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8 常见需求场景
为了形象地表示分析需求,也可以把具体的分析需求称为需求场景。需求场景决定了所要选用的分析方法,例如,如果需求场景是需要掌握某行业的专利宏观申请态势,则应当以数据层面的分析为主,如果需求场景是对某出口产品进行侵权风险分析,则应当以技术层面的保护范围分析和权利要求比对分析为主,如果需求场景是分析特定竞争对手的专利挖掘策略,则以技术层面的技术功效矩阵分析、规避设计分析等为主,结合数据层面的分析共同进行。
接下来,通过介绍几种常见的专利分析需求场景,探讨一下该需求场景的主要分析方法。
(一)针对专利诉讼策略的分析方法
专利诉讼是指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人民法院进行的涉及与专利权及相关权益有关的各种诉讼的总称[14]。专利诉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专利诉讼是指专利权被授予后,涉及有关以专利权利为诉讼诉求的法律行为,广义的专利诉讼还可以包括在专利申请阶段涉及的申请权归属的诉讼、专利申请在审批阶段所发生的是否能授予专利权的诉讼、涉及发明人身份的诉讼、专利技术因合同引起的申请权争议而引起的诉讼等。
针对专利诉讼策略的专利分析,有多种研究角度,比如,①了解行业诉讼风险;②洞察竞争对手诉讼策略;③识别风险专利;④评估产品侵权风险;⑤研究专利布局等,不同的研究角度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来支撑。为了能获得更丰富的分析素材,我们获取分析数据的途径可以不局限在专利数据库,也可以通过检索法律数据库获取与判例相关的更多法律信息。当然,现在有一些高端的专利数据库中也集成了全球法律判例信息,并且加入了便捷的统计功能,这样就可以通过仅检索一个数据库得到专利诉讼策略需要的基础信息了。
(二)针对研发合作策略的分析方法
研发合作可以使企业实现技术共享,节约研发资源,甚至可以形成商业同盟,牢固产业链层级的伙伴关系。随着商业竞争新模式的不断涌现,企业创新方式也更多地从自主创新发展阶段向开放式创新阶段转变。开放式创新,就要求打破传统的企业边界,将企业内外部的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充分利用企业内外部的多种市场渠道。通过对专利数据中呈现的研发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可以借鉴行业领先者的研发合作策略,寻找技术研发的合作伙伴,以及探索实现自主创新的路径。
针对研发合作策略的专利分析,理论基础是具有研发合作关系的创新主体往往会共同申请知识产权,通过分析专利共同申请的数量、时间、技术领域、申请主体等特点,不仅可以了解行业内的合作关系及其演进趋势,更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企业定位和可以借鉴的发展策略。
案例展示3-6
车载储能装置安全产学研合作对比分析[15]
汽车制造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具有工业产业链长、行业覆盖范围广等特点,而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行业的新兴领域,更是凝聚了多个行业的先进技术。在传统汽车行业,各大汽车厂商及零部件厂商之间就已存在密切的合作,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这种合作更为重要。
除了整车制造商、零部件厂商之外,产业技术中的其他力量,例如大学、研究所也对技术创新、产品改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新能源汽车行业作为汇集了诸多先进技术的行业,作为科研主体的大学、研究所自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因此,在新能源汽车的合作中,除了厂商与厂商、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厂商与大学之间的合作也是非常重要且有益的。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讲,电池是非常重要的部件,电池的性能也是制约着纯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而电池的研发,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但是短期内却不易产生较大进展的方向。
丰田公司无疑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其混合动力汽车技术中更是独步全球。而一向以技术创新为公司理念的本田公司则同样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先行者,其于1999年在美国推出了混合动力车辆Insight以及燃料电池汽车FCV,并于2002年在FCV的基础上推出了首款可以量产的燃料电池汽车FCX。在丰田的战略规划中,也将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最终极的环保技术。
一、丰田公司和高校的合作模式分析
丰田公司和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申请的专利如图3-4所示。由图可知,丰田和高校之间的合作非常广泛。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合作高校数量众多。
在电池技术中,丰田的高校合作伙伴达40所之多。由此可见,丰田极为重视与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当然,这也与丰田公司是全球第一大汽车厂商有关。毕竟,企业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与高校之间的合作。
(2)合作高校国家分布广泛。
丰田的合作高校分布在日本、美国、加拿大、中国、比利时、英国、意大利七个国家。从数量分布来看,又以日本为最多,在40位共同申请人中占据了29位,其余国家的申请人数量最多也不超过3个。从与每一申请人的共同申请数量来看,日本的高校占据了绝对多数,日本以外国别的高校的申请量均未超过5件。由此可见,在电池技术的研发合作上,丰田在兼顾与其主要研发中心所在地的高校之间的合作的情况下,倚重的仍然是本土高校。
(3)与中国高校的合作申请不可忽视。
由图3-4可知,丰田与我国的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以及同济大学均有合作申请。虽然数量并不多,但是考虑到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丰田新近在常熟建立了全球第六大汽车研发中心,相信丰田与我国高校之间的共同申请会逐渐增加。
此外,丰田与清华大学之间的合作已有一定基础。从1998年起,双方就开始共同举办技术讲座,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11月成立了清华大学-丰田研究中心,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能源、材料科学三大领域,并且已于2011年3月进行了二期合作签约。可见,二者的合作无论是从持续时间还是研究方法来说,都有利于两者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出成果。
图3-4 丰田公司的高校共同申请人及申请数量
图3-5 丰田公司的高校合作申请人及年代分布
二、本田公司和高校的合作模式分析
本田公司和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合作申请的大学类型的共同申请人及申请数量专利如图3-6所示。由图可知,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田共有7位大学类型的共同申请人,总申请的数量为34篇。
图3-6 本田公司和高校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共同申请人
进一步地,对共同申请人的国别及申请时间进行分析,如图3-7所示。
由图可知,本田的相关共同申请人主要分布在日本和美国,此外还包括一家法国高校。具体来说,美国1所(斯坦福大学)、法国1所(普瓦捷大学),其余5所均在日本。这一点不难理解,因为本田毕竟是日本企业,与日本的大学进行合作并且整体上共同申请人数量也较多是可以预期的。除此之外,本田在北美和欧洲均建有研发中心,因此,与当地的大学进行相关的合作也是非常正常的。
图3-7 本田公司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共同申请人
由图可见,斯坦福大学在本田的合作伙伴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位。然而,仅从申请数量及申请年份并不能看出为何本田与斯坦福大学的合作申请数量较多、时间较长。要分析这一原因,需要结合二者的特点以及针对合作申请的专利技术方法进行分析。
三、本田公司与斯坦福大学的合作申请分析
对本田与斯坦福大学的合作申请按照技术方法进行分类,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得到图3-8。
图3-8 本田公司和斯坦福大学合作申请的专利技术方法及年代分布
由图3-8可知,本田与斯坦福大学的合作分为三类:固体氢化物燃料电池、燃料电池辅助装置以及燃料电池组装方法。从2001年起,二者在燃料电池组装以及辅助装置领域分别申请了两项和一项,并于2003年申请了5项关于电池组装的专利。正是从2003年,二者共同申请了关于SOFC的第一项专利,此后SOFC就成了申请的重点。十年之间,以SOFC为技术方法的专利在总共24项申请中共占了13项,且分布年代也很均匀,从2003年之后,几乎每年都有一项或多项申请,而涉及其他两项方法的申请则数量相对较少。
……
随着研究的进行,斯坦福大学于2005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电化学会议上提交了4项报告,宣称已经可以将SOFC的工作温度降低到450℃。而从图3-8也可以看出,二者合作申请的技术方法在2003年第一次涉及SOFC,并在2005年提交了4项申请,此后也一直有持续的申请。
由此可见,本田当初选择斯坦福大学进行合作研发是极具长远眼光的。从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模式,即当企业面对某一从长远来说具有良好前景但是存在短期内不易克服的困难时,在继续进行对当前较为成熟的技术进行研发的同时,及早在高校中寻求在相关技术中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校进行合作,对其提供支持,既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充分利用高校在技术上的优势,也可以较为容易地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为成果共享打下基础。
四、丰田和本田与高校的合作模式对比分析
以上对丰田与本田公司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分别进行了分析。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丰田公司本身是世界第一的汽车厂商,因此基于自身强大的技术基础以及雄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能够与高校展开广泛的合作。反观本田公司,结合自身的发展理念及中长期规划,有目的地选择合作伙伴,并且能够根据大学与自身的发展方向之间的契合点,主动发起合作,利用高校的技术优势主攻技术难关。虽然初期困难较大,前景不太明朗,但是一旦获得技术突破,则能够建立很大的优势。
(三)针对产品出口策略的分析方法
产品出口中的知识产权风险问题,是众多出口型制造企业最关注的也最迫切的事情。产品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企业或组织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本国或是本地区外的市场进行销售或是包括展示营销等其他以营利为目的的商业行为[16]。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国制造”的巨大成本优势给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带来商业冲击,贸易保护主义日渐抬头,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企业利用其先发优势和在专利等知识产权方面的强势地位,对中国企业设立各种障碍,在进出口贸易、境外参展等诸多方面为中国企业制造麻烦。可见,在产品出口前进行专利分析对于出口型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产品出口策略,专利分析的主要方法包括出口国家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出口产品的技术构成分析、出口国家地域范围内的竞品专利布局分析、专利侵权风险分析。通过专利分析,以向企业提供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引导企业做好证据准备、应对预案甚至规避设计。
(四)针对竞争对手研究的分析方法
分析研究行业内创新主体的专利活动,有助于识别直接和潜在竞争对手,有助于了解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团队构架、专利家底和市场规划等商业信息,为本公司制定专利和市场对抗战略提供依据。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学习竞争对手的研发路径、专利战略,借鉴完善本企业的管理方式。
针对竞争对手研究的专利分析,理论基础是每一件专利文献的著录项目中都包含申请人、发明人等揭示技术来源的信息,而在企业内部,申请人的主体资格、甚至发明人的姓名排序都有特定的意义,因此,专利的申请主体、发明人与技术、时间、数量、类型等方面的关联关系,值得研究人员细心品味和揣摩。在这种需求场景下,一般会用到的专利分析方法包括申请人构成分析、申请人排序分析、发明人排序分析、专利引文分析、技术构成分析、重要专利分析。
(五)针对搜集技术情报的分析方法
对于绝大多数创新主体来说,各种涉及专利管理、商业发展方面的分析需求都属于长期需求,在专利分析项目结束后并不能第一时间在企业发展中落地,但是,有一些分析需求对企业来说却是直接且迫切的,比如这里介绍的技术研发情报的搜集。搜集技术情报,有助于追踪重要申请人、发明人的研发动向,有助于为本公司的研发立项提供参考资料,还有助于产品选型和方案规避。
针对搜集技术情报的专利分析,理论基础是专利文献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中蕴含了实现技术效果的大量技术细节,部分内容在业内工程师看来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在进行搜集技术情报的专利分析过程中,研究数据基础不仅要关注发明专利,更要关注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这是因为发明专利的公开周期相对较长,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公开周期相对较短,在研究与产品相关的技术情报时,企业对最新披露的方案都比较感兴趣。在搜集与技术情报相关的专利信息时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专利技术路线分析、技术功效矩阵分析、发明人排序分析、专利引文分析、技术追踪分析、规避设计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