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燕园草木
数百年里里一片芳华不辍的草木,一个世纪的文化精英,从树冠与落花间走过,留下每年都有青春的芳泽。
北京大学校址所在,有着悠久的渊源和复杂的变迁。从明朝米万钟营造勺园开始,四百多年来,私家园林、皇家园林、王公宅邸相沿续继、兴废替立。几百年的雕梁画栋基本荡然,但草木花卉却代复一代年复一年,不惧人事更迭、沧海桑田,顽强地生长繁滋,以循环往复的春华秋实冬枯夏荣,展示着世界上真正的壮观,镌刻着真正活着的历史。昔人对草木趣灵的赞叹已经杳然,而今人与草木的故事还是这座庭园最动人的记忆之一。从燕京大学到如今的北京大学,多少学子曾在心中梦里涵咏过桃李桑槐,多少学者俊才在文中笔底追摹过兰蕙蒹蒲。
北大洛阳校友赠送的牡丹,盛开在二教楼前(吕凤翥 摄)
深受学生爱戴的北京大学前任校长许智宏,主编出版了《燕园草木》一书。这本全面介绍燕园草木花卉的图书,将185种校内常见及特色植物最美好的一瞬呈现于读者面前。
编这样一本书是许校长很久以来的一个心愿,也是他卸任后做的第一件事。对于出版这本书的初衷,许智宏校长说:“长期以来我们就是技术立国,倡导‘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忽视对自然兴趣的培养。我在英国留学时有一段时间住在英国人家里,发现房东老太太自己园子里很多植物,她不仅叫得上名,连拉丁名、属什么科都知道,我想这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素质。了解我们周围常见的植物、动物,是一个公民必须知道的常识。我们的教育应更多地改进,使我们学生有机会接触大自然,了解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兴趣。”
“春天等着花一朵一朵一棵一棵地开、叶子一点一点地舒展,湖边的山桃烂漫笑东风,水杉的小叶子在夕阳的光线里仿若琉璃;夏天坐在老生科楼前七叶树的树影里就远离了所有尘嚣,风过是静,花落亦是静;秋天看着47楼东边的白蜡慢慢变黄,干燥的翅果如同簪子末梢的银坠,跑到图书馆抢北边对窗的位置,只为一抬头就是一教楼前满树金黄的银杏,灿烂得让周围的一切都霎时间黯然;冬天就是苍松翠柏,临湖轩的早园竹响着萧瑟的声音。”许校长如是说。
二教楼前的虞美人(吕凤翥 摄)
燕园历史悠久,从明朝米万钟的勺园算起,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校内有古树五百多株,其中最古老的早在康乾盛世的和府邸内就已经开枝散叶了。加上校园绿化和教育的需要,过去几十年中,又引进了不少植物。据资料所载,燕园内约有九十多科三百多种植物,是北京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园林之一。
植物在北大不仅有重要的自然和历史意义,对北大人的生活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每年6月荇菜开花对学生们来说,是他们期末考试来临的信号;宿舍楼前核桃树上结出的青色核桃见证校园里同样青涩的爱情;许校长最无法忘怀的是南门内道旁的两排槐树,因为“毕业后,每次回校,基本上都是从南门进的,一见这两排槐树,就觉得像回家了”。
未名湖周围的原生林带是北京市区内独一无二的,更重要的是北大的花草树木和别具匠心的北大园林相结合,同时渗透着从明代以来几百年人文历史积淀,值得北大的学生、来北大参观访学者细心观察。
冬季挂满果实的金银木(吕凤翥 摄)
因有草木,燕园的历史才有活色;因有花卉,燕园的记忆才有芳香。
说到燕园草木,不能不提银杏。银杏是北大最美的风景之一。
每到秋天,银杏叶都黄得特别灿烂。
秋天的银杏叶
31楼前与28楼后的银杏尤为好看,使得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看着那鲜艳的明黄色都浮想联翩。银杏落叶的时候,一枚枚嵌在灰黑色的地面上非常清晰,常有童心未泯的同学蹲下身来捡树叶。
到了晚上,在昏黄的路灯映照下,一树叶子似与灯光呼应,渲染着本已暗下来的夜色。校园的灯似乎更亮,于灯的光晕中耀眼地铺展出锦缎一般的黄,让人心中平添一份光明的感受。有校友曾经饱含深情地回忆道:“北大的银杏落在地上,成片的、黄灿灿地辉映着上午的秋阳。顺着光线看去,黄得厚重、雍容;逆着光线回望,黄得轻盈、透亮。我觉得,它不同于北方的杨柳秋色中的凋零,黄得无奈而惆怅。银杏的黄,是整体的,同步相约的,灿烂张扬的,给人愉悦、明净的感觉。我不时地顾盼身边的松柏和国槐,它们也都是百年以上树龄,气势遒劲不凡,绿得浓重、沉着,在色彩的对比中又让银杏树增添了几分女性的华贵之气……”
以前有朋友在信中透露想看一眼北大的银杏,在北大的同学就挑选31楼前地上硕大干净之树叶约有二十来片,与办公楼后艳红色的爬山虎叶子一并寄去。
进入西门,便可以看见这棵北大校园里最古老的银杏树(吕凤翥 摄)
当然,银杏不光好看,亦有他途。孔庆东在《47楼207》一书中就谈到,数十年前,他的同学大河捡了很多银杏果,晒干卖给药店,换回不少零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