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
为了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必须科学地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包括:制定并遵守有关成本核算和控制的法规、制度;设置成本会计机构,并配备成本会计人员;确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形式等。
一、成本会计工作组织的原则
企业在组织成本会计工作时,应当综合考虑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组织机构的设置、生产经营业务的特点等各方面的条件,在满足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成本会计工作的时间和费用,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指标,它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产品的设计是否先进、加工工艺是否合理、生产设备利用率的高低、工人劳动生产率的高低等,对产品成本都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应当贯彻成本会计工作与技术和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不仅产品设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一定的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而且成本会计人员也应当具备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所必需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知识。
由于成本会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价值管理工作,涉及面广,因此,为了控制成本,实行成本管理上的部门或者岗位责任制是一条重要途径。
实行部门或者岗位责任制,必须使各部门和各岗位的职工对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和经济效果负相应的经济责任,并且与其经济利益相联系;责任制度的制定,还必须适合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
企业在实行成本分级归口管理的情况下,应当使成本会计工作居于中心地位,由其负责组织成本费用指标的制定、分解落实、成本监督,以及对反馈的成本信息进行分析等工作。为了配合成本分级归口管理工作,企业不仅应当做好厂一级的成本会计工作,而且有条件的企业还应当完善分厂或者生产车间的二级成本会计工作,并指导和监督生产班组的日常成本管理工作,以便使成本会计工作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
要加强成本管理,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不能只靠成本会计专业人员,还必须充分发挥全体职工群众在成本管理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为,企业的各项耗费是在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发生的,成本的高低取决于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发生的耗费,取决于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职工的工作质量。为此,成本会计人员必须做好成本管理方面的宣传发动工作,经常深入各部门、各车间、各班组,与生产管理人员以及职工群众建立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成本控制的措施,使广大职工群众树立起成本意识和参与意识,从而把成本会计工作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
二、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是组织和从事成本会计工作应当遵守的规范,是会计法规和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应当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全国性的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统一制定;每个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或者办法,由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本着既要满足企业成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需要,又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需要的原则制定。
与成本会计有关的法规和制度,可以分为以下五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颁布的会计工作基本法。有关会计工作,包括成本会计工作的一切法规、制度、规范,都是依此为根据制定的。如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得有随意改变费用、成本的确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成本的行为等。
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两则”)是由财政部发布的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的基本准则。其制定和实施,旨在规范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工作,提高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工作水平,使企业的财务和会计工作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并与国际会计惯例相接轨。
成本和费用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它对于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两则”对于成本和费用的分类、制造业成本核算的方法,以及成本、费用的开支范围等,都进行了规范。
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制定了一系列对企业各类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的具体准则,并印发了一系列解释。其中,与成本会计有关的具体准则和解释,也是规范成本会计工作的重要法规。
财政部为了规范小企业的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根据《会计法》以及国家其他法律和法规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各行业小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应当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
为了加强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保证产品成本信息真实、完整,促进企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013年8月财政部根据《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国家有关法规,制定发布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在除金融保险业外的大中型企业范围内施行。这是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应当遵循的统一的部门规章。
企业应当根据会计法律和法规,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会计核算办法。
三、成本会计机构及组织形式
成本会计机构是企业内部负责指导成本管理,并承担大部分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大中型企业一般需要设置专门的机构从事成本会计工作。由于成本会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机构一般隶属于会计部门,如可以在企业会计处内部设成本会计科或者成本会计组;或者结合成本的技术管理成立独立的成本管理机构,直接由总会计师领导。随着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越来越重要。
在成本会计机构内部,可以按照成本会计的职能分工,分别负责成本的预测和决策、成本的计划和控制、成本的核算和分析等;也可以按照成本会计的对象进行分工,分为产品成本组、经营管理费用组、专项成本组等。按照分工建立成本会计岗位责任制,使每一个成本会计人员都有明确的责任,使每一项成本会计工作都有专人负责。
企业的成本会计工作有集中工作方式和分散工作方式两种方式。
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会计工作中的预测和决策、计划和控制、核算和分析等工作,主要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生产车间及其他部门只负责成本基础资料和原始记录的填制和审核,以及初步整理和汇总,为厂部成本会计机构提供资料。在集中工作方式下,生产车间和其他部门只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成本会计人员。
分散工作方式亦称非集中工作方式,是指成本的计划和控制、核算和分析工作由生产车间等基层部门的成本会计机构或者人员分别进行;厂部成本会计机构负责对下级成本会计机构或者人员进行业务指导、监督和考核。成本的预测和决策工作仍由厂部成本会计机构集中进行。
集中工作方式和分散工作方式各有其优点和缺点。企业应当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管理的要求、成本会计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从有利于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提高成本会计工作的效率出发,选择采用合适的成本会计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