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走向知识型服务时代
人类经济发展,从满足物质生活需要为主到重视精神生活需要,从提高生活水平为主到提高生活质量,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提高,社会分工精细化和市场化,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工业和家务劳动中分离出来,进入提供劳务服务和知识服务的服务业。如果说,18世纪的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经济时代,那么,20世纪的知识和信息革命促进了服务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
在过去200多年里,服务业从传统服务业走向现代服务业,从现代服务业走向知识型服务业,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治理发生了很大改变,服务业逐步超过工业和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最大产业。本《报告》着重从定量分析角度,分析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原理,探讨21世纪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理性选择。
一、服务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际标准行业分类,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服务业包括15个部门,分为两大集群(表A)。服务业现代化包括服务业和服务经济的现代化。本《报告》对世界服务业现代化进行时序分析、截面分析和过程分析,时间跨度为400年(1700~2100年),覆盖131个国家和97%的世界人口,分析内容涉及服务生产、服务经济和服务要素140多个指标,以及定量评价等。
表A 服务业的两大集群
注:根据知识含量高低,把服务业分成劳务型和知识型;这种分类是相对的,有些部门有交叉。例如,在行政和辅助活动部门,汽车的出租和租赁、安保活动、为楼房和院落景观活动提供的服务等,属于劳务型服务业。
1.世界服务生产的发展趋势
服务业是一个特殊产业,服务生产和服务消费往往同时发生。服务活动是一个交互过程。如果服务不涉及市场交易,那么它是一种非经济行为。如果服务以市场交易为前提,那么它属于服务业。18世纪以来,世界服务生产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变化涉及服务规模、服务技术、服务模式、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
·服务规模。18世纪以来,服务业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在1800~1960年期间,如果以服务业和工业之比为分类依据,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工业优先型、服务业优先型、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型(图A)。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业规模迅速扩张,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超过50%和70%的国家数量不断增加(图B)。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例超过50%和70%的国家分别为114个和35个,服务业劳动力比例超过50%和70%的国家分别为71个和30个。2010年世界平均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分别为70%和51%,世界经济进入服务经济时代。
图A 1800~1960年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三种模式
注:(a)工业优先(法国),(b)服务业优先(澳大利亚),(c)工业和服务业协调发展(英国)。数据来源:库兹涅茨,1999;米切尔,2002;World Bank,2015。
图B 1960~2013年世界服务业的扩张
注:(a)服务业增加值比例的国家分布,(b)服务业劳动力比例的国家分布,(c)世界服务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比例。数据来源:World Bank,2015。
·服务效率。从“价值形态”看,服务效率指单位时间服务劳动创造的价值。18世纪以来,服务效率的提升是一个长期趋势,但国际差距和部门差异比较大。有些部门如教育和公共管理部门等,服务价值难以量化,服务效率与服务成本和人力成本紧密相关。从“实物形态”看,服务效率指单位时间服务劳动提供的服务量。这种意义的服务效率的变迁,同样具有很大的国际差距和部门差异。服务效率的提高有三种类型:技术进步驱动型、劳动成本驱动型、技术和成本双驱动型,同时服务创新普遍存在。例如,交通运输业等属于第一类,家政服务等属于第二类,医疗服务等属于第三类。2010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美国等国家高于工业,在法国等国家低于工业,世界平均高于工业。在1970~2010年期间,丹麦等国家知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高于劳务型服务业,法国等国家知识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劳务型服务业,部分发达国家生产型服务业劳动生产率高于消费型服务业和公共型服务业。
·服务质量。从微观层次看,服务质量指服务活动的品质,它既决定于服务内容,也决定于服务过程;服务内容的质量,主要决定于服务者采用的物品和知识;服务过程的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与服务双方都有关。从宏观层次看,服务质量指服务业和服务经济的品质,可以通过对人均服务、服务结构、服务效益和服务管理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18世纪以来,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和人均服务业劳动力呈上升趋势,说明人均享受的服务价值和服务数量在上升。在1970~2010年期间,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和人均劳务型服务业增加值都在上升,2010年部分发达国家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超过人均劳务型服务业。2000年以来,ISO 9001认证企业比例上升。2005年以来,创办企业所需的时间缩短,商品出口通关所需时间缩短,公共管理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
·服务生产的前景预测。未来3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会上升,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和人均服务业劳动力会上升,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和劳务型服务业增加值会上升,服务效率继续提高,服务质量继续改进,但国别差异和国际差距仍然很大。
2.世界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
18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生了两次转型,先是工业经济逐步超过农业经济,随后服务经济快速超过工业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服务贸易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关于服务经济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化。
·产业结构。在1970~2011年期间,15个OECD国家服务经济的产业结构变迁,既有共性也有国别差异(表B)。在服务业增加值中,劳务型服务业比重下降,知识型服务业比重上升;公共型和非公共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波动;5个服务部门比重呈上升趋势,3个部门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他7个部门比重的国别差异比较大,波动或没有数据。
·就业结构。在1970~2011年期间,15个OECD国家服务经济的就业结构变迁,与产业结构变迁基本一致(表B)。在服务业劳动力中,劳务型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下降,知识型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上升;公共型和非公共型服务业劳动力比重波动;5个服务部门比重呈上升趋势,3个部门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他7个部门国别差异较大或无数据。
表B 1970~2011年15个OECD国家服务经济的内部结构变化
注:根据OECD的产业结构数据(OECD,2015)进行分类和计算的结果。
·服务贸易。2005以来,世界服务贸易发展很快,人均服务进出口、人均知识产权贸易等大幅上升。服务贸易存在很大国别差异,2013年服务贸易净出口国有50多个。目前,人均知识产权净出口国家比较少,净进口国家有80多个。
·服务经济的前景预测。未来35年,知识型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劳务型服务业比重继续下降;智力服务比重上升,知识传播服务比重波动;公共型和非公共型服务业比重继续波动和国别差异较大;服务贸易会继续增长,服务贸易关税可能会下降等。
3.世界服务要素的发展趋势
世界服务发展的影响因素非常多。有些基本要素,如人力资源、服务设施、服务创新、服务环境、服务制度和观念等,同时作用于服务生产和服务经济。
·人力资源。20世纪以来,中学普及率和大学普及率逐步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不断提高。女性在服务业中发挥重要作用,2010年发达国家86%的女性劳动力在服务部门工作。发展中国家,服务业的童工比例在下降。
·服务设施。20世纪60年代以来,公共服务设施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包括公共卫生设施、能源服务设施、交通服务设施、信息服务设施、金融和商业服务设施等。
·服务创新。1965年以来,世界40多个国家发明专利拥有率增加。1996年以来,世界100多个国家人均科技经费增加,60多个国家科技经费比例增加,20多个欧盟国家开展研究与发展活动的企业比例增加。发达国家的服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
·服务环境。服务业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在持续变化。在社会环境方面,人均国民收入、平均预期寿命和城市人口比例等不断增长。在生态环境方面,人均能源消费和人均居住和服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先升后降等;多数的服务部门是环境友好的。
·服务制度。服务制度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服务制度。本《报告》讨论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税收和环境制度等。
·服务观念。服务观念的演变可以大致分为三大阶段: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服务观念。本《报告》讨论了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税收和环境观念等。
·服务要素的前景预测。未来35年,大学普及率会持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劳动力比例会持续提高,女性在服务业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发展中国家服务设施继续改进,发达国家服务创新能力继续提高,服务环境、服务制度和观念等继续演变。
4.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在18~21世纪期间,世界服务业现代化大致分为两大阶段。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是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大致时间是1763~1970年,主要特点包括机械化、电气化、规模化、标准化、自动化和现代服务业比例上升等。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是从现代服务业向知识型服务业的转型,大致时间是1970~2100年,主要特点包括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便利化、个性化、国际化和知识型服务业比例上升等。
·在1980~2013年期间,完成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国家从17个上升到31个,进入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国家从4个上升到23个;服务业发达国家的比例为15%~21%,服务业发展中国家的比例为79%~85%。
·在1990~2013年期间,大约2%的服务业发展中国家升级为服务业发达国家,大约5%的服务业发达国家降级为服务业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发生变化的国家有41个。
其次,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现实水平。
·2013年世界服务业现代化处于两次服务业现代化并存的阶段。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前沿进入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平均大约处于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后期,末尾处于传统服务业。世界服务业平均水平约为世界服务业先进水平的1/2。
·2013年根据服务业现代化指数分组,美国等21个国家属于服务业发达国家,意大利等23个国家属于服务业中等发达国家,南非和中国等29个国家属于服务业初等发达国家,肯尼亚等58个国家属于服务业欠发达国家。
·2013年服务业现代化指数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家:比利时、瑞士、芬兰、荷兰、美国、法国、丹麦、瑞典、以色列、新加坡。
其三,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前景分析。
·整体水平。大体而言,服务业发达国家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指数2050年将是2013年的3倍左右;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落后约20年。
·国际体系。根据过去30年经验,服务业国际体系结构相对稳定,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相对稳定,地位转变概率一般低于10%。21世纪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水平结构和地理结构很难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国家水平。进入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国家,2050年为80个左右;处于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国家,2050年为40个左右。
·国际追赶。如果按历史经验推算,21世纪有2个左右服务业发达国家有可能降级为服务业发展中国家,有3个左右服务业发展中国家有可能晋级服务业发达国家。
二、服务业现代化的案例和原理
1.服务业现代化的国家案例
首先,美国的服务业现代化。美国经济现代化大约是1790年起步的。在1790~
1870年期间,美国服务业比例提高到58%。在1870~1960年期间,美国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在58%左右波动,服务业劳动力比例提高到57%,同时工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都在上升,但服务业比例高于工业。1960年以来,经济结构发生巨大转变,服务业比例持续上升,但工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持续下降(图C)。
图C 1820~2010年美国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的变化)
数据来源:库兹涅茨,1999;麦迪森,2003;米切尔,2002;World Bank 2015。
1950年以来,美国服务业中,劳务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下降,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上升(图D)。1980年以来,美国经济中,知识型服务业比例超过劳务型服务业比例,超过农业和工业比例的总和(图E)。
图D 1948~2010年美国服务业结构变化(劳务型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的变化)
数据来源:BEA,2015;OECD,2015。
其次,韩国的服务业现代化。韩国经济现代化大约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在1953~1990年期间,韩国经济中,服务业和工业比例都在快速提高,但服务业比例高于工业,具有服务业优先发展的特点;1990年以来,服务业比例继续上升,工业劳动力比例持续下降,工业增加值比例在38%左右波动(图F)。
E 1948~2010年美国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劳务型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比例的变化)
数据来源:BEA,2015;OECD,2015。
图F 1953~2013年韩国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比例的变化)
数据来源:米切尔,2002;World Bank,2015。
1970年以来,韩国服务业中,劳务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下降,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上升(图G)。2005年以来,韩国知识型服务业超过劳务型服务业(图H)。
图G 1970~2010年韩国服务业结构变化(劳务型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变化)
数据来源:OECD,2015。
图H 1970~2010年韩国经济结构变化(农业和工业、劳务型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例的变化)
数据来源:OECD,2015。
其三,后发国家的经济追赶。1960年,韩国产业结构与美国1839年大致相当,就业结构与美国1820年大致相当(图C和图F),两国经济结构相距约140年。2013年,韩国产业结构约与美国1970年相当,就业结构约与美国1980年相当(图C和图F);韩国服务业结构约与美国1970年相当(图E和图H),两国经济结构相距约40年。韩国约用50年时间(1960~2013年)完成美国150年(1820~1970年)的经济结构变迁历程,为后发国家的经济追赶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
2.服务业现代化的产业结构
首先,工业时代的产业分类。18世纪工业革命导致现代工业的崛起,世界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突出特征是农业比例下降,工业比例上升,工业超过农业。20世纪30年代,英籍新西兰学者费希尔和澳大利亚学者克拉克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费希尔认为,人类经济活动可分为三个阶段:农牧业为主、工业为主、发展非物质生产(劳务领域);与之对应,经济部门可分为三次产业:第一次产业提供食物,第二次产业提供非食物的物质产品,第三次产业提供非物质的服务。
其次,后工业社会的新兴产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世界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再次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突出特征是工业比例下降,服务业比例上升,服务业超过工业。1962年美国学者马克卢普提出知识产业,包括研究与开发、教育、通信和媒体、信息设施和信息组织。1977年美国学者波拉特进一步分析了美国信息经济的产业和就业结构。1973年美国学者贝尔在《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提出了后工业社会的五大产业。他把服务业分成三个部分,分别为第三、第四和第五产业,第五产业包括卫生、教育、研究、政府和娱乐。
其三,知识时代的产业分类。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出版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OECD,1996)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为基础的经济。1999年中国学者何传启在《第二次现代化》一书中提出了知识时代的三大产业。他认为人类生活有两个基本需要,即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人类经济活动围绕两大需求,形成物质产业、服务产业和知识产业三大产业(图I)。
图I 人类生活的两个基本需要和三大产业(示意图)
注:虚线表示:生产和生活服务中劳务型服务归入服务业Ⅰ,生产和生活服务中知识型服务归入服务业Ⅱ。服务业Ⅰ是劳务型服务业,简称服务产业;服务业Ⅱ是知识型服务业,简称知识产业。商品生产和流通过程涉及知识,服务和知识产业涉及商品,上述分类是相对的。狭义知识服务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广义知识服务是知识型服务的简称,包含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狭义知识服务,知识生产属于一种间接知识服务。
·物质产业(Material Industries)是物质商品的生产部门,包括农业和工业,满足人类物质生活的商品需要。
·服务产业(Service Industries)是劳务服务的生产部门,包括流通服务(Circulation Services)和其他劳务服务,满足商品流通和其他劳务服务需要。
·知识产业(Knowledge Industries)是知识和知识服务的生产部门,包括人类发展服务和基本运行服务两个集群,分别简称人类服务(Human Services)和基本服务(Essential Services)。其中,人类服务是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知识服务部门,满足人类精神生活的知识需要和健康需要;基本服务是维持经济和社会运行的知识服务部门,满足维持经济和社会基本运行的知识服务需要。
简单地说,就是把农业和工业合并成物质产业,把服务业一分为二,分成劳务型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表A),分别简称服务产业和知识产业。中国学者何传启以“国际标准行业分类(4.0版)”为基础,提出了三大产业的行业分类方案:“国际行业分类(建议版)”(表C、附表1-1)。这种分类比较符合目前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趋势。
表C “国际行业分类(建议版)”和2010年产业结构估算
注:根据OECD(2015)产业结构和《中国统计年鉴2014》数据的估算。请注意四舍五入的影响。
在1970~2010年期间,15个OECD国家产业结构变化为:物质产业比例下降,知识产业比例上升,服务产业比例变化存在国别差异;就业结构变化为:物质产业比例下降,知识产业比例上升,服务产业比例上升。2010年美国物质产业、服务产业和知识产业的增加值比例分别为20%、32%和48%,劳动力比例分别为16%、33%和51%(图E),韩国三大产业增加值比例分别为41%、26%和33%(图H)。
“国际标准行业分类(4.0版)”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以及21个经济部门,是基于生产过程的产业分类,比较适用于工业时代。“国际行业分类(建议版)”包括物质产业、服务产业和知识产业以及24个经济部门(表C),是基于人类需求的产业分类,比较适用于知识时代。目前,发达国家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3.服务业现代化的基本原理
服务业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和组成部分。服务业现代化涉及服务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经济现代化和现代化科学等。
(1)服务业现代化的内涵
首先,服务业现代化没有统一定义。下面是它的两种操作性定义。
·服务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的一个经济现象,是服务业发展的世界前沿,以及追赶、达到和保持这种世界前沿水平的行为和过程。达到和保持服务业的世界前沿水平的国家是服务业发达国家,其他国家是服务业发展中国家,两类国家之间的转换有一定概率。
·服务业现代化是18世纪以来服务业的一种深刻变化,是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转变,它包括现代服务业的形成、发展、转型和国际互动,服务业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退出,以及服务业国际体系和国家地位的变化等。
其次,服务业现代化的两重性。从服务业发展和转型角度看,每个国家的服务业现代化都会前进和有可能成功,但国家服务业进步有快慢,服务业水平有高低,成功时间有先后。从世界前沿和国际竞争角度看,只有部分国家的服务业能够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不同国家成功的概率有差异。
(2)服务业现代化的过程
首先,服务业现代化的过程大致分为两类:前沿过程和追赶过程,它们相互影响。前沿过程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业现代化,是领先型服务业现代化。追赶过程是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现代化,是追赶型服务业现代化。
其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前沿过程包括两大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表D)。如果说,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是初级服务业现代化,是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那么,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是高级服务业现代化,是从现代服务业向知识型服务业的转变。两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是综合服务业现代化,它比较适合于21世纪没有完成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的国家。
表D 世界服务业现代化的两个阶段(前沿过程)
其三,服务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原理。服务业现代化遵循现代化的一般原理,包括:进程不同步、分布不均衡、结构稳定性、地位可变迁、行为可预期、路径可选择、需求递进、效用递减、状态不重复、中轴转变原则。服务业现代化具有二重性:既要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又要提高服务业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
其四,服务业包括劳务型和知识型服务业2个服务产业集群和18个服务部门。不同产业集群和服务部门的现代化,既遵循现代化的一般原理,也需要专题研究。
(3)服务业现代化的结果
首先,服务业现代化的一般结果。主要包括服务业现代性、特色性、多样性和副作用的形成,包括服务内容和服务质量的改进、服务结构和服务能力的进步、服务治理和服务文化的合理化以及国际服务体系和国家服务地位的变化等。
其次,服务业现代化的3种变化。包括世界服务业的前沿变化、国际服务业体系变化和国家服务业状态的变化。
其三,服务业现代化的国家目标。主要目标有两个: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力和国际竞争力,保持或达到服务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发达国家的目标是保持服务业的世界先进水平,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是追赶和达到服务业的世界先进水平。
(4)服务业现代化的动力
服务业现代化的动力分析,涉及动力因素和动力机制两个方面。
·服务业现代化的动力因素。主要包括科技进步、服务创新、制度创新、国际竞争、国家利益和市场需求等。在服务业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和服务创新作用比较突出;在服务业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和国际学习作用比较突出。
·服务业现代化的动力模型。国家现代化的动力模型可以适用。不同服务部门的动力机制有所不同,科技进步和人力成本的驱动作用存在部门差异和国别差异。
(5)服务业现代化的模式
服务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过程,具有时间跨度和发展路径。不同国家的服务业现代化,不同服务部门的现代化,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和阶段模式。
·21世纪服务业现代化大致有3条基本路径: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路径、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路径和综合服务业现代化路径。不同国家和地区可以选择不同路径。
·服务业现代化没有标准模式。不同服务部门的现代化,需要不同的现代化模式。
一般而言,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自身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影响。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科技水平和国际环境的影响。综合服务业现代化的模式选择,更多受政策导向和国际竞争的影响。
三、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理性思考
2013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首次超过工业,服务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服务业现代化成为中国经济现代化的主体部分。2012年以来,国务院颁布了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为我国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是一种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它既要借鉴先行国家的成功经验,又要面对新的经济形态和国际竞争。我们认为,未来30年,中国可以选择综合服务业现代化路径,制定服务业现代化路线图,建设流通服务和知识型服务强国。
1.中国服务生产的发展趋势
20世纪以来,中国服务生产的绝对规模扩大,但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都经历了上升、下降和再上升三个阶段。中国服务生产的发展是不平稳的。
·服务规模。服务业增加值比例,1900~1960年期间上升,1960~1982年期间下降,1983年以来上升;2013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例首次超过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同样经历三个阶段,大致是1900~1960年上升、1960~1975年下降和1975年以来上升。
·服务效率。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在1960~2013年期间提高了30多倍,从400美元提高到14280美元;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于工业,但高于农业。2013年城镇单位服务业职工平均工资,金融业、信息业和科技服务业排前三位,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排后三位。
·服务质量。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在1960~2013年期间提高了100多倍,从29美元提高到3280美元。1991年以来,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提升了30多倍,人均劳务型服务业增加值提高了20多倍,人均公共型服务业增加值提高了20多倍,人均劳务型服务业增加值高于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
·服务生产的前景分析。未来35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例和劳动力比例继续上升,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人均劳务型服务业和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继续上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继续提升,但部门差距和地区差距仍然存在。
2.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经济进入上行轨道,经济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中国服务经济的发展趋势与世界基本一致,但与国际差距比较大。
·产业结构。1991年以来,在服务业增加值中,劳务型服务业比重下降,知识型服务业比重上升,劳务型服务业比重超过知识型服务业比重;公共型和非公共型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波动,非公共服务业是公共服务业的4倍左右。2012年中国服务业的四大部门依次是:批发和零售、房地产、金融、交通和运输等,它们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7%。
·就业结构。199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劳动力统计数据不完整,难以完整分析服务业就业结构变化。在2003~2012年期间,城镇单位服务业就业比重,信息产业和房地产业等9个部门比重上升,交通运输和文体娱乐等5个部门比重下降。
·服务贸易。在2005~2013年期间,中国人均服务贸易额增加,但服务贸易占GDP比例下降。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服务贸易净进口国。在服务出口中,保险和金融、信息和通信服务出口比重上升,信息服务和旅行服务出口比重较大。
·服务经济的前景分析。未来35年,劳务型服务业比重继续下降,知识型服务业比重继续上升;公共型和非公共型服务业比重继续波动;人均服务贸易额继续增长,但服务贸易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等。
3.中国服务要素的发展趋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要素进步明显,部分指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人力资源。1980以来,中学普及率和大学普及率快速提升,受过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比例不断上升,但大学普及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服务设施。中国服务设施的发展趋势与世界基本一致。2013年中国电力普及率、自动取款机普及率、互联网宽带普及率等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服务创新。在1996~2012年期间,R&D经费(研发经费)占GDP比例和人均R&D经费实现双增长,人均研发经费提高了近30倍,专利拥有率提高了近40倍。
·服务环境。社会环境大幅改善,人均国民收入和城市人口比例等不断增长。生态环境方面,人均能源消费上升,人均居住和服务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波动等。
4.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起步比发达国家晚了约百年。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发端,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后期,大致可以以1860年为起点。
·19世纪以来,中国服务业现代化大致分为3个阶段:清朝后期的服务业现代化起步、民国时期的局部服务业现代化、新中国的全面服务业现代化。
·在1990~2013年期间,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指数从13上升到35,指数排名从世界第117位提高到第59位,服务业现代化水平从欠发达水平提高到初等发达水平。
其次,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现实水平(2013年)。
·中国属于一个服务业发展中国家,具有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
·中国处于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的成熟期,但已具有第二次服务业现代化的许多要素。
·中国服务指标发展不平衡。中国32个服务指标水平大致是:12%的指标为中等发达水平,44%的指标为初等发达水平,44%的指标为欠发达水平。
其三,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国际差距。
·指标差距(2013年)。服务生产指标,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的相对差距超过5倍的指标有1个,超过2倍的指标有1个。服务经济指标,中国与高收入国家相对差距超过10倍的指标有4个,超过5倍的指标有3个,超过2倍的指标有2个。
·关键指标。2013年,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美国是中国的7倍,法国是中国的6倍,日本、德国、英国是中国的5倍多;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美国是中国的11倍,日本、德国、英国、法国是中国的7倍以上(图J)。2010年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美国是中国的20多倍,德国是中国的10多倍(图K)。
图J 2013年中国、美国和德国服务业的比较
数据来源:World Bank,2015。
注:美国服务业劳动力比例为2010年数据。
·综合差距。2013年中国服务业现代化指数为35,高收入国家平均值为100,世界平均值为48,美国为110,德国为106,英国为105;中国与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比较小,与发达国家水平的差距比较大,中国服务业水平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5%。
其四,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前景分析。
图K 2010年中国、美国和德国知识型服务业的比较
注:(a)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例,(b)人均知识型服务业增加值。
数据来源:OECD,2015。
·路径选择。21世纪前50年,可以选择综合服务业现代化路径,持续向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转型。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部门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径。
·水平估计。在2030年前完成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达到1970年服务业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2050年前后,达到世界服务业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服务业现代化。
·巨大挑战。2013年中国服务业为初等发达水平。根据世界经验估算,在30年里,服务业初等发达水平升级为中等发达水平的概率约为30%;在60年里,服务业初等发达水平升级为发达水平的概率约为6%。中国服务业现代化不能简单依靠国际经验。
5.中国服务业现代化的路线图
中国服务业现代化路线图是服务业现代化的目标和路径的一种系统集成。
首先,战略目标。根据综合服务业现代化原理,采纳两次服务业现代化的精华,避免两次服务业现代化的误区,迎头赶上服务业的未来世界先进水平,逐步建成流通服务强国、知识型服务强国和知识经济发达国家。这里的“知识经济”是狭义的,特指“以知识型服务业为基础的经济”,不包括高技术产业部分。
·在2030年前后完成第一次服务业现代化,建设流通服务强国;
·在2050年前后基本实现服务业现代化,建设知识经济强国;
·在21世纪末全面实现服务业现代化,建设知识经济发达国家。
其次,运河路径。瞄准世界服务业的未来前沿,两次服务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加速从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型服务业的转型;坚持“质量第一、内容至上、诚信为本”的三个原则,大力推进服务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便利化、个性化和国际化,迎头赶上服务业的未来前沿;在2050年前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建成流通服务强国和知识经济强国;在21世纪末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服务质量、服务内容、服务能力和知识经济等达到当时发达国家水平,全面实现服务业现代化。
其三,三个重点。在一定程度上,质量是服务业的生命,内容是服务业的灵魂,诚信是服务业的准则;服务质量现代化是重中之重,服务内容现代化是主攻方向,服务能力现代化是长期任务。未来30年,重点做好三件事:
·大力发展劳务型服务业,推动服务质量现代化,建设流通服务强国;
·优先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推动服务内容现代化,建设知识经济强国;
·加快诚信文化建设,推进服务能力现代化,建设高质量的诚信社会。
其四,三个建议。知识强国战略是主体,流通服务强国和诚信文化建设是辅助。
·“知识强国战略”建议书摘要。
·建议理由。21世纪既是服务经济的世纪,也是知识经济的世纪。2012年服务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例超过70%,发达国家知识型服务业占GDP比例达到40%左右。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服务,不仅决定国际经济竞争的成败,而且影响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实施知识强国战略,优先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建设知识经济强国,具有战略意义。
·基本思路。以人类发展服务为引领,以高效经济和社会运行服务为基础,以便捷流通服务为支撑,全面提升知识型服务业的服务内容、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生活需要和健康需求,建设知识型服务强国和知识经济发达国家。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说人类发展服务代表了中国的前进方向,那么基本运行服务反映了中国的现状,流通服务体现了中国的活力。形象地说,让人类发展服务走到世界前沿,让基本服务达到世界水平,让流通服务畅通高效,让诚信成为中国文化(图L)。
图L 知识强国战略的结构示意图
·总体目标。力争用35年时间(2015~2050),知识型服务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服务的内容和质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建成知识创新强国、知识传播强国和知识经济强国(表E)。
表E 知识强国战略的核心目标(2050年)
·主要措施。从人类发展服务、基本运行服务、流通服务和诚信文化四个方面协同推进。
·研制和启动三个工程。启动国家知识创新工程,抢占第六次科技革命的制高点。启动流通强国工程,建设流通服务强国。启动诚信文化建设工程,建设诚信社会。
·制定和实施四个行动计划。实施文化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建设6个国家文化服务示范区:北方(北京、哈尔滨)、南方(长沙、南京)、西部(西安、昆明)。实施旅游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建设8个国家旅游服务示范区:北方(大连、青岛)、南方(杭州、厦门、桂林、三亚)、西部(成都、兰州)。实施生产服务行动计划,重点建设8个国家生产性服务试验区:北方(沈阳、天津、郑州),南方(深圳、苏州、武汉)、西部(重庆、乌鲁木齐)。实施公共服务行动计划,建设一批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试验区,重点提升教育服务、健康服务和政府服务的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建设服务型政府。
·组建“国家知识经济部”,促进知识型服务业和知识经济的发展等。
·预期效果:实现五个目标:知识创新强国、知识传播强国、知识经济强国、流通服务强国和诚信社会;完成从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从效率优先向质量第一的转型升级。
·“流通强国”建议书摘要。
·建议理由。从系统论角度看,人类社会是一个开放系统,可以看成是人体系统的一种“放大”。人类社会的流通系统,大致相当于人体的血液系统。一旦血液系统出问题,人体就会生病。如果流通系统出问题,人类社会将有大麻烦。启动流通强国工程,建设流通服务强国(简称流通强国),可以极大提高中国社会的运行效率。
·总体目标。力争用15年时间(2015~2030),流通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流通服务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流通服务业质量和比例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建成流通服务强国。
·主要措施。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自由贸易区建设,重点建设5个自由贸易区: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福建厦门自由贸易区、广东自由贸易区、天津自由贸易区、海南岛自由贸易区等。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服务,重点建设7个国家物流服务中心:北方中心(沈阳、石家庄、郑州)、南方中心(广州、武汉)、西部中心(西安、成都)等。
·“诚信社会”建议书摘要。
·建议理由。从社会关系角度看,传统社会是一种血缘社会,现代社会是一种契约社会;诚信是契约社会的基石。服务过程是一个互动过程。如果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彼此缺少诚信,那么,服务过程就会不顺利,服务的交易成本就会很高。启动诚信文化建设工程,全面建设先进服务文化和诚信社会,可以极大降低中国社会的运行成本。
·基本目标。力争用15年时间(2015~2030),全面确立诚信意识,健全完善诚信法规,诚实守信成为自觉行为;违背诚信引发的社会冲突和法律案件的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服务部门的诚信水平和服务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建成高质量的诚信社会。
·重要措施。发布《诚信宣言》。诚信社会,从我做起。不说假话,不做假事,言行一致,诚实守信。(“假事”指弄虚作假的事情)。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失信行为”的机会成本,增强诚信的激励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资产负债表”预警机制。建设一批非营利的诚信服务中心和诚信服务平台等。
四、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评价
1.2013年世界现代化水平
首先,整体水平。2013年美国等27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中国等100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乍得等4个国家处于传统农业社会,还有一些原始部落。
其次,国际体系。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国家分组,2013年美国等20个国家为发达国家,俄罗斯等25个国家为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等34个国家为初等发达国家,肯尼亚等52个国家为欠发达国家。
其三,世界前沿。2013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世界前10名的国家是:瑞典、新加坡、丹麦、芬兰、美国、荷兰、瑞士、日本、比利时、奥地利。
2.2013年中国现代化水平
2013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为98,排名世界131个国家的第52位;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分别为41和40,排名第57位和第67位。
3.2013年中国地区现代化水平
首先,整体水平。2013年北京等5个地区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天津等29个地区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局部地区属于传统农业社会。
其次,水平结构。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分组,2013年中国多数地区属于发展中地区。其中,北京、上海、香港和澳门4个地区的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天津、台湾、江苏、浙江、广东、辽宁、重庆、山东和福建9个地区的部分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陕西等19个地区的部分指标达到初等发达国家水平。
其三,前沿水平。2013年中国内地地区现代化的前沿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发展期,地区现代化的前沿水平接近发达国家的底线,部分指标达到发达国家的底线。例如,2013年北京和上海的部分指标接近或达到意大利和西班牙的水平。
全面实现服务业现代化,全面建成“质量是生命、内容是灵魂、诚信是准则”的先进服务文化,以及流通服务强国、知识型服务强国和知识经济发达国家,需要群策群力。不同地区和不同服务部门有不同特点,其服务业现代化需要专题研究。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提出农业现代化路线图,《中国现代化报告2014~2015》提出工业现代化路线图,《中国现代化报告2016》提出服务业现代化路线图。通过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和“知识强国战略”等,中国经济的腾飞值得期待。
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2016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