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3.0的实践
当专家在探讨一群人的工作方式时,通常会提出一些“最佳实践”组合。我同意他们所说的,并不存在所谓最佳实践,只有优良实践,但我同样认为,更糟糕的是不提供任何实践。原则上讲,打包提供原则和实践,本身就是一种优良实践。项目经理、软件开发人员和其他学科的创造型工作者,都能够接触到可以借鉴到日常工作中的大量实践。但管理的优良实践有哪些呢?
奇怪的是,当我们询问员工有什么优良管理实践的实例时,他们似乎只能想到那些原则,例如“取悦客户”“有共同的目的”“信任团队”。我相信这些建议都很有道理、用意良好,但不够具体。具体的意思是说,要达到跟新手解释清楚之后他们就知道了周一早上具体该干嘛的程度。“成为服务型领导”很抽象,“给他们买咖啡”就很具体;“让自己不再必不可少”很抽象,“休假六个月”就很具体。
在管理这件事情上,大多数人都是新手。对于他们那些“如何做”的问题,需要具体的建议和细化到步骤的指导。
• 我们如何衡量绩效?
• 我们如何替换绩效考核?
• 我们如何决定薪水和奖金?
• 我们如何提供职业路径和晋升机制?
• 我们如何激励员工?
人们学开车时,只告诉他们“基本原则就是要达到某个地方,别伤害或撞死任何人。祝你好运!”远远不够。新手司机需要更多指导(反正我肯定需要!)他们需要更加具体的建议,包括如何坐在座位上、如何握住方向盘、如何看路以及如何使用大灯和转向灯。在欧洲,新手司机会学习如何换挡。在美国,他们会学习如何使用杯托。新手司机只要能亲自实践完这些规矩,就能够快速领会这些原则。教练有责任介绍清楚,所有这些规矩都只是推荐的、有助于确保大家安全的优良实践而已。
遗憾的是,一旦你给人提供具体的实践,就会存在风险,总是有些人只知道照本宣科,而不去理解原则。例如,团队需要理解站会的目的是要保持沟通简洁有效。然而,我听说有个团队一过15分钟就会打断团队成员,因为该实践的名字是“15分钟的每日站会”。另一个团队报告说他们很难接受站会上有一个人坐在轮椅上,原因很奇葩,因为这个人无法站立!盲目地固守陈规,加上原则的逐步丧失,就是官僚主义永恒不变的前奏。
如果我给出优良的管理3.0实践,就会产生类似于教条主义和官僚化倾向的危险。比方说,当我建议人们互送象征着感激的感谢卡时,有时就会有人问这样的问题:“这应该是匿名的还是公开的?”“我应该亲自给他们还是把卡片都放到一个盒子里?”“这应该是写在纸上还是用电子工具?”等等。同样,当我建议他们早上给团队带杯咖啡的时候,他们会问我团队要不要加奶加糖,以及可不可以加块饼干、饼干是巧克力饼干还是无糖饼干;甚至还有,如果有人只喝茶怎么办?我拒绝太过具体,因为风险就是人们会依此做一个检查清单,并逐字逐句地执行!给团队带杯咖啡背后的原则是,你要努力成为一名服务型领导,依此表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