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我们和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别
正如R.D.莱恩所说的,谈到家庭,“我们是在一个戏剧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我们从来没有读过或见过这个剧本,也不知道情节,我们可以窥见其存在,但它的开始和结束则超出了我们现在的想象和理解。”你特定的家庭剧本对于你和兄弟姐妹都有很大影响,可以解释为什么你们之间有那么大的差别。尽管由相同的父母抚养长大,你和兄弟姐妹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当酒吧或晚餐桌上的话题涉及“先天与后天”之争时,这也经常被“基因”理论的支持者用来做开场白。而有小孩的父母(特别是在他们的第2个孩子出生之后),很可能会用基因来解释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然而,在他们有孩子之前,他们可能很支持与此相反的观点)。“他们生来就不同。”父母在辩论中声称。“他们从一开始就有不同的性格。他们有相同的父母,在同一个家里长大,他们怎么会如此不同呢?”答案当然是,他们的父母对待他们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如果你外向、神经质或者愚蠢,与和你没有亲缘关系的人相比,你的兄弟姐妹具有与你相同的性格特征的可能性并不会更高,深入地思考一下,这实际上是有道理的。你如果把父母对待你的方式与对待你的兄弟姐妹的方式进行对比,就会很快意识到这是非常不同的。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来说明父母对待子女的方式有多么的不同,这个例子来自我的家庭。
20世纪70年代初,年轻人服用致幻药物的情况并不罕见,有些人由于服用致幻药物而出现惊恐发作(panic attack)和偏执。有一次,我的一个姐姐吸食了超强效的大麻,并在短时间内出现了幻觉,她坚信自己是一个阴谋的受害者,和她说话的每个人都脱不开干系。我的父母得知了姐姐吸大麻的情况,他们的反应却是完全不同的。我的父亲非常愤怒,劈头盖脸地骂我姐姐,说她太蠢了,蠢到去吸毒,而我的母亲对我姐姐很宽容,表示理解和同情。
几年之后,有一次,我服用了一些LSD(麦角酸二乙酰胺,一种强效的致幻剂),然后就变得悲观失望、充满恐慌。我让一位朋友开车送我去最近的精神病院,但他把我送回家了。在客厅里,我告诉父母,我不想活了,我要从窗户上跳下去。他们的反应和姐姐吸大麻那次完全不同。这一次,我母亲劈头盖脸地骂我:“你这个该死的蠢货!你怎么这么蠢,蠢到去吸毒?”我的父亲则很关心和同情我,尽管他曾因为我姐姐吸大麻而痛骂她。在服用致幻剂这件事上,我父母对我的管教不同于他们对我姐姐的管教。在多子女家庭中,父母对待每个孩子的方式都非常不同。这是有很多原因的。
对于父母来说,当不同的孩子出生时,他们的生活处于不同的阶段,他们的婚姻状况往往也是如此。初为人母,对于大多数女性来说有着根本性的影响,这通常需要她们放弃全职工作——当全职妈妈或从事兼职工作。与此同时,由于第1个孩子的降生,父亲可能觉得自己被排除在外,或者产生初为人父的喜悦;他可能感受到了养家糊口的巨大压力,或者觉得自己完成了人生的一件大事。当第2个孩子出生时,这个家庭已经被第1个孩子改变了。面对新的压力,爸爸和妈妈也许相处得不是很好,也可能变得更亲密了。他们可能比以前更有钱了,或者经常因为缺钱而吵架。他们可能刚搬到一个新的住所,夫妻二人或其中一人还感到不适应。由于数不清的变化,当第2个孩子出生时,父母二人的情绪状态和最关注的事情与上个孩子出生时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除此之外,每个父母都会把自己童年经历的一部分包袱转给每个孩子。在某种程度上,父母总是会在自己孩子身上重演自己的童年经历,而在其他方面,他们也会尽力不让孩子遭受自己童年时受过的苦。如果他们自己在家中排行老大,那么当他们有了第2个或第3个孩子时,他们就会想起来自己小时候受到的冷落(在弟弟妹妹出生之后),所以格外地同情和理解自己的第1个孩子。如果他们自己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他们可能就会格外关照自己最小的孩子,免得他像自己小时候那样被哥哥姐姐欺负。此外,如果新添了个男孩,而父亲童年时有个横行霸道的哥哥;如果新添了个女孩,而母亲童年时有个比她漂亮的姐姐……出生顺序以及与兄弟姐妹关系的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父母对新生儿的态度。
孩子的性别以及在家中的排行会影响他在家庭剧本中的角色,而家庭剧本是父母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创作的。有些情况下,母亲想要个男孩,却生了个女孩;有些情况下,父亲想要个儿子,却添了个女儿;有些情况下,母亲有一个强势的妈妈,因此她决定给自己的女儿更多的空间;有些情况下,父亲觉得他的父母对他不够严格,因此下决心严格要求自己的儿子。更严重的是,如果父母在童年时有过被虐待或被忽视的经历,那就有可能以同样的方式虐待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某个孩子承受心理虐待、暴力或性虐待之苦。
在多子女家庭中,不同的孩子出生之时,父母的情绪状态和婚姻关系都会有所变化,父母双方对每个孩子的期望也都不同,因此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特的心理环境。在一个家庭里,虽然有一些特征是共同的,例如注重守时、看重学习成绩,且父母对家里的所有孩子都有同样的要求,但一个显著的事实是,父母对每个孩子的抚育方式都是不同的,而由于抚育不同,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有各自的生态位(niche)。