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十二五”看“十三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和世界强国兴衰史,经济转型升级始终是永恒的主题,它与社会财富增长、个体福利改善等的共同演进,一并构成了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主要图景。正是在不断转型升级中,人类逐渐摆脱了蛮荒和饥饿,学会了远航和飞翔,启蒙了思想和制度,驱动了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踏上了迄今为止最伟大的道路。

在这条道路上,一些国家出发得早,工业化、城镇化已经完成,但这并非意味着经济转型就此结束,不断涌现的新技术、新思想,以及新问题、新矛盾的接踵而至,无不是激发转型持续进行的因子。一些国家起步得晚,工业化、城镇化任重道远,人们摆脱贫困愚昧,追求更充足的机会、更体面的生活和国家强盛的梦想,无不是推动转型持续进行的动力。同时,由于技术和制度条件的改善,各国之间经济往来的规模频度空前放大,彼此相互依存,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经济转型成为一个内外相连、动态调整的大系统。当今世界既不存在闭门造车的转型,也没有独善其身的转型,谈经济转型必然要将其放在全球的语境下、动态的情形中,否则便失去了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

对于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生的大幅改善,直接受益于宏伟而有效的经济转型。从封闭到开放,从计划到市场,我们逐渐吸收并创造了先进的技术和良好的制度,构成了经济增长的基础和转型升级的动力。无论是从科斯所言的组织成本、交易成本关系调整的角度来分析[1],还是从张五常所言的县际竞争产生增长活力的角度来看待[2],中国的经济政策都某种程度地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转型升级的趋势。关于未来如何继续转型升级,我们面临着巨大压力:快速发展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尾大不掉,业已形成的利益格局根深蒂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客观存在。可以说,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看接下来的转型升级能否成功。

观察是分析的前提,选择适当的观察对象和观察角度至关重要。之所以把最近五年和未来五年定为观察对象,一方面,笔者作为具体组织者、执行者,参与了“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的研究起草工作,有真切细微的亲身体会;另一方面,“十二五”“十三五”时期,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取得的经验弥足珍贵,面临的问题异常复杂。而之所以选择五年规划作为观察角度,是因为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综合性强、政策性强,既是一张充满理想的蓝图,又是一个付诸行动的方案。从这个角度,我们能够观察体悟到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如何在理想和现实中艰难博弈,如何在历史跌宕和潮流起伏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