检索、数据处理后,可以对其结果进行一个初步的图表制作,并得到一个初步的分析结论。这时可能图表中会直观反映出一些不符合行业发展实际趋势或行业发展实际情况的问题,例如某一技术分支的发展趋势与现实情况明显不符,行业现实情况下是专利申请量逐年上升,而图表却显示其申请量逐年下降或中间有个低谷等,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之前进行的技术分解不当所导致的。对于此类问题,研究团队应当分析根据技术分解表所检索的检索结果,并根据产业实际情况对技术分解进行相应的调整,直到图表和分析结论与行业实际情况一致。

(五)技术分解的规范

在充分了解技术主题的概况和发展动向的基础上,对技术主题进行逐级分解后,将会形成一份技术分解表,该表从不同层级显示了该技术主题的主要方法和结构。技术分解表制定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其在格式、层级、逻辑和方法方面的规范性。

除此之外,由于同一技术术语在不同的行业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或不同的分析人员对同一技术术语理解不同,或者业界对某一技术分支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如果不对技术分解表内的各技术分支中的技术术语进行定义,就无法准确确定出该技术分支的边界,从而可能存在各平级的技术分支之间存在着重合的情况,从而影响技术分解的精确度,进而造成分析的不准确。因此,在完成技术分解表后,还需要对技术分解表中的各技术分支进行定义,以描述性的语言来规划出各技术分支的范围,参见表4-3。

表4-3 等离子体刻蚀机技术术语定义表[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