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节 教材

考纲内容

熟悉现行通用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考纲解读

由于国家实行“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材编写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强调了“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因此,了解和熟悉各种版本教材特点,是实施教学的前提。本内容主要考查的是熟悉现行通用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并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灵活使用教材的能力。现行通用的初中语文教材比较多,这里主要介绍人教版、语文版和苏教版三种教材的特点。

基本知识

一、关于“教材编写建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如下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应依据“课标”,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要避免烦琐,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设计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要体现语文特点,内容适量,便于实施。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0)教材编写应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课程中的运用。编写语言应准确、规范。

二、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特点

这套教科书是遵照国家教育方针和“三个面向”的指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编写的。

这套教科书力图构建语文的综合实践体系,贯彻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精神,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遵循语文教育规律,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突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力求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给地方、学校和师生留有广阔的活动空间。

这套教科书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大板块组织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与“写作/综合性学习”两部分。

(1)每个单元的主题,都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便于在教学中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整套教科书共36个单元,有36个主题。这些主题,是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母题中,选取的一些基本的生命命题或精神命题。例如,七年级上册的六个主题为感悟人生、理想信念、自然景物、科学世界、人间亲情、想象世界。

(2)选文以经典为主,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生命的对话,以便学生在生命与语文学习的起点就占据精神和语文的制高点,为终身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

(3)单元、课文前的提示和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尽可能兼顾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单元提示一般先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然后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两方面,激发阅读兴趣,指点阅读门径,提出阅读要求。课文后的“研讨与练习”,同样十分注意兼顾三个维度。练习题量适当,教读课文一般三道题,自读课文一般两道题。这两三道题,一般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精华和拓展延伸三方面内容。

(4)“写作/综合性学习”独立成章。每个单元设立了“写作”内容,写作有鲜明的训练重点,形成了写作系列教程。每两个单元设立了贴近学生生活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口语交际训练综合到“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中,没有单独设立。

三、语文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特点

语文版“课标”《语文》教科书(7—9年级)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广泛吸收国内外母语教学和母语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遵循发展的原则、开放的原则、有机统一的原则、螺旋上升的原则,切实体现语文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特征,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1.编写体例清晰,充分注意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梯度安排合理

教科书按单元编排,单元则按文体组织。每册7个单元,其中包括5个现代文单元,2个文言诗文单元。单元内部包括单元说明、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写字、综合性学习等内容。单元说明或介绍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或提示学习的要点、学习方法等。阅读由课文、注释、课后“思考与练习”组成。口语交际、写作、综合性学习、写字的内容尽可能围绕阅读展开,其中口语交际每册安排7次,写作每册安排7次,写字每册安排2次,综合性学习每册安排3次。

教科书充分注意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尤其是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七年级(上)第五单元阅读安排童话和科幻故事,写作安排“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口语交际安排“讲故事和评故事”,综合性学习则设计了研究性课题“现代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样的编排,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互相转化、互相迁移、互相渗透,有利于学生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的互相转化、互相迁移、互相渗透。一句话,有利于学生读写听说能力之间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科书按文体组织单元,并主要依据各类文体的特点划分、安排教学梯度。比如,七年级(上)在阅读梯度上,第一单元安排了记事的记叙文,第二单元则安排了记人的记叙文,第三单元安排了写景的记叙文,第四单元安排了小说……在写作的梯度上,第一单元安排的是“记一件事”,第二单元安排的是“写一个人”,第三单元安排的是“描写景物”,第四单元安排的是“写童年的故事”……在“口语交际”推进上,第一单元安排的是“自我介绍与提问”,第二单元安排的是“采访任课老师”,第三单元安排的是“说家乡”,第四单元安排的是“说特征,猜同学”……在写字梯度上,第一次安排的是“楷字与行楷”,第二次安排的是“行楷字的笔画组合”。

教科书在读写听说内部也注意整体推进、螺旋上升。比如,每次阅读训练都从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提炼要点、品味语言、开放拓展等方面着手设计,整体推进学生的理解、欣赏、评价等各种阅读能力。在推进的过程中,又通过设置开放性练习等措施,逐步渗透下一阶段的目标要求,从而形成螺旋形的阶梯,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2.选文力求新、精、美,力求文化内涵丰富

积极开发新课文,一扫陈陈相因的旧习。比如,七年级(上)60%的课文首次见于7—9年级的语文教科书,其中现代文课文更是80%首次见于7—9年级语文教科书。

选文文质兼美,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生活气息,既注意选取名家名篇,又注意选取新人佳作,充分注意了题材、体裁、风格的多样性,可读性强。

选文重视体现文化的多样性,重视吸收人类文明的成果。教科书选取了一定量的外国名人名作,这些作品体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时这些选文均富于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难易适度,可读性强,我们的学生很有必要接触和学习,从而培养尊重多样文化、接纳多样文化的态度和意识。

重视从现实意义的角度,选取体现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难易适度的新文言文课文。比如,《期行》《乘船》倡导诚信,《戴震难师》鼓励怀疑、探索,《包拯》倡导廉洁,《董宣执法》提倡公正执法;即使是老课文,也注意从现代的角度重新进行诠释,赋予新的内涵,如《卖油翁》,除从“熟能生巧”这个角度进行解读外,还试图从如何对待自己的长处进行解读,赋予课文新的内涵。

3.“思考与练习”设计精巧,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同时也重视语言训练,充分注意基础与开放的有机统一

重视设计开放半开放习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重视语言训练,注意设计封闭的基础题,引导学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四、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的特点

1.教材编写的六个基本理念

一是以人的发展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尊重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体现民族语文的特点。三是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既注重丰富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重视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又注重科学而严格的读、听、写、说语文基本技能训练。四是加强整合优化,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不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构建全方位开放的语文综合实践系统。五是确认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材设计要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意识,有助于学生自主独立学习,在自我构建的过程中获得能力。六是压缩课本体积,扩大教材容量,开拓语文学习资源,既要减轻过重学习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2.教材编写基本结构

在编写体例上,苏教版以主题形式组织单元,每个单元有一个主题名称,如七年级上册设“亲近文学”“金色年华”“民俗风情”“多彩四季”“走进科学”“奇思妙想”等。

在结构上,围绕单元主题,把听说读写、综合活动和专题等加以优化整合,以获取整体综合语文教学效应。每册书设6个合成单元,1~2个“名著推荐与阅读”和2~3个“专题。”每单元课文4篇,全书没有区分精读和略读,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和教学实际,自行安排精读、略读的篇目和比例;另编1~2篇“诵读欣赏”课文,让学生在大体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教材选文基本特点

内容上,充分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人类进步文化的融合,注重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范文和读写听说、综合活动、“探究·练习”和编者语,都力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色彩,都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苏教版的范文,从主题思想看,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也有关注自然、关注科学的;从选材范围看,每册书24~26篇课文涉及古今中外,其中现代作品占83%,外国作品占25%,文学作品占66%,科学作品占34%(统计有交叉),推荐诵读欣赏的古诗文全是名家名篇;从课文体裁式样看,有诗歌、散文、小说、剧本、戏剧文学,也有实用文;从作品风格、类型看,既有高雅的精品佳作,又有反映民俗风情的通俗而富有理趣的小品和民俗对联;从作者看,90%为名家,也有杰出的教师和出类拔萃的学生。教材内容的优化,体现了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反映了教材改革的时代精神,从而保证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案例

模拟练习

1.李老师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前,教师让学生先看看这个单元的单元导语以及这篇课文开头的阅读提示,以了解本文的相关背景知识。这是利用语文教材中哪一个系统来促进教学?()。

A.知识系统

B.范文系统

C.作业系统

D.导学系统

【参考答案】D。

【答题解析】

我国当代语文教育家顾黄初先生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多向探索》中就提出:“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四个系统,即知识系统、范文系统、作业系统和导学系统。”导学系统又称“助读系统”“导读系统”等,指的是教材为帮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自读能力而提供的一系列材料,包括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课文提示、注释,题解、作者介绍等。以上案例中李老师的做法是利用了教材的导学系统进行教学。

2.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单元提示中有这样的话:“学习本单元,要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抓住重点难点问题,深化理解;也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丰富多样的情感。”如果要你从中概括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下列不符合的一项是()。

A.从阅读方式来看,应该以朗读为主。

B.从教法上来看,应该以课后练习的训练和分析为主。

C.从理解内容来看,应该从整体上把握主要内容,深化理解重点内容。

D.从体验情感来看,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

【参考答案】B。

【答题解析】

这道题考查对“单元提示”的理解与运用。无论哪套教材,一般都在单元前设置了“单元提示”(一般没有专门命名,或者不叫“单元提示”)这个板块。人教版在这个板块上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二是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方面。案例中的这段话就是从过程和方法、知识和能力方面指点阅读门径、提出阅读要求的。从中我们可以概括出这样几个关键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至于“要结合阅读提示和课后练习”,这是提示我们内容理解的突破角度(结合课后练习)。而且,人教版教材的课后练习即“研讨与练习”一般这样分布,“包括整体感知、文笔精华和拓展延伸三方面内容”,对教学起辅助作用,其目的还是从整体把握、局部理解和延伸探究等角度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减少练习量、减轻师生负担,因此,教法上不能以训练和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实训链接

一、选择题

1.语文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说明有这样一段话:“阅读演讲词,首先要注意演讲词的主旨,感受其中洋溢的感情,品味其平实严谨的语言。朗读演讲词,要注意感情的计调、节奏的变化。”

如果要你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本单元阅读的教学内容,下列不符合的一项是()。

A.主旨

B.语言

C.情感

D.朗读

【参考答案】D。

2.针对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按照繁简、深浅、难易的程度,使一科教材内容的某些基本原理重复出现,逐步扩展、上升的教材编排方式叫作()。

A.直线式排列

B.螺旋式排列

C.分支平行式

D.综合式编排

【参考答案】B。

3.下列对于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要尊重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

B.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补某些需要的内容,删减某些学生已经掌握的某些内容。

C.不唯书不唯本,教师“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D.不局限教材提供的文本,要扩大阅读面;不局限教材提供的题目,要多做课外习题。

【参考答案】D。

4.下列对于语文教材编写的阐述,不符合“课标”要求的一项是()。

A.教材编写应依据“课标”和考试说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B.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

C.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D.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参考答案】A。

二、案例分析题

人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春》的“研讨与练习”第一题:“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下来,并细心品味课文中描写的江南春景。”

问题:请简要分析教材设题意图,并提出朗读建议。

【参考答案】

设题意图: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课文内容;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细心品味,入情入境。

朗读指导:(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熟悉课文,这是朗读好的前提。(2)细心体会,理解课文,建立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内心视像,这是朗读好的基础。(3)以情带声,随课文思想内容与作者情感轨迹,读出抑扬顿挫,读出轻重缓急,读出作品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