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战略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战略意义

一、有利于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

从“八五”计划开始,河南决策层和专家学者就对构建中原城市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行探索。2003年明确提出由9个省辖市构成中原城市群,随着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调整、河南发展阶段和发展基础的变化、交通通信技术的进步,中原城市群的空间范围也在不断调整,逐步扩展至涵盖中原经济区30个省辖市的空间范围。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将中原城市群定位为中西部地区推动国土空间均衡开发、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四个重要增长极之一。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印发《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把中原城市群建设成为经济发展新增长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中西部地区创新创业先行区、内陆地区双向开放新高地和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构建网络化、开放式、一体化的发展新格局。但是,中原城市群虽然有综合实力强、交通区位优越、城镇体系完整、自然禀赋优良、文化底蕴深厚等优势条件,却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例如:我国经济继续由东向西梯度推进,东中西格局总体没有改变,但地区经济走势分化、南北差异加大现象比较突出,中原城市群所处的中部地区比较典型;中心城市国际化程度低,国际门户枢纽功能和高端要素服务功能不足;城区人口百万以上的大城市数量不多,中小城市现代化水平不高;科技教育发展不均衡,自主创新能力总体不强,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短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部分城市雾霾天气、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较为突出;城市间一体化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其中,中原城市群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其他国家级城市群相比,最明显的短板就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例如,2016年,郑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7920亿元,不仅低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等生产总值过亿元的国家中心城市,而且低于长沙等中部地区省会城市。同时,2016年,郑州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为19.9%,而同期成都、武汉、沈阳、西安占各省的GDP比重都在30%以上。虽然南京、杭州、青岛、厦门地区生产总值占各省的比重也不足20%,但是南京、杭州、青岛、厦门所在省份均为经济双(多)核中心城市省份。例如:江苏的经济中心是苏州、南京、无锡,浙江省的经济中心是杭州、宁波,山东省的经济中心是青岛、济南,福建省的经济中心是福州、泉州、厦门,双城或多城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共同辐射带动区域发展效果明显。而城市首位度较高的成都、武汉、沈阳、西安4市,同郑州一样,所在省份是单核中心城市省份,其对各省的经济贡献和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呈现一枝独秀态势,是“强核”牵引。只有郑州一市,既处于单核中心城市省份,城市首位度又不高,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

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围绕管理、信息、文化、创新、流通五大功能,明确未来要发挥什么作用,发展什么产业,吸纳什么层次的人才,与周围腹地形成相辅相成、要素双向流动的互补关系,加快转型、扩量、提质、增效的协调推进,最终带动中原城市群健康持续发展,从而在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发挥关键支点作用。

二、有利于支撑中部地区崛起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区域发展上先后实施了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其中,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在《200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此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意见和规划,对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支持政策日趋完善,针对性日益加强,支持力度日益加大。例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主要提出了“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政策较为宏观。《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提出进一步细化和全面落实《关于中部地区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的实施意见》,以及完善财税、金融、投资、土地等支持政策,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扶持粮食主产区经济发展、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加大财税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投资和产业政策支持与引导、完善生态补偿政策、完善并落实好“两个比照”等系统性政策措施,政策更加具体、更加系统、针对性也更强。

随着一系列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政策的实施、政策效应的发挥,中部崛起战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已有区域政策的支持力度不够,法律支撑体系还不完善,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城镇化为例,2016年,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4%,中部地区平均城镇化率低于全国约5个百分点,除了湖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外,河南、江西、湖南、山西、安徽五个省份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河南仅为48.4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9个百分点。为此,2016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2025年)》,在继承原有“三基地、一枢纽”定位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了“一中心、四区”的战略定位,即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其中,中部地区处于城镇化中期的快速发展阶段,加之人口相对密集,大量农村人口需要转移,城镇化发展基础良好且潜力巨大。特别是中部地区是我国外出农民工的主要流出地,是落实全国3个1亿人城镇化战略中就地城镇化战略的主要区域。

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与武汉南北呼应、共同带动中部地区崛起,成为全国的核心增长极和支撑全国经济发展的新空间。从强化交通支撑能力看,郑州与武汉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在中部地区形成两个多种运输方式紧密衔接、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相关配套设施健全的全国性交通枢纽城市,有利于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在全国综合运输大通道中的作用,强化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来看,郑州、武汉作为沿长江经济带、沿陇海经济带、沿京广经济带的关键节点城市,其联动发展将在中部地区形成东引西进、南北贯通的增长区域,有利于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东部发达地区的对接,密切联系成渝、关中—天水等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形成支撑中部崛起、促进东中西协调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三、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2016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17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重点仍然是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力图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

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一,有利于弥补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的短板。虽然,近年来的郑州城市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但是和发达国家的城市、我国东部地区发达城市相比,郑州的基础设施水平仍然落后。以人均道路面积为例,2015年,武汉、沈阳、长沙这样的东中部城市分别达到16.7、17、14.4平方米,同期郑州仅为13.7平方米;从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看,天津、石家庄、武汉、沈阳分别达到41.7%、44.4%、42.6%、44%,同期郑州仅为32.4%,相差都在10个百分点左右。加快把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而且可以加大投资、拉动内需、稳定增长。第二,将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根据自身的功能定位,加快发展中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消费服务业,例如:信息与互联网产业、教育与培训产业、体育与娱乐产业、健康与养老产业、文化与智慧产业、服务平台与社会化服务产业等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三,将有利于提升郑州的创新引领功能。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其表现在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等方面。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有利于郑州集聚各种创新资源,提升吸收创新能力,并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向周边扩散的过程中,发挥承上启下、承外启内、合理嫁接、消化创新的作用,从而带动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实现增长动能的转换。

四、有利于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表示:为了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7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中方支持建设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空中丝绸之路”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共同构成了全球最具合作空间、最具发展潜力的宏大战略构想,同时也给河南深度融入世界经济、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节点城市,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第一,有利于在我国中部地区加快形成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就全国范围来看,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一个半小时航程内覆盖全国2/3的主要城市、3/5的人口。就国际视角来看,以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二个小时航程内覆盖亚洲人口数量相对最多。目前,依托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基本形成了分别以郑州和卢森堡为亚欧为中心,“一点连三洲,一线串欧美”的航空国际货运网络。“空中丝绸之路”核心区的建设,一方面将会进一步增强中国中部至欧洲、美洲、亚洲、澳洲以及非洲等地区的航线,形成五大洲全覆盖的枢纽航线网络;同时,通过郑州航空港到正在建设的郑州高铁南站之间的快速连接线路,建设“铁、公、机”三网联合的多式联运体系,形成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有利于打造郑州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综合性交通枢纽。第二,有利于形成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高地和战略平台。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过程,必然是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必将吸引高端要素特别是人才资源在中原大地集聚,推动智能终端制造业、高端数控装备制造业、飞机制造维修业、现代医药制造业、现代金融等服务业集聚发展,逐步推动河南乃至中部地区北部板块深度融入全球生产供应链和消费供应链,从而形成我国内部地区扩大开放的平台和载体。第三,有利于形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高地。华夏历史文化传承创新区是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功能之一,郑州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也是强化文化引领作用、发挥文化引领功能的必然要求。郑州拥有丝绸之路节点城市的品牌效应,又具有航权和网权,对外经贸与文化交流的独特优势,将发挥历史文化资源集聚优势,持续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办学、旅游合作、体育交流等活动,打造形成我国丝路文化重要的对外合作交流和创新中心。

五、有利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各项事业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明显。随着国家逐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或将逐渐变缓,但是从发展趋势看,东部与中西部地区间人均GDP的绝对差距还没有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全国要进一步形成东中西部互动协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必须建立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因此,需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以城镇体系为依托,以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为基础,从具备较强聚集、辐射、带动和综合服务能力的特大城市中来选择国家中心城市,以便于至少能够在300公里半径内对区域发展起到支撑、示范、关联作用,从而引导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综上,选择国家中心城市必须考虑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是国家在统筹布局国家中心城市宏观布局时所考虑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郑州的发展腹地,可以依次扩展为河南全省、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中部地区和“一带一路”延伸到的国内外区域。其中,就中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腹地看,5个省份、30个城市、28.9万平方公里、1.8亿人口,都在郑州的辐射范围之内,经济、政治中心流向比较明显,在交通区位优势的综合作用下,发展腹地持续扩大,郑州可以辐射带动500公里半径以内的3.6亿人口。类似郑州这样的枢纽城市,加快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将有利于形成大市场、大流通网络,增强承载、驾驭、整合国内、国际两种市场资源的能力,成为高端创新要素、高端市场要素的配置枢纽,从而带动中部地区北部板块增长,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

六、有利于加快河南新型城镇化进程

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河南城镇化进程同全国一样,受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等多重因素影响,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1949—1977年近30年间城镇化水平仅提高了7.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后,河南经济和城镇化建设才真正步入持续稳定的发展阶段,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到2016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5%,中原城市群实力日益增强,成为国家重点培育发展的中西部地区三大城市群之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全面展开,郑州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进一步强化。郑汴一体化深入发展,实现了电信、金融同城,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组团式发展深入推进,县城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到2015年底,全省城区人口规模超过20万人的城市达到39个,建制镇达到1103个,初步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但是,与全国相比,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更加明显。“十三五”时期,河南作为全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之一,每年需要有序推进200万农业人口转移到城镇,并要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任务繁重,迫切需要通过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构建现代城镇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产业体系分工合作,加强生态环境同治共保,促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从而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郑州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一,有利于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郑州与武汉、长沙等其他省会城市相比,2016年的经济首位度仅为19.9%,分别低于武汉、长沙16.9和9.9个百分点,但是和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相比,经济总量是洛阳的2倍,仍然具有绝对优势。同时,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轨道交通等大运量、高速度、零换乘、无缝衔接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下,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既和经济总量、人口规模有关,也和与次一级中心城市和周边城镇的联系便利性、通勤时间有更大关系。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将推动郑州提质增效发展,从而增强对全省城镇化的带动能力。第二,有利于优化城镇体系。在现行经济社会政治体制下,由于郑州是河南的省会城市,行政力量强化了核心城市集聚资源的优势,导致公共资源过于集中在大城市,引起城市之间的两极分化。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契机,推动郑州与毗邻的新乡、焦作、开封、许昌等城市融合发展,打造郑州大都市区,形成带动周边、辐射全国、联通国际的核心区域,有利于郑州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实现与其他城市的错位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职能分工。第三,有利于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仍然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低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看,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常住人口城镇化20个百分点,不完全城镇化现象严重。可以说,城镇化质量不高是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症结,其基本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郑州按照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来建设,将示范引领城镇化发展理念从“以城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从而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表3-1 1978—2016年全国与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

图3-1 1978—2016年河南与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