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易》兼体用:邵雍的思考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个数学家,当然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数学家。
邵雍的著作大都经过了后人的整理,特别是《观物外篇》。《观物外篇》本来就是别人记录下来的,又经过邵伯温整理过。而邵伯温之不肖是大家都知道的。朱子曾说:邵雍当年一定没跟邵伯温讲过他自己的思想,因为一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不靠谱。[1]《观物外篇》经邵伯温整理,又被他胡乱解释以后,就搞得对邵雍的解释越来越复杂。其实到目前为止在中国哲学史的传统当中,关于邵雍的研究一直做得不好,邵雍一直是宋明理学研究当中一个被漠视和忽略了的人物。这种情况在《近思录》中已经有所体现,朱子和吕祖谦编《近思录》,在北宋五子当中只有邵雍的材料没有收入。从《朱子语类》的相关议论看,这应该是出于吕祖谦的主张。朱子对此是颇为不满的。朱子受邵雍的影响很大,不了解邵雍就不可能对朱子的集大成的思想体系有全面深入的把握。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邵雍这个人。邵雍,字尧夫,生于1011年,去世于1077年,在北宋道学家里面算活得并不短的。死后赠谥康节,所以人称康节先生。先世在河北范阳,父辈迁居河南,后来就长期定居在洛阳,去世以后就安葬在洛阳伊川县。
关于邵雍学术思想的来源,朱震的《汉上易传》有这样的说法:“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放传穆修,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2]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种放授穆修。陈抟我们都知道是迹近神仙的人物,《宋史》里面有专门的传记。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里面写到宋初士大夫的状态时说,宋初士大夫人格精神普遍卑琐,真正有点人格的反倒是道士,如陈抟等,儒者在当时的表现其实是非常糟糕的。[3]“陈抟授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又传到李之才,李之才以此图授给邵雍,看起来好像邵雍之学完全是从道教的传统当中出来的。我们当然不否认道家思想对邵雍确实有相当深刻的影响。在北宋五子里面邵雍是非常独特的,是包容老庄的,他对老庄都有非常充分的肯定。当然他对老庄的态度不是信奉,而是用自己的思想系统把老庄安置和包括进来,这种状态可以叫做“范围老庄”,也就是把老庄纳入到自己的体系中来,这是一个比较宽容的态度。当然他的基本思想还是儒家的。关于邵雍从学李之才的事,《朱子语类》有这样的记载:“康节学于李挺之,请曰:‘愿先生微开其端,毋竟其说。’学者当然须是自理会出来,便好。”[4]“愿先生微开其端,毋竟其说”,就是说先生您说个头就行了,别把你的想法全说遍了、说尽了,因为你全说尽了我就没有自己的思考了。朱子对这个态度特别欣赏,因此说:“学者当须是自理会出来”,所有的道理要自己亲自去把它理会出来才好。通过这个记载我们可以看出,邵雍之学虽然受到了陈抟、种放、穆修、李之才这一系的影响,受到了他们的启发,这种启发甚至有开蒙的作用,但是后面的思想的发展完全是独得之见。
邵雍的主要著作就是《皇极经世书》。我们今天要想看《皇极经世书》要到《正统道藏》当中去找,现在《正统道藏》收录的是明刊本,全书五十四篇,其中的《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被收录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邵雍集》里。我们了解邵雍的思想一般读《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除非你去做专门的邵雍哲学的研究,一般我们不去看《道藏》中更完整的《皇极经世书》。《观物内篇》和《观物外篇》有很大的区别,《观物内篇》是非常成系统的,前后之间都有照应关系,这应该是出自邵雍本人的著述。《观物外篇》是邵伯温整理邵雍学生的笔记而成。《观物外篇》当然非常重要,但是也很庞杂,非常难读懂,因为里面大量数字的计算,而数字在传抄过程中是很容易出错的。我们今天会涉及到一部分计算,但计算的部分比较少,我还是尽可能地给你们一个邵雍哲学的整体框架。
邵雍这个人,二程和朱子都认为他是“振古之豪杰”。[5]这个人心胸极为阔大,整个心胸包括宇宙,有一个特别大的视野。另外一点,此人纯厚而精明,算又算得精,所有的算又不因此而导向单薄。这是邵雍这个人的人格。他每天过着自己安乐的生活。他的诗集《伊川击壤集》里有很多非常好的诗,他把思想跟诗结合得非常好。邵雍长期居住在洛阳,他的好朋友司马光、富弼等人为他在洛阳买了几间简陋的房子、几亩薄田,邵雍就很快乐,把自己这个住处命名为“安乐窝”。因为他每天都笑呵呵的,从来不愁眉苦脸,所以洛阳城中老少没有不喜欢他的。他每天固定时间去遛弯儿,很多人就沿着他遛弯儿的路盖了些房子,到他快出来散步的时候,这些人就把自己的房间打扫干净等着他来,希望邵雍累了能到他们家里坐一坐。因为邵雍的住处叫安乐窝,所以这些房子的主人就把自己的房子称为行窝。邵雍的人格还是偏孔颜乐处多了点。后来朱子说:“康节本是要出来有为底人,然又不肯深犯手做,凡事直待可做处方试为之,才觉难便拽身退,正张子房之流。”[6]《观物外篇》里讲“学为润身”[7],至于治国之类的事情都是余事,都是润身之余,那些事不用关心。邵雍不像其他的宋明道学家那样有那么强的主体意识和担当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