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从“十二五”看“十三五”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2 资源环境代价过高

世界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使总人口不到10亿人的发达国家实现了现代化,但资源和生态却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地球上现有人口70亿人,未来峰值预计将达到90亿人。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的研究报告《2030:可能的世界》中,描述了未来在食物、水和能源以及气候变化等方面面临的严重形势。13亿多人口的中国要实现现代化,资源环境的压力可想而知。这30多年工业化的突飞猛进,使得发达国家上百年分阶段出现的资源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凸显。

• 人均资源短缺,能源资源消耗过大

我国人均资源短缺,重要资源如耕地的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3%、淡水为34%、石油为6%(见图3-7)。但与此同时,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效率低下加剧了我国资源短缺的矛盾。2013年,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12.46%,煤炭消费量却占世界的48.2%,粗钢占43.1%,水泥占56.5%。能耗水平过高,每1万美元的GDP消耗标准油6.5吨,而日本为1吨,德国为1.02吨,仅相当于我国能耗强度的1/6(见图3-8)。俄罗斯能耗最高,是因为它是资源富集国家,人均石油、天然气等占有量很高。

图3-7 我国人均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2010年)

图3-7 我国人均资源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比例(2010年)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WDI数据库。

图3-8 主要国家能源消耗强度

图3-8 主要国家能源消耗强度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长快

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不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将导致气温上升、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海岛国家可能会被淹没,我国的一些沿海城市也将遭受威胁。当前世界各国对碳排放权的争夺很激烈,气候谈判背后其实是发展权之争。目前,我国二氧化碳人均排放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接近欧盟人均排放水平(见图3-9)。2015年年底计划召开巴黎气候大会,各国将讨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制度性安排。我国环境改善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国际经验表明,环境改善拐点一般出现在人均GDP 5 000美元到1万美元间,其中,美国在1万美元左右,韩国在8 000美元左右。有关分析表明,我国煤炭消费量峰值、温室气体排放峰值都可能在2025—2030年出现,这说明我们还需坚持不懈地付出艰辛努力。

图3-9 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

图3-9 主要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4》。

• 大气、水、土壤三大污染突出

大气污染形势严峻。2015年2月,环保部公布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以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共74个主要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见图3-10),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0.1%,其中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3%、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为9.3%、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6.5%、严重污染天数比例为1.2%。在超标天数中,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其次为PM10。监测城市中,只有海口、拉萨、舟山、深圳、珠海、福州、惠州、昆明等8个城市空气质量6项指标全部符合标准。尤其是京津冀地区的13个城市,平均超标天数高达60.1%,其中重度污染天数比例为16.2%、严重污染为3%。过去说“清早起来七件事,油盐柴米酱醋茶”,现在是“清早起来头件事,拉开窗帘看天气”,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空气污染的严重程度及其对人们生活造成的影响。

图3-10 我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015年2月)

图3-10 我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2015年2月)

资料来源: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5年2月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2015年3月。

水污染不容乐观。全国废污水排放量不断增加,一些河流的污染物入河量远远超出其纳污能力。水污染从城市向农村、地表向地下、陆地向海洋扩散,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饮用水水质存在安全隐患。2014年全国地表水总体状况为轻度污染(见表3-1),但969个国控断面监测结果显示,劣V类水质占9.2%;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和内陆诸河等十大水系监测断面数据,劣V类水质占9%,61%的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劣于Ш类。

表3-1 全国地表水环境质量

总体状况 轻度污染
969个国控断面 Ⅰ—Ⅲ类水质断面占63.2%,劣Ⅴ类占9.2%。
各监测断面均值超标的14个监测项目 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5日生化需氧量,断面超标率分别为24.7%、21.7%和14.8%。
十大流域 Ⅰ—Ⅲ类水质断面占71.2%,劣Ⅴ类占9.0%。
62个国控湖(库) 38个水质好于Ⅲ类水质,滇池等5个劣于Ⅴ类水质量。
6个国控断面(点位) 出现25次重金属超标现象,超标项目为砷、汞、镉和锌。

资料来源:根据2014年《全国地表水水质月报》整理。

土壤污染问题严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见表3-2)。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是16.1%,其中,耕地点位超标率为19.4%,林地点位超标率为10%,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0.4%。土壤污染会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如大米镉污染。土壤污染隐蔽性较强,不易发现,重金属污染后还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污染很难治理。

表3-2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2014年)

总体状况 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
从点位超标率看 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轻微污染点位11.2%,轻度污染点位2.3%,中度污染点位1.5%,重度污染点位1.1%。
从土地利用类型看 耕地点位超标率19.4%,林地点位超标率10.0%,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10.4%。
从污染类型看 无机型污染为主,有机型污染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
从污染物超标情况看 镉、汞、砷、铜、铅、铬、锌、镍8种无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7.0%、1.6%、2.7%、2.1%、1.5%、1.1%、0.9%、4.8%;六氯化苯(六六六)、二氯二苯三氯乙烷(滴滴涕)、多环芳烃三类有机污染物点位超标率分别为0.5%、1.9%、1.4%。

资料来源:国家环境保护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