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合格进口食品主要原因的分析考察
分析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相关资料,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标签不合格、品质不合格、证书不合格、超过保质期、重金属超标、包装不合格、未获准入许可、感官检验不合格、检出有毒有害物质、货证不符、风险不明、农兽药残留超标、检出异物、含有违规转基因成分、非法贸易、携带有害生物等。在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中,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微生物污染与重金属超标是主要问题,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0.39%;在非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中,标签、品质、证书等不合格,与超过保质期则是主要问题,占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总批次的41.43%。2014年,进口食品中添加剂不合格与微生物污染成为我国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共有1221批次,占全年所有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的34.86%(表6-4、图6-5)。
表6-4 2013—2014年我国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原因分类
(一)食品添加剂不合格
1.具体情况。食品添加剂超标或不当使用食用添加剂是影响全球食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2014年,因食品添加剂不合格的进口食品共计640批次,较2013年增长56.86%,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成为我国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最主要原因,这是近年来的首次。2014年由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引起的我国进口不合格食品,主要是由着色剂、防腐剂、营养强化剂违规使用所致(表6-5)。比较2013年和2014年由食品添加剂超标等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具体原因,进口食品中营养强化剂、抗结剂的违规使用需要引起进出口食品监管部门足够的重视。
图6-5 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不合格项目分布
表6-5 2013—2014年由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具体原因分类
2.主要来源地。如图6-6所示,2014年由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台湾(146批次,22.81%)、美国(70批次,10.94%)、泰国(62批次,9.69%)、日本(49批次,7.66%)、马来西亚(48批次,7.50%)、越南(30批次,4.69%)、法国(23批次,3.59%)、意大利(23批次,3.59%)、西班牙(22批次,3.44%)、韩国(21批次,3.28%)。以上十个国家和地区因食品添加剂不合格而导致我国进口食品不合格的批次为494批次,占所有食品添加剂不合格批次的77.19%。
图6-6 2014年食品添加剂不合格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
3.典型案例。2013—2014年间的典型案例是:
(1)美国玛氏公司“M&M's黑巧克力豆”日落黄超标。2013年7月,一批来自国际食品巨头美国玛氏公司的“M&M's黑巧克力豆”被检出色素日落黄超标。“日落黄”是色素的一种,添加到糖果中可以令其外观颜色更好看,不过有严格的使用量限制。长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色素含量超标的食品,可能会引起过敏、腹泻等症状。该批食品由上海伊纳思贸易有限公司从美国玛氏公司进口,共171千克,全部被国家质检总局的检验检疫部门销毁[195]。
(2)美国好时调味牛奶违规使用诱惑红。食品添加剂诱惑红(Allura Red)是食品工业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着色剂,其使用标准号为GB 17511.1-2008。2014年6月,北美地区最大的巧克力及巧克力类糖果制造商、世界500强企业好时公司生产的5批次的调味牛奶因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诱惑红,被国家质检总局做销毁处理。该5批次调味牛奶是由中山市汇明贸易有限公司进口,共计4.5吨[196]。
(二)微生物污染
1.具体情况。微生物个体微小、繁殖速度较快、适应能力强,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经营过程中很容易因温度控制不当或环境不洁造成污染,是威胁全球食品安全的又一主要因素。2014年国家质检总局检出的进口不合格食品中因微生物污染的共581批次,占全年所有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的20.61%,较2013年增长了135批次,增长幅度较为明显,其中菌落总数超标、大肠杆菌超标以及霉菌超标的情况较为严重。表6-6分析了在2013—2014年间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具体原因分类。
表6-6 2013—2014年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具体原因分类
2.主要来源地。如图6-7所示,2014年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台湾(136批次,23.41%)、马来西亚(66批次,11.36%)、泰国(40批次,6.88%)、韩国(35批次,6.02%)、意大利(30批次,5.16%)、澳大利亚(26批次,4.48%)、新西兰(25批次,4.30%)、印度尼西亚(22批次,3.79%)、越南(20批次,3.44%)、美国(19批次,3.27%)。以上十个国家和地区因微生物污染而食品不合格的批次为419批次,占所有微生物污染批次的72.11%,成为进口食品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来源地。
图6-7 2014年微生物污染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
3.典型案例。
(1)恒天然“毒奶粉”事件。2013年8月,新西兰知名企业恒天然被曝检测出肉毒杆菌。早在2013年3月,恒天然集团在一次检查中发现,2012年5月生产的特殊类型浓缩乳清蛋白(WPC 80)梭菌属微生物指标呈阳性,经进一步检测发现,在一个样本中可能存在会导致肉毒杆菌中毒的梭菌属微生物菌株。2013年8月2日,恒天然为此对包括中国客户在内的8家客户发出提醒,其中3家为食品公司,2家为饮料公司,3家为动物饲料生产企业。2014年8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四家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的进口商名单,上海市质监部门第一时间对涉案的上海企业进行了监督检查,督促企业通过追溯系统查明问题产品可能的流向。此事件导致中国消费者对新西兰奶粉的安全性感到担忧,严重影响恒天然企业在中国的发展。为此,新西兰外交部部长默里·麦卡利表示,新西兰政府就恒天然问题乳品事件在中国消费者中引起的不安深表歉意[197]。
(2)冷冻食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致病菌,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尤其是食品中。食品中超出一定数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就会导致食用者出现呕吐、腹泻、发烧,甚至死亡的中毒事件[198],是引发毒素型食物中毒的三大主因之一[199]。随着食品安全的逐步升级,对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成为食品检测中的重要内容。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中仍有较多批次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的冷冻食品,包括来自新西兰、越南、英国、法国等国的冰鲜鲑鱼、冻鱼糜、冻猪筒骨、冻猪肋排等产品,给人们的食品安全带来隐患(表6-7)。
表6-7 2014年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不合格的冷冻产品
(三)重金属超标
1.具体情况。不仅在中国,而且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金属污染食品的情况。表6-8显示,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中由重金属超标而被拒绝入境的批次规模有新的增加,占所有进口不合格食品批次的比例基本不变。除了常见的如铜、镉、铬、铁等重金属污染物超标外,进口食品中稀土元素、砷等重金属超标的现象需要格外引起重视。
表6-8 2013—2014年由重金属超标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具体原因
2.主要来源地。如图6-8所示,2014年我国由重金属超标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分别是日本(25批次,12.89%)、中国台湾(22批次,11.34%)、美国(14批次,7.22%)、法国(12批次,6.19%)、斯里兰卡(11批次,5.67%)、韩国(9批次,4.64%)、澳大利亚(8批次,4.12%)、阿根廷(7批次,3.61%)、德国(7批次,3.61%)、西班牙(7批次,3.61%)。以上十个国家和地区因重金属超标而食品不合格的批次为122批次,占所有重金属超标批次的62.90%。
图6-8 2014年重金属超标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
3.典型案例。进口阿根廷马黛茶稀土元素超标,是近年来我国进口食品重金属超标的典型案例。2014年1月,Estabkecimiento Las Marias Sacifa公司生产的塔拉吉精选无梗马黛茶、塔拉吉活力印第安传统马黛茶、圣恩限量精品马黛茶等5批茶叶被国家质检总局检出稀土元素超标,共有6.66吨。所有的茶叶均已做退货处理[200]。在一般情况下,接触稀土不会对人带来明显危害,但长期低剂量暴露或摄入可能会给人体健康或体内代谢产生不良后果,包括影响大脑功能,加重肝肾负担,影响女性生育功能等。
(四)农兽药残留超标或使用禁用农兽药
1.具体情况。由表6-9可以看出,相比2013年,2014年进口食品中因农兽药残留超标和使用禁用农兽药引起的被拒绝入境的批次出现明显地增长,增长率高达272.73%,占所有进口不合格食品的比例也出现较大上升。莱克多巴胺、呋喃唑酮、吡虫啉、硝基呋喃等是引发农兽药不合格原因的重点。
表6-9 2013—2014年由农兽药残留超标或使用禁用农兽药等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具体原因分类
2.典型案例。“立顿”茶农残超标是近年来有代表性的案例。2012年4月,“绿色和平组织”对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立顿”牌袋泡茶叶的抽样调查发现,该组织所抽取的四份样品共含有17种农药残留,绿茶、茉莉花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均含有至少9种农药残留,其中绿茶和铁观音样本中农药残留多达13种。而且,“立顿”牌的绿茶、铁观音和茉莉花茶三份样品,被检测出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第1586号公告》规定不得在茶叶上使用的灭多威,而灭多威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毒农药[201]。同时,进口美国近500吨猪肉产品含莱克多巴胺事件也具有典型性。2014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天津口岸接连在进口自美国的17批猪肉产品中检出莱克多巴胺,累计超过478吨,涵盖冻猪肘、冻猪颈骨、冻猪脚、冻猪肾、冻猪心管、冻猪舌、冻猪鼻等猪肉产品。所有这些猪肉产品均已做退货或销毁处理[202]。
(五)进口食品标签标识不合格
1.具体情况。根据我国《食品标签通用标准》的规定,进口食品标签应具备食品名称、净含量、配料表、原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国内经销商等基本内容。实践已经证明,规范进口食品的中文标签标识是保证进口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手段。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标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食品名称不真实、隐瞒配方、标签符合性检验不合格等,共计567批次,较2013年增长247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批次总数的16.19%。
2.主要来源地。如图6-9所示,2014年由标签不合格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台湾(183批次,32.28%)、德国(60批次,10.58%)、美国(51批次,8.99%)、马来西亚(32批次,5.64%)、澳大利亚(26批次,4.59%)、意大利(24批次,4.23%)、西班牙(22批次,3.88%)、法国(21批次,3.70%)、比利时(19批次,3.35%)、韩国(17批次,3.00%)。以上十个国家和地区因标签不合格而食品不合格的批次为455批次,占所有标签不合格批次的80.24%。
3.典型案例。2014年1月,国家质检总局在检验进口食品时发现,来自中国台湾统一集团的5批次的统一阿Q桶面存在标签不合格的情况,这5批次的桶面因此被退货处理[203]。
(六)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品
1.具体情况。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技术产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而目前学界对于其安全性也尚无定论。2014年3月6日,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的记者会上指出,转基因在研究上要积极,坚持自主创新,在推广上要慎重,做到确保安全[204]。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政策一贯是明确的。2014年,我国进口食品中含有违规转基因成分共计24批次,占全部不合格批次总数的0.69%。
图6-9 2014年标签不合格引起的进口不合格食品的主要来源
2.典型案例。2014年3月,进口自中国台湾的永和豆浆因含有违规转基因成分被国家质检总局的福建口岸截获,最终做退货处理。永和豆浆是海峡两岸及香港著名的豆浆生产品牌,豆浆产品由永和国际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5]。这一事件表明国际大品牌的食品质量安全同样需要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