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医方剂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解瘴毒剂

凡以解瘴毒药为主组成,具有清热毒、解瘴毒作用,用于治疗感受瘴毒之气引起笃瘴的方剂,统称为解瘴毒剂。

笃瘴又名瘴病、瘴疟,是具有传染性的突发性疾病,壮族民间称鸡鬼、闷头拜。现代医学疟疾、流行性得凉(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可归于壮医笃瘴范畴。笃瘴的发生主要由于气候炎热多雨,各种动植物腐败后产生的瘴毒入侵机体,使机体三道两路不通,气机不畅,天地人三气不能同步,阴阳失调所致。笃瘴以间歇性寒战、发冷、高热、出汗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头部剧痛、昏迷、抽筋、精神失常、胡言乱语或声音嘶哑等,可危及生命。笃瘴迁延日久,可出现腹部积聚肿块。

治疗笃瘴,以解毒除瘴,驱邪截疟,调理气机为原则,达到邪去正安的目的。常用的解瘴毒药物有黄花蒿、常山、土常山、香茅、土柴胡等。代表方有黄花蒿解瘴汤、土常山截疟汤、独味黄花蒿汤、黄花蒿田基汤、牡蒿防瘴汤、笃瘴康复汤等。

黄花蒿解瘴汤

【组成】黄花蒿30g 常山10g 土牛膝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瘴毒,清热毒。

【主治】感受瘴毒引发之笃瘴,症见间歇性寒战、发冷、高热、汗出等。

【方解】笃瘴是感受瘴毒之气引发的具有传染性的热性病。瘴毒为外来之邪,其性峻烈,伤人尤甚。笃瘴以间歇性寒战、发冷、高热、汗出、巧尹(头痛)、身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治以驱邪外出为主。方中性味苦寒的黄花蒿有较好的解瘴毒、清热毒、除湿毒的作用,为治疗笃瘴之要药,是本方的主药、母药。常山和土牛膝(又名倒扣草)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毒、解瘴毒、除湿毒的作用,协助黄花蒿更好地排毒安正,是为帮药。三味合用,瘴毒解,热毒清,笃瘴可除。

【运用】

1.本方是治疗笃瘴的主要方剂。临床上,感受瘴毒引起的笃瘴,表现为间歇性寒战、发冷、高热、汗出、巧尹(头痛)、身痛等,均可以本方为基础治疗。对现代医学诊断的疟疾、流行性得凉(感冒)等出现笃瘴类似表现者,可参考治疗。

2.本方重用母药,适用于笃瘴发病不久,体质未弱者。若发病日久,体质虚弱,宜减少药量,或酌加补益之公药,如黄花倒水莲、桂党参、当归藤、鸡血藤等。

3.若伴巧尹(头痛)剧烈,恶心奔鹿(呕吐),酌加祛风毒、止巧尹(头痛)的药物,如钩藤、葛根、川芎、白芷等。

4.若腹部胀满、疼痛,甚至饮食难进者,酌加通调谷道的药物槟榔、木香、砂仁等。

【方剂来源】《壮医学》(壮医执业医师考试培训教材)

土常山截疟汤

【组成】土常山30g 假鹰爪15g 马鞭草15g 黄皮叶15g 旱莲草15g

【用法】水煎服。

【功效】清热毒,除瘴毒,通调龙路火路。

【主治】笃瘴,表现为寒战、发冷、发热、身痛、恶风等。

【方解】近代笃瘴,其发病多在边远地区,医疗条件简陋,难以得到及时治疗。患者可就地取材,选用本方。方中土常山又名华山矾,野外荒山常可见到,其性味苦寒,具有清热毒、解瘴毒的作用,兼有通调龙路火路的作用,可治疗或控制瘴毒引起的间歇性寒战、发冷、发热、身痛、恶风等临床表现,是为主药、母药。假鹰爪具有祛风毒、除瘴毒、通龙路、调谷道、止痛、杀虫止痒等作用;马鞭草是清热毒、除湿毒之要药,具有解瘴毒、清热毒、除湿毒、通龙路、调水道等作用;黄皮叶具有通气道、解瘴毒、清热毒的作用,三味药共为帮药。旱莲草又称墨旱莲,具有补阴虚、止出血的功能,可控制笃瘴引起的多汗、口干多饮的表现,也有扶助正气,帮助驱除瘴毒的作用,是为带药、公药。诸药合用,可有效地防治笃瘴。

【运用】

1.本方是壮族民间治疗笃瘴的经验方。临床上,感受瘴毒引起的笃瘴,表现为间歇性寒战、发冷、高热、汗出、巧尹(头痛)、身痛等,均可以本方为基础治疗,尤其适用于边远地区,医疗条件简陋者。

2.本方适用于笃瘴发病不久,体质未弱者。若发病日久,体质虚弱,宜减少药量,或酌加补益之药,如桂党参、黄精、鸡血藤等。

3.若伴巧尹(头痛),奔鹿(呕吐),可取生姜适量,捣烂后,敷于头顶和肚脐,有一定的止痛止呕作用。

4.本方的药物用量指的是干品。自采新鲜药物时,宜加倍用量,甚至三倍以上用量,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方剂来源】《壮医常见病证诊疗规范》

独味黄花蒿汤

【组成】黄花蒿50g(鲜品200~500g)

【用法】水煎,发作前2小时一次服完。病重者,可隔6小时再煎服1剂;或用鲜品洗净,捣烂绞汁,饮服。

【功效】清热除瘴。

【主治】笃瘴。

【方解】黄花蒿具有清热毒、除瘴毒的功效,是治疗笃瘴之要药,对笃瘴引起的寒战、发冷、高热、汗出、巧尹(头痛)、身痛等具有良好的效果。

【运用】

1.独味大剂量运用黄花蒿治疗笃瘴,临床效果较好,适用于新近笃瘴,寒战、发冷、高热、汗出者。

2.黄花蒿治疗笃瘴,效果肯定,且野生多见,易采易用,方便群众自采自疗。

3.若用鲜品,宜清水洗净,捣烂绞汁饮服,药物浓度更高,效果更好。

4.临床症状控制后,仍需服药3~5天,以巩固效果,防止复发。

【方剂来源】《中国壮药学》

黄花蒿田基汤

【组成】黄花蒿25g 田基黄20g 叶下珠20g 山芝麻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瘴毒,除湿毒。

【主治】笃瘴伴黄标(黄疸)者。辨治要点:发冷,发热,汗出,黄标(黄疸),小便不利,口干口渴等。

【方解】本方适用于罹患笃瘴,伴有黄标(黄疸)、尿黄者。黄花蒿具有解瘴毒、清热毒的作用,是治疗笃瘴之要药,为本方主药、母药。田基黄具有除湿毒、清热毒、退黄标(黄疸)、通龙路、消肿止痛等功用;叶下珠具有清热毒、调水道、明目消积等功用,二药是为帮药。山芝麻具有解痧毒、清热毒、除湿毒、祛风毒、调气道谷道等功用,针对谷道不畅,湿毒内滞,发生黄标(黄疸)而运用,有带药的作用。

【运用】

1.笃瘴,表现为发冷,发热,汗出,黄标(黄疸),小便不利,口干口渴等,可用本方治疗。

2.笃瘴伴黄标(黄疸)严重者,酌加除湿毒、退黄标(黄疸)的药物,如虎杖、功劳木、苦参等。

3.笃瘴伴黄标(黄疸)患者,饮食宜清淡,忌食油腻助湿之品。

4.笃瘴伴黄标(黄疸),若黄标(黄疸)骤然加重,并有巧尹(头痛)、眩晕、视物不清,甚至昏迷者,宜急送医院抢救。

【方剂来源】《常用壮药临床手册》

牡蒿防瘴汤

【组成】牡蒿30g 马鞭草15g 香茅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毒防瘴。

【主治】防治笃瘴。

【方解】本方主要用于预防笃瘴。牡蒿又名土柴胡,具有解瘴毒、清热毒、调龙路等作用,是为主药、母药。马鞭草具有解瘴毒、清热毒、除湿毒、通龙路、调水道等作用;香茅具有解瘴毒、祛风毒、通龙路、通谷道、止痛等作用,二药协助防治笃瘴,是为帮药。

【运用】

1.对进入笃瘴高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边境地区,笃瘴频发,未准备有特效抗瘴毒药物者,可每天服1~2剂,以预防瘴毒。

2.此外,进入笃瘴高发区后,要注意自我防护,如白天涂具有刺激气味的药物,如清凉油,减少毒虫(主要是毒蚊)的叮咬。夜晚,可在宿营地周围燃草熏烟,驱赶蚊虫。并支好蚊帐,防止蚊虫叮咬。

【方剂来源】《中国壮药学》

笃瘴康复汤

【组成】土常山10g 桂党参10g 槟榔10g 知母10g 乌梅10g 穿山甲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解瘴补虚,通调龙路。

【主治】笃瘴日久不愈,瘴毒内聚,耗伤嘘勒(气血)者。辨治要点:笃瘴反复发作,腹部触及肿块,身体虚弱,低热口渴,尿黄,屙意卡(便秘),舌苔少,脉小等。

【方解】本方是为治疗笃瘴日久,反复发作,瘴毒内聚,发生诸种变症而设。染发笃瘴后,或由于瘴毒毒性强烈,一般药物未能彻底治愈;或未按医嘱服药;或素体虚弱,虽服药而毒邪滞留,临床表现为发热、发冷表现不甚剧烈,但隔数日或数十日发作几天,体质渐弱,甚至出现勒(血)虚、头晕眼花等,严重者瘴毒滞留内脏,腹部发生肿块。此外,还可有长期低热、尿黄、屙意卡(便秘)、舌苔少、脉小等表现。治疗当解除内外瘴毒和扶养正气兼顾。土常山解瘴毒,清热毒,主要解除外来瘴毒;桂党参补嘘(气)补血,扶正气以驱邪;槟榔具有通谷道、解瘴毒、驱虫等功能,用于解除内脏瘴毒,三味共为主药,其中土常山、槟榔为母药,桂党参为公药,公母药相配,宜用于虚实互见之久发笃瘴。知母、乌梅补阴虚,清虚热;穿山甲具有通龙路火路、活血散结、通经下乳等功用,专治瘴毒内聚引起的腹部肿块,三药起到帮药的作用。

【运用】

1.本方可治笃瘴日久,反复发作,瘴毒内聚结块者。辨治要点:笃瘴日久,腹部触及肿块,身体虚弱,低热口渴,尿黄,屙意卡(便秘),舌苔少,脉小等。

2.可视瘴毒轻重,适当增加解瘴毒的药物,如黄花蒿、香茅、土牛膝等。

3.勒(血)虚较甚,目诊白睛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无力者,可适当增加补勒(血)的药物,如何首乌、桃金娘、龙眼肉等。

4.少数笃瘴患者,日久不愈,可引起全身奔浮(水肿),酌加除湿毒、通水道的药物,如车前子、白茅根、杠板归、金钱草、葫芦茶等。

【方剂来源】《简明壮医药学》

解瘴毒剂小结

黄花蒿解瘴汤、土常山截疟汤、独味黄花蒿汤、黄花蒿田基汤、牡蒿防瘴汤、笃瘴康复汤等是防治笃瘴的常用方剂,适用于笃瘴的各个病程阶段。临床应用时,要辨明主治范围,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