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险最优支付水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 研究目标及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标

医疗保险支付水平是政策福利性的重要衡量维度,报销比率提高可以减轻经济个体的就医负担,却可能由于保险带来的边际成本下降而扭曲医疗服务需求行为,造成社会成本的上升。从防范风险和道德风险最小化之间权衡取舍找到的最优体制,不仅关系着参保个体的切身利益,也是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为获得最优报销率,本书从研究道德风险出发,估计基本医疗保险造成的行为扭曲的总量,其中深入探讨了保险的供方与需方道德风险、收入效应与价格效应问题,接着使用实证方法识别保险对高低状态间的消费平滑效果,最后使用最优政策公式计算合意的报销比率,为政策制定和医疗保险改革提供经验研究支持。同时,我国正在发生的城乡医疗保险整合性改革在参保缴费、待遇给付等主要制度参数方面未发生根本变化,虽然不影响本研究的时效性,但整合后的城乡医保制度仍可能对农村居民的医疗支出及医疗负担产生影响,本书将对此进行预测,以便为城乡统筹医疗保险改革以及确保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权益提供实证参考。具体目标如下:

第一,评估基本医疗保险的不利影响。包括:估计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总量的同时,分析我国医疗费用上涨的原因;评估医疗费用上涨的控制机制——医疗保险预付制改革的成效,并分离供方与需方对道德风险总量的贡献额。

第二,评估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利影响。从4个角度评估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收入效应,包括降低费用负担、低收入群体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程度以及生存持续时间、消费平滑效果。

第三,将基本医疗保险的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置于统一框架,找出保险的最优支付水平,即权衡道德风险及福利收益时的基本医疗保险最优报销率,以期为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经验研究支持。

第四,预测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整合对农村居民医疗支出及医疗负担的影响。

1.2.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对医疗保险福利成本与收益的研究进程从未停止,但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政府,更关注的则是权衡成本与收益时的最优保险水平。最近10年,美国经济学家Raj. Chetty(2006)创建了社会保险水平最优化理论和充分统计量法,确定了社会福利最大化条件下的最优保险支付水平,将社会保险的理论研究引入新阶段。本书则是在理论与数据相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实证方法确定医疗服务需求弹性及消费平滑效果等充分统计量,将医疗保险的不利影响与有利影响置于统一框架,寻求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最优支付水平,是医疗保险制度理论及实证研究的有益补充。

(2)实践意义

首先,近年来,虽然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福利待遇普遍提高,但部分居民认为医疗费用的持续上涨降低甚至抵消了政府对农村居民医保的缴费补贴及支出补偿带来的获得感,并使个体产生就医经济负担加重的感觉,进而否定了保险的价值。只有全面而准确地评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边际成本及边际收益才能厘清保险真正的福利价值,避免以偏概全。其次,医疗费用上涨困扰着我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本书在准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医疗费用上涨的主要来源,并对政府采取的控制医疗费用上涨的预付制支付方式的成效进行评估,可以为政府设计正确的医生医院激励方式提供实证证据,也可以为改革路径的选择提供经验数据的支持。再次,本书回答了医疗保险改革的侧重点是应控制供方还是需方道德风险的问题,前者需要进行支付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后者需要限制医保制度参数,如提高起付线、共付率等,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选择,本书的研究可以为路径决策及政策制定提供实证参考。最后,报销率是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待遇水平及福利性的根本体现,受到参保个体及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确定合意的报销率事关被保险者的切身利益,也影响着保险者的政策方向及医保基金的财务平衡,需要权衡道德风险及福利收益给出最优决策。本书通过社会保险最优支付水平理论及充分统计量法找到了最优报销率,可以为今后的医疗保险给付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