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发展报告2015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

2014年我国粮食、蔬菜与水果、畜产品和水产品等主要食用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供应状况总体上良好,但也存在数量供应的隐患。

(一)粮食

1.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

民以食为天。粮食生产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与保障。2014年,我国粮食产量60710万吨,比2013年增产516万吨,增产0.9%(图1-1)[24],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一连增”。这是自2013年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2万亿斤的“高点”之后,再次取得的历史性突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基本确保了中国人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不仅对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平稳运行发挥着“定盘星”的作用,也为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了中国力量。

2014年,我国夏粮、早稻和秋粮产量有增有减(图1-2)。其中,夏粮产量达到13660万吨,比2013年增产471万吨,增长3.6%;早稻产量3401万吨,比2013年减产6万吨,降低0.4%;秋粮产量43649万吨,比2013年增产52万吨,增长0.1%[25]

图1-1 2008—2014年间我国粮食总产量与增速变化图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主要粮食品种产量有增有减

2014年,全国小麦产量达到12617万吨,玉米产量达到21567万吨,稻谷产量20643万吨,分别比2013年增产445万吨、增长3.5%,减产206万吨、下降1.3%,增产1238万吨、增长1.4%。2014年,玉米总产量再次超过稻谷,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3.种植面积和单产再创新高

201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12738.3千公顷,比2013年增加782.7千公顷,增长0.7%,粮食增加的播种面积主要来源于种植结构调整,尤其是江淮、江汉一些地区减棉增麦,江汉等部分地区单季稻改为双季稻[26]。2014年,全国粮食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达5385公斤/公顷,比2013年增加8.4公斤/公顷,提高0.2%。但谷物单位面积产量5889.4公斤/公顷,比2013年减少4.8公斤/公顷,下降0.1%[27]

4.粮食生产气候条件相对较好但局部地区灾情较重

2014年,全国平均降水量略多于常年,时空差异明显;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6℃。此外,2014年我国局部地区灾情较重,主要表现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东北和黄淮伏旱严重,南方局地暴雨洪涝多;华北黄淮出现极端高温,长江中下游发生罕见凉夏;台风活动偏少,但登陆台风强度大,超强台风“威马逊”造成灾害重等[28]。其中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受“卡脖旱”,秋粮生产受到影响。但综合看,2014年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灾情轻于上年。据民政部门统计,2014年1—9月,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高达24899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10041千公顷,下降29%;绝收面积2854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400千公顷,下降12%[29]

图1-2 2013年和2014年我国主要粮食产量情况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5.粮食生产的政策环境持续趋好

2014年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实现粮食生产的“十一连增”,得益于中央审时度势提出了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政策稳定、措施到位。近年来,中央继续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及早预拨农业“四补贴”,及早发布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继续实施产粮大县奖励政策,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注重培育新型农业生产主体等政策措施。尤其是2013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进一步调动了多方面粮食生产积极性。

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十一个《一号文件》,始终把粮食增产、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和主要目标,不断增加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断健全财政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体系。五年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5年累计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2013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安排为13799亿元,比2012年又增加1512亿元,增长11.4%[30]。2014年,中央财政继续加大产粮(油)大县奖励力度[31]。近年来,持续完善的粮食生产政策,持续增加的投入和补贴确保了“三农”投入达到“总量稳步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总体要求。

6.强化粮食生产的技术保障体系

粮食再获丰收也得益于政府的资金补助和防灾技术的支持。2014年,中央财政安排测土配方施肥专项资金7亿元,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达到14亿亩,粮食作物配方施肥面积达到7亿亩以上,免费为1.9亿农户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指导服务。面对不同时期局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利影响,中央财政专项安排近40亿元补助资金,开展冬小麦“一喷三防”,支持东北、南方水稻产区采用综合施肥技术促早熟;各地政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应对灾情,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灾种、分作物的抗灾技术方案,根据不同区域受灾程度和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进程,加强生产技术指导;受旱地区积极发挥小水库、小山塘的作用,千方百计利用各种水源灌溉受旱农田,受涝地区积极组织农民排涝保苗;农技人员进村入户、蹲点包片,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采取得力措施,扩大病虫害统防统治范围,有效遏制了病虫害的大面积爆发。由于应对措施全面及时,有效减轻或弥补了各种灾害对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为粮食再获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32]

(二)蔬菜与水果

1.蔬菜产量略有增长,市场供应基本稳定

2014年,全国蔬菜产量为7.6亿吨,比当年粮食总产量高出近1亿吨,再次取代粮食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根据对各省份《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蔬菜产量的统计,除江苏、黑龙江两省区蔬菜产量数据缺失外,其他省份2014年蔬菜产量合计达到6.95亿吨,较2013年的全国产量略有增长(表1-1所示)。山东、河北、河南、四川、湖南、湖北、广东、辽宁是我国蔬菜生产的主要省份,年产量都超过3000万吨。除北京、上海、吉林、青海四省市蔬菜产量有所下降外,其余省份均有所增长。其中,新疆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率为13.5%。

表1-1 2014年各省份蔬菜水果产量情况

*湖南省2014年蔬菜产量根据2013年产量和2014年增长率计算得出;辽宁省2014年蔬菜增长率和水果增长率由2013年产量和2014年产量计算得出。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2.水果供应略有增长,产量基本满足市场需求

2014年,全国水果产量略有增长,大部分省(区)的水果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贵州省,增长率高达17.3%(如表1-1)。但有6个省份的水果产量下降,下降省份的数量较上年有所增加。目前,我国水果生产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山东、新疆、广东等省份,这些省份水果年产量皆超过1千万吨。河南仍然是我国水果产量最高的省份,达到2560.18万吨,远高于第二位陕西的1849.92万吨,但河南省水果产量较上年略有下降。

(三)畜产品

1.主要畜产品实现新的增长

2014年,全年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牛肉产量689万吨,增长2.4%;羊肉产量428万吨,增长4.9%;禽肉产量1751万吨,下降2.7%;禽蛋产量2894万吨,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不同品种的畜产品较上年有增有减,以增为主,基本满足国内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图1-3)。

图1-3 2014年我国畜产品产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整理。

2.肉类生产在各省份间相对集中,总体实现明显增长

图1-4 2014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部分省份数据缺失。

2014年肉类总产量8707万吨,比上年增长2.0%。图1-4为2014年我国主要省份肉类总产量及其增长率。从总产量角度来看,肉类生产在各省份间呈现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的特征。一是肉类生产主要集中在部分省份。如,山东、河南、河北、广东、辽宁、安徽、江西、广西、云南等省份肉类总产量都达到300万吨以上,是我国主要的肉类生产省份。二是各省份间肉类产量差距较大。如,山东肉类总产量达758.1万吨,而青海、北京、海南、山西、宁夏、天津等省份的产量只有几十万吨,尚不足山东的十分之一。从增长率角度看,我国大部分省(区、市)的肉类总产量都有所增长,其中山西、云南和新疆增幅较大,增长率达到5%以上,而浙江、北京、海南、广东、江苏、山东等省(市)产量有所下降,降幅分别为-9.9%、-5.9%、-4.1%、-1.3%、-1.0%、-0.7%。由于人口数量、消费文化、地理环境与其他要素禀赋的差异,肉类生产在不同省份之间相对集中和不均衡分布的状态将会长期持续。

3.禽蛋和牛奶在各省份基本保持增长,但增长不均衡

伴随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禽蛋、牛奶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成为消费者日常生活中日益重要的食品种类。2014年,我国禽蛋和牛奶产量均有所增长,禽蛋产量较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较上年增长5.5%。从总产量角度看,与肉类生产相似,禽蛋与牛奶的生产在各省份间也呈现相对集中、不均衡分布的状态。河南、山东、河北和辽宁四省份是禽蛋的主要生产省份,其中河南产量最高,达404万吨;内蒙古、河北、河南和山东四省份是牛奶的主要生产省份,其中内蒙古产量最高,高达788万吨。经济发达的北京、福建等省(市)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贵州、青海等省份的禽蛋产量较少,不足产量最高的河南省的十分之一。福建、江西、贵州、重庆、广西等省(区、市)的牛奶产量较少,均不足20万吨。从增长率角度看,部分省份禽蛋和牛奶的增长率为负,但绝大多数省份禽蛋和牛奶产量都有所增长。

表1-2 2014年主要省份禽蛋、牛奶和水产品产量

资料来源:根据各省份《2014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公报》整理统计得出,“—”表示数据缺失。

(四)水产品

1.不同层次的水产品产量均实现新的增长

2014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461.52万吨,比上年增长4.6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3296.22万吨,同比增长5.01%;淡水产品产量3165.30万吨,同比增长4.36%,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1:49,海水产品占水产品中的比重超过50%。

2014年,养殖水产品产量4748.41万吨,增长4.55%;捕捞水产品产量1713.11万吨,增长5.08%,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3:27(图1-5)。由此可见,我国水产品生产以人工养殖为主,比重近73%。养殖比重不断提高的原因主要在于,不断增长的水产品消费需求给生态环境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威胁,世界各国都在加强对渔业资源的保护,纷纷通过人工养殖方式提高水产品产量以缓解日益严峻的过度捕捞问题。

图1-5 2014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4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2.养殖产量增速高于捕捞产量

从具体构成来看,淡水养殖产量高于海水养殖产量,而海洋捕捞产量远高于淡水捕捞产量(图1-6)。2014年,全国海水养殖和淡水养殖产量分别为1812.65万吨和2935.76万吨,同比增长4.22%和4.76%。国内海洋捕捞和淡水捕捞产量分别为1280.84万吨和229.54万吨,同比增长1.30%和-0.52%。远洋渔业产量202.73万吨,同比增长49.95%,占水产品总产量的3.14%。

图1-6 2014年全国各类渔业产量及增长率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4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3.不同类型水产品增速差异大

从种类划分来看,我国水产品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和藻类四大类。其中鱼类产量最大,超过3700万吨;其次为贝类,为1423.16万吨;甲壳类和藻类的产量相对较少,但较2013年,产量略有增长(表1-3)。

表1-3 2014年全国主要水产品产量

资料来源:农业部渔业局:《2014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