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第八版序言
本版是本书第八版,本版在第七版(是第六版的再版)的基础上稍稍做了修改。本版序言与第七版序言十分相似,可以说是第七版的再版。
我曾在第一版中承诺,在合适的时间内完成第二卷以便完成本书。这一诺言距今已有30年了,主要是我制订的写作范围十分广泛。当今工业革命的进展速度之快及范围之广,都极大地超出了上个世纪的设想。因而就现实而言,这一改变逐渐促使我的写作范畴日益增大。因此,我不得不推翻两卷写完本书的打算。由于现实情况的逐渐变化,加上我要从事其他急需的事务以及日渐退步的精力的影响,我不得不一次次地改变我所说的写作范围。
事实上,《工业与贸易》(1919年出版)一书可称为本书的延续。此外,第三卷关于金融、贸易及工业未来的讲述则十分深奥。对于这三卷书,我将竭尽所能地阐释经济学中的所有道理。
因此,本书依旧是经济学的一本入门之作,它在某种程度上与经济学基础非常相似。不过,罗雪尔和很多经济学家曾将这种作品置于多卷经济学著作的前卷中。此外,通货及市场组织这种特定问题不属于本书探讨的内容。本书在涉及工业组织、就业以及工资等内容时,我们主要探讨它们的一般情形。
经济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不过,政治变革有时却使其进步、停滞乃至退步。经济变动是以完全自觉及不完全自觉为基础的,因而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诚然,某些才智过人的发明者、组织者或财政家能够轻松地使某个民族的经济组织发生变化。然而深入观察他们的作用之后,我们可知,这些作用大多是将准备充分的进展推到完善的境地。与其他很多科学研究相似,经济学研究也以自然中经常出现的,极有条理性且易于被人们深入探讨的现象为基础。对某些出没不定,不常见且不易研究的现象,人们大多会在后续时期加以特别阐释。由此可见,名言“自然不能超越”也比较适用于这本经济学入门之书。
本书和《工业与分配》一书中,关于大企业分配的论述就证明了上述两种现象之间的比较。受某个产业部门提供的公平机遇的推进影响,某新兴企业迅速发展。不久,该企业跻身于优势企业之中。然而一段时间之后,该企业却沉寂了。此时,某代表性企业的情形就能被用来计算该产业部门的一般生产费用。其中,代表性企业指占有大量内部经济(该经济为组织优良的个别企业所拥有)及外部经济(该经济由全部地区的共同组织形成)。经济入门之作有必要探讨这类企业。由政府或大铁路公司控制且基础雄厚的行业会不断发生价格变动。尽管这一变动主要以他们的收入为根据,然而他们会在一定程度上斟酌顾客的利益。经济学入门之作也有必要阐释这一论点。
一般经济情形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而有所损失。具体而言,其一,整个市场被托拉斯垄断;其二,利弊并存的组织的废与立;最后,某特殊企业的策略不仅受制于该企业经营成功的观念,也受制于大股票市场或某一市场变革的因素。不过,这些内容是阐述上层建筑之作所必须的论述内容,因而经济学的入门之作没有必要阐述这些论题。
此外,经济生物学应该是经济学家的研究目标之一。不过,与力学相比,生物学的概念更为繁复。对和力学相似的东西,本书会多加注意。本书中,较为常见的名词“平衡”指与静态相近的含义。这一内容加上本书尤为重视的近代生活的常态,都不是动态含义,而是静态含义。不过,由于本书主要探讨经济发展的诱发力量,因此本书的基调却不是定为静态,而是定为动态的。
由于我们需要探讨的力量很多,因此我们应该将多种力量放在一起探讨。从而,我们得出某些结论,进而推动主要论题的研究。因此,某种特定商品的供求及价格的初始关系就成为我们最先要探讨的内容。为了暂时不考虑其他力量的作用,本书常采用“假定其余条件不变”的方式。其他力量会产生影响,我们为了研究之便暂时不予考虑。科学出现之前,人们就曾使用这种科学的方法。从古到今,在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难题时,很多智者常使用该方法。
接下来,本书研究了曾不予考虑却一直起作用的力量。决定特殊商品供求的因素一直在产生影响。因此,本书着手研究了这些纷繁因素的彼此作用。随着研究的深入,本书逐渐拓展了动态范畴的论题,而相应地收缩了曾假设的静态范畴。接着,本书研究了各种生产要素在国民收入中的分配的这一核心论题。受动态的替代原则的频繁影响,每种生产要素的供求都会受到其他要素供求变化的间接影响。
由此可见,经济学论述了无论变化优劣都必须进行变革和发展的人类。本书暂时假设的静态理论有助于动态概念的研究。然而,经济学(包括经济入门之作)的研究核心概念必定是与生机、活力和运动有关的概念。
社会史的许多时期中,人类关系曾经受土地所有权提供报酬的特征的控制。这些特征或许能占有绝大部分有利地位。然而当今时代,新土地的开垦,廉价的水路运输费用等几乎减缓了报酬递减的趋势。马尔萨斯时代,英国劳动者每周的报酬常常不足半蒲式耳小麦。首先,假设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持续进行;其次,假设所有土地用途都不受政府的控制。那么,这些用途提供的地租总价值,极有可能大于其他所有形式的物质财产所能提供的总报酬。即便是以后这些财产是现在劳动的20倍,这一论述仍然成立。
刚刚所说的内容,一直是本书每次再版(直至本版)所重视的内容。同时,本书也重视这个内容:所有生产及贸易部门中都存在的边际问题。在该边际特定情形中,每种生产要素使用量的增长都能获得利益。然而,若大于这一边际继续追加生产要素供给量,报酬就会逐渐降低。当必需增加某一生产要素,并且与该要素同时使用的其他要素也有所增长时,人们也能获利。边际概念是不定的,它因论题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尤其会因与其关系密切的时间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此外,边际法则是普遍的。首先,边际成本不是价格的决定因素;其次,价格的决定因素产生的作用,只能通过该边际才能显现;最后,按照长时间内和耐久的经济结果阐述边际问题,同按照短时间内及暂时的经济波动阐述边际问题,两者的本质和范畴都有区别。
边际成本的本质差异产生了某些影响。对经济因素引发的结果,与较容易就能得出的结果相比,那些需要深入探究的结果常常更加有用。同时,两者多处于相对立的位置。这一弊端是以往经济研究中一个较为常见和令人头疼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多数人还未真正意识到这一问题的紧迫性。我们需要完成更多的研究工作才能意识到这一点。
在不同本质的经济学材料许可的条件下,微分学(即少量增加的科学)的分析法正逐渐被应用到经济新分析法中。近代以来,大多是由于这一新分析法的应用,人们才得以支配某些自然性质。不过,该分析法仍然不够成熟和完善。该分析法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更没有经过长期发展而阐发出一系列确凿无疑的术语。因此,分析中产生的某些名词是否恰当运用及其附带论题中产生的争论,属于前进中的正常现象。很多采用这一新分析法进行论述的人,在该分析法基本原理上的意见相同。受过专门物理学知识教育的人更加明显地达成了一致见解。尽管这一分析法有很多方面并不适用于经济学研究,不过其中某些方面却占据统治地位。而且,关于这些方面的分歧在当代就可以解决。
此外,我的妻子对本书每一次再版都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她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建议及观点。凯恩斯博士及普赖斯先生也为本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精心批阅了本书第一版。福拉克斯先生也为本书做出了贡献。同时,本书每版的许多特定论题受到了艾希利、凯南、埃杰沃斯、哈佛菲尔德、庇古、陶西格、贝里博士、法伊先生和已世的威克教授的极大帮助。
1920年10月写于剑桥曼第诺来路六号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