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再出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检察向何处去

改革如羁旅,何处是归途?

作为检察官,总感觉像是法治国的异乡人,找不到回家的路。

检察制度凡二百年,风云变幻,浩荡已成世界大势;中国检察上百年,跌宕起伏,但终因法治而勃兴;检察改革数十载,兜兜转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而今迈步从头越。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出生于法兰西,身世可以追溯到古罗马,中文名字来自东瀛,我们被称为革命之子,我们涤荡了旧世界,因为我们代表了人民的名义、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我们骨子里流淌的是法治的血液。我们在侦查与审判的山谷之间,辟出一条检察之路,从此才有了控审分离的现代法治,支撑法庭成三角构造。正因此,这也是一条法治之路。这条路不是流水线中可以简省的一环,它是法治的中枢神经,牵连四方,传导着正义的讯息。如果中枢神经被切断,我们只能卧床不起。

我们身在何方?

我们处在一个日益复杂的社会,正因为复杂,对法治的渴求才格外强烈。法治就是统御复杂社会的超级算法,这种计算能力已经远远超出了人力的负荷。我们处在一个个人崛起的时代,个人的权利诉求、影响力都在加速增长。我们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网络化、城市化、规模效应正在推动社会变化呈指数级加速。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其实这是人类进化的一个拐点,我们只是刚好处于加速期。

我们向何处去?

我们的脚步不敢慢下来,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找对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司法规律配置有限的检察资源,整合核心职能打造拳头型检察产品。我们不是在套用经济学,只是借鉴经济学的理性思维,以用户为导向实现司法效能的最大化。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组织结构就是为了增加灵活性、体现法治产品的人性属性,案件不是流水线上下来的,是一个个检察官办案办出来的,让能听见炮火的人去指挥战斗,让直面法庭的人做出决定,我们才能对法治的胜利更有信心;专业化、精细化是为了植根于本土资源创造更加精致的法治产品,适应社会的多元化、法治需求的个性化,这就是法治的供给侧改革。

让我们再出发。

我们扛着法治国的大旗再出发,其道路必然是曲折的、渐进的,但其前途也必将是光明的,因为它是司法规律的回归,是检察官天然使命的回归。与其说是改革,不如说是一次迟到的“归来”。我们的出发并不是在权力分配的蛋糕上博弈,只是在努力寻找日渐迷失的本我。司法责任制改革也是一场司法官人性的解放运动,就是要打破无往不在的行政枷锁,像实现“包产到户”用价值规律来引导人性一样,用司法规律来引导司法官的人格,实现我们一直期待的每一个个案的公平正义。

我为什么要书写这些?

因为我们对这份职业爱得深沉。

刘哲

2018年7月26日定稿于西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