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菜的饮食文化特征
一般说来,湖南饮食风俗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1.在湖南,“吃”具有比较丰富的社会意义
首先在人们的婚嫁丧娶这类大事中,总是以吃作为其重要内容。结婚称“吃喜酒”;有丧事,俗称“吃肉”;添了人口,一定要吃“满月酒”;过生日,则要吃荷包蛋,吃“寿面”。其次,“吃”也是人们重要的社交手段之一,朋友、熟人见面,第一句问候常常是:“吃了饭吗?”去朋友家做客,能够吃到10道或12道菜,就意味着受到了主人最热情的款待。
2.湖南人注重节日饮食
在湖南,无论城市乡村,人们都是一日三餐。所不同的是,城市中,早餐比较随便,一天之内最重视晚餐,一周之内最重视周末的饮食。乡村中,一天三餐无明显差别,每逢农历节日或节气,在饮食上一般要比城市来得隆重。一年之内,最重春节前后的饮食。此外,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几乎家家户户都要根据季节时令来制作一些腌菜、干菜、泡菜、酢菜、腊菜。每逢客至,总要端上桌来显示主妇的手艺和持家能力。
3.不分男女老幼,普遍嗜辣
在湖南,无论是平日的三餐,还是餐厅酒家的宴会,或是三朋四友小酌,总得有一两样辣椒菜。湖南地理环境上古称“卑湿之地”,多雨潮湿。辣椒有御寒祛风湿的作用;加之湖南人终年以米饭为主食,食用辣椒,可以直接刺激到唾液分泌,开胃振食欲。吃的人多起来,便形成了嗜辣的风俗。
湖南人吃辣椒的花样繁多。将大红椒用密封的酸坛泡,辣中有酸,谓之“酸辣”;将红辣、花椒、大蒜并举,谓之“麻辣”;将大红辣椒剁碎,腌在密封坛内,辣中带咸,谓之“咸辣”;将大红辣椒剁碎后,拌和大米干粉,腌在密封坛内,食用时可干炒,可搅糊,谓之“胙辣”;将红辣椒碾碎后,加蒜籽、香豉,泡入茶油,香味浓烈,谓之“油辣”;将大红辣椒放火中烧烤,然后撕掉薄皮,用芝麻油、酱油凉拌,辣中带甜,谓之“鲜辣”。此外,还可用干、鲜辣椒做烹饪配料,吃法更是多种多样。尤其是湘西的侗乡苗寨,每逢客至,总要用干辣椒炖肉招待。劝客时,总是殷勤地再三请吃“辣椒”,而不是请吃“肉”,可见嗜辣之甚。
近年来,湖南菜颇受欧、美、东南亚地区顾客的欢迎,尤其是美国及加拿大人喜食味浓、香、鲜、辣的湖南菜。在美国,有的湘菜馆门前悬挂画有大红辣椒的牌子,上书湖南辣椒,馆内女招待的围裙上,也绣着大红辣椒。
4.湖南人爱吃苦味
《楚辞·招魂》中有“大苦咸酸,辛甘行些”的诗句。这里的“大苦”,据说就是豆豉。这种由豆类加工而成的调味品,已有2000 多年的历史了。至今,湖南人还有爱吃豆豉的习惯,如“浏阳豆豉”就是地方名优特产之一。其他如苦爪、苦荞麦,也都是湖南人所喜爱的。湖南人嗜苦不仅有其历史渊源,而且有其地方特点。湖南地处亚热带,暑热时间较长。祖国传统医学解释暑的含义是:天气主热,地气主湿,湿热交蒸谓之暑;人在气交之中,感而为病,则为暑病。而“苦能泻火”“苦能燥湿”“苦能健胃”。所以人们适当地吃些带苦味的食物,有助于清热、除湿、和胃,对保健大有益处。
苦荞麦
浏阳豆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